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184节

  在Q3前,他要确保知道赛道抓地力变化的趋势。

  利用旧胎作出1分10秒111的成绩后,吴轼回到了P房,等待下一次出站。

  “这个成绩有些玄,不过吴轼显然还会更换新超软胎进行飞驰,不然这套旧软胎就有可能成为其正赛发车必须使用的轮胎了。”

  解说看到吴轼的情况,带了一嘴后,就看向了场上在不断尝试跑出新成绩的车手。

  梅奔二人很快换上了新软胎,开始准备飞驰。

  阿隆索这次也多进行几次尝试,但迈凯伦属实不给力,成绩一直在1分10秒尾蹦,完全不可能进入Q3的成绩。

  于是没多久,他就放弃了。

  等到最后五分钟,梅奔两位车手再度进行飞驰,这是新超软胎的第二个飞驰圈。

  之前的成绩并非不理想,但想来是要为Q3找感觉。

  随后,维特尔出站了。

  比他晚些出站的是吴轼。

  这两人都开始尝试进行飞驰了。

  “吴轼的成绩目前排在第八,还真有可能进入Q3,他不得不跑出成绩来,不然正赛就要吃大亏。”

  旧软胎起步,还不如排在十至十五位用新超软胎起步。

  维特尔率先开始飞驰,德国人的速度极快,仅仅一个飞驰圈就完成了1分09秒392的成绩,直接来到第三。

  跑完,维特尔就收工了。

  吴轼此时正在做第一个飞驰圈,红牛环发车大直道起手就是个先降后升的落差路段。

  1号弯摆在坡顶,差不多也等于盲弯了。

  因为这里处于上下坡交界的地方,不仅视野不好,而且路况复杂,车辆轮胎抓地力变化剧烈。

  如果没有把握好方向和速度,很可能吃不到左侧路肩,这意味着跑小了,大概率会浪费不少时间。

  在正赛中,更意味着轮胎的加剧损耗。

  吴轼早在前面就试探过这里的方向度数和速度,所以压过路肩后,方向修正很小,车辆直接摆到了左侧的路肩。

  随着车身稳定,车头对准了方向,一段长下坡又开始了。

  这条“直道”被划出个2号弯,因为没有这个弯,红牛环就只有9个弯,个位数的弯角,作为F1赛道也太寒碜了。

  超长的“直道”又和发车大直道一样,先下坡,再上坡。

  快要上到顶点的时候,视角里只有右侧弯角红白路肩一点儿的视野,拐入3号弯全凭积攒的经验。

  好在这里是全场速度最低的弯道,时速在80km左右。

  一过这里,又是个超长下坡道。

  4号弯总算不是半盲弯了,但它是个下坡终点的弯,过弯难度并不比前面几个弯简单,甚至于说更难!

  因为下坡,车的速度会远超平时,又因为是下坡,所以刹车距离也变长了,还因为是下坡,前轮负荷大增,转向抓地力也下降了。

  综合这三个因素,车手在这里的任何过度操作,都会演变为推头,后果则是直接扎入砂石缓冲区。

  这里也是赛道限制边界的重点区域,非常多车手希望借助更大的路肩进行缓冲,以此来抵消上述因素带来的后果。

  这就导致,这儿非常容易超出赛道边界。

  好在,这个弯道过后,整条赛道的高低起伏程度有所降低。

  虽然落差降低,但弯速也越来越高,开起来就像是整个人在赛道上迅速左右摇摆。

  极高的G值带来的是无穷的刺激感,大脑非常喜欢这种在分秒中进行极限操作后的反馈。

  唰!

  吴轼超软胎驶过终点,最终成绩1分09秒621,算不得多优秀的成绩,仅仅排在第五。

  罗斯伯格再度拿到了第一名,1分08秒634。

  汉密尔顿落后了0.4秒,再往后的是维特尔,落后0.7秒。

  “吴轼这圈看起来非常流畅,但是速度确实慢了。”大卫点评。

  “他应该是还没有找到这条赛道的跑法。”约翰点点头。

  “这么说来,他的赛道学习力会比较弱?”大卫问道。

  “不,前七站,他有几条跑过的?”约翰摇摇头。

  大卫没有接话,知道他会继续说。

  “可能只是对于高速弯的走线把握能力没有那么高,或者说没有找到这条赛道的排位跑法。”约翰说道。

  吴轼现在的成就已经让人无法否认其的实力,大家只能从其擅不擅长这条赛道来分析他的失利。

  解说们的想法就很简单,没有车手能够擅长跑每一条赛道的。

  然而梅奔、法拉利两家P房里却不敢大意轻心。

  “吴轼的成绩是1分09秒621,落后你将近0.6秒。”Bono告诉汉密尔顿。

  “马萨的成绩是多少?”老汉立马问道。

  “1分09秒719。”

  “那吴轼的成绩至少是1分09秒2,Q3他绝对能够跑进1分08秒。”汉密尔顿果断说道。

  Bono那边沉默了下,问道:“说说你推断的依据,我们这边也在考虑这个可能。”

  “这不太需要什么依据,他排位没有输过马萨,速度也没有落在前三外,不管他Q2如何,这都不是他的真实实力。”

  和汉密尔顿的肯定一样,维特尔也告诉车队,吴轼绝对藏了。

  显然,现在的头排车手完全不相信吴轼此时展现的圈速。

  这些TR交流自然被乔纳森听到了,他在TR里问道:

  “大家对你的期望似乎很高?”

