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268节

  事实上,别说岛民,就是陈舟自己都不可能制造出一条自行车链条

  这玩意虽然没有蒸汽机功用大,制造难度可比制造蒸汽机高多了。

  若非健身器材上就有现成的链条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部件,他绝不会起制造自行车的心思。

  ……

  往常只要首领用了什么新鲜玩意,岛上的工匠总能以最快速度将其仿制出来。

  这一次,他们终于遇到了难处。

  看到首领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造船厂和工厂之间,却不能拥有一样的代步工具,这些人个个百爪挠心。

  陈舟把自行车停在造船厂外时,这群人总会像嗅到蜜味儿的苍蝇一样,齐聚在自行车四周,将自行车围的水泄不通,甚至有岛民为了争抢最靠近自行车的位置跟其他人打起来。

  若不是看到警卫队正在附近巡逻,他们非得去监狱里吃几天牢饭。

  ……

  观察只会使人更加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却不能增进他们的制造水平。

  愈是了解自行车,岛民便愈发心灰意冷

  这玩意的精密程度与他们平常制造的木质家具、藤编工艺品或是陶器完全是两种概念。

  抛开其它部分不提,光是那两个浑圆的轱辘就把他们难住了,轱辘内交错的辐条更是一个无法攻破的技术难关。

  连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制造其它部件就更是痴心妄想了。

  岛民们实在想不出,他们伟大的首领究竟是有着怎样超乎想象的技艺,才能制造出这台巧夺天工的机器。

  对此,找不到合理解释的他们只能将这一切都归功于神。

  如果由无所不能的“神”完成这项工作,那就合情合理了。

  ……

  没想到自己的代步工具会引起这么大骚动,每天离开造船厂都能看到一群岛民围在自行车旁边。

  倍感无奈的同时,陈舟不得不想个法子缓解一下岛民们“求而不得”的焦虑情绪。

  他记得最早的自行车几乎没有使用金属零件,可以完全用木材制造。

  当然,早期的自行车也没有现代自行车那么多系统,它完全就是一架靠脚驱动的木轮小车,甚至不能转向,想改变方向时只能下车搬动车子。

  从早期自行车中获取灵感,陈舟设计了一辆全木质结构,用双脚蹬地驱动,且车头有车把,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的自行车。

  ……

  “简易版自行车”的设计图一经问世便得到了所有岛民的追捧。

  与首领的“高配版本”相比,这种自行车固然缺少许多重要功能,却具备几项不可取代的优点

  制造材料易于获取,结构简单,制造工艺需求低。

  这意味着他们哪怕没有神乎其神的技艺,也能造出自行车。

  拿到图纸后,几名技艺最高超的木匠下班后顾不得满身疲惫,点灯熬油,连夜动手造起了自行车。

  不到五天,岛上的第二辆自行车便问世了。

  这辆自行车出自斑马之手,作为岛上资历最老的木匠,他制造木质物品的熟练度和质量都没得说。

  当天早晨,不停蹬着地面,一颠一颠穿过坎坷林地和铺有石砖小路的斑马成了整个造船厂最靓的仔。

  岛民们看着他的座驾,眼中充满艳羡,只恨自己没有一双巧手,造不出这种好东西。

  中午休息时,与斑马关系不错,帮他打过架的那群老资历纷纷找上了他,许以各种报酬,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有一种

  给我也整一个!

  老伙计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斑马自然无法推脱,但这么多人,第一个给谁做也是个问题。

  老资历们来到岛上这么久,对人情世故均有了了解。

  意识到斑马的为难之处,他们纷纷一掷千金,当场竞标,争夺起岛上第三辆自行车的拥有权来。

  这批人最早来到岛上,家中积蓄的各类物资为数不少,抛出的价码足以令新岛民心惊肉跳。

  如今岛上的硬通货是红糖块,这类由工厂统一分发的物资具有应用范围广,产出稳定,耐储存等优点,深受岛民认可。

  老资历们喊起价来都是用大小统一的红糖块做单位,并很快将自行车的价钱从十块红糖喊到了一百块红糖。

  到了一百块红糖以上,有些喜欢吃甜食的人便没有底气,喊不上去了。

  谁都没想到,最终是鲁思儿凭借187块红糖的天价夺得了第三辆自行车,而他全力竞争这辆自行车的原因也很简单

  每周末,他想尽早赶到学校,早点见他儿子。

  ……

  斑马这边的订单迅速排到了一个月后,与他交好的岛民们得偿所愿,自是心满意足。

  围殴斑马的那批岛民却也不甘示弱,他们之中虽没有斑马这样技艺精湛的老木匠,手艺说得过去的木匠却也有不少。

  斑马能做的东西,他们也能做,而且还能做的更快更好。

  以“自行车”为目标,岛上很快掀起了一场紧张的制造大比拼。

  哪怕到了深夜,在工厂下方或行刑广场周围都能看见不熄的灯火,听见锯木头的声音。

  一辆辆来自不同派系的自行车如雨后春笋,涌现在造船厂周围。

  这些方便新奇且与首领座驾相仿的小机器很快便成为了岛上最炙手可热的新贵。

  只要骑上自行车,莫说还在庄稼地中耕种的新岛民,就是在工厂上班的女工都得高看你一眼,这不仅是面子的问题,更能获得“优先择偶权”

  那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第233章 事故

  蹬着自行车上班的工人如蝗虫一般,没几个月就从几个人发展到十几人乃至几十人。

  他们的自行车很是简陋,没有减震,木质车轮轧在路上份外颠簸,骑一会儿就震得屁股疼。

  但无论怎样,这都是身份的象征,哪怕吃点苦头,只要能享受别人羡慕的目光就是值得的。

  ……

  自行车产业的发展造就了岛上第一批“暴发户”,大大小小的木匠,无论是技艺精湛的还是手艺马马虎虎的,都接到了制造自行车的单子。

  红糖块从其他岛民手中疯狂涌入这些人的口袋,随着自行车数量增长,他们的资产也随之膨胀。

  不仅如此,一些有远见的人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收取“售后服务费”

