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流线型的船身外部,局部包有薄金属板后,整艘船的防御能力将上升一个维度,只要不是太倒霉,基本可以顶着敌舰的炮火展开反击。
至于船身内部的全钢框架,更是坚不可破。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这艘船不被密集的火力当场击沉,在动力装置未受损的情况下,它就能强撑着撤回港口码头。
在造船厂中经过一番维修,用不了几天,它便可“满血复活”,重返战场。
令人安心的船壳内部保护着多处机械结构,诸如冷凝器、通风筒、管道系统、传动曲轴、螺旋桨……
这些环环相扣的机械系统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活塞运动,活塞又通过连杆连接的曲轴,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动力,从而带动螺旋桨。
与这套完善的蒸汽动力系统相匹配的,还有一套用于调节航行方向与船速的齿轮组,它可以辅助船长灵活地操纵这艘庞大且沉重的大家伙,并控制航行速度。
陈舟估计,若燃料室装满燃料,且海上气象较为平静,没有大风大浪时,这艘船的最大航程应该在260公里左右。
顺风时,熄灭蒸汽机,完全使用风帆动力,航程还能增加许多。
260公里在这浩瀚汪洋并不算多,但在有海图的前提下,足够前往下一个补给点进行补给。
可惜的是,陈舟只擅长设计制造,对17世纪的发展史和世界格局并不很了解,也不懂得西班牙语。
《鲁滨逊漂流记》中从未具体描述过岛屿的位置,他也未和外界有过亲密接触。
这些原因导致他制造的这艘大船不仅外观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航海地位方面也是一样的备受孤立,只要离开这座岛屿,钢骨巨船根本找不到下一个补给点。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大岛与群岛之间往返基本就是这艘船现阶段的全部工作了,指望它远赴重洋,像同时期的海上霸主一样从远方劫掠财富希望渺茫。
……
岛上不产煤炭,钢骨巨船使用的燃料为优质木炭。
为了冶金和锻造,陈舟在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修建了三座新烧炭窑,其中有一座专门负责为钢骨巨船供给燃料。
从钢骨巨船正式动工开始到1665年12月末,那座烧炭窑所产出的木炭已经堆成了小山。
陈舟专门修建了一间仓库用来存放那些木炭,只等钢骨巨船竣工下水那一日,这些燃料便将派上用场。
……
配备了更先进的动力系统和更优秀的流线型船体,在不升帆的情况下,这艘全长30余米,排水量约150吨的钢骨巨船马力全开,能跑出2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按现代话讲,这艘船根本就是“大马拉小车”。
超出时代的动力系统加上较小的船身,使蒸汽机的动力得到百分之一百二的发挥。
陈舟不知道同时期的风帆战舰速度怎样,但他从鲁滨逊漂流记中所描述的,动辄一两个月的航行时间推测,17世纪的帆船,在顺风状态下,速度恐怕也很难达到20公里每小时。
倘若逆风,不倒退就不错了,速度更是会慢得像蜗牛。
从这一点上看,他的钢骨巨船不仅在防御能力方面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在速度和动力方面,同样是数值拉满的怪物。
……
当然,即使防御力再强,跑的再快,若没有火炮的加持也只是活靶子,顶多就是抗揍一点跑得快一点的活靶子。
只有攻守兼备,才能真正做到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五,在海战中击溃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
不过船体的建造是一回事,武器的改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陈舟将脑海中所有关于现代火炮的资料都搜刮了出来,又认真回忆了挑战初期在那艘失事船上观察到的火炮结构,研究许久,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方案。
