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25节

  巴拉巴拉巴拉~

  范文程纹丝不动,洪承畴皱起眉头,索尼无声冷笑。

  “停,吴院使,你说点有用的吧,就算一切责任都在马援,又能怎么样?他都死了一千多年了。朕想听的是怎么治?怎么治?”

  顺治耐不住性子了。

  “是,是。”

  吴庸不慌不忙,继续分析。

  马援是必须讲的。

  因为天花的责任要均摊,首要责任归马援,次要责任归老天爷,部分责任归钦天监,部分责任归崇祯,部分责任归南城。

  当然,太医院也有一小部分责任。

  ……

  又是一炷香时间过去了,就连素来沉稳的范文程都忍不住了。

  他很罕见的主动站出来了。

  “吴院使,你不要再讲了,赶紧说正题,怎么治?怎么防?”

  “下官明白,但是不把天花的来龙去脉分析透了,下官担心诸位同僚不能理解药理和药方~”

  孝庄的表情逐渐阴冷,她一眼就看穿了这姓吴的是个圆滑的老官场油子。

  偏偏哪个皇帝也不能随便斩杀太医和厨子,这俩职业除非大逆不道,否则最多罢官了事。

  缘由微妙~

  总之,就是不能杀。

  “吴院使,哀家来问,你来答。”

  “臣遵旨。”

  ……

  “得了天花后,如何收治?休养环境?对应药方?日常饮食?家人又应如何应对?你挨个回答。”

  众人望向孝庄的眼神充满钦佩,这朝廷还得是您来掌舵。

  吴庸不慌不忙:

  “下官和太医院所有同僚结合前人的经验,又经过了长期的考证。最终,我们集体认为病人应隔绝,远离城区,置放于通风环境之下,一边引用太医院全体同仁研制的“熄花清热汤”,一边卧床,多吃蔬果,多喝水,莫要操劳,勿要吹风。养病期间除了医士之外,不宜接触任何人,便溺也应注意使用单独茅厕。“

  一番话下来,孝庄的怒气更盛。

  说明太医院的医术并不庸碌,相反,名医荟萃,很有见得。但他们给皇族看病从不使十分力,五分力都舍不得,正常出两分,至多拼三分。

  ……

  想到这里,她又温柔起来。

  “吴院使不愧是杏林国手,哀家觉得,百年以后,后人一定会评价吴院使是我大清的李时珍、张仲景。”

  “太后谬赞,臣断断不够格。”

  吴庸扑通跪下,连忙给自己泼污水。不止泼自己,甚至连死掉的父亲、祖父都泼。

  孝庄气的肝儿疼,忍住杀人的冲动。

  继续劝慰:

  “吴氏世家名医,打前明万历起就以医术供奉宫廷。哀家还记得,当初入关时,皇父摄政王偶发头疾,疼痛难忍,乃父只用了一剂,立竿见影。华佗再世也不过如此啊。”

  吴庸稍微感动,但死性不改。

  “太后谬赞,臣惶恐,臣记得那次父亲回家之后说,其实是巧合,天佑摄政王,他贪天之功,偶有小得。”

  小顺治听的目瞪口呆,你都华佗、李时珍、张仲景了,你还这么苟?

第25章 青云直上

  顺治刚要发火,却被孝庄不露声色地踢了一脚。

  太和殿内。

  索尼接棒,继续哄着:

  “吴院使,你若是能解决天花,我大清八旗几十万旗丁都会记得你,感谢你。这份恩泽,你吴氏能享用十辈子!”

  “对,与国同休。”

  “吴院使,你就放心治吧,治死了我们不怪你。”

  “你大胆开方子,你敢开爷们就敢喝,喝死了自己爬进棺材。”

  八旗贵胄们说话一个比一个粗,一个比一个直。

  然而处于旋涡中心的吴庸却更加心坚,今儿只要不死,就要拼死护住“庸医“的帽子,任尔东西南北风。

  嘿,帽子就是吹不跑。

  庸医,能保命。

  名医,易横死。

  如果蒋青云在场,肯定会给出一个“很高的评价”,吴庸此人穿回300年后也能干院士。

  ……

  一直沉默的洪承畴突然开口了:“太后,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讲!”

