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御龙庭 第16节

  龙宫又不是没有仙药灵根,第八重天就有一株九曲藤龙,这都未必是唯一一株,不过是风时安只能见到这一株。

  “兄长要我放弃?”

  “我若是要你放弃,你岂会甘心?”

  风时安的目光,再次落到眼前这一位气质清冷,素雅淡然的妹妹身上,

  “我倒是有些小觑你了,砚秋,你与我一样,皆有化龙之愿啊。”

  “真龙之贵,哪位龙子龙孙不心向往之?”

  龙女垂下眼眸,敛去眼中神采。

  “既然如此,当初与泾阳君长子联姻,你为何应允?”

  “兄长啊,我与你不一样,父君待我不会如你,我没有拒绝的资格,更没有可以倚仗的底气。”

  “如今你有了能够倚仗的底气。”

  风时安背负双手,目光幽幽,如深井寒潭,不可揣测。

  “是啊,我如今也有了化龙之望,不再是一位可有可无的龙女了。”

  风砚秋看着不远处神情纠结的青年道士,嫣红的唇角如花般绽放。

  “化龙?”

  闻听此言,风时安不禁笑了,这位妹妹的气运,对他而言,早已是如掌上观纹,这位妹妹头顶之上,此刻青气浩荡,可其中休说紫气了,便是连一缕紫韵都没有。

  “你若是想倚靠太素空青体成就真龙,那我只能告诉你是痴心妄想了。”

  “为何?”

  龙女不能理解兄长为何如此信誓旦旦。

  “你如今这等想法念头,就注定你不可能成就真龙之位。”

  “成就真龙不可借助外物?”

  砚秋柳眉轻蹙,没有反驳争辩,只是询问。

  “不是不可借,而是不可依仗。你可借用外物,增添底蕴积累,乃至取仙灵之物,铸就根基,但却不可期待凭借外物,从容自若化龙。

  如此而成的,不过是徒有龙形的伪龙罢了,焉能称真龙?”

  古时有梵门佛主以大神通,造就了一口化龙池,据传天下有鳞众生,只要入了化龙池滚上一遭,便能够生出龙角,披上龙鳞,化作大威天龙。

  风时安曾在文渊中,看到过一尊真龙所留手书,其中就曾提及这等伪龙,却是一笔带过,因为本就不值一提。

  这尊龙王将之梵门天龙称为伪物,没有什么刻意贬低与轻蔑,只是一句随意的评价,倒是借此讥讽了几句那位佛主,嘲弄其造物神通。

  当时风时安便心生好奇,在文渊之中寻找真龙文迹,想了解一下梵门天龙的战力,到底在哪一层次,与真龙相差多少。

  一番查找之下,还真让风时安找到了十几则相关记载,不过其中没有任何真龙与梵门天龙正面对战的记录。

  因为梵门天龙敢向真龙递出爪牙时,往往是成群结队,拱卫在一尊佛陀身旁,没有任何梵门天龙单独对阵真龙的记录。

  任何同时提及梵门天龙与真龙的记录,往往是着重记载真龙与佛陀的斗法过程,至于梵门天龙,不过其中陪衬而已,寥寥几笔带过。

  因此,梵门天龙与真龙的差距,不是集结多少就能够对抗的问题,而是在没有佛门大神通者在场的情况下,不管来多少梵门天龙,都不够真龙杀的,杀多少只看真龙心情。

  “十六哥,你认为我该如何做?”

  砚秋柔声请教,她知晓这位兄长极为不凡,不然焉能得到父君看重。

  “你若当真想走化龙之路,就该有舍弃一切,重头再来,自微末之中亦能崛起,再上巅峰,超越过往的气魄。

  真龙,不仅仅只是具备一重神圣外形就够了,还要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更有要搏击九天,无所畏惧的信念。

  你可以去选择一些捷径,与太素空灵体结成道侣,省去积累的过程,但最终也是最难的劫难,一定是你凭借自身闯过去。

  这既是磨难,同样也是机缘,乃是褪假成真的必经之路,一旦取巧,借了外物,躲过了化龙路的诸多劫难,最终也所成,也就是伪龙而已,不可称真龙。”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风时安也在反省,因为这不仅仅是他在训斥教育妹妹,同样也是对自己说的。

  他敢化去蛟丹,从头来过,最大的倚仗就是与生俱来的万载之寿,若是没有这等绵长寿元,而是与其它兄弟姐妹一样,只有千年之寿,求寻真龙之道,他还敢如此吗?

  为何不敢?凭什么不博?

  千年之寿,纵然难以触及真龙之位,他也要倒在化龙劫之下。

  他宁成化龙失败的一捧劫灰,也不做守一方无名水府的庸碌龙君。

  看明天上午能不能两章一起更了。

  我得攒点稿子呀,不然上架爆锤子

  加油加油加油!

第32章 行云

  “化丹么?”

  风时安的话,让龙女静默片刻,而后轻声喃喃。

  化开蛟丹,从头再来,确实是一件需要大毅力大勇气的事情,因为龙种生来就有一颗内丹。

  化丹重修,可不是重走修行路那么简单了,龙种的起点没这么低,从凝魄化形之境,跌落到炼骨铸基,可以说是掉到谷底了,再往下,那就是灵智不足的精怪妖魅。

  因此,重新修出内丹,对于龙种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过程,当然,相较于那些跟脚寻常的妖精,自然容易许多。

  “真龙之道并无定数,不必拘泥于形式,你也不一定要效仿我。”

  化丹重修是比较极端的选择,追求真龙之路,也不是非要如此,只是风时安所选的劫灭经有此要求罢了。

  龙族传统的化龙法,或者说是龙种选择最多的化龙法,其一借山河地脉之力,其二乃是引天雷淬炼,两者对于天赋血统以及心性意志要求极高,不过不需要重修。

  “多谢十六哥指点。”

