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节

宋秀

作者:渔舟客

简介:

  简介: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在即,一位后世人悄然成为赵匡胤长子赵德秀。

  很快一道军令传遍全军:“今夜全军驻扎陈桥驿。”

  历史的厚重画卷在赵德秀面前徐徐展开,今世他会在其中成为怎样的角色呢?

  望着阴沉的天空,赵德秀不禁喃喃自语道:“天有点冷,先添件衣服吧!”

第1章 初至陈桥

  大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

  一支由数万精锐组成的大军,正有序的行进在开封城外。

  这支大军从壮阔的开封城内开拔,而他们的目标乃是千里之外的北地。

  哪怕时不时呼啸而来的寒风,足以令每一位手持利刃的士卒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但在军中各级将校的指挥下,数万士卒始终未改坚毅的面庞,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兵刃,列阵如林,似狼前行。

  单单从这支军队行军时的军容就可以看出,这支数万人的军队,定是当世有数的虎狼之师!

  事实也是如此。

  这支军容整肃的精锐,在当世有个响亮的称号大周禁军!

  当年周世宗在位时,为了完成心中大志,曾对大周的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周世宗一方面大力起用年轻将领,裁汰禁军中的老弱病残,另一方面召募天下豪杰,精选骁勇,将各地藩镇军队中的善战之士,尽皆选入禁军。

  “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

  史书中的这句话,便是对周世宗的这番改革最中肯的评价。

  可以说当世若谁能完全掌控这支禁军,旁的不敢说,至少在大周境内,那人是有着颠倒乾坤的能力的。

  望着周围徐徐前进的精锐,御马北行的赵德秀收回了若有所思的目光。

  耳听不如亲见。

  后世听再多关于五代禁军威猛的评价,当自身第一次亲眼见到时,那种内心中油然产生的震撼感,还是难以言表的。

  而这番不足为外人道的震撼感,让赵德秀的内心升起了另一番异样的情绪亢奋!

  能让一位年方十五的少年,产生这种情绪的理由也很简单。

  目前掌握着这支可颠倒乾坤的虎狼之师的不是旁人,正是大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而他更是赵德秀的父亲!

  有父如此,夫复何求?

  更何况身为穿越者的赵德秀知道,眼下这支精锐是为何出征。

  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一处驿站,赵德秀刚刚从传令官的口中得知,今日他们这支大军就要暂时驻扎在那处。

  而离那处驿站越近,赵德秀的内心就愈加亢奋。

  那处驿站名为陈桥驿!

  几片雪花飘落在赵德秀肩头,伸手拂去肩上雪花的同时,赵德秀抬头看了看阴沉如墨的天空,他徐徐低喃道:

  “天气愈发寒冷,正是添衣之时!”

  数万禁军的行军速度并不慢,在傍晚之际,这支精锐就行军到了陈桥驿。

  在抵达目的地后,跟随大军出发的大量民夫,就自发有序的搭建起简易的营垒。

  而数万精锐并未放松,哪怕就在开封城外不远处,他们亦在将校的指挥下列阵在外,提防着那哪怕万一的危险。

  这次出征是听闻北境遭受了契丹大军的侵犯。

  世人皆知契丹大军素善骑军,当下又正值隆冬黄河有结冰的可能,万一契丹趁此天时千里奔袭至开封城外,没有列阵的步军是根本难以抵挡的。

  燕云十六州未复,中原就是如此被动。

  赵德秀带领着一干家人越过重重兵围,顺利进入了数万禁军拱卫的核心区域。

  身为大军主帅的长子,赵德秀有这特权并不为奇。

  一向重视家人的赵匡胤,早早的就划出了一块区域,让他的家人可以好好歇息。

  当赵德秀带领着家人来到搭建好的帐篷外时,在认真的检查一番后,他方才转身对着身后的一辆马车上轻声唤道:

  “祖母,寝帐已到,可以下车歇息了。”

  被赵德秀唤作祖母的,正是后来宋初有名的杜太后。

  有些史书记载在这个时间段,杜氏尚处于开封城内,这应该是后来史官的有意为之。

  赵德秀心中很清楚即将发生的大事是什么,而赵匡胤并非穿越者,对即将实施的凶险之事,心中定无百分百的把握。

  在这层考虑下,赵匡胤一个重视家人的人,怎可能将家人留在开封城内?

