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节

我父刘玄德

作者:网文老大爷

简介:

东汉末年,兴平元年。 这一年,汉献帝看着李、郭汜领着凉州军火并马腾、韩遂的凉州贼,瑟瑟发抖,连饭都吃不饱。 这一年,袁本初意气风发,拳打公孙瓒,脚踢黑山贼,一个略带杀气的眼神,就吓的吕奉先落荒而逃,狼狈不堪。 这一年,寡妇曹敲门徐州未果,家还被偷了,匆匆回去拉着大哥袁绍一起找水管工吕温侯决一死战。 这一年,小霸王孙策靠着舅舅吴景挖到了第一桶金,找他干爹路中悍鬼袁公路讨要自己老爹的遗产,好回江东收拾自家基业。 也是在这一年,我家那个手长耳朵大的老爹升官了,居然当上了徐州州牧。 而我,刘封,刘备的亲生儿子,历史上在徐州走丢的刘子升。 一个各路枭雄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1章 我叫刘封,我是刘备的亲儿子

  刘封端坐在车厢中,身体禁不住轻微晃动。

  在这没有弹簧,没有减震器,没有橡胶轮胎的东汉末年,哪怕牛车的速度已经很慢,依旧让坐车的人很是难受。

  即便刘封穿越过来之后已经好几年了,可他依旧习惯不了东汉末年的生活,尤其是饮食和出行。

  糟糕的饮食,再加上出行的颠簸。

  刘封想起两年前从涿县到平原,去年冬天又从青州平原到徐州郯城这一路,如果不是他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最轻也得大病上一场。

  从那时候起,刘封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改良饮食和交通。

  不过此刻,他却还顾不上这些。

  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摆在了他的面前。

  首先,刘封有一个老爹,名叫刘备,手长耳朵大。

  同时,一个叫曹操的寡妇制造者刚刚被赶跑,他家还被水管工吕温侯给偷了。

  最后,一个叫陶谦的老头在去年冬天病逝了,临死前半自愿半被迫着干了件大好事。

  刘封是刘备的儿子,但又不全是。

  在历史上,刘备曾经在徐州有几个儿子,都是先前在涿县的妻子、妾室生的。

  其中刘封就是刘备在涿县的正妻所生,是刘备亲生的嫡长子。

  只是这几个儿子,在后来刘备几次丢失徐州的过程中,因为战乱或死、或走丢。

  这些事情都曾经记载在三国志,魏略中,而且更巧合的是,这个长子也叫刘封。

  后来刘备在荆州收寇封作为自己的义子,也可能会有因为他和自己走丢的长子同名的缘故在里面。

  说刘封不完全是,是因为这个刘封还融合了一个来自于后世的灵魂。

  正是这个变化,让刘封注定不会再跟历史上一样销声匿迹,不知所终,甚至连名字都被刘备赐给了荆州的寇封。

  刘封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作为刘备的亲生儿子,真正的嫡长子,他将要改变老爹三丢徐州的狼狈,徐州将真正成为老刘家的龙兴之地。

  不过对刘封来说,现在这个局面可远远称不上好。

  外有曹操,袁术虎视眈眈,内部又有丹阳派、本地士族派、外来士族派以及本地军阀悍匪派等势力错综纠葛。

  即便是一个本地士族势力,还分裂成了以陈登陈元龙为首的拥刘派,和以王氏、诸葛氏为首的消极派。

  没错,这时候的武侯家,可是丝毫看不起大耳哥的,觉得这就是一幽州来的边军土鳖,根本不配领导徐州。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激烈反对,而是选择了跑路。

  根本不看好大耳哥能在徐州长久掌权的这些徐州士族,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开本土,宁可背井离乡投靠外乡的亲朋好友,也不想继续留在家乡饱经战乱了。

  这些人里,一部分去了江东,日后成了孙家的骨干。

  一部分去了九江,投奔了袁术,最后被曹操一锅端。

  最后一部分,也就是以诸葛玄为首的士族则去了荆州,投奔了刘表。

  也就是今年,武侯全家都将会在武侯亲叔叔诸葛玄的带领下,抛弃祖业,背井离乡,前往荆州定居。

  琅琊诸葛亮,将要落户南阳了。

  刘封的身体随着马车晃动,心神都集中在脑袋里,最后一次推演着接下来的行动。

  刘封这一次要拜访的,正是徐州诸多势力中,丹阳派的新任老大建威中郎将曹豹。

  曹豹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上几乎没啥存在感,即便这个名字,也是在记录其他人的时候顺带提了一嘴,才能留存下来。

  他在史书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明年被刘封的好三叔张飞给火并阵斩了。

  看起来丢死人的履历,却并不代表这个人不重要。

  在陶谦时代,曹豹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被委以重任,负责统帅军事。

  而到了现在刘备接任徐州,曹豹手中的兵权依旧没有削弱,反而还因为陶谦之死,成了陶谦派系的继承人,整个丹阳外来派都团结在了他身边。

  也就是曹豹实在是野心不大,否则就冲着刘备不明不白的继任徐州牧,他就有足够的借口和实力掀起一场大叛乱。

  要知道这时候刘备手底下拢共不过六千兵马,其中四千还是曹豹旧部,被陶谦在几个月前刚刚调拨给刘备的,而曹豹手里可还有整整两万丹阳精兵。

  在刘备入徐州之前,更是坐拥郯城在手。

  刘封之前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收集情报,确认了曹豹的性格偏向保守,野心不大,行事更偏向于听命从事,优柔寡断。

  这对刘封来说,可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因为他的规划里,最迟要在今年上半年内,将曹豹也即是扬州丹阳派这个炸弹给拆解掉。

  否则,等到今年下半年,三姓大孝子,兖州水管工吕温侯可就要带着并州军团来投奔他老爹了。

  而到了明年,吕布更会在袁术的粮草支援下,趁着张三叔和曹豹火并,轻松拿下徐州,吞并丹阳军,反客为主了。

  这一次的会晤非常重要,是刘封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如果这一步没能成功,虽然不至于再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了,却也算得上是事倍功半。

  “少主,曹府到了。”

  牛车缓慢停下,从车外传来一个轻锐的声音。

  “善!”

