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非要让我坐龙椅是吧 第178节

  “众卿说得都有道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要从长计议,退朝罢!”

  崇光帝冷淡地说了一句,便起身离开了。

  “完蛋了!”

  北静郡王心中一沉。

  其他武勋表情凝重,知道陛下明显心动了。

  楚岩嘴角带着笑意,按照议程退朝离开。

  下午的时候,装着一千多万两银子的马车堵住整个朱雀大街,一辆一辆地往户部掌管的国库中拉!

  银子实在太多,一时间放不下。

  许多得知信息的其他衙门官员纷纷跟了过来,请求兑现户部欠着的银子。

  ‘为庆贺陛下开疆拓土,每个京官赏赐一百两银子,如果再反对就没奖励了!’

  这个消除传开之后,早上跪在宫城之外的官员到晚上已经只剩下七八个人了。

第143章 楚岩升官,元春变故

  “楚爱卿,你所奏郑家愿意归顺诸事当真属实?”

  大明宫的后殿,小朝会上,崇光帝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昨日大殿的朝会上,在众多武勋和部分文官集体进攻的情况下,楚岩靠着收回的巨量白银,以及“开疆拓土”的承诺成功翻盘。

  随后,楚岩与内阁文官们一顿合纵连横,把那些逼宫死谏的官员们化解得七七八八,今日一早已经没有几个人再来逼宫。

  毕竟跪在宫城外,又苦又累不说,还要亏一百两银子的奖赏。

  而且如今有“开疆拓土”的由头,他们中途改变想法也正好有台阶可以下。

  文官们之所以会退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阁和六部高官们都表态了支持楚岩,陛下也有明显支持的意思。

  他们再怎么想死,也不敢既得罪陛下,又得罪文官高层。

  否则就算被廷杖打死了,文官们还要给一个“恶谥”,把棺材板彻底钉死。

  今日,当走向明朗之后,小朝会按常例举行,崇光帝现在有了更多支持楚岩的理由,他的心情也不错。

  早上向太上皇请安的时候,他的态度虽然依然严肃,可是在“开疆拓土”和“千万两白银”两桩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也不再暗示要处置楚岩。

  楚岩听着陛下的询问,嘴角带着一抹微笑。

  即使是地图开疆,对于皇帝来说依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果然不错!

  不过这也是常态,在历朝历代中,真正能用流官实控的地区基本固定,而所谓的开疆拓土,大多都是羁縻而已。

  现在不过是遵循故例而已。

  楚岩恭敬道:“启禀陛下,臣所奏所有的事都属实!那郑家确实愿意将东南海疆献于陛下!为表诚意,他还派自己的长子郑道周随臣一同抵达了京城……”

  竟然还派了长子过来?!

  得知了这个消息,殿中的文官们更加振奋!

  愿意将自己的长子派来,那就有很大的诚意啊!

  对于武勋来说,他们如今也知道南安郡王的谋划不能成功了,开始转换思路:

  既然楚岩一力担保郑家归顺之事,那么只要在他归顺的事情上面使几个绊子,让他招安不成,或者招安后旋即背叛,再犯东南海疆,那便可以将所有的罪责归到楚岩的头上。

  这可是他自己送上来的机会。

  那些海寇们一向没有信用,难道这个什么郑森还能是个忠臣孝子不成?

  到时候给他一点利益许诺,又兼着父仇,此事必成!

  如此一来,今日的小朝会上,便呈现了一面倒的局势。

  崇光帝兴奋道:

  “楚爱卿,你出京担任钦差这一年多,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当赏!”

  顿了顿道:

  “朕拟提任你为京营节度副使,继续管火器局,暂时就负责海疆郑家招安之事!爱卿可有异议?”

  在正式下旨调整职务之前,先问一问本人,这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如果还不感恩戴德,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楚岩立刻谢恩,眼中泪光闪闪道:

  “陛下洪恩,臣万死难报,岂敢有所异议,陛下交予的任务,臣定然竭力做好!”

  大殿上的其他文武高官对于这个任职也没有异议,武官们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

  楚岩也知道他们的想法。

  这帮人最怕自己回来之后顶替了沈炼的职务,直接任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了,各种情报渠道又多,如果让楚岩这种阴人来当主官,还不知道多少人要死在他的刀下。