  “嗯?我不知道,真的吗?对我来说这是种肯定,帮我谢谢大家。”吴轼在TR里扯皮。

  解说听到后忍不住笑道:

  “看来我们需要更改下判断,吴轼并非不适应这套赛道,只是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没想到几位世界冠军对他的评价都这么高。”大卫说道。

  随着Q2停表,被淘汰的车手也出来了。

  博塔斯以1分10秒190,落后科维亚特仅仅千分之三秒,位列第11。

  再往后的是埃里克森、赛恩斯、里卡多、阿隆索。

  维斯塔潘再度进入Q3,超越了大红牛的科维亚特,位列Q2第六名。

  以1分09秒631的成绩略微落后吴轼。

  在维修区里,吴轼跟乔纳森说道:“赛道的条件并不理想,还是很滑。”

  乔纳森回复道:“明白,我们准备了两次飞驰。

  “鉴于练习赛和前两段排位赛时有打滑情况,我们建议你先行飞驰。”

  排位赛来到第三节,杆位之争,大家都会拼尽全力,这意味着大家失误的可能提高。

  在练习赛中,别说新车手了,就连汉密尔顿、罗斯伯格、维特尔这些大拿,也出现过打滑。

  显然,大家对于这条去年才回归的赛道熟练度依然不够高。

  吴轼有些犹豫,赛道条件越跑越好,早跑意味着面临更大的挑战。

  不过车队的策略组的决策往往是有着大量数据支撑的概率选择。

  最终,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所以遵循了车队指令。

  Q3刚刚起表没多久,他就率先出站。

  “诶!吴轼出站好早。”解说立即注意到了。

  大部分杆位的竞争者都会在最后五分钟才进行极速飞驰,因此第一个飞驰圈也不会这么早出来。

  “看来这次车手们的预测错了,我们的预测对了,吴轼对于这条赛道可能真不够擅长,所以准备先出站。”

  两位解说话音落下,纳斯尔、科维亚特也出场了。

  吴轼暖胎圈中,感觉到前四个弯角的抓地力依然十分拉胯,并且赛道温度太低,超软胎升温很慢。

  “我需要再进行一圈暖胎,后面有窗口吗?”吴轼在TR里问道。

  “目前场上仅仅四辆车,如果没有其余车辆上场,你不会受到阻拦。”乔纳森回到。

  “好。”

  吴轼应了声,开始进行第二圈暖胎。

  这圈暖胎的速度提高了,以此来轮胎温度尽可能的升高。

  期间再调节刹车比例,辅以重刹,让前轮的刹车温度快速上升。

  这时候,他有些眼馋梅奔的“Magic Butto”按钮了。

  “魔法按钮”可以一键暖胎,其不仅利用了制动平衡给前轮带来热量,更是会阻止MGU-K恢复能量,以此将多余的热量进一步传输到轮胎。

  这种黑科技,哪怕有了思路也不一定做得到梅奔那么好。

  第二个暖胎圈将轮胎提升到了工作温度,刹车系统的温度还差些,不过已经不是问题。

  “开始飞驰。”吴轼提醒乔纳森。

  “OK,目前场上有七辆车,纳斯尔在前面飞驰,不会阻挡到你。”乔纳森说道。

  吴轼拐过10号弯,进入发车大直道。

  DRS一开,整辆车疯狂加速,开始剧烈抖动起来。

  由下坡至上坡,会带来一种奇妙的身心体验,不过吴轼无暇管这些,他的内心在默默计算,眼睛在死死盯着坡顶的右侧。

  一眨眼间,赛车就冲上了坡,刹车、右转、回方向,压上左侧路肩,开始下坡。

  1号弯过得一气呵成,吴轼已然抓住了感觉,再度冲向下坡。

  此时坡道上,科维亚特还在暖胎,他紧紧靠在右侧,给吴轼让开了位置。

  车辆疾驰,很快又从下坡进入上坡,转眼间,3号弯已然到来。

  吴轼瞟到右侧的弯角,就开始降档减速,而后压着左侧路肩转入右侧。

  由于对赛道的利用率高,所以这里他进入3号弯弯心十分轻松。

  弯道出来后,几乎不需要反打多少方向,就直接来到了左侧路肩。

  而后又是长长的下坡。

  ‘4号弯的抓地情况非常差。’

  吴轼有着清晰的判断,所以降速非常狠,在距离弯心50米处就完成了入弯减速。

首节上一节184/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