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514节

  沙俄的对手,是英、法、德、楚这些世界列强,美国和历来的手下败将奥斯曼帝国都没看在眼中。

  “扔个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俄国需要一场小小胜利的战争,以便制止扶桑人的野心”。

  “只有毫不含糊地使扶桑人了解,俄国准备捍卫自己在满洲的利益。”

  “如若必要,沙俄将不惜诉诸武力,表现出足够强硬的立场,才能够指望谈判获得成功”。

  日俄两国在1902年激烈的交锋,使得远东地区上空乌云密布,充斥了令人不安的紧张氛围,双方都在为战争作准备。

  “日俄必有一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观察家的共识。

  另一件事,是英国驻楚国史密斯大使转呈来自伦敦的外交部大臣亨利-坎贝尔勋爵越洋电报,大意是;

  英方对大楚帝国皇帝陛下计划南巡中顺访澳洲一事深感担忧,此举将引发过渡期内白人社区的不安,并非明智之举。

  基于此,希望取消后续行程,以免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件事儿

  大楚皇帝郑国辉旨意是“荒唐,原有行程不会改变”,具体的回复电报,由外交部拟定发出。

  就在旨意下达的第二天,万隆府中级法院对“万隆谋逆案”进行了公开判决。

  判决56名荷兰裔首犯死刑,另有714名从犯处1~13年苦役不等,并处没收财产,妻女家眷等流放荒岛。

  相比原本的猜测,判处死刑的首犯仅少一位,判处苦役的从犯却多了不少。

  另有官府渎职案和包庇之罪,这让大大小小一百多名官员落马,包括内政部派驻爪哇岛的第五处中校级副处军官和其他十几名军官,皆受到此案牵连。

  昏庸是一种罪过,碌碌无为也是一种罪过,令人叹息不已。

  判决结果出来,这让七国使团感受到赤裸裸被打脸的疼痛,当即一片哗然,纷纷表达了强烈抗议。

  在这纷纷扰扰中,大楚皇帝郑国辉御驾离开了爪哇岛。

  1902年7月19日,御驾船队抵达香格里拉总督区新西安府,继续剩下的南巡之旅。

  历经数十年发展

  如今的新西安已经成为人口超百万的繁荣大都市,城市内高楼大厦林立,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人群熙熙攘攘。

  仅仅凭借蔗糖产业,就能发展出一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吗?

  答案是否定的。

  新西安在整体规划列入本土七岛之后,对工商业发展的限制完全放开,尤其是几个大型矿产开采项目,助力了整个城市发展的腾飞。

  矿产储藏量和产量都位列大楚帝国首位的巴格普拉铜矿山,已经源源不断的开采出大量铜精矿,通过火车输送到新西安市郊的大型铜冶炼厂。

  仅这个巴格普拉铜厂,就拥有高达3.31万工人,连同工人妻女孩子和镇上的工商产业者,形成了总人口高达13万余人的工业卫星城。

  在这里,运输煤炭和铜精矿的铁路专线联通矿区和码头,每天都有几个专列驶入,维持着规模庞大的铜冶炼厂生产。

第549章 村公会

  新西安南部的群山中,不但蕴藏着世界级铜金矿,还有丰富的煤,铁,锌,锡和铝土矿资源。

  在这些矿场陆续开发后,新西安迎来新一轮爆发性的增长。

  炼铁厂,轧钢厂还有多达数百家下游加工厂纷纷落户于此,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是更强的人口聚集效应,使得城市规模迅速膨胀。

  在1902年,新西安位列大楚帝国第七大城市,相较于20年前的城市排名前进了两位,从原本的第9位递增到第7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西安城市发展的迅猛。

  大楚皇帝郑国辉看的多了,倒也没有表现出惊讶的神色,只是颇为赞许的勉励香格里拉总督府及新西安府一干官吏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里的大农场,大楚皇帝郑国辉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农机联合作业。

  恰逢夏收季节

  广阔的田地中金色麦浪翻滚,农人正在忙碌着,将夏收的稻谷颗粒入仓的丰收场景,这让他大为满意。

  距离新西安41公里外的宁远县下面乡村里,农田中稻谷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正是第二茬稻谷收割的时候,

  田边的土路上

  大楚皇帝郑国辉和一众大臣随员们都站在浓密的树荫下,观看农田收割作业的场景,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在你们县里,这样规模的农庄多不多?”

  “回陛下的话,此等超过3000亩规模的私人农庄,在我们县里共有37户。基本上都是各村的乡绅大户,在县里也是有排面的人物,大部分都有曾经从军的经历。”

  “哦,这一户也是吗?”

  “回陛下的话,这一户农庄的主人姓施,大名叫做施阿全,早年间是远征第六师的军士。曾经参加过远征澳洲的战役,立下了不少功勋。这些年积累下来,才有如今的农庄规模。”

  “原来是第6师的老兵,朕的印象中,当初不是大都安置在澳洲了吗?”

