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22节

  是因太过畏惧宋军,才产生这一噩梦吗?

  宋军应该在荆门才对!

  还不等高保勖反应过来,就有几位宋军上前,将他从精美的龙榻上,粗暴的给生生拽了下来。

  龙榻上还放着高保勖的王冠,宋军粗暴的行为,让南平王王冠如孩童玩具般,滚落至李汉琼的脚步。

  看着那象征王权的王冠,李汉琼不屑一顾的一脚踢开。

  高保勖的身体在拖拽下从榻上重重落地,身体上传来的痛感,让高保勖不由痛呼出声。

  而身体上的痛感,让高保勖意识到这不是梦。

  刹那间,刺骨的寒意遍布全身。

  社稷在时,一国之主自是威权凛凛。

  当社稷崩塌时,一国之主有时还不如路边的一条狗。

  这一刻,高保勖哪还顾得上摆半分王之仪态。

  高保勖直接跪倒在李汉琼脚边,带着哭声求饶道:

  “南平基业,太原王要拿就拿去。

  还望太原王,放我一条生路。

  求求了,求求了.”

  高保勖的声音中满布惊恐。

  高保勖的求饶声,并未让李汉琼有丝毫动容。

  五代乱世中,谁会对亡国之君哪有半分仁慈?

  李汉琼让士卒将高保勖直接押往殿外。

  而当李汉琼来到殿外后,越来越多的高氏族人,南平朝臣及他们的家人,正被宋军从四面八方押来。

  没过多久,殿外的空地上就已跪满了人。

  成人,老人、妇人、孩童.

  在当世屠刀若举起,那就是一家一家杀,杀绝为止!

  望着周围持刀林立的宋军,殿外爆发出一阵阵哭声,有的孩童甚至早已被吓得失禁。

  纵算承平多年,南平国内的人,亦是听过灭国后的惨状的。

  有时能一刀毙命,反而是一种解脱。

  凌辱女眷,食人血肉,火烧全家等,这些听起来就令人发指的行为,方是乱世中的败者常态。

  当王府内的哭声愈演愈盛时,潘美来到了殿外。

  见李汉琼正持刀恶狠狠盯着跪在地上的众人,潘美连忙上前道:

  “你欲何为?”

  从表面上看,李汉琼好似下一刻就要挥出屠刀。

  然潘美误会李汉琼了。

  赵德秀有严令在先,李汉琼定是不敢随意杀人的。

  面对潘美的询问,李汉琼不在意地淡淡说道:

  “某先将他们控制起来。

  等太原王来江陵后,方便他斩草除根。”

  若以后世的道德观评判,李汉琼的这句话,实在是令人齿寒。

  然从李汉琼的语气足以听出,这样的事在当世实属正常。

  当世的道德观,早已扭曲。

  赵匡胤与赵德秀要挽救的,便是这样一个乱世。

第121章 心若猛虎 亦嗅蔷薇

  第二日潘美拿下江陵的喜讯,就传至赵德秀手中。

  当孙光宪及高保寅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南平大势已去的他们,便一起劝降了荆门守军。

  荆门、江陵二城的相继收复,让南平国的军队,几乎全部处于宋军的控制下。

  这意味着宋军全取南平三州国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并且不会再遇到大的阻扰。

  赵德秀在十月初,率领宋军从襄州南下,今宋军进入南平尚未半月。

  短短时间,赵德秀便巧使计谋,为大宋几乎兵不血刃全取南平国土。

  待这一成就传回汴京后,不知赵匡胤会如何高兴。

  日后之事暂不知晓,现在对赵德秀来说,重要的是安抚住南平国内士民人心。

  两日后,赵德秀率军抵达江陵城外。

  推测出赵德秀莅临的大概时间后,潘美早早等在城门外迎接。

  待赵德秀刚驾马来到江陵城下,潘美就带着几位将领来到马下:

  “末将拜见王上!”

  当潘美行过礼后,赵德秀就从马上跃下。

  赵德秀亲手扶起潘美,口中带着赞许说道:

  “向天下人昭示吾之信义的,是仲询你呀!”

