宋秀 第59节

  可陛下听了我的话后,还是很高兴。

  他与我立下约定:若他有朝一日将佩剑赐给我,那我便是他的副将。”

  听赵德秀提起少时往事,吕端一脸肃穆。

  赵匡胤与赵德秀的身份不同寻常,身份不同后,同一句约定透露出的含义就会不同。

  陛下的副将?

  想着想着,吕端就想起了自唐以来,常由储君担任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

  “北汉军的到来,是对我军不利,可我不会轻言放弃。

  我已派人去北汉,这一仗有可能赢。”

  说这番话时,赵德秀语气坚定。

  感受到赵德秀的坚定后,吕端就不再多劝。

  两日后,一脸疲惫的闾丘仲卿出现在壶关城外。

  闾丘仲卿刚一出现在壶关境内,他的行踪就被宋军的斥候给发觉。

  不出意外,闾丘仲卿被警惕的斥候拦下。

  见闾丘仲卿无反抗的意图,斥候心中戒备稍减,但还是第一时间将他五花大绑。

  接着为首的宋军斥候,从闾丘仲卿的身上搜出了官印。

  察觉到闾丘仲卿的身份不简单后,斥候队长对闾丘仲卿喝问道:

  “你既为叛军效力,又为何来到城外。”

  能成为一军斥候,除去身体素质要过关外,智商也得在线。

  闾丘仲卿的身份,让宋军斥候意识到他来此的目的不简单。

  果不其然,在喝问下闾丘仲卿坦然地说道:

  “我有一则情报,可助太原郡侯击败北汉军。”

  闾丘仲卿言简意赅的话,让几位斥候面面相觑。

  斥候当的久了,形形色色的人就见的太多了。

  过往不乏有许多郁郁不得志的狂生,以献策之名来军中谋差事。

  而眼前的这人身份不一般,或许他真有重要军情告知呢?

  想到这,斥候不敢耽误。

  在确认闾丘仲卿不会带来危险后,几位斥候押着闾丘仲卿进入壶关城内,朝着县府走去。

  战事紧急时,斥候有将军情直接呈报主将之权。

  不久后,赵德秀就从斥候的口中得知了这一件事。

  闾丘仲卿?

  琢磨半天后,赵德秀依旧没想起这名字。

  可闾丘仲卿既有胆敢直接弃城来投,想来不会是来直接送死的。

  “将他带进来。”

  在赵德秀的命令下,闾丘仲卿被带到了厅内。

  初入厅中,闾丘仲卿就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坐在上座,看着他的眼神中满是审视。

  闾丘仲卿知道这位年轻人,就是他一直想见的赵德秀。

  故而当站定后,闾丘仲卿没有丝毫废话,他径直问道:

  “太原郡侯,可知李牧之事乎?”

  因距离赵德秀不远,闾丘仲卿清晰的察觉到了赵德秀目光的变化。

  审视的意味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缕缕重视的光芒。

  望那光芒,闾丘仲卿知道赵德秀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

  有这敏锐,才是明主该有的表现!

  在闾丘仲卿感慨时,赵德秀连忙端坐身体,下一刻他的声音传遍整座大厅:

  “来人,快快给贤士松绑!”

第75章 陈平遇刘邦

  当命人给闾丘仲卿解绑后,赵德秀在留下呼延赞后,屏退了厅内任何人。

  接着赵德秀便示意闾丘仲卿坐下来。

  赵德秀的态度从冷淡转变为热情,表现的颇为明显。

  而这一点让闾丘仲卿颇为满意。

  有用则恩,无用则斥,如此明主,才适合在乱世中沉浮。

  等闾丘仲卿坐下后,赵德秀率先开口道:

  “李牧是战国名将,吾是听闻过他的事迹的。

  每次想起李牧的下场,吾便时常扼腕叹息。”

  说到“扼腕叹息”时,赵德秀眼神熠熠,哪有半分叹息意味。

  铺垫已至,赵德秀将目光看向闾丘仲卿。

  赵德秀希望闾丘仲卿接下来的话,能不让他失望。

  迎着赵德秀的目光,闾丘仲卿开口说道:

  “李牧是一时名将,可赵王却非英主。

  而时至今日,郡侯认为占据赵国旧地的刘钧,会是一英主乎?”

