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秀诚挚的邀请,让赵普停止了闭目养神的想法。
看着身前这位礼数备至的皇长子,赵普脸上露出一些笑意回礼道:“臣公务在身,不便入内。”
赵普同样以周到的礼数,婉拒了赵德秀的好意。
赵德秀的心智到底非不知人情的少年人,尽管赵普是带着笑意回答他的,可他还是从赵普的拒绝中体会出了几分疏离感。
转念一想,赵德秀便明白了内中情由。
无论是之前的记忆,还是前日赵普的点拨,都可以证明赵普对自己的感官不算差。
不过眼下双方的身份都已发生巨大转变,身为外朝重臣还是尽量避免与皇子交往过密为好。
明白了赵普有意疏离自己后,赵德秀心中倒没有见怪。
永远不要天真的以为,以自身皇子的身份,就能轻易地得到一切。
心中牢记这点的赵德秀,体谅赵普用意的同时,脸上露出的对赵普的敬意愈加重起来:
“赵枢密所言极是。”
赵德秀的表现,一直被赵普看在眼里。
赵普见赵德秀没有自矜皇子身份,因自己的“不识抬举”而有任何生气的迹象,相反还对自己愈发敬重起来,这让赵普心中对赵德秀的评价隐隐更高了几分。
一位肯礼待贤士的皇子,放在哪朝哪代都能引来儒士的好感。
赵普心中暗许之时,表面上依旧沉静若水。
“陛下有口谕”
在宣读完赵匡胤的口谕后,赵普便领着赵德秀朝着皇城内的一处偏殿走去。
哪怕天方才亮起,但皇城的各处道路上,却早有多位太监、宫女捧着清水扫帚开始打扫。
跟在赵普身后的赵德秀,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皇城内大道四通八达,明明有许多条道路可以走,赵普却偏偏带着他往最多内侍打扫的道路上走。
打扫的内侍自然不敢阻拦赵普,可诸多内侍的陆续退让会无形中增加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当下大宋初立,枢密院定事务繁多,以赵普爱揽权的个性,他怎会将时间浪费在一些不该浪费的地方呢?
心中疑惑顿起之时,眼尖的赵德秀注意到了地上的许多猩红斑点。
出身将门的赵德秀,一眼就认出地上的猩红斑点是何物血液。
皇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按常理来说是不允许有这样的腥秽之物存在的,除非它们是最近才产生的。
昨日在这皇城之中,到底发生了多少场不为人知的杀戮?
想到这一点的赵德秀面露沉思。
无论是前世看到的解说,还是今世他亲身经历的赵匡胤承诺的“约法三章”,都在证明着一件事:陈桥兵变,是一场充满仁义“兵不血刃”的兵变。
现在看来,这一个事实是站不住脚的。
想要让兵变担上兵不血刃的美名,除去真正做到这点外还有一个办法杀得人不记在史书上便好。
如身份本就低微的宫内内侍,如一部分誓死不效忠大宋的低阶官吏及兵士。
他们的命本就不值钱,正好用来杀鸡儆猴!
想通一切的赵德秀,眼神中有了几分明悟。
乱世中的帝王宝座,本质上还是冰冷彻骨的。
温情脉脉的表象可以用来安抚人心,但若真以为单凭所谓的“德政”,就能压得住帝王宝座带来的刺骨之寒,那基本是天方夜谭!
该铁血时,绝不能有半分手软。
在赵德秀思索的时候,他并没察觉到身前带路的赵普,有几次不经意间转过身来观察他的神色。
赵普在见到赵德秀眼中有着明悟之色后,他的嘴角顿时带上了表示赞许的笑意。
皇长子的确天姿不凡,没有浪费他的一番苦心。
昨夜与赵匡胤单独相处后,赵普回去想了很久,到最后他才想通,赵匡胤昨夜要对他说那些话的另外一层用意。
赵匡胤想择贤而立,为了保证这场竞争尽量公平,赵匡胤是不想他贸然加入这场竞争的。
若他一旦这么做了,那无疑是对赵匡胤的背叛。
想通这一点的赵普,哪怕他心中更想赵德秀成为大宋的储君,但也不得不对赵德秀表现出疏离。
只是疏离归疏离,他带赵德秀走哪条路总归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吧。
至于赵德秀能在他的带领下,“自行”领悟出什么,那能怪他赵普吗?