按他理想中的需求,钢骨巨船既然在防御力、动力和速度方面能做到碾压17世纪的所有风帆舰船,那在火力方面也不应该落后。
别的不说,射程起码要领先17世纪的火炮一倍以上,精准度和杀伤力也应有质的飞跃。
然而要想制造先进的武器,除了需要解决工艺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材料方面的问题。
不巧,岛上缺的就是材料,尤其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混合炸药或者三硝基甲苯等高能炸药的原材料。
除了缺少原材料外,制造炸药时的安全风险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陈舟对自己的小命可是看重的很。
眼下一切蒸蒸日上,只等钢骨巨船建造好,他就能派遣武装人员登岛寻找西班牙人埋藏的宝藏,甚至可以在群岛一带巡视,收取过路费。
无数财富近在眼前,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要是在制造炸药过程中不慎把自己炸死,那可没处说理去了。
但尴尬之处在于,化学不是个简单的学科,更不存在速成化学的说法。
让土著们快速学会一些数学方面的计算方法倒还有可能,指望他们成为化学天才却难如登天。
短时间内,制造炸药这项工作还是要陈舟亲力亲为。
……
不想担生命危险,陈舟最终还是决定先采用最稳妥的方法
比如将成品TNT拆开,当原料使用。
TNT作为性质极其稳定的炸药,深受陈舟信任,用黑火药制造炮弹他提心吊胆,拿TNT制造武器,他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陈舟打算制造的舰炮水平大概在18世纪中旬左右,预计制造三种。
一种为长管重炮,使用24磅以上的炮弹,倍径20~30倍,用途为远程精准打击敌舰船体和桅杆,预计射程1000~1500m。
另一种为短管炮,口径与长管重炮相仿,倍径10~15倍,射程300~500m,重点优势在装填速度和炮身重量,主要用于接舷战前的火力压制。
最后一种炮为臼炮,口径200~250毫米左右,发射爆炸弹和燃烧弹,采用曲射攻击,射程500~800m,用于破坏敌舰甲板,引发火灾。
17世纪的帆船皆为木质,且为了防水,船体夹层间填充了大量沥青或柏油等可燃物,一旦被燃烧弹或爆炸弹击中,火势蔓延只在瞬息之间,在海上交战中,这种臼炮对敌舰的威胁是非常致命的。
这三种舰炮所需工艺大差不差,均为分段铸造加热套工艺,材质为铁制,目前岛上的小作坊完全能实现三种舰炮的制造与组装,甚至还能进一步优化。
比如说铸铁炮管容易炸膛,陈舟可以将炮管分作外管、膛管分开浇铸,最后缠绕钢丝形成复合结构,增加炮管强度,从而延长火炮使用寿命。
再比如说抛光炮膛内部,增加火炮精度,以及制造四轮炮车,增加火炮灵活度等,都是有效提升火炮性能的方法。
若非神秘奖励送来的铣床功能不够多样,陈舟甚至想在炮膛内刻出螺旋膛线,从而使火炮一步登天,直接飞跃到19世纪的线膛炮级别,甚至发展为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给予敌舰狂风骤雨般的攻击。
……
1665年末,钢骨巨船的组装已经步入尾声。
大批精挑细选的船壳木材伴着闪闪发亮的不锈钢板被工人用铆钉和焊枪一点点拼接到了框架上。
它庞大的身躯在造船厂中投下一大片阴影,仿佛一位全副武装的巨人,随时准备拿起武器迎向仇敌。
核心的动力系统早已完工。
待船壳及甲板的最后部分完成后,这艘在造船厂中孕育了近一年的“孩子”,便会在岛民及陈舟殷切的目光中,昂首挺胸驶向大海。
至于它日后是威名远扬,还是默默无闻,就要看陈舟最后为它设计安装了怎样的爪牙,还有船上
第235章 钢骨号
钢骨巨船最初预计在1665年12月末竣工,那也是陈舟登岛以来的第六年。
船体的收尾工作非常顺利,基本完全依照计划进行。
最要紧的内部构造大多已经组装完毕,就在所有人都欢欣雀跃,想着为这艘特别的战舰起个怎样的名字时,神秘奖励送来了一份大礼
堆满了小半个沙滩的现代薄钢板,专用于船体的防水涂料以及各类铆钉,焊机和黏合剂。
这些东西的出现彻底打乱了陈舟预定的计划,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幸福的烦恼
究竟该将这批材料应用在船只的建设中,还是继续船体的建设,将它们留给下一艘船呢?