  “回禀陛下,这个是施阿全当时已经成了家,有了妻儿。而且他本人没什么文化,更不会放牧牛羊。所以没有留在澳洲,就选择返回帝国安置,最后就定居在本地了。”

  “嗯,从这个角度来看,殖民地部配合军方安置退伍官兵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在询问过本地官员后,给与了较高评价。

  金色的稻田里

  几台拖拉机犹如在海面上行驶的小船儿,所过之处,成熟的稻杆纷纷倒地,速度既快又好。

  后方跟随的劳作者,就将这些收割的稻子捆扎成一捆捆,就这么留在田野上。

  等到后方的手扶拖拉机到来的时候,再将这些稻捆装上车,一直装到有那么一两人高,这才拖运回去。

  拖运回去的稻捆放在脱粒机中,将沉甸甸的稻穗打下来,然后运到打谷场去晾晒,筛选,最后装袋,集中起来运到米厂去加工。

  若缴纳赋税的话,这些装袋的稻谷就可以了。

  仔细的观察

  当地乡村规划的都较为齐整,这也是大楚帝国农村的特色。

  从建国之初

  大楚皇帝郑国辉就对农村的规划做过专门的批示,基本的农户宅基地按3分地规划,要求前有菜地,后有牲口棚和草料棚,单独的早厕。

  因地制宜规划村“十字路”“Y型路”“H型路”不等,宅基地沿路边设置,前庭后院,互不干碍。

  本村有钱的乡绅富户,可以多占有几块宅基地,只要掏钱即可。

  在各地的村子里

  当地的乡村富户,大多是本村有名望的乡绅,房屋修的格外气派。

  相比之下,普通农户的房屋就逊色多了。

  在新西安周边的各县中,重量依然是大头,这里是著名的稻米产地,甘蔗,油菜,玉米,小麦,白薯等农作物的产量很大,是对外输出的重要产品。

  在这夏收的农忙时节,

  惩戒总署管理的苦役营和矿山劳工,全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成批的进入各地的乡村帮农,获得一些粮食补偿。

  这一方面补充苦役营中粮食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了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帮着抢收抢种,是双赢的结局。

  这在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代,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助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农忙中来。

  在眼前这片广阔的稻田中,就有几十名苦役犯在田间忙碌,将拖拉机收割的稻谷打成捆,然后装运上车。

  一般来说

  这阵子夏收农忙,都是惩戒总署的人领着几百名苦役犯抵达村子,然后村子里各家各户按照需求,领着一些苦役犯回去干活。

  惩戒总署的人就住在村上,由村上好吃好喝的供着,主要负责监督和管控,防止苦役犯逃脱或者犯下一些恶事。

  在这施家农场干活的苦役犯,吃喝都由施家农场供应,不能说吃的多好,起码都能吃得饱。

  这些爪哇土著苦役犯的服从性还不错,好勇斗狠者也有,却不多,早已经被几百年的白人殖民奴役磨平了火气。

  几天抢收过后

  差不多每个苦役犯能够背回半袋稻米,大概二十四五斤的样子,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然后在村子里集合,有惩戒总署的领队点名查数。确认无误之后,再领着到下一个村子去抢收抢割,如此反复。

  大楚帝国境内一直都是这个规矩,只不过这十几年来,已经很少有土著苦役犯了,大多数是由新移民组成的麦客,在农忙时节游走于各村镇。

  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过后,大量的爪哇苦役犯遣送到本土各岛,这一传统重新又拾了起来。

  在这夏收时期

  本地驻军和民兵也加强了最重要的道路,关隘的驻守盘查,就是为了防范监管中的苦役犯逃窜,离队和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的镇压。

  几乎在每个村镇的重要卡口,都会有持枪民兵驻守。

  这些土著苦役犯几乎无处可逃,他们不会讲国语,也不会讲方言,一查包准露馅,迎来的只能是更加酷烈的惩处。

  包庇苦役犯的本地华裔农户,一经查实,同样会给予严惩,剥夺财产并处以1~3年不等苦役。

  每年都有人在这上面栽了跟头,这也警醒了其他人,千万不要用所谓的同情心去挑战帝国的法律法规,代驾绝对承担不起。

  总体而言,这套体制运行的还不错。

  由于劳作的田地中有很多土著苦役犯,有一定的危险。这让随身警卫的郑大强中将高度警惕,在周围拉出了几道防御线。

  在他的强烈反对下

  大楚皇帝郑国辉也不好随意的走到底层民众中,只是在村子里,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乡绅和村民座谈,每一个人都经过严密的搜身检查。

  通过与乡绅和村民的座谈,大楚皇帝郑国辉对基层农村的发展较为满意,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比如说建立村公会,每三年由村民选举村长,村会计和村民兵队长,要村务公开,推行村民互助的作法。

  村长最多连任两届,要形成固定制度等等。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农村是最基层的社会生活组织,是组成人体器官最基本的细胞,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通过这几十年的实践,传统以乡绅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村,现在看来弊病很多,要循序的进行改革。

  在帝国发展的一一重大战略达成以后,大楚皇帝郑国辉有时间和精力,把重点投入到基层乡镇的制度建设中来。

  传统以乡村为主的封建社会,政府虽然省时省力省心,可坏处也不少。

  比如乡绅富户之流,在没有权力制约的情况下,容易目空一切,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变成土霸王。

  进而通过家族联姻和拉拢腐蚀,形成盘踞在乡镇甚至县城的地方顽固势力,损害大部分民众利益,阻碍社会进步。

  通过这一路来的视察

  大楚皇帝郑国辉发现建国数十年以来,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推广普及村委会制度,就是解决这一顽疾的最新努力。

  几天来

  一连看了周边的十几个乡村后,大楚皇帝郑国辉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村委会制度要全面推广,越快越好。

  所谓;店大欺客,势大欺人。

  这源于人的本性,只有通过新制度去改革,而不能指望既得利益社会群体主动收手,那不现实。

  1902年的香格里拉总督府,从早前的两个府共11个县,已经发展成为如今五府28县,辖下人口1270余万人,100%的都是华裔。

  以东西两端的东港府和新西安府为核心,各自建成了区域性的铁路线,联通了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

首节上一节514/5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