  世事总是有着许多有趣的巧合。

  太原别称晋阳,正是昔年赵国的陪都。

  听到闾丘仲卿的询问后,赵德秀断然否决道:“不是。”

  赵德秀有此判断,不是他轻视了刘钧。

  明主看的是个人韬略,英主的要求则更高。

  能被称为英主者,无一不是能强硬压制国内各势力的主君,而这一点刘钧是无法做到的。

  北汉的前身是后汉。

  昔年刘钧之父刘能建立北汉,不是在于刘有多么雄韬伟略,完全是河东十二州的本土势力,不愿意臣服郭威,这才转而拥立了刘。

  北汉先天不足,若刘是如赵匡胤一般的雄主,那他未尝不能梳理好国内内政,为刘钧奠定北汉皇室坚实的统治基础。

  然刘自然无赵匡胤的雄才伟略,再加上他建国后不久便崩逝,刘钧仓促继位,是压不住国内的各股势力的。

  当下刘钧,与往年的赵王迁处境类似。

  赵德秀的断然否决,让闾丘仲卿见识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

  结合方才赵德秀态度的变化,让闾丘仲卿愈发确定了心中的一个推断。

  “敢问郡侯,心中是否已有一构想击败北汉军?”

  闾丘仲卿壮着胆子,问出了他的猜测。

  身为一位还未被正式接纳的“前敌人”,闾丘仲卿的这一询问未免唐突了。

  可这一件事,闾丘仲卿必须问。

  之前赵德秀的表现,让闾丘仲卿愿意弃暗投明。

  而这一询问,则关系到赵德秀能让他奉献到何种地步。

  面对闾丘仲卿的询问,赵德秀用手指敲着桌案思考着。

  沉重的叩案声,配合上赵德秀身后呼延赞那危险的凝视,让闾丘仲卿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好在这一慑人的气氛,在赵德秀的一声轻笑中结束。

  “你胆子很大。”

  赵德秀说出了对闾丘仲卿的第一印象。

  而有些事,就是需要胆大者方可行之。

  在评价完闾丘仲卿后,赵德秀从身前案上取出一支毛笔,扔至闾丘仲卿的身前。

  “你我心中皆有筹谋,不如写于手心,相互映照便知。”

  说完后赵德秀便取起案上的另一支毛笔,见状闾丘仲卿也不迟疑。

  不久后两人就都将心中筹谋写在了掌心上。

  接着闾丘仲卿率先展开手心露于赵德秀眼中。

  闾丘仲卿的手心中,赫然写着“郭开”二字。

  见到这两个字后,赵德秀大笑着展开掌心,在闾丘仲卿期待的目光下,他的掌心中同样写着两个字:

  “反间!”

  看到那两个字后,闾丘仲卿虽不敢如赵德秀那般慨然大笑,可他心中的喜悦却一点都不比赵德秀少。

  他终于遇到了,可以奉献生命的主君。

  想到此,闾丘仲卿再无迟疑:

  “臣曾在李筠幕府中任职,深知许多北汉隐秘。

  数月前北汉朝廷,曾为是否出兵南下一事产生数次争吵。

  朝中大致分为两派,主战一派以刘继业为首,主休养生息一派以左仆射赵华为首。

  赵华是当年拥护刘称帝的几位功臣之一,而赵氏家族更是太原本地百年士族,影响力非凡。

  在最重要的一次朝会中,刘继业当庭怒斥赵华,引得赵华不快。”

  闾丘仲卿的这番话,再次证明了北汉派系争斗严重,而刘钧无力控制朝局的事实。

  这一点是反间计能够实施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

  听到这时,赵德秀已满脸喜色。

  先前他派人去北汉,打探的就是这类消息。

  这类消息中原可能会不太了解,可李筠往年负责的便是与北汉作战,北汉境内多的是李筠派去的间谍,这类消息瞒不住闾丘仲卿的。

  因心中喜悦,赵德秀示意闾丘仲卿再坐的近些。

  “据卿所言,北汉之郭开,想来便是那赵华了。”

首节上一节59/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