……
1665年12月28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陈舟便赶到了造船厂。
望着庞大且雄伟的船体,他伫立许久,最终决定按原计划继续工作,将珍贵的材料全部留给下一艘船。
自从星期日从另一座小岛返回,顺利带回一大批土著俘虏后,岛屿已经有半年没有外出捕捉土著行动了。
漫长的养精蓄锐,为的是完全消化新加入岛屿的人口。
当土著们一日日被驯化,融入这个大家庭,陈舟的胃口也在与日俱增。
他已经厌倦了一次又一次大费周章前往群岛捕捉奴隶,也厌倦了给自己画大饼,告诉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西班牙人埋藏宝藏的行为。
这一次,他想直接攻下群岛,除掉那个大部落的首领,完全接管整座岛屿,然后光明正大地在岛上挖掘,寻找西班牙劫掠者藏起来的财宝。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计划,他不但苦心竭虑地设计大船,并亲自上阵焊接,还从岛上年轻聪慧的岛民中选拔出了一批水手。
这些被选中的人跟着星期日及警卫队一起,脱离劳动,接受着专业的体能训练及航海课程。
其中有操舵训练,有抛锚训练和收放缆绳训练,也有绳结练习
绳结课程还多亏了那本藤编手册,要没有它,指望陈舟编撰一本教材教会岛民怎么系专业的“8”字结根本不可能。
实际上,陈舟对航海知识基本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幸亏他在设计这艘大船的过程中制造了多个模型,对船舶的长宽、吃水等数据有了一定的了解,否则水手们就只能凭经验摸索出海了。
陈舟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船体维护,涂刷防水漆、清洁打磨,以及应对火灾,堵住漏水口、救援落水人员等方面的知识都编成了一本手册,每一个水手都要熟练掌握手册中写到的技能。
至于有关蒸汽船的专项技能,诸如检查锅炉水位、蒸汽压力,防止干烧或超压。
对木炭的管理,冷凝器的维护,通过统计燃料数量估算航程,使用蒸汽阀门、检查通风系统等知识,更是水手们的必修课。
可以说,理论及机械方面的知识,凡是陈舟能教给水手们的,都会尽全力灌输给他们。
至于下海以后的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应对海战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难,陈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他是个在内陆长大的人,从小到大都没在海中坐过船,能总结出这些经验已经殊为不易,指望他提供更多航海知识不太现实,能成长为怎样的水手,只能靠第一批勇者自行摸索了。
反正从面板上讲,这艘钢骨巨船要机制有机制,要数值有数值。
在17世纪的大洋上,只要水手们能正常发挥这艘船的优势,它就是无敌的。
哪怕遭受三五条船的围殴,在动力系统不受损的前提下,这艘船都能轻松甩掉对手,逃回港口码头。
有着超高容错率,磨砺几次后,总能收获一批精锐水手。
有了第一批成熟水手以后,让他们老带新,一批带一批,岛上的航海人才就会越来越多。
就像岛上的木匠、泥瓦匠、焊工一样,在成为专业技工之前,他们都是普通人,甚至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土著。
凡事只要肯干肯学,总是能有进步的,毕竟大家都是进化过的人,不是猴子。
……
尽管计划保持不变,陈舟还是尽可能地利用了奖励送来的物资,优化了船壳的强度。
虽然这又耽误了些许时间,但火炮尚未制造完成,水手的训练也未进入尾声,船只竣工稍微晚些日子无伤大雅。
……
1665年末,一场盛大的跨年宴会点燃了新老岛民的热情。
行刑广场灯火通明,成堆的篝火和插在广场两边的火把照得整片区域明如白昼。
食物的香气飘荡在人群之中,烤鱼上的油脂滋啦啦映着火光,闪闪发亮。
岛民们或是专注于处理自己的食物,或是与朋友攀谈,或是带着老婆孩子穿梭于热闹的节日场地间,脸上均带着笑。
往常难得一见的参与训练的水手和警卫队员都放了假,他们穿着常服,个个昂首挺胸,吸引着异性的目光。
与他们相熟的岛民见了他们,或是出于羡慕或是出于好奇,纷纷围上去询问他们训练的细节。
于是木柴爆裂声、油脂滋啦声、朋友交谈声、孩子嬉闹声、乃至下棋争吵声、打牌声汇集在一起,将行刑广场一带绘成一片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