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才,赵德秀还在苦苦寻觅中。
等赵德秀离开殿内后,赵普对着魏仁浦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随后又告知了魏仁浦赵德秀已离殿的事。
知道身后的这位中年臣子,是一直声名在耳的赵普后,加之赵德秀已离殿,魏仁浦这才转过身来。
独自面对赵普时,魏仁浦适时收起脸上的气愤之色,他起身正色对着赵普一拜:“久仰则平声名,今日一见,确是风度过人。”
魏仁浦知道赵普是赵匡胤的谋主,赵匡胤这番能兵变成功,赵普在其中定然居功至伟。
虽说赵普帮助赵匡胤夺取了大周的社稷,然乱世中各为其主很正常,魏仁浦不是一位卫道者。
佩服赵普才能的魏仁浦离开身前书案,请赵普坐到殿内的一处茶几旁,亲手为赵普泡起茶来。
看着与方才截然不同表现的魏仁浦,赵普想起了之前听闻的他人对魏仁浦的评价:“清静宽容,与人为善。”
这才与传闻中的魏公形象相符嘛。
待魏仁浦与赵普齐齐坐在茶几旁后,在等候泉水烧开的空隙时,赵普率先开口说道:“魏公放心,那日的事绝不会传到任何人耳中。”
听到赵普这么说,魏仁浦正在忙碌的手微微停顿下。
保证事传不出去,那么他魏仁浦的数十年清名就不会受到大的损害。
而身为重臣多年的魏仁浦知道,有能力做出这番保证的,唯有赵普背后的赵匡胤。
“大宋天子今日派你来做说客,是想老夫为他效力的吗?”
魏仁浦顿时做出了一个合理的猜测。
往昔赵匡胤作为殿前都点检,而他则是枢密使,一人负责掌兵一人负责调兵,二人对彼此可谓都有着一定的了解。
诚然赵匡胤夺取大周天下的方式不光彩,但魏仁浦心中是认为赵匡胤成为天子后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或许赵匡胤能继承世宗的遗志,将天下百姓彻底拯救出数十年沉沦的无边苦海。
想到这,魏仁浦心中已有了几分意动。
事已至此,大周的覆灭已不可避免。
以魏征为目标的魏仁浦,倒不是不可以为赵匡胤效力。
对于魏仁浦的猜测,赵普微微一笑,他委婉地说道:“魏公猜中了一半。”
赵普的话成功引起了魏仁浦的兴趣。
魏仁浦思索片刻后又说道:“只要新君能采纳良言,老夫可以无需担任枢密使这般要职,担任一可随时上书的谏臣即可。”
赵普的委婉让魏仁浦以为,赵匡胤是在顾忌他之前意图举兵对抗新朝的行为。
为了让赵匡胤安心,位高权重的同平章下或枢密使的职务他都可以放弃。
在许多朝代,谏臣都是属于官位不高的职务,赵普见魏仁浦为了苍生大局能甘愿放弃高官厚禄,心中对魏仁浦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见情绪已铺垫到位,赵普才图穷匕见。
“陛下想让你担任皇长子的老师。”
赵普话音刚落,魏仁浦刚刚提起水壶的手瞬间停在了半空。
原本要沏茶给赵普喝的魏仁浦,果断停止了这想法。
若魏仁浦没记错的话,大宋的皇长子叫赵德秀,就是前日将他给气晕那个。
随着水壶落在茶几上,魏仁浦从鼻间发出重哼道:
“则平见过天下间,有生生将老师气晕的学生吗?
老夫还想多活几年。”
跪求追读,一跪二跪三跪!
第18章 赵普与魏仁浦的交锋
赵普方才就已知道,要想劝导魏仁浦成为赵德秀的老师,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有着赵匡胤昨夜的提醒,赵普对魏仁浦的了解颇深,今日之请他心中自有计较。
面对魏仁浦语气不善的话语,赵普并未接话。
在魏仁浦的注视下,赵普目光灼灼,反问道:
“陛下天纵之才,普坚信以陛下的心胸及才能,他取得的成就不会比当年的世宗差。
可魏公以为,丧乱数十年的天下,是陛下这一代人就可以彻底重整的吗?”
赵普的这句反问,让魏仁浦陷入了沉思中。
赵普是智者,魏仁浦又何尝不是?
魏仁浦不由得想起了数十年来,在世间可以呼风唤雨的许多名字:
“朱温、李存勖,李嗣源、刘知远、郭威、柴荣.”
暂且不论他们个人品德如何,至少在能力方面,他们都能称得上一句“英豪”的评价。
五代乱世持续不休,非是天下无有英豪出。
能占据中原获得正朔美名的朝代,哪一个又没有着统一天下的实力?
可惜诸位豪杰的继任者,却大多无能、孱弱、昏庸。
“故方其盛也,天下贤士皆翘首以盼盛世降临;及其败也,天下贤士皆愤恨积身怒其不争!”
