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14节

  一些异议的存在,无非是让扬州城内再添几道亡魂而已。

  翌日清晨,通过“卖肉”争来攻城一事的李汉琼,手持大刀,精神抖擞。

  在他身后,是上千精挑细选出的军中先登之士。

  望着身前的扬州城,李汉琼眼中饱含杀机。

  李汉琼深知机会只有一次,若他今日不能顺利先登,那明日就会另有悍将代替他。

  当李汉琼眼中的杀意积攒到极致时,身后的宋军大营中,响起一阵阵豪迈的鼓声。

  战鼓方鸣,李汉琼就带着身后的上千儿郎,朝着前方的扬州城冲去。

  有着丰富攻城经验的李汉琼,朝前冲的同时,下意识举起盾牌护住身体要害。

  以他的经验,城上的箭雨不久后就会落下。

  可让李汉琼意外的是,他手臂的盾牌上并未传来箭矢相撞的触感。

  这一点异常,让李汉琼心有疑惑。

  眼看护城河在望,李汉琼强压下心中疑惑,继续挥刀朝前猛冲。

  而刚等李汉琼靠近护城河,他的耳中就出现了一阵响声。

  这阵响声让李汉琼陡然停住了冲锋的脚步。

  李汉琼一下子就听出,这是城内吊桥放下的声音。

  心中的疑惑,已转变为错愕。

  错愕感让李汉琼放下手中盾牌,没有了盾牌的遮挡,李汉琼的视线一览无余。

  随后眼中出现的一幕,让李汉琼的眼睛瞪的犹如铜铃般大。

  不止吊桥在放下,扬州城的城门更是早已打开。

  望着那洞开,毫不设防的城门,李汉琼直接被气笑了。

  昨日他费尽心思,不依不饶,方争来今日先登之位。

  今日他躇踌满志,战意昂扬,欲凭长刀定破城之功。

  在这关键时刻,叛军竟直接投降了?

  扬州城内尚有上万叛军,好歹也稍微抵抗下呀!

  吊桥触地那一刻,发出一声巨响。

  这声巨响,将李汉琼从满心的不甘中惊醒。

  当目光重新聚焦后,李汉琼见到了快步赶来的翟守:

  “请将军速带我面见太原王!”

  看着身前的翟守,李汉琼握刀的手臂青筋显露:

  先登之业,半道崩殂!

  帅帐之中,赵德秀笑着扶起下拜的翟守。

  “我军能一日破城,卿居功甚伟。”

  赵德秀是知道翟守,早早就投效赵匡胤一事的。

  赵德秀并不意外叛军献城,但之前赵德秀并未想到,叛军献城一事会这么快到来。

  想来在这件事中,翟守出力甚多。

  面对赵德秀的夸赞,翟守由衷说道:

  “若无滁州大胜,卑臣献城一事,当不会这么容易。”

  翟守话语间,有着对赵德秀的推崇。

  暂不理会翟守的推崇,赵德秀转头对着田重进嘱咐道:

  “命入城士卒,一定要捉拿到李重进。”

  在翟守打开西门后,李汉琼就已领兵进入城中。

  心中不甘再浓,有着赵德秀在,李汉琼自不敢乱来。

  当李汉琼控制住扬州西门后,越来越多的宋军就涌入城中,意欲控制住城内各处要害。

  城内军心早就涣散,宋军入城后,遇到的抵抗不会太强,全面控制扬州城只是时间问题。

  可要是不捉到李重进,淮南平叛一战,难以换上一完美的句号。

  听到赵德秀的将令后,田重进正色领命而去。

  面对赵德秀的担忧,翟守出言说道:

  “李重进斗志消散,近日多借酒消愁,当已无心思再逃。”

  作为李重进的亲信,翟守对李重进的了解远超常人。

  翟守的话,让赵德秀点了点头,稍稍安心。

  翟守的预料并未错。

  约莫两个时辰后,五花大绑的李重进就被带至赵德秀的身前。

  这时李重进身上的浓郁酒味还未散去。

  李重进被押着进入帐中后,他见到了坐在主位上的赵德秀。

  一想到就是眼前这人的父亲,篡夺了大周江山,李重进心中恨意翻滚。

  在心中恨意的激励下,李重进口中发出厉喝:

  “篡国之贼!”

  喊完这句话后,李重进暴起,身躯朝着赵德秀扑去。

  这一刻的李重进,像一只凶猛的野狼。

  面对李重进的垂死挣扎,赵德秀一点惧意都无,他的身体连轻微的移动都没有。

  在他的主场中,何人能伤害到他?

  李重进的身体,刚向前奔出一步,守卫在赵德秀身前的呼延赞,便直接一脚朝前踢去。

  呼延赞这一脚蓄力而出,直将李重进踢飞,最后重重的落在了地上。

  李重进的身体刚一落地,帐内的亲军就扑了上来,将李重进死死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赵德秀手中的权力,正化作如山般沉甸甸的控制力,让李重进的一切挣扎终成徒劳。

  见再无法对赵德秀造成伤害,李重进双目充血,望着赵德秀的方向嘶吼不已。

  听到李重进的嘶吼声后,赵德秀站起身来,朝着他走去。

  赵德秀可以理解,李重进对大宋的恨意。

  世宗早逝,宗训年幼,李重进昔年又被议储过。

  若非他父亲先下手为强,大周的皇位,李重进未必不能再争上一争。

  也许在李重进心中,赵氏一族是夺取了本属于他的皇位。

  一步一步,作为胜利者的赵德秀,沉稳地走到了李重进眼前。

  见仇人就在眼前,李重进更显激动。

  “陈桥兵变,真相如何,你真以为天下人不知?

  道义自在人心!

  倾尽滚滚长江之水,亦洗不清你赵氏父子篡逆之名!”

  陈桥之变中,赵德秀首功之名,早已天下皆知。

  在李重进眼中,赵德秀就犹如当年劝李渊起兵太原的李世民一般。

  再多的遮羞布,都盖不住李氏父子的篡逆之心。

  李重进的这番话,让一旁的呼延赞大怒,他正欲上前抽李重进的嘴巴。

  不曾料,赵德秀止住了他。

  面对李重进的咆哮,赵德秀并未感到担忧,反而觉得有些可笑。

  “真相?篡逆?

  李重进,亏你是一方英豪,见识竟如此短浅。”

  赵德秀这话一出,李重进不免为之一愣。

  李重进本以为,他的这番话会引起赵德秀的愤怒,但实际上并没有。

  “且问一句,今为何世?

  千里赤地,饿殍盈路,父子相啖,夫妇相食,惨状目不忍睹。

  兵之所过,一片废墟!

  百年不遇之乱世,就在吾之脚下。

  值此乱世,真相重要吗?”

  “至于道义?

  对流离失所的百姓来说,道义比不上一碗稀粥。

  对征战不休的兵士来说,道义比不上一场胜利。

  对天下人来说,他们企盼的是什么?

  是坐在帝位上的那人,能为他们带来太平!”

  当说到这时,赵德秀已半蹲在李重进身前。

  “至于篡逆之名?

  你是否认为,吾来日会修改史书?

  并不会!

  日后史书上,会如实记载着这宛若炼狱的人间。

  日后史书上,亦会如实记载着吾与陛下的一言一行。

  滚滚长江水东流千万年,史上哪一位功过由它评说?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吾一心,愿重换这人间。

  当盛世重临人间,吾坚信,后人自会给我父子一个公正的评价!”

  半蹲下来后,赵德秀的每句话,就像是在李重进的耳边说出。

  句句清晰,又句句震耳!

首节上一节114/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