  赵德秀之所以会有这番赞许,在于自宋军控制全城后,潘美严守他的军令。

  宋军在江陵城中,一不扰民,二不劫库,军纪严明,当的起王师之称。

  赵德秀想尽快稳定住南平人心,而宋军在江陵城内的所作所为,为他后续的一系列举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赵德秀的赞许,潘美面露谦虚愧不敢当。

  而后潘美向赵德秀汇报了一件事:

  “高氏及党羽全族,暂被关押在王府中,等着王上的发落。”

  见潘美提起这事,赵德秀身后的高保寅身躯一颤。

  赵德秀是许诺过不杀他,但从未说过会放过他的族人。

  亲情所系,让高保寅很想开口求情。

  可一想到诸多前例,高保寅就明智的闭上了嘴。

  甚至为保自身性命,高保寅还想改姓,彻底与高氏一族脱离干系。

  潘美禀报后,就小心地观察着赵德秀的神色。

  在潘美心里,他是希望赵德秀能对高氏一族及其党羽网开一面的。

  观察后,潘美并未探察到赵德秀的心思。

  赵德秀不置可否,或许在他心中,那数百人早已经是死人。

  “带吾去王府。”

  说完这句话后,赵德秀翻身上马,在潘美的引路下,缓缓朝着南平王府踏去。

  在路途中,赵德秀想起了先前的一件事。

  率军屯驻襄州时,赵德秀曾上书问过赵匡胤,若能顺利灭国,那亡国之君及其宗族该如何处置。

  这等大事,赵德秀自是不能单独决断。

  本以为赵匡胤在回书中,会明确说出他的决定,没想到的是:

  “身为三军统帅,常须临机决断。若事事奏问,于国何益?

  你且为之,朕自观之。”

  想起赵匡胤的回话,赵德秀淡淡一笑。

  现在老爹的考察,是半分掩饰都不想给。

  不过既然老爹肯放权,那他就按自身想法施为一番。

  想着想着,赵德秀就驱马来到了王府外。

  下马刚进入王府未多久,赵德秀就见到了狼狈不堪的众多俘虏。

  躺倒在地的众多俘虏,被一串串锁链束缚着,宛若一块块摆在砧板上的肉。

  赵德秀刚来到场中,周围看守的宋军,就纷纷向赵德秀行礼。

  宋军的这一举动,让高保勖知道了赵德秀的身份,这让他脸露激动。

  他拖着沉重的锁链,一步步在地上艰难的移动身体,然还未移出多远,一柄利刃就架在了他的头上。

  这柄利刃止住了高保勖的前行,亦让高保勖颤声哭喊起来:

  “太原王,草民知罪,草民知罪呀!”

  数日的关押,让高保勖早将过往抛到脑后。

  什么南平王,现在他只是一个祈求活命的“卑贱之民”。

  而在赵德秀的威仪面前,高保勖竟都不敢直接喊出“饶命”二字。

  他口中一味认罪,奢求着能唤起赵德秀的些许善心。

  高保勖一哭喊,场间数百人都意识到,能决定他们命运的人已到来。

  于是乎片刻后,数百声响亮的求饶声齐齐响起,震得崔翰、李汉琼等将不厌其烦。

  下一刻场间宋军除却潘美等少数几人外,大多都抽出腰间兵刃指向俘虏们以示震慑。

  在诸多明晃晃刀刃的震慑下,场间哭声渐止,只剩下抑制不住的细微抽泣声。

  望着场间的男女老少,赵德秀目光流转间,最后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位孩童身上。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赵德秀,他们见赵德秀的目光,被一位细皮嫩肉的孩童吸引,许多人的心中出现了一种猜想:

  “听说有的达官贵人,就偏好玩弄稚童.”

  这一猜想一出现,抱着那位孩童的母亲,顿时面露绝望。

  众人不知道的是,吸引赵德秀的是那位孩童手中的拨浪鼓。

  想来由于宋军突袭太快,在这位孩童被抓的上一刻,他还在无忧无虑的玩耍着。

  拨浪鼓除去是玩具外,还是太平时常见的宫廷乐器。

  赵德秀想杀这数百人很简单,单凭“高保勖僭越称王”这一条罪名,高氏一族以及他们的拥护者,就得被杀得干干净净。

  赵德秀一个眼神示意,呼延赞就上前将那位孩童抱起。

首节上一节122/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