  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售后服务,但他们却知道,自行车会损坏,必定需要经常维修。

  与一锤子买卖相比,自行车的修理与维护虽然赚得少,却是一门长久的生意。

  无论是更换零件还是保养车轮,甚至是给车身定制独具个人特色的装饰,都是岛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新项目。

  作为“有车一族”,在造船厂工作的人大多不会吝啬一两块红糖,为了让自己脸上有光,也为了吸引女工的目光,他们情愿如此。

  ……

  一个旱季过去,又是一个雨季到来。

  造船厂用于遮风避雨的厂棚矗立在海边,遭受着风暴的洗礼,并成功撑过了几场瓢泼大雨。

  码头上出现了一块专门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车场”,几个月过去,如今拥有自行车的人又多了一批。

  除造船厂的工人外,警卫队的小伙子们也配备了自行车,增加他们巡逻的速度。

  有几个还未住进独栋小屋中的木匠,将自己的工具带到了造船厂附近,专门在下班路上等候,为“有车一族”解决一些小问题,比如修补车轮,更换车轴等。

  手艺好的人自然能赚到红糖,靠着红糖块,他们再去更换其它物资,这样就促成了岛上资源的流通。

  陈舟听取汇报时,能从岛上的变化中感觉到,如今的岛屿势力蕴藏着怎样一种勃勃生机。

  不过拿红糖当货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想让岛上的经济平稳发展,最好还是推行真正的金属货币。

  岛上甘蔗田的面积正逐年扩大,未来产出红糖的数量也会逐渐增长,一直使用红糖作为货币以物易物,用不了多久就会通货膨胀。

  ……

  早有推行货币系统的想法,陈舟甚至试着熔化金属铸造了一批圆形货币。

  但考虑到岛上人口不足,尚不需要单独开设一个铸币厂,且用于铸造货币的金属数量不足且过于单一,他便一直没有正式施行。

  在1665年旱季末期到第二个雨季初期,他除了帮助造船厂工人组装蒸汽动力系统之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舰炮的研究上。

  ……

  17世纪的海战,除船体坚固程度,船速和水手战斗意志外,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火炮。

  搬运失事船上物资时,陈舟曾观察过这个时期的火炮。

  总的来说,17世纪的火炮结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

  这时候的炮弹主要为实心弹,攻击敌舰的方式为动能破坏,面对同时期的木质帆船效果拔群,在交战过程中,大船的一轮侧舷齐射足以摧毁敌舰的船体。

  不过这时候的舰炮精准度和射速都有明显不足,前膛滑膛炮装填流程复杂,就像火绳枪一样,严重限制了射速。

  而且由于炮弹过于沉重,导致火炮的射速还要远远落后于火绳枪。

  至于精准度,就完全依赖炮手的经验了,海上作战本就颠簸,火炮本身又有不小的缺陷,指望通过炮火直接摧毁敌船显然不太现实。

  若是遇到大船,命中几十发都不一定能击沉敌舰,最多导致船体漏水或结构崩溃,而这显然要依赖运气。

  琢磨17世纪海战火炮时,陈舟还想起这时候广泛应用在海战上的其它几种炮弹。

  比如预装金属碎片和铁钉的霰弹,这种炮弹对船体伤害不足,射程也不高,主要用于对付敌方水手。两艘船拉近距离的情况下,几发霰弹就能覆盖整个甲板,快速清扫敌方有生力量,从而展开接舷战,为己方水手制造有利条件。

  再比如“对桅杆宝具”链弹,那是一种用铁链连接的两枚半球造型的炮弹,发射出去后会在空中旋转,破坏敌舰的桅杆或缠绕住索具,使其丧失机动性。

  同样破坏敌舰机动性的还有一种名为杆弹或者剪刀弹的炮弹,它的原理和链弹差不多。

  据陈舟所知,比较可靠的爆炸弹大约出现于18世纪,17世纪的爆炸弹还处于试验阶段,引信不够可靠,容易炸膛,因此并未应用在舰炮上。

  拿同时期的西班牙武装商船或者英国荷兰船只做假想敌,在改进火炮方面承担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打原始人”不需要多么精妙的武器。

  不谈其它,单是蒸汽动力帆船的动力系统就能大大削弱链弹的效用。

  当敌方链弹成功摧毁桅杆,准备把这艘古怪大船当做砧板上的鱼肉开始宰割时,看到这艘船还能移动,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而且使用蒸汽动力后,船体的坚固程度也能更上一层楼,设计这艘新船时,为抵御炮弹攻击,陈舟已经加厚了侧舷船体的厚度。

  加固完成后,倘若距离不够近,同时代的舰炮即使成功击中,也未必能击穿船体,从而为更猛烈的反击提供时间。

  ……

  船只的防御能力与容错挂钩,真正决定其威胁性的还是进攻能力。

  陈舟最初想以一战时期的舰炮为模板,为他的“铁骨大船”配备超越整个时代的顶级武器。

  然而岛上的工业能力毕竟不够发达,如果没有神秘奖励提供的关键部件,想制造出先进的舰炮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比改进火枪困难得多。

  光是炮弹,就需要发达的冶金、原材料切割、加热锻造、冲压拉伸乃至喷砂技术。

  还有热处理、表面处理、精密加工、内膛抛光等目前无法实现的技术。

首节上一节268/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