  只要能让这个杀神离开锦衣卫系统,给他提升一职怕什么。

  到了京营节度衙门,虽然名义上升官了,可实际是副职,所有的重要决定都做不了,需要请示正职。

  而且京营虽然对于陛下很重要,但却特指特殊状态,比如有人进攻京城的时候。

  那种时候,一百年难得遇到一次。

  在平日里,京营的官员很难再干预朝廷中的大事。

  所以楚岩这个职务,可以算是明升暗降。

  崇光帝这也是多方考量之后做出的决定。

  毕竟有重大功劳,不宜贬官、外派。可是若真的给他厚赏,武勋那边和太上皇那边都过不去。

  给一个京营副职的职务,各方面都能接受。

  反正这个楚玉锋不是喜欢练兵么,就让他到京营去练好了。

  如今王子腾已经到边关去巡边去了,如今的京营节度使由陛下的八弟、忠顺亲王周源担任。

  这个亲王与陛下素来交好,年纪虽然不大,却颇有心计,陛下也不担心楚岩到了京营之后能把他架空,或者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来。

  关于楚岩的议题结束之后,小朝会上又议了关于辽东局势的情况。

  辽东最近出了一个大事。

  自从去年义忠王宫变失败之后,整个辽东北伐草草终结,可是大量的粮草、银两是实打实运到了辽东。

  袁崇焕在义忠亲王宫变的时候发过一份密报,让陛下看到了这个人的政治立场,认为他是个可用之人。

  楚岩在江南斗争的时候,袁崇焕在辽东多次奏捷,并向陛下提出了“五年平辽”的计谋,得到了陛下的嘉许。

  如今袁崇焕已经是蓟辽督师了。

  最近,或许是楚岩对付安南郡王事件产生了蝴蝶效应,又或许是历史的惯性。

  袁督师竟然拿着尚方宝剑把东江的毛文龙给杀了!

  今日就要来议一议袁大人的赏罚问题。

  “擅杀朝廷大员,僭越皇权,当杀之!”

  有人提出来,要按律令办理。

  枢密使、北静郡王水溶奏道:

  “陛下,竟然楚大人拿着尚方宝剑伤了安南郡王,尚且能获得封赏,那袁督师,也不应当罚……”

  反正就是以楚岩为例子,就算不封赏,也不应该罚。

  楚岩砍伤安南郡王有自己的理由,袁大人杀毛文龙也有自己的理由。

  内阁首辅韩对于这个袁崇焕也颇为看好,忽然站出来讲了一句公道话,道:

  “袁崇焕久经战事,不会做无把握之事,近几年辽东战线能稳定下来,还能屡次有胜仗,袁崇焕功不可没……”

  他既要保袁崇焕,并认为这样就保下了楚岩。

  楚岩听到这个言论,当即站起来辩解,道:

  “启奏陛下,枢密大人,臣以为这两者完全不能一概而论!”

  一句话:

  那能一样吗?!

  可别把我们两个放到一起讨论,省的事后连累自己。

  他顿了顿,接着道:“毛文龙虽然有种种毛病,不过他手上也有不少的精兵悍将,贸然将其斩杀,多半会为丛驱兽、为渊驱鱼!反而使得后金鞑子获利!”

  楚岩这完全是结合他在另一条历史线上掌握的知识在作答,也符合基本判断,应该不至于出问题。

  “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不过若不除毛文龙,他带着自己的兵将一股脑头了鞑子,那造成的危害更大!”

  北静郡王见楚岩表示反对,他就更加要支持袁崇焕。

  崇光帝对这个袁崇焕本来就有许多幻想,自然不愿意轻易地处置他,

  反而是那个什么毛文龙,一只在外头,原本也是海寇,只知道要钱要粮,也没有见到他打什么胜仗。

  袁崇焕的奏折中也多次打过这个人的小报告。

  文武高官中有人支持,他乐得顺着下令。

  唯一让他意外的是,楚岩竟然会表示反对意见。

  韩见楚岩表达了不同意见,也补充道:

  “楚大人,那袁崇焕这两年在辽东是有功劳的,别的不说,将关宁防线打造得如同铁桶,阻止了鞑子南犯的可能性,这就只得称道!

  “况且,如今的关宁防线还在进一步强化中,实在不宜换人。”

  他一个首辅,愿意给一个下官武职解释这么多,也算是很给面子了。

  按照正常情况,楚岩就会借坡下驴了。

  甚至按照正常理解,楚岩应当与这个人惺惺相惜才对。

  不过,

  楚岩并没有如同他们预料的那样反应,而是肃然道:

  “韩阁老,下官以为,后金鞑子并不是一个死物,关宁防线难走,他们还一定要走那里么?

  “倘若辽东鞑子不走关宁防线,反而绕行蒙古,从其他山口入境,又当如何应对?”

  这也是站在上帝视角的一番试探。

  楚岩马上要负责京营防卫了,以后多半要面对这个情况,还不如先将这个问题抛出来,让大家心里有个印象。

  楚岩表情严肃,北静郡王却笑了起来,他轻笑道:

  “楚大人当真会说笑!想来是在江南日久,不了解北地的地势了!”

首节上一节178/1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