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1节

  实际上华佗早几年的时候,甚至还得到过豫州牧黄琬的征辟,那很可能也是从事起步。

  只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不但能满足华佗出仕的愿望,让他负责的更是医道之术,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再完美不过了。

  华佗确实曾经说过,后悔以士人的身份,从事医师的事业,这让他没有办法再出仕为官。

  但从人物的情感和事迹考量,这话其实是一种感情的抒发,有一种类似于我当年如果好好读书,不玩游戏,我也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了。

  可实际上,大部分这么抒发的人,其实心里未必真有那么后悔,毕竟游戏给大家带来美好是真实的,或许很多人到长大后,依旧对游戏恋恋不舍。

  从华佗的事迹来看,医术对他来说,就像是游戏对喜欢游戏的人是一样的。

  真让他放弃医术出仕为官,他也未必真的就能放下。

  “元化先生,我意在徐州建立一座医院。”

  “医院?”

  华佗念着名字,若有所思。

  “不错,正是医院。”

  刘封进一步解释道:“这是为医者传医授道的地方,为大汉培养真正医者的庭院。”

  “传医授道?”

  华佗被震惊到了,因为刘封的话语太高太大了。

  “不错!”

  刘封掷地有声道:“世人常以为医术乃是小道,此大谬也!神农尝百草,立功于天地,始能封圣。今医者乃是承继神农之伟业,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何以为小道乎?”

  “在封之规划中,医学从事当兼领医院院长之职,为医院编写教材,立医学之道。”

  “昔日,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与晋国大夫范宣子辩论,何为死而不朽。

  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

  叔孙豹则以为不然,答曰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

  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元化先生,叔孙豹大夫仅凭此言,可封圣也!”

  刘封面前的华佗已经目瞪口呆,听的耳鸣目眩。

  于是直接掀开了汤锅,将里面的鸡汤对着华佗的嘴就倒了进去。

  “先生此任,便是三不朽!立医德,建医功,著医书!”

  华佗彻底懵了,他从来不知道,原来医术都能是大道,如此崇高,甚至是继承了神农的事业。可听刘封这么一说,又觉得确实非常合理,谁能否认得了神农是医者始祖?

  谁又能否认神农圣者的身份?

  继承了神农事业的医者,如何就是小道了?

  华佗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与满足的事业心混合在了一起,酿成了一杯让他愿意从此醉死不复醒的美酒。

  而在这时,刘封对着华佗郑重邀请道:“元化先生,您愿意助我振兴医道,使它复兴成大道吗?”

  华佗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气从肺腑升腾而起,直冲凌霄,让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大声喊出:“佗之愿尔,敢不为公子效死命乎!”

  “善!”

  刘封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这一切都是他的心里话,可不是在忽悠华佗。

  毕竟刘封做事讲究光明正大,你情我愿,他只是给了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而已。

  接下来,刘封花了足足半个时辰,给华佗描绘了他所设想的一系列的医学体系,包括如何建立医院,如何招收学生,如何划分科目,以材施教。

  不过这里的划分科目,只是简单的划分为内、外科。

  而这,华佗倒是非常好接受,毕竟他是这个时代唯一的外科圣手,也是开辟外科道路的圣者。

  只可惜,华佗的道并没有能流传下来,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

  这一点,寡妇曹难辞其咎!

  华佗先是安静地听着刘封描述,到了后面,他的问题则是一个接着一个,让刘封都有些应接不暇了。

  刘封只觉得现在的华佗,与对话之前的华佗已经截然不同了。

  先前的华佗虽然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风格高雅,言行端庄,可内里的本质,却更像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现在的华佗,却像是冲破了山壁,奔腾而下,有着数不尽的能量,想要发泄出来。

  华佗,活了。

  ****************************************

  这一日,刘备刚刚睡醒,就听到近侍来报,说公子已经在外等候召见了。

  “嗯?”

  刘备愣了下,随后不悦道:“既然是封儿来了,为何不早报?”

  近侍委屈的辩解道:“我等是想要禀报主上,是公子拦下了我等,说主公公务操劳,更需要好好休息,他等一会就好。”

  听到近侍们的解释,刘备的火气已经消了一半了,但还是心疼儿子,不满道:“眼下天寒地冻,外屋远不及里屋暖和,若是冻出个好歹,你们……”

  刘备毕竟为人宽厚,不会跟曹操一样胡乱杀人。

  他挥了挥手:“哎,算了,你们快去将公子请进来。”

  近侍如蒙大赦,赶忙转身出去请人。

  很快,刘封就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堆帛书。

  一看见刘封,刘备的眼睛就亮了起来,朝着他招手道:“封儿快来,且坐到火炉前,先烤烤火暖和暖和身子。”

  刘封走上前,将帛书放到身边,然后朝着刘备大礼参拜。

  “父亲,儿恳请问对。”

第36章 问对徐州

  “问对?”

  刚想要去搀扶对方的刘备愣住了,这好好的,又要搞什么问对?

