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60节

  汉承唐制,左仆射便等于是丞相。

  要想成功实施反间计,怎能不借助“郭开之伟力”呢?

  离的赵德秀越发近后,闾丘仲卿越能感觉到赵德秀那热切的目光。

  “不错。

  郡侯有所不知,河东十二州久经战乱,素来贫瘠。

  刘称帝后,为彰显自身正统性,多置百官,大兴土木营造宫殿。

  据臣所知,宰相俸禄是200贯,然北汉无力支付,赵华到手俸禄时常百贯都不足。

  最重要的是,刘穷兵黩武,高平一战又大败,赵华的田亩在那一战中损毁严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能身为一国士族领袖,赵华对这一道理会比谁都清楚。

  自身庞大的党羽与宗族,是需要财富与权力去供养的。

  从闾丘仲卿的阐述中,赵德秀意识到赵华现在很缺钱!

  “卿以为,需要多少金银才能打动赵华?”

  在赵德秀的询问下,闾丘仲卿斟酌的说道:

  “大约在二十万贯。”

  听到这一数字后,赵德秀轻哼了一声。

  这声轻哼,让闾丘仲卿以为赵德秀是觉得太多。

  就在闾丘仲卿还想降低一些时,他便见到赵德秀起身朝外走去,并示意他跟上。

  心中忐忑的闾丘仲卿一路跟着赵德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处大门外。

  闾丘仲卿抬头望去,发现这处大门内正是壶关的府库。

  还未等闾丘仲卿反应过来,赵德秀便命人打开府库,接着府库内堆积成山的金银便落入了闾丘仲卿眼中。

  为了诱敌,赵德秀强迁百姓的行为并不快,但洗劫各县府库时,动作可是相当麻利的。

  在闾丘仲卿看的瞠目结舌时,一番话传入他耳中:

  “半州财富,尽在其中。半州不足,还有上党!

  耗费多少金银我不管,我只要一个结果:

  北汉军心大乱!”

  赵德秀语气慷慨,目的明确。

  被赵德秀目光注视的闾丘仲卿,再也抗拒不住赵德秀身上散发出的魅力。

  “臣愿为郡侯舍命,走上这一遭!”

  久不遇明主的闾丘仲卿,感受到了陈平遇刘邦的快乐。

第76章 可爱的监军制度

  闾丘仲卿在离开前,怀着慎重的语气,将他家人的下落告知给了赵德秀。

  闾丘仲卿这么做,表面上看是在留“质子”给赵德秀,但他的目的不仅在此。

  当今世道中,如赵匡胤般重视家人者有之,但亦不乏淡漠亲情之辈。

  家人为质,并不能完全保证一人的忠心。

  闾丘仲卿是在托孤。

  “深入敌国,游说敌相”,这是一招被验证过的妙棋,但同样是一步险棋。

  走这一步时,闾丘仲卿若有丝毫差错,他面对的很可能是死亡的结局。

  这一点,闾丘仲卿与赵德秀都知道。

  赵德秀并非是不爱惜人才,找一巧舌如簧的使者,是不难的。

  可要想成功说动赵华,那名使者还要对北汉政局有着十足的了解。

  这两点兼备者,赵德秀麾下当下唯有闾丘仲卿。

  至于闾丘仲卿,他的想法很简单富贵险中求!

  因知闾丘仲卿之心意,在他离去前,赵德秀作出承诺道:

  “若卿此事不利,汝之妻子,吾自养之。”

  得到了赵德秀的保证后,闾丘仲卿心中再无顾虑,他带着金银在一些澶州军的护卫下,毅然地踏上了前往太原的路途。

  站在城墙上的赵德秀,望着闾丘仲卿越走越远的背影,这时他听到了背后的一声担忧:

  “郡侯认为,他这一去能成功吗?

  若无法成功,那就损失惨重了。”

  呼延赞望着远去的金银,眼中流露出不舍。

  那些财富本来都应该是赵德秀的战利品。

  听到呼延赞的话后,赵德秀淡淡一笑。

  财富是最直观的利益,呼延赞的话,才是当世大多数人的想法。

  “舍财成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没几个人做的到。

  赵匡胤称帝后,是如何稳定人心的?