他赵普反正从始至终,都是公正的两不相帮。
再一次转身后,赵普发现赵德秀看向他的目光中多出了几分谢意,这让赵普嘴角的笑容愈加扩大了几分。
男人之间,有些默契是无需多言的。
赵普带着赵德秀前往的那处偏殿,离赵德秀的寝宫不算远。
哪怕一路上有意的绕路,约莫几刻钟后,赵普还是来到了目的地外。
当停下脚步后,赵普淡淡地对着身后的赵德秀说道:
“这处偏殿内,住的是前朝枢密使魏仁浦。
陛下要你拜他为师。”
赵普的语气很淡很简练,可当他的话落入赵德秀耳中后,却在赵德秀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方才在延德宫内,赵德秀收到的口谕是,让他今日的一切都听赵普的安排。
赵德秀本以为赵匡胤今日是有意让他跟随在赵普身边,学习一下理政的才能。
结果竟然是拜师?
拜师倒罢了,为何不选择那些愿意进步的范质、王溥等好同志?
以魏仁浦对大周的忠心,魏仁浦怎会愿意教导他!
况且自身与魏仁浦还有着过节。
一时间,赵德秀心中五味杂陈。
在赵德秀还没冷静下来的时候,赵普就已经直接命人推开了殿门。
随着赵普大步迈入殿内,赵德秀哪怕心中怎般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在身后进入。
殿门的陡然打开,让殿外的光线一下子涌入殿内。
正在殿内一处桌案上观书为乐的魏仁浦,率先见到了赵普。
因不认识赵普,魏仁浦的表现显得很淡定,直到他眯着眼看清了赵普身后的那道年轻身影后:
“赵德秀!”
“你还敢出现在老夫面前?”
魏仁浦顿时被气的白须抖动,拍案而起。
第17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魏仁浦出身农家,自幼贫寒。
后靠着自身的聪明才智,他在白骨遍布的乱世中,从一位枢密院小吏一步步成长为大周的开国辅政大臣。
及至今日天下间的有识之士,大多听到他魏仁浦的声名后,都会对他心怀敬意。
这是魏仁浦在乱世沉浮数十年才在世间得到的口碑。
今年魏仁浦已入知天命之年,或许他在世间的时日不多了。
没想到数十年中极少出过差错的自己,竟会在知天命之年连续跌了两个跟头。
一个跟头是赵匡胤发动兵变代周自立,让魏仁浦深感辜负了周太祖的托付之恩。
至于另一个跟头!
魏仁浦紧紧盯着殿门处的赵德秀,百般控制才让自己不将手中的书籍砸向他。
若前日的事传出去了,世人皆会惊叹于赵德秀的机智,而世人越对赵德秀惊叹,心中就越会对自身的评价低上一分。
赵匡胤是世间早已成名的大将,加之他手中大权在握,魏仁浦败给赵匡胤世人不会意外,甚至会表示理解。
可赵德秀尚未成年。
难道成名多年的魏公竟会落败于一个少年手中吗?
一想到世人会如此想,魏仁浦心中就悲愤丛生。
这能怪他吗?
明明那一日赵德秀已控制宫禁,他直接率兵冲入枢密院捕捉自己便好,大势逼迫下,这样在世人看来他无力回天是可以理解的。
结果赵德秀非要巧施诈计,利用灯下黑及对他轻视的心思将他诱捕。
这谁能想得到?
赵德秀这么做图什么呀!
他的数十年清名,就要毁在赵德秀手中了。
越想越气!
心中悲愤的情绪愈演愈烈,魏仁浦气的转过身去,不想面对赵德秀。
自进入殿中后,魏仁浦从心而发的神情及动作,被赵普仔细的观察着。
等魏仁浦背过身后,赵普才意识到赵德秀带给魏仁浦的刺激是有点大了。
可赵普一代入魏仁浦的角度,他就慢慢理解了魏仁浦。
魏仁浦的反应,让赵普意识到今日的劝说不会很容易。
怪不得陛下会特意派自己来。
为了不让赵德秀进一步刺激到魏仁浦,赵普示意赵德秀先走出殿外。
看到赵普的示意后,赵德秀不假思索就朝殿外走去。
对于魏仁浦背身不愿面对自己的表现,赵德秀倒是不觉得被冒犯了。
一则身为当事人的赵德秀是清楚记得,那时候魏仁浦是生生被他气晕了的.
二则大才嘛,有傲气可以理解。
以魏仁浦的影响力与才能,赵匡胤来到他身前,他都有摆一摆谱子的资本。
等来到殿外后,看着殿门缓缓关闭的赵德秀,心中没有多少紧张的情绪。
尽管以魏仁浦的表现来看,他今日能成功拜师的可能性不大,可纵算不能拜师魏仁浦又如何。
朝野上下有才干及影响力的大臣那么多,总有新的老师会来教导他。
况且赵德秀深知他目前最缺的,绝不是教授他治国韬略或经书典籍的老师,而是一位能为他提供一套争储的系统性战略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