  愣了一下之后,刘备还是起身拉住了刘封,将对方扶了起来。

  “痴儿,有什么话,同为父讲就是,做这些有甚意思。”

  感受着刘备的温暖,刘封心中心意更坚。

  起身入座之后,刘封恳请道:“父亲,请您暂时屏退左右,孩儿有要事禀报。”

  刘备毫不犹豫的挥了挥手,将几个近侍全都赶了下去。

  “都出去!将房门关好,退出五步。没有我的召唤,任何人不得靠近卧房。”

  近侍们恭敬应命,鱼贯而出。

  “好了,封儿你想说什么?”

  刘备神态很是轻松,用着被褥,斜靠在凭几上。

  凭几是个好东西,是能让东汉人在床榻上摆出葛优躺的神器。

  刘备舒服的靠姿,看的刘封有些心痒痒,也想靠上一靠。

  想到还是正事要紧,刘封也只能端着身体,正色道:“父亲,孩儿已与别驾家达成协议,这份帛书,便是草签的协议。”

  刘封从身边的托盘中,取出第一份帛书,挺起身体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帛书,略一翻阅,便露出惊喜的神情:“麋子仲果是慷慨大方之士,竟愿出借如此之多的粮食物资。”

  说到这里,刘备心算了一下,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这恐有上千万钱之多啊。”

  刘备说的一点不错,糜竺答应给出的物资就价值三四百万钱,而那十万石粮食,以目前最低的价格来算,也当两千余万钱。

  糜竺却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答应了,可见海东糜家之豪富,确实动人心魄,也难怪刘备如此感慨了。

  “父亲,别驾深明大义,对我家鼎力相助,这份情谊,不能不铭记于心。”

  刘封的话让刘备连连点头,他也被糜竺的大手笔给震惊到了,性情仁厚的他虽然也有腹黑的时候,可绝大部分的时候,也还是知恩图报的。

  “封儿此言,实乃正论。”

  刘备继续看着帛书,同时连连点头:“麋子仲如此雪中送炭,我父子切不可忘了他与糜家的恩德,日后必当重报。”

  看完之后,刘备抬起头,脸上满是笑容:“封儿,你先前所言屯田一事,得麋子仲鼎力相助,想必终于可以付诸实施了。”

  刘封也露出赞同之色,点了点头,可随即话锋却是一转:“父亲,常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有糜家支持,物资充沛,然而犹有大事未定。”

  “是何大事?”

  刘备惊了,以为自己没睡醒,怎么就突然来了大事了。

  刘封正色道:“父亲且安坐,孩儿试为您一叙当下大局。”

  刘备可不敢轻视自家宝贝儿子,立时端正了坐姿,如临大敌。

  刘封开始叙说:“徐州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地处平原,四通八达,无险可守。历来都是易攻难守。

  眼下,徐州下辖五郡,之前也为父亲浅析过当下格局。父亲能够控制的,也仅有下邳国一郡,以及小半个东海郡。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即便是下邳国,父亲也是靠着陈功曹家才得以笼络。一旦陈功曹与父亲离心,下邳国还听不听父亲的号令,孩儿十分悲观。”

  如果曹豹在这里,一定会大喊又来了。

  刘封这一手又是先做大言,仗势欺人,将对方引入自己的节奏,然后掌控对方。

  曹豹就是这一套打法的第一个牺牲者。

  可刘备却不知道,他仔细一想,还真就跟自己儿子说的一模一样。

  下邳现在服从自己的命令,输送钱粮到州府,真就是陈元龙的功劳。

  可同样,一旦陈元龙反叛,那以他和陈家在下邳的影响力,那不就分分钟是兖州叛曹的局面?

  想到这里,刘备明明是躺在温暖舒适的卧房里,却是遍体生寒。

  因为按照刘封的说法,哪怕是刘备所在的东海郡,也是陈元龙联手糜竺为他安定的。

  况且曹豹的两万丹阳兵也不是自己的嫡系,目前也不过是做臣服状而已,自己一时之间根本消化不掉对方。

  刘备越想越懵逼,自己好好的一个徐州牧,怎么听了儿子一番话,就变成毫无立锥之地了?

  刘封继续说道:“陈功曹、糜别驾对父亲忠心耿耿,乃是忠臣,故此东海、下邳两郡并非当务之急。”

  刘备缓缓点头,松了口气,我就说嘛,元龙和子仲都是厚道人,我只要待之以诚,料想他们也不会弃我而去,不至于众叛亲离,重演兖州旧事。

  “父亲觉得,目下徐州的当务之急在何处?”

  刘封突然的提问,让刘备陷入沉思。

  好一会儿后,刘备方才答道:“莫不是在广陵郡?广陵地广人众,又未有经历战火,可谓是兵多粮广。眼下袁绥代张孟高署理郡务,此人亲近袁家,恐其与袁术勾连,引狼入室,犯我徐州,可谓是当务之急?”

  大耳哥的能力虽然不是顶尖级别,但也是各路军阀中的中上表现。

  因此,他能看出袁绥的广陵郡是个大麻烦。

首节上一节21/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