  明悟了许多,知晓自己所想过于简单的龙女砚秋,向风时安盈盈一拜。

  听起来只是寥寥数语,可若是没有点破,误入歧途,那真就是无望真龙之路了。修行历劫本就是为人所共知之事,哪里需要在典籍中特意点明。

  “无须谢我,你还得与我回去。”

  风时安可不打算空手回去,流程还是要走一遭。

  “我可以与兄长回去,只是可否烦请兄长照顾裴郎一二?若是没有人庇护,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发现他的体质神妙,惹来祸患。”

  砚秋的目光看向裴宁,虽然不再与先前一般执着,可太素空青体对于修行底蕴积累,依旧大有裨益,这一点任谁都无法反驳。

  “你就这般放心将他交给我?不怕我将他囫囵吞吃了?”

  风时安不禁笑道。

  太素空青体号称行走的仙药,仙药即便没成熟,也有一股仙灵道韵,食之可增进修为,说不得还能冲关破境,再上一层楼。

  虽然有暴殄天物之嫌,但这等成仙体等到大成,时间太长,变数太多,因此但凡遇上的妖魔怪异,都是自己先行享用,哪管日后,还不知道会落到谁手上。

  “兄长便是要吃,也得养上一段时间才好,他现在灵韵天成,药香内蕴,如璞玉蒙尘,再过些时日,才会有空青玉骨,神髓初成。”

  听到风时安的询问,龙女轻笑一声,打趣般地回道。

  “我若当真吞吃了,你又不乐意。”

  “我曾见兄长斩了向两岸生民索要童男童女祭祀的水君。以兄长的心气,岂会食人血肉,行这等妖魔之举。”

  “那是不愿见那些染了业障的妖魔邪祟污了水脉。”

  风时安一挥衣袖,向频频张望的裴宁示意,纠结思索了许久,也不知想了多少的黑心道士顿时一路小跑而来,

  “我将带我妹妹回去,你好自为之。”

  “殿下将砚秋带回,可是要与那泾阳君之子成婚?”

  听到风时安开口,裴宁呼吸为之一滞,强作镇定之后,便开口询问道。

  “我若说是,你当如何?”

  “我与砚秋已行合卺之礼,砚秋腹中更有我们的孩儿。”

  “怎么?你还想以此来要挟我不成?”

  风时安目光一定,眉眼之中浮现一股冷冽之意。

  “非也,我只想告诉殿下,我既为砚秋丈夫,将为人父,何惜此身,愿以命相搏,以保妻女周全。”

  说话间,风时安便见眼前道士从袖袍中取出一柄三尺青锋,剑锋直指自己,

  “还请殿下恕我冒犯之罪。”

  “这便是你思索半晌的破局之法?”

  风时安很难忍住不笑,不过转瞬之间,他面上的笑意尽数敛去,只剩肃然与淡漠之色,

  “螳臂挡车,不知所谓。”

  “裴宁,不要胡来。”

  一侧的砚秋见到自己选中的道士,在此时居然做出如此莽撞之举,心中既是惊讶,又有几分惭愧,因为她的喜爱并不纯粹。

  “砚秋,我是一无能之人,在此之际,我想不出其它方法,可要让我保全自身,无所作为,就此看你与腹中的孩子被带走,我做不到,我不想如此隐忍。”

  看到自己心中爱慕之人,裴宁道士眼中满是无奈,可脸上却满是慷慨决然之色,已然是有了赴死之意。

  “胆敢向我拔剑,虽然愚不可及,也是勇气可嘉,我便予你一次机会。”

  风时安探出手掌,大手落下,向眼前道士抓去,袖袍一卷,便有大风呼啸。

  小竹山之上,风起云涌之间,层层云雾落下,高不过百丈的小山,顷刻之间,便有半数被淹没在云海当中。

  轰~隆隆

  伴随着一道雷霆之声,隆隆雷音顿时便在山间回荡,天地为之震荡,日光也随之黯淡,天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沉下来,千条万缕云气,自小竹山山上而下,层层堆叠,以排山倒海之势,弥漫在怡泉县上空。

  “蛇!娘亲,快看,山上有大蛇在飞!”

  风云骤起之间,在行人匆匆,仓皇归家的承平乡道之上,忽有稚子,站在自家院前,手指小竹山方向,兴奋地大呼小叫起来。

  声音落下之际,正扯下门前晾晒衣物的妇人面色顿时一变,不过还未等她做出什么,屋舍之内,便有一名拎着旱烟枪的老人疾步走出,手中烟杆朝着还在疾呼的孙子脑门上敲去,

  “你这蠢狗娃,瞎喊什么呢,那是水里的龙王爷兴云布雨来了!”

  “嗷~可是……”

  吃痛叫唤了一声的稚童,顿时捂住脑袋,刚想要辩解什么,但看着自家爷爷的眼神,顿时也不敢吱声了。

  “赶紧跪下磕头!”

  在老人的厉声呵斥下,脸上还粘着泥尘的稚子,乖乖地朝小竹山跪了下来,结结实实的磕头认错。

  “龙王爷,您大人有大量,小孩子不懂事,不知者不怪!”

  老人瞧着孙子刚刚手指的方向,却只能看到快要将山完全遮蔽的云雾,什么也看不清,连忙低下头默念了几声之后,便捞起磕完头的孙子,转身就往家里躲去。

  趴在祖父怀中的稚子,将脑袋搁在老人的肩膀上,亮晶晶的黑眸,映照远方风起云涌的小竹山,隐约可见其中一道蜿蜒长影盘旋,四方云气随其游走而动。

  唉,

第33章 师承

首节上一节1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