  有一招很朴实无华,就是不断地撒钱。

  陈桥兵变后,将领上至百万贯的给,士兵上至百贯的给,当钱发下去后,每人都喊了“大宋万岁”。

  这一手段,历任五代君主并非不知,唯有赵匡胤是真正的实施了下去。

  身为赵匡胤的儿子,赵德秀完美继承了他的格局。

  “纵算失败,我失去的无非是金银。

  但若成功,我得到的将是广阔的未来。

  懂否?”

  说完心中所想后,赵德秀看向呼延赞问道。

  呼延赞努力的思索了好一会,最后他给出了一个诚实的回答。

  “懂!

  然末将做不到。”

  呼延赞一如既往保持着实诚。

  呼延赞的实诚引得赵德秀大笑,笑完后,他对着呼延赞问道:

  “叫你准备的东西,可准备妥当了?”

  见赵德秀问起这事,呼延赞连忙答道:

  “已制作妥当。”

  呼延赞的回答让赵德秀满意的点了点头。

  据斥候汇报,最多再过两三日,北汉军就要兵临城下了。

  敌人初至,他岂能没有大礼备上?

  大宋建隆元年六月上旬,伴随着阵阵雄浑鼓声,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出现在上党城外。

  这支大军,正是由刘继业带领的北汉军。

  当数万北汉军来到上党城外后,得知消息的李守节,一脸喜意的早早等在城外以示迎接。

  在见到刘继业后,李守节建议北汉军依上党城扎营,而起到拱卫之效。

  李守节的这一建议,并未得到刘继业的同意。

  “宋军诡诈,易动难安,不能放任不管。

  我军当前往壶关,围堵宋军。”

  刘继业不会再给赵德秀,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丝毫可能。

  在婉拒了李守节的建议后,刘继业继续率军南下。

  赵德秀早就料到,刘继业不会选择在上党城外驻扎。

  故而当得知北汉军逼近的消息后,赵德秀就领着一众僚属上得城墙来。

  后世听多了杨业的大名,赵德秀想着若有可能见上一面倒不错。

  赵德秀不知道的是,刘继业与他有着一样的想法。

  刘继业知道见过不少名将,可他还是想见一见,在十六岁就能与他争夺战场主动权的人。

  率军来到城外,在将安营的事务委托给副将后,刘继业亲带几名亲卫来到城墙外百步处。

  借着良好的天气,目力不错的赵德秀隐约可见百步外有一将领装扮的人在骑马游曳。

  赵德秀尚还不知那人正是刘继业,但他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

  在认真评估了一番距离和风向后,赵德秀放弃了开狙的打算。

  不久后那位将领身旁的一名骑兵,驾马朝着城下奔来。

  见只有一名骑兵到来,赵德秀没让城上宋军放箭。

  百步的距离,骏马疾驰下不过转瞬即至。

  当停稳马蹄后,洪亮的声音便从城下传至城上:

  “我家刘将军有言,今我数万精兵已至,贵国可退兵矣。”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刘继业想让城上的宋军主动知难而退。

  毕竟从明面上看,有他率数万精兵守在壶关城外,宋军自保都尚显不足,更遑论谋取上党。

  汉军骑兵在传达了刘继业的话后,便一直在观察着城上众宋军的脸色。

  因赵德秀及众将隐于城楼中,这名汉军骑兵并未看见他的身影。

  而随着这名汉军骑兵的观察,眼中出现的几面旗帜让他色变。

  汉军骑兵本欲快速离去。

  不过赵德秀哪会放过送上门的机会?

  在赵德秀的示意下,卢多逊从城楼中走出,以“太原郡侯有言”的缘由来到城墙边止住了他。

  哪知在汉军骑兵停驻后,卢多逊一直顾左右而言他,迟迟没讲到重点。

  心中虽多有不满,可身为传话兵,这名汉军骑兵又无法自行离去。

首节上一节60/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