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呼延赞,便是以“善先登”闻名于宋军中。
呼延赞持刀突入守军群中,几抹刀光闪过,登时便有几位来不及反应的守军死在刀下。
呼延赞的一往无前,激励起身后数百先登队的士气,他们紧紧跟在呼延赞身后,如狼入羊群般砍杀着挡在身前的守军。
昭义军的精锐,基本都被李筠带往前线,留在壶关中的大多是刚招募的新兵。
再加上壶关上下从没想过,李筠刚领兵抵达前线,就会有一支不要命的宋军来袭击后方。
战力的不足,战斗意识的薄弱,这数百壶关守军,哪里挡得住虎狼之师的冲击,不一会儿被杀伤多人的守军就溃散开来。
杀溃城门守军后,呼延赞并未贸然率军继续深入,他指挥先登队先将身后的城门打开。
城门洞开之际,城外早就等候多时的数千宋军,在赵德秀的带领下如汹涌的潮水般,一下子涌入了壶关城中。
越过城门之际,赵德秀在熊熊火光中高举手中佩剑令道:
“城内敢有杖兵者,皆斩!”
唐《通典》有载“以铁钩、绳梯潜登”。
《宋史兵志》有载:禁军精锐“习钩索攀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金军攻开封时,曾“以钩索钩城上女墙,欲引兵而上”。
第62章 会猎太行山下
壶关的守将是李利。
能成为壶关守将,李利靠的不是自身能力,而是他为李筠从弟的身份。
自成为壶关守将后,深感得到美差的李利,并未将多少心思放在整修城防上,他全将心思放在了如何搜刮民脂民膏上。
当大量的宋军涌入城中后,城内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喊杀声此起彼伏,震得壶关城内的百姓全部蜷缩在家中瑟瑟发抖。
这一突如其来的骚动,顺着恐慌情绪的不断蔓延,最终来到县府中。
沉浸在美梦中的李利,被外间传来的骚动声给惊醒。
惊醒过来的李利,一把推开身上趴伏的赤条少女,危机感让李利感到大事不妙。
跳下床榻后,李利麻溜的穿起衣服,在简单披上一层薄甲后,李利便执刀推开房门来到院中。
一从房内走出,李利耳边传来的喊杀声,陡然上升了好几个量级。
四处涌至的喊杀声,就像一张巨网般将李利牢牢绑缚在原地,勒得他脸色苍白。
再望着城内各处涌起的火光,内心中的恐惧让早被酒色掏空身体的李利变得两股颤颤。
呼延赞在领兵打开城门后,便继续带着先登队朝着城内杀去。
入城后,他们的行迹已无须再隐藏。
大量的火把被点燃,炽热的火光为呼延赞照出路前每一位敌人的身影。
牢记赵德秀军令的呼延赞,凡见到胆敢有守军手握兵器试图抵抗的,他便直接扑击上去,不给敌人任何一丝反抗的机会。
不时有血花在呼延赞的刀影下溅起,血花喷洒而出落在呼延赞身上,将他身上的软甲给浸染成妖艳红色。
有这一如杀神般的猛将带领,数百先登队士气持续高昂,越来越多的敌军在他们身前倒下。
血腥的杀戮是有效果的。
当又一批赶来支援的守军,被数百杀意沸腾的先登队击溃后,城内一直迟迟未等来主将指挥的守军,终于再也支撑不住。
城内四处响起的喊杀声,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求饶声给替代。
一位又一位的守军,颤抖着放下了手中的兵器,跪伏在道路两旁。
被杀怕了的他们,不敢再阻拦着呼延赞的前进。
在无人继续阻挡后,呼延赞最后顺利地来到了县府中。
跟在数百先登队身后的,是数千训练有素的控鹤军。
控鹤军中的各级军官,依照着赵德秀的命令,经验丰富的指挥起士卒控制住城内的各处要道。
而那些跪伏在地的降卒,在被收缴兵器后分别被宋军看守在城内各处,防止他们有再聚众作乱的可能。
当在城门处的赵德秀,得知宋军已大致控制住全城后,他有些无奈地看向下方的吕端道:
“易直,战局已定,可以放手了。”
赵德秀的话,让一旁的田重进有些忍俊不禁。
在田重进的目光中,吕端正两只手紧紧拽住赵德秀的缰绳,像紧紧抓住自身的未来一般。
原是方才入城时,听到阵阵喊杀声的赵德秀,想着亲自领兵去捉拿壶关守将。
没想到他刚一显露这意向,早有防备的吕端就冲上前来,吕端勒住赵德秀战马缰绳的同时,还语气坚定地劝道: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郡侯恃盛壮之气,轻乱兵之危,可称勇乎?
