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24节

  刷~

  3丈外土坯墙上多了一柄精致的飞刀。

  ……

  江南手持长枪,一板一眼,刺挑腾挪。

  蒋青云低声讯问:

  “郑叔,夫人这套功夫上了战场能行吗?”

  “夫人弓箭配长枪,单打独斗有一套,只要不陷入重围,不是两军混战,应该还行。末将建议给夫人换破甲箭。”

  蒋青云想了想,低声问道:“郑叔,你老家是哪里?”

  “山东德州。”

  “老家里头,和你沾亲带故的年轻男丁多吗?”

  “村子里一二十个有吧,少爷,怎么了?”

  “你拿些盘缠回一趟老家,招七八个堂侄子、表侄子来京城当兵吃粮,我不会亏待他们,都发双饷。时间紧,你今天就走。”

  “少爷,京城要出事吗?”

  “嗯。早晚的事,别问了。”

  ……

  远处,一骑飞速奔来。

  “少爷,兵马司来了位客人,他说是在吏部做师爷,姓周。”

  “走,回衙。”

  一炷香后,蒋青云见到了周绍,旁边还放着一个包袱一封书信。

  “周兄,你这是?”

  “嘘~我找你来种痘,包袱里是我的换洗衣服,这是我的遗书,万一有个万一,后事先交代清楚~”

  呼~

  蒋青云长舒一口气。

  等到傍晚,他亲自给包括周绍在内的二十几人种了痘。

  人痘有风险,但也从中琢磨出了一点诀窍。

  例如,尽量挑选安全的熟苗,从痘痂而非痘浆当中提取,烘干碾碎成粉末置于瓶中,在土壤内放置数日之后,再混合清水做成水苗,危险系数降低了许多。

  ……

  种痘之后,人需要休息,胳膊红肿、低烧都是正常反应。

  如果失败,那就直接变成天花患者了,但不会太重,大多也是轻症。

  从保定来的众人一致认为“命乃天数”、“赌一把”、“老爷肯定不会骗我们”、“周老爷的命比我们贵”。

  10天后。

  一人失败,发烧出痘,其余人接种成功。

  失败之人被转移到城外南苑加以诊治。

  蒋青云把周绍拉到僻静处,故意问道:“周兄,我若把此方献给朝廷,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万一哪位皇亲贵胄接种失败,真患上天花,你就完了。”

  “哎呀,周兄提醒的是。”

  蒋青云立马顺坡下驴,否决了做“忠臣”的打算,实际上,他心知肚明,只不过是试探罢了。

  “蒋老弟,你给哪些人种过?”

  “先是兵马司,后是西口镖局,如今在偷摸给附近百姓种。”

  “失败的多吗?”

  “百里挑一。”

  “已经是神迹了。对了,你给人种痘是以兵马司的名义吗?”

  “非也。通过一位下属,这位下属再指挥一个卖膏药的江湖游医。”

  “老弟做事沉稳,前途不可限量啊。”

  “勿以善小而不为~”

  “蒋老弟有古君子之风,让你的小厨房上酒上菜,今晚我不醉不归。”周绍颇为激动。

第24章 我,庸医也

  1649年盛夏,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人间。突如其来的高温给整个帝国按下了暂停键。

  南方战事暂停、山西按兵不动。

  天花再次抬头,高温就是它的天然盟友。

  西城,一处奢华府邸里传出惊叫。

  “王妃出痘了!快寻太医!”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元妃中招了,持续高烧、浑身出痘。

  从皇宫赶来的太医们束手无策,建议保守治疗。

  ……

  紫禁城,乾清宫内。

  顺治烦躁的来回踱步,临时增加了10块冰块也无法让他平静。

  殿下跪着一中年旗人,他就是索尼,正黄旗贵族子弟,家世显赫。

  “皇上!奴才有话要讲。”

  “讲!”

  “奴才奉旨从盛京昭陵入京,一路只见天花肆虐,我八旗将士纷纷染病,触目惊心。长此以往,动摇国本啊~”

  “朕当然知道,可有什么办法呢?”

  索尼再次磕头,目光坚毅:“不惜代价,一定要消灭天花。否则,明亡于清,清亡于天花。”

  “大胆!”

  “他说的没错。”

  一个声音从后面响起,孝庄来了。

  ……

  顺治连忙起身,孝庄也不客气,直接坐上了龙椅。

  索尼激动抬头,恰好四目相对。

  “皇父摄政王的元妃,也就是哀家的同族堂妹,博尔济吉特,她~刚刚死了。”孝庄的脸上充满悲戚,“就在2个时辰前。”

  殿内死寂。

  “索尼。”

  “奴才在。”

  “你在昭陵为先祖守墓,有功。”

  “为咱大清的列祖列宗守灵是奴才的福分,更是奴才的本分。”

  索尼为人圆滑,压根不提是多尔衮在2年前故意贬他去的盛京。

  孝庄满意的点点头。

  “明日朝议,大家拿出一个方案。为了大清,为了社稷,天花必须灭~”

  “。”

  当天傍晚,索尼就被任命为正黄旗都统并兼了顺天府府尹。

  ……

  皇权至高无上,哪怕是要移山填海,臣子们也必须执行。

  太医院。

  院使、院判、御医、医士们黑压压聚了一屋子,蜡烛不灭,讨论不停。

  首先,必须表明态度。

  如果直接拒绝,太医院隔壁的钦天监的厄运未必就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黎明时分。

  众人洗脸,整肃仪表,步行走向午门。

  一路上,同僚人越来越多,逐渐汇聚成一股“蓝流”。

  文武大臣们迈着四方步穿过午门的侧门,走进紫禁城,走向巍峨的太和殿。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

  今日不同往日,孝庄在上,顺治居左。

  ……

  “列位臣工,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就在昨儿个,皇父摄政王的元妃、哀家的堂妹殁了,死于天花。”

  哗~

  殿内哗然。

  紧接着,孝庄高亢的声音响彻殿内。

  “从入关开始,天花就阴魂不散。我大清多少名将贵胄死于天花?多少旗丁因他死亡?豫亲王尸骨未寒,又死了一个,皇父摄政王他老人家在前线的心能安吗?”

  “诸位,哀家要求你们拿出一个方案。”

  “各抒己见吧?”

  秘书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范文程出列:“太后圣明,臣认为应当先听听太医院的想法?”

  清承明制,太医院隶属于礼部。所以,范文程说这话是符合身份的。

  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太医院使吴庸。

  ……

  “太后、皇上,列位大人,经过太医院全体同仁连续3个月的奋力研究,我等对天花已有以下了解。东汉将军马援征讨南蛮,带回了一批俘虏,其中就有人得了天花,后来汉军有人因此感染发病……”

  半柱香过去了,吴庸还在背书。

首节上一节24/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