  “请问吴院使,是治重要?还是防重要?”

  吴庸斟酌了一下,答复:“当然是防。”

  “好!臣建议从防入手,防未病,先保住四九城所有健康的人不得或者少得天花,同时把现存病人全部转移出城。”

  众人议论纷纷,洪承畴此话有理。

  目光又聚集到吴庸脸上。

  吴庸:“经过太医院全体同仁的再三斟酌,我们拟定了一份预案,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成功率不能保证。”

  “什么意思?”

  “种人痘。成功率只有一半,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本来没有天花,种痘后他就有了。”

  “庸医,我***。”一八旗郡王站出来大骂。

  随即各种污言秽语。

  吴庸被众人骂的通体舒泰,心里狂呼:庸医,我就是庸医,你能拿我怎么滴?

  当年!

  我父亲给摄政王看病那次确实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那是因为你们刚刚入关,怕你们杀人杀顺手了把我吴氏全家也砍了。

  得赶紧露一手,彰显实力,震慑你旗。

  现在形势已经不一样了,我若是随便抖医术,容易养高了你们的看病预期值。

  吴氏祖训一:“要让皇族深刻意识到,人命是很脆弱的,医不好是正常的,医好了才是罕见。”

  吴氏祖训二:“胸中有名医,下手似庸医。”

  ……

  顺治终于炸了。

  “吴庸,你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吴庸扑通跪地,连同院判,医士,十几人呼啦啦跪了一地。

  高呼:

  “臣等有罪,臣等尽力了,臣等学艺不精。”

  孝庄瞅了愤怒的儿子一眼。

  “都起来,皇家不杀御医。”

  吴庸心中了然,抹了两把眼泪,干嚎了一嗓子,假装诚惶诚恐的起身。

  范文程又开口了。

  “说说你的预防方子。”

  “是。一曰,痘衣法,取天花患儿衣物给健康人穿两天, 10天后开始发热,一般成功率4成。二曰,旱苗法,即取天花痘疤磨成粉末,用鹅毛管对准健康人的鼻孔吹入,待红肿轻微发热,随即自愈,即为种痘已成,成功率大概5成。”

  太和殿内,又是一阵乱哄哄。

  八旗贵胄们炸了锅。

  “放屁,本来没事,你这一搞,先死一半。”

  “狗娘养的御医,还不如萨满。”

  “还不如5文钱请个江湖游医。”

  吴庸岿然不动,心想:

  看,人呐,就是这么无耻,前恭后倨,呵呵。

  我祖宗还是英明,早就看透了你们这帮贵族。有本事干脆裁撤太医院,以后生病了自己给自己瞧病,自己给自己开方子呐。

  ……

  洪承畴再次开口:“臣有一计,不如把吴院使的预案先在南城试试。”

  鸦雀无声,石破天惊。

  吴庸直勾勾的望着洪承畴,竟有些紧张。

  “太后,皇上,先解决南城,再考虑内城。至少,种痘之后,堵住了南城贱民进内城做事时把天花传给内城旗人的渠道。”

  “妙,妙啊。”立马有人惊呼。

  孝庄也露出了诧异且欣慰的表情。

  “吴院使,可行吗?”

  “理论上可行,但是太医院没这么多人手,也没这么大的组织能力。事涉几十万人,不亚于行军打仗。能否另找一人挑起重担,太医院提供理论指导。”

  洪承畴心中暗喜,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臣举荐南城兵马司指挥蒋青云!此子年轻有为、敢打敢拼、且是两黄旗下,忠诚可嘉、能力富余。”

  吴庸立马附和:“臣愿意配合。”

  ……

首节上一节25/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