  刘封深吸一口气,掀开车帘,在一个轻剽勇悍的青年扶持下,走下牛车。

  “文,一会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动怒,必须听我号令。”

  刘封在走向曹府之前,想起身边这位大佬的历史记载,忍不住侧脸特地对着他叮嘱了几句。

  他身边这轻剽悍勇的青年不是旁人,正是历史上刘封他二叔的终结者,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的潘璋潘文。

  刘封在去年冬日,被刘备派人接到徐州的路上巧遇了潘璋。

  当时他正一人一剑,独行南下,想要去江东博取个富贵,结果恰巧遇到了群盗。

  对面整整七个大汉,却在一炷香的时间里,叫潘璋杀了个精光,而他自己却是毫发无伤。

  刘封一见,顿时心生招揽之心,请对方过来一叙之后,才知道了这人竟是潘璋。

  在历史上,潘璋这次南下,到达江东之后,很快就入了孙权的视线,被委以重任,招募百人亲兵。之后从征山越开始,屡立战功,一路扶摇直上,最终功成名就,拜将封侯。

  刘封虽然才和潘璋初识,但对他的性格还是有所了解。

  此人虽然忠心敢战,有勇有谋,史记部曲数千精锐竟有万人之力。

  可同时,潘璋性格狷狂,嗜杀贪财,在孙权麾下不但贪污纳贿,甚至为了钱财,劫杀东吴家资丰厚的士卒,堪称丧心病狂。

  不过现在的潘璋还远没到日后的张狂性格,目前还是白身的他,面对徐州牧家公子的刘封还算是言听计从。

  潘璋咧嘴一笑,一口白牙森然:“公子且放心,我潘璋言而有信,既答应这一年侍奉于您,就绝不会食言,必定为您号令是遵。”

  刘封满意的点了点头,指示潘璋将牛车上的几个匣子带上,然后走向曹府。

  此时的曹府门口,正站着几名衣着锦衣的仆役,都是曹府的管事下人。

  看见刘封下车,他们赶忙迎了上来。

  本书主角刘封,乃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刘备在老家的时候,由正妻生下的儿子,后来在徐州战乱中走丢,最后在汉中找回。

  恰好这个儿子的名字也叫刘封。

  这个儿子并不是刘备后来在荆州收的干儿子寇封。

第2章 拜访曹豹

  为首的仆役朝着刘封行礼道:“公子,中郎将得知您今日要来,早已经在后堂备下宴席,恭候多时了。”

  曹豹此时的官职是陶谦为他所表的中郎将,统帅徐州丹阳兵两万余众。

  “多有打扰,中郎将如此恩待,小子受宠若惊。”

  “小人曹羊,为公子引路。”

  客套过后,刘封跟在曹羊后面进了曹府。

  拐了几个弯,来到后院,远远就看见建威中郎将曹豹正站在堂前迎候。

  刘封嘴角划过一丝浅笑,一瞬即逝,显然曹豹能够迎候在堂前,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信号。

  他可从来没有奢望过曹豹会等在曹府门口,他毕竟只是刘备的儿子,而不是刘备本人。

  曹豹这会儿也在远远的打量刘封。

  他之所以会堂前迎候,除了对方是刘备的儿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封的美名已经自北地诸州传到了徐州。

  据传闻,刘封不但是一个颇有孝名的大孝子,更是一个名扬青州的神童。

  对于东汉,最吃神童这一套了。

  《东观汉记》说到张堪“年六岁”,“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

  《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论》对扬雄的夸赞中,这样说道“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

  《艺文类聚》写爱书至凿壁藏书的杜安,也说他号曰“神童”。

  东汉的神童层出不穷,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历朝历代,追捧神童的无过于两汉。

  曹豹对刘备的这个神童儿子已经有所耳闻,又恰逢对方来访,不由得他不好奇。

  “小子刘封,拜见建威中郎将。”

  刘封脚下加快几步,来到曹豹跟前大礼参拜。

  曹豹脸上闪过惊异,赶紧上前搀扶:“公子何须如此,在下既为玄德公部属,自然也是公子的部属,如此大礼,让豹何以自居。”

  刘封顺势被曹豹拉了起来,客气道:“正是因为建威中郎将乃是徐州重臣,我父栋梁之才,小子敢不以礼相待?”

  曹豹愣了愣,心里咀嚼了一下栋梁之才四个字,不禁目放精光。

  曹豹可不是普通的老兵头子,他也是士族出身,门第之后。

  要不然陶谦凭啥会将手里最为精锐重要的武力丹阳军交到他的手里?

  对于刘封之名,曹豹之前也已略有耳闻,只是不敢确信。

  毕竟刘封年纪还小,哪怕个头长的已经有十三四岁少年大小,可他真实的年齿却仅有十岁。

  如果再考虑到曹豹听说的那些传闻是发生在前些年,那岂不是说刘封六、七岁的时候就做下那些美事了不成?

返回目录1/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