  至于后世史官为何故意记错,道理也很简单家人在城,才更能体现出即将发生的大事,不会是赵匡胤的提前谋划。

  听到赵德秀的轻唤后,马车中有一位老妇人应了一声,而后就在婢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下了马车。

  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前年因赵匡胤之功,被周世宗册封为南阳郡太夫人,享尊荣地位。

  母凭子贵,哪怕珠容已衰,杜氏的身上却自带一股贵气及威严。

  面容肃穆的杜氏在经过赵德秀身前时,看着身前的这位长孙,她轻微点了点头:

  “二郎及三郎不在,今日辛苦留哥儿了。”

  杜氏口中指的二郎及三郎分别是赵匡胤与赵匡义,后世很多人不清楚,赵匡胤并非是杜氏的长子。

  只是杜氏的长子赵匡济早逝,赵匡胤这才成为了目前赵家的族长。

  “祖母言重了,父亲及叔父公务缠身,孩儿为父亲长子,自当承担起侍奉长辈的重任,不敢言苦。”

  赵德秀的祖父赵弘殷在世的儿子并非只有赵匡胤及赵匡义,还有一位四子赵匡美。

  可赵匡美当下年纪比赵德秀更小,故而这照拂亲人的重任,自然落到赵德秀这事实上的长子嫡孙身上。

  杜氏一向看重家风伦常,故而赵德秀与她就算关系亲昵,在外人面前赵德秀还是一副执礼甚恭的模样。

  “你大病初愈,也莫在寒风中久立,早些歇息吧。”

  赵德秀的知礼,让杜氏很是满意,说完以上那句话后,她就在身旁婢女的搀扶下进入了寝帐中。

  而等到杜氏入帐后,后面的马车上又陆续下来几人。

  看到那几人走到身前,赵德秀的脸上流露出轻松的笑容,这份轻松是他在面对杜氏时并未有的。

  这几人除去赵德秀的小叔父赵匡美外,还有着赵德秀的继母王氏及两位亲弟德昭,德芳。

  王氏虽为赵德秀的继母,可一向心善的她,在嫁入赵家后一直将赵德秀视若己出。

  什么人对自己真的好,接收了前身全部记忆的赵德秀,心中清楚的很。

  王氏在来到赵德秀身前后,看着赵德秀被冻得通红的脸庞,她不禁怜心大起。她连忙将怀中的小德芳交到一旁的乳母手中,然后就亲自脱下身上的皮袄盖在赵德秀的身上。

  “你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不要再受凉了。”

  王氏身材高挑,加之赵德秀的身体尚未完全长开,她的皮袄正好能覆盖住赵德秀的身体。

  说完这句话后,王氏又紧跟着低声对赵德秀安抚道:

  “你不要再与你父亲怄气了,你知道的,你父亲从小到大最疼的就是你。”

  王氏的举动及言语,让赵德秀感受到一阵暖意。

  看着眼前慈祥的王氏,再看着身前尚幼的两位弟弟,赵德秀心中的一个想法愈发坚定。

  “母亲勿忧,孩儿尚有件事要做,待做完后会好好休息的。”

  “大兄大兄,是何事呀?”

  尚未十岁的小德昭,一脸好奇的看向他这个一向敬重的大兄。

  小德昭稚气未脱的话语,引得赵德秀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随后赵德秀又捏了捏幼儿赵德芳的粉嫩脸蛋。

  赵德秀并未作出回答,在对着王氏行了一礼后,他的脚步已经朝着前方迈开。

  赵德秀的目的地是数万精锐拱卫的中军大帐,在朝着那处走去时,他的脑海中浮现起后世所看到的对他身边至亲的记述:

  “太祖赵匡胤,暴崩!”

  “皇后王氏,盛年病逝!”

  “武功郡王赵德昭,惊惧自杀!”

  “赵德芳,英年病逝!”

  呵。

  此去何事?

  既为嫡长,当为自身,为他一脉搏一个太平未来!

  新书发布,求多多支持~

第2章 速唤吾儿

  距离天黑尚还有一段时间。

  赵德秀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在后世时赵德秀曾在某个视频软件上,刷到过对陈桥兵变的介绍。

  赵德秀记得历史上的陈桥之变,发生的相当迅速。

  他的父亲赵匡胤正月初三清晨率军从开封城出发,而到了留宿在陈桥驿的当夜,那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兵变就发生了。

  发生兵变后的第二天,仅仅是第二天,得到禁军拥护的赵匡胤就返回了开封城。

  这样迅速的兵变,直接打了个开封城内的掌权者一个措手不及。

  诚然身为穿越者的赵德秀知道,这场兵变谋划的很成功,身为赵匡胤的嫡长子,他本可以选择静观事态发展。

  既嫡且长,不出意外的话,他就算一生寸功未立,将来亦很可能是新朝的太子。

  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与许多嫡长子不同,他有一个深沉有大略的叔父,更重要的是,他那位叔父充满了野心。

  按照历史的发展,新朝的太宗,并非是太祖一脉.

  可既然来到当世,赵德秀能让历史按原来的轨迹发展吗?

  为了完成心中所想,赵德秀知道他不能太过天真,嫡长的身份对他来说是很大的助力,可单单凭借这一点,他并不足以继承赵匡胤将来的一切。

  他要慢慢的掌握足够的权力。

返回目录1/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