一想到这句话,世间每一位渴望河山重归一统的智士心中,都有着难以言表的苦楚。
“殿外的那名引得魏公不快的少年者,乃是陛下的嫡长子。
魏公通晓百经,自是知晓“皇家嫡长子”这五个字代表的是什么。
皇长子是曾诱捕过魏公,然以魏公之智,皇长子能做到这点,就足以证明皇长子天资上佳。
可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皇长子将来要想承担起社稷重担,急需一位国士为师。
天下数十年崩裂乱局,皆因中原王朝继承人不振而始终糜烂不堪。
普好读史书,每当读到汉唐时期,华夏为万国来朝的盛景时,普时常扼腕长叹。
既叹且恨!
普认为,魏公定然心中与普一同焦灼叹恨过。
而今日魏公是有机会,为天下万众贤士抹平这心中愤恨的!
魏公难道不想吗?
还望魏公以天下苍生为念,摒弃内心嫌隙,如盛唐时期的贞观名臣玄成公一般,为天下万民规导出一位太平之君!”
说完这番动情的劝说后,赵普起身离席对着魏仁浦深深一拜:“普愿替陛下、天下人拜谢魏公!”
赵普的话语每一句,都如同晨钟暮鼓般敲击在了魏仁浦的心头上。
魏仁浦心中对天下乱局的叹恨,一点都不比任何人少。
心怀天下的魏仁浦,又怎么不会被赵普的话打动呢?
还未等着赵普拜完,魏仁浦就连忙起身握住了赵普的手,将他重新拉入席中。
“则平何必如此,何必如此呀!
老夫又岂是因一点嫌隙,就意气用事罔顾苍生之人,赵德秀的确有可赞之处,老夫教就是了。”
听到魏仁浦的承诺后,赵普才渐渐稳定住激动的情绪。
想到可以完成赵匡胤交代的任务,赵普的心中就有着喜意。
其实从刚才魏仁浦的诸多表现中,赵普早就感知到魏仁浦对教导赵德秀一事,不像表面上那般绝对抗拒。
既然有能说动的可能,赵普自信他有把握像当初说服赵匡胤发动兵变一般,打动魏仁浦。
不料就在赵普以为大功告成之际,魏仁浦沉吟后说道:
“今日应则平之劝,老夫愿意试上一试。
可在皇长子正式拜师前,老夫还有三个条件。”
听到魏仁浦这么说,赵普的眼眶下意识的又重新积蓄热泪中。
同时赵普的身体,再次有了离座的迹象。
可惜魏仁浦岂会再给赵普第二次机会。
早有防备的魏仁浦伸手紧紧抓住赵普的袍袖,口中坚定地说道:“老夫已至知天命之年,并不惧生死。”
魏仁浦的言外之意很明显,若是赵普不答应他要提的三个条件,那么他就宁死不教。
见魏仁浦都这么说了,赵普只能长叹一声后端正了身体。
要是换做旁人这么说,赵普大概会嗤之以鼻,可前几日有意举兵反抗的魏仁浦说不惧生死,的确有让人信服的底气。
“魏公且说。”
同样是智者,方才是赵普占据主动,现在轮到魏仁浦了。
见赵普愿意倾听,魏仁浦随即开口道:“师徒人伦,仅亚于君臣、父子。
皇长子品性如何老夫暂不可知,一次计谋的侥幸成功,亦不能完全证明皇长子的天资。
老夫要先观察他一个月,若他确是一块璞玉,老夫在与他行师徒之礼。
若不是,莫怪老夫来日请辞。”
在古代师父与弟子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更何况赵德秀身份特殊。
魏仁浦知道一旦他与赵德秀成了行过礼的师徒,那么他个人的荣辱及家族兴衰,就全寄托在了赵德秀的身上。
死魏仁浦倒不怕。
可将来赵德秀若有机会登上帝位,结果却是如先前那些后继之君般昏庸残暴,赵德秀将来会被后世人骂多狠,身为师父的他也逃不过。
遗臭万年,才可怕。
魏仁浦话一说完,赵普就知道魏仁浦担忧的是什么。
魏仁浦的担忧完全合情合理,加上魏仁浦自己限定了期限,赵普实在没拒绝的由头。
赵普点头答应的同时,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赵德秀原本他想着为赵德秀一劳永逸,可没想到兜兜转转,能不能彻底抓住这位大才的心最后还得看赵德秀自己的。
“皇长子的教学,与其他人不同。
老夫既已选择教导皇长子,为避免流言蜚语,老夫不再打算在朝中担任要务。
如此一来,老夫希望将来则平能为老夫送来天下之事。”
当听到魏仁浦的第二个条件后,赵普思忖一会后也答应了下来。
以天下之事教导赵德秀,才能让赵德秀的成长变得更加优秀,魏仁浦能提出这一点,说明他开始真正为赵德秀考虑了。
见赵普已连续答应自己两个条件,对于心中的第三个条件魏仁浦再不迟疑。
“为方便观察,亦为将来能全身心的教导皇长子,老夫请以外臣之身居于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