虽斩将搴旗,此偏将之任,于郡侯何益?
愿郡侯抑贲、育之勇,怀主将之计。”
劝谏完后,吕端就一直拽着缰绳,说啥都不放手。
赵德秀出征后身上展露出的胆气与军略,他身边的人都能看得到。
当“愿效唐太宗”在赵德秀身上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有可能实现的志向后,吕端觉得他未必不能成为魏征。
在赵德秀亲攀岩壁时,吕端并未出身阻拦,这说明吕端支持他在必要的时候涉险。
至于其他时候,为国家计,亦为自身前途计,吕端该阻就阻。
被吕端拦下后,赵德秀并未生气,否则他一声令下,吕端早被士卒拉开了。
他本就是有些意动而已。
士卒的禀报,吕端亦能听到。
见“战局已定”后,吕端这才放开双手站到一旁。
“恭贺太原郡侯入城!”
吕端对着坐在马上的赵德秀深深一礼,大声祝贺道。
吕端的祝贺声,让赵德秀爽朗大笑一声,笑声停歇时他的马鞭已落下。
下一刻蓄势已久的骏马便高举马蹄,当马蹄再度踏在青石路面上时,赵德秀的身影已腾跃而出。
“同贺!”
马蹄卷着少年郎的余音,渐渐远去。
后方几位禁军战将接连驾马,追声而去,如影随形。
穿过长长街道后,沾满血迹的马蹄最终在县府外停下。
见赵德秀到来后,呼延赞连将五花大绑的李利从县府中押出。
“砰”的一声,在百斤肥肉重重落地时,呼延赞立在马前指着李利道:
“郡侯,这人便是壶关守将。”
听到呼延赞的禀报后,赵德秀借助着火光打量起在马蹄下哀嚎不断的李利。
在考虑着对李利的处置时,呼延赞还将他刚才在县府内看到的一幕给说了出来。
“有许多少女被关在地窖中”
这一声禀报,让赵德秀不再考虑。
“拖出去,枭首。”
赵德秀的冷声吩咐,吓得李利瞬间失禁。
巨大的恐惧,让他一时竟忘记了求饶,而等他反应过来时,他早被几名凶狠的澶州军给拉走。
不久后,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就呈至赵德秀身前。
人头呈上时,晨间的第一缕阳光刺破山峦,正好洒在赵德秀的肩头上。
夏天时,天亮的总是早些。
“郡侯,有不少守军趁乱已逃出城去。”
田重进的汇报,并未让赵德秀意外。
哪怕宋军的速度再快,混战中有部分漏网之鱼潜逃是难免的。
田重进的话代表着,接下来宋军再无法保持着出其不意的优势。
田重进在等着赵德秀的下一步计划。
察觉到田重进的询问眼神后,赵德秀指着李利的人头说道:
“传首诸县,另附赠书信一封给李守节:
大宋澶州防御使,愿与足下会猎于太行山下。
三千对三千,以定太行归属!”
赵德秀的话,让田重进精神大振。
这哪里是一封书信,明明是一封战书。
“末将马上安排人去办。”
说完这句话后,田重进转身离去。
待田重进离去后,赵德秀的目光被壶关城头刚插上的大宋战旗给吸引。
“澶州军已在世间发出第一声狰鸣!”
第63章 诸县皆骇,攻心为上
当日光愈来愈盛,炽热的风划过壶关城门时,有十数骑玄甲锐士腰悬一朱漆木盒,挥舞着长鞭从城门内疾驰而出。
他们驱马朝着壶关附近的屯留、长子诸县而去。
匣中所盛,正是李利之首级。
这十数骑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长子县。
日上三竿,酷热的日光不断炙烤着城上的县兵,在难耐的闷热下,许多县兵纷纷寻着城上的阴凉处躲藏起来。
本以为今日,又会如往日一般,在漫长的炎热中枯燥度过。
未曾料到的是,就在长子县城上的一位哨兵心中暗自咒骂县官无德时,他的眼中突然捕捉到了一幕。
在被日光炙烤的有些扭曲的地平线外,似有十数骑骑兵正呼啸而来。
因有着强烈日光的扰乱,这名哨兵初始并未看清这十数骑的装扮。
联想到这十数名骑兵来得方向,哨兵心中不由暗暗想道:
“难道是那壶关李守将,又派人来催军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