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战局已陷入胶着状态,双方都在通过战术调动相互试探,试图引诱对方露出破绽。
然而两支都长期进行严格模拟实战训练的部队都表现得异常谨慎,几乎不犯任何错误,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
这种高度专业的对峙使得进攻方推进速度极其缓慢,班农不得不选择在战线少数几个关键点实施强攻,以期打开突破口创造战机。
而就在这时,一台轻骑兵机魂忽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通讯兵的手指条件反射般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当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闪现的战报时,整个人都怔住了。
正在思考战局班农这时抬起头来,目光从作战地图转移到了通讯兵身上,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作为经历过多次实战的老兵,这种迟疑不决的反应实在反常。
“发什么呆!立即汇报战况!”
通讯兵猛地一个激灵,立即高声报告:“报告指挥官!
导演部紧急命令:演习立即终止,要求我军全速撤回根据地总部,并进入全面战备状态!”
班农闻言先是一怔,随即迅速反应过来下令道:“传令全军,立即退出榕树空间,各部以连为单位分散行军,务必在五日内全员返回根据地集结!”
随着导演部的紧急命令传达到交战双方,整个模拟战场瞬间陷入静止。
进攻方与防守方同时停止交火,所有参演部队迅速退出榕树空间。
农刚回到现实世界,就接到了关于冬宫议会动向的最新情报。
他立即着手部署,三个师的部队简单的整理收拾了一下,便以连为单位分散启程,开始向高尔加索山区紧急开拔。
三个师的部队在五天内以连为单位陆续抵达根据地。
当他们看到整个根据地已经全面进入战备状态时,也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战备工作中。
同一时间,在莫尔斯科冬宫内,图拉索夫正翻阅着国土安全局递交的高尔加索山区调查报告,嘴角泛起一丝讥讽的冷笑。
“原来是一群苟延残喘的余孽,都被那个小丫头片子赶出萨尔斯了,居然还在做着复国的黄粱美梦。
不过,废物就是废物,连一群穷山沟里的山民都对付不了,竟然还妄想着复国?”
第493章 人海战术
在图拉索夫审阅完调查报告三小时后,冬宫议会的会议厅内,二十余名议员重新围坐在圆桌旁。
图拉索夫随手将调查报告甩在桌上,带着几分戏谑的语气说道。
“塔利娅局长这五天的调查结果已经证实,蟠踞在高尔加索山区的正是那群漏网之鱼!”
在场议员闻言都露出错愕的神情,而其中弗拉基米尔和七名军官心照不宣的交换着眼神。
这时,一位议员满脸困惑地发问:“这群热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不在萨尔斯享福,反而跑到穷山沟里吃苦受罪?
若真有这种毅力,当初也不至于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
塔利娅则是玩味的说道:“呵呵,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群旧贵族中,可是有部分在三年前被那位小公主给赶出国了。”
在场议员们闻言都露出会意的笑容,他们对萨尔斯的政局变化都心知肚明。
安娜斯塔西亚女王登基这些年来推行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
先是改着改着萨尔斯本土的旧贵族势力全都被改没了,接着又将流亡至此的露西亚贵族逐步边缘化。
其中以德米里特为首的一派选择妥协,彻底放下了身段不再奢求特权,如今已成功融入萨尔斯的新社会体系。
另有一些人则是不想继续折腾了,选择安心当个富家翁过日子。
但仍有小部分顽固分子不断制造事端,最终惹恼了安娜斯塔西亚,落得个被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的下场。
当然,这些都是外人眼中的说辞,实际上那些不老实的露西亚贵族早就坟头草三丈高了。
弗拉基米尔戏谑的开口说道:“我就纳闷,那些连我们小公主都忍受不了的过街老鼠,被赶出萨尔斯三年怎么突然销声匿迹了。
原来是躲在高尔加索山区做着重整旗鼓的美梦啊......”
这番话说得在场议员们哄堂大笑。
这时图拉索夫又补充了一句:“倒不必我们费心了,那群废物已经死在了山民暴动中。”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议员们为之一怔他们还在盘算如何处置这些流亡贵族,没想到对方竟已命丧黄泉。
塔利娅这时开口解释道:““这群丧家之犬倒是学聪明了些,懂得蛰伏积蓄力量,还利用山区资源经营山货生意积累资金。
只可惜本性难移,他们给山民的待遇苛刻到令人发指,辛苦劳作一天,可报酬也仅仅就是两公斤的口粮。
这种待遇,高尔加索的山民暴动也不奇怪。”
轰的一下,会议厅里再次回荡起快活的笑声。
图拉索夫这时开口道:“虽然那群废物已经死了,但他们留下的山货生意网络倒是现成的,诸位说说该怎么分配吧。”
顿时所有人不再关注露西亚流亡贵族,而是开始讨论起高尔加索山货生意的利益分配。
弗拉基米尔等人虽然表面参与商议,心中却暗自冷笑事情显然不会就此结束。
果然,仅仅十分钟后,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讨论。
随着会议厅大门开启,一名冬宫官员快步走到图拉索夫身旁,俯身耳语几句后便匆匆离去。
所有议员都投来探询的目光,而图拉索夫嘴角的讥讽笑意愈发明显,他冷笑着说道。
“先是那群不成气候的旧贵族余孽,现在又冒出来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山野刁民。
高尔加索的暴民头目居然痴心妄想要冬宫议会的席位,还威胁说若不答应就要投靠萨尔斯那位小公主来给我们制造麻烦!”
塔利娅也冷笑着附和道:“原本给他们些残羹冷炙换取山民安分干活倒也未尝不可。
但现在看来,应该先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刁民学会什么叫安分守己了。”
图拉索夫一脸冷漠道:“山货生意网络的事情先等镇压了这群刁民再议吧!”
这个决定得到了全体议员的一致赞同。
六小时后,驻地距离高尔加索山区约一千三百公里远的第二近卫军第三师便接到了行动命令,全师立即开始集结备战。
经过八年军事改革的露西亚军队也是今非昔比,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武器装备都已实现正规化。
算是彻底摆脱了沙皇时代“灰色牲口“那种混乱不堪的旧貌。
然而在某些方面仍保留着旧军队的传统特色比如维持着三百万规模的庞大常备陆军。
但除了其中作为主力的五个军团合计四十七万人部队之外。
其余部队的战斗力仍显逊色很多,只能被称之为“填线宝宝”,不过整体素质却要比沙皇时代“灰色牲口”强很多。
这种军队编制明显是要延续露西亚传统的人海战术思想。
占据大多数的常规部队装备、训练远不如那些少数作为核心的主力精锐。
甚至有些二线部队的士兵都不是脱产职业军人,本质上就是用来填线的耗材。
而这也确实是露西亚军队的一贯作风倚仗着旧大陆首屈一指的人口规模,动辄就大搞人海冲锋。
其编制架构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特征,以少数精锐部队为核心,辅以大量作为炮灰的“填线宝宝”部队。
虽然其他国家军队同样采用精锐部队与常规部队相结合的架构,但都不像露西亚这样极端迷信人海战术的优势。
各国军队中精锐与常规部队之间虽然也存在明显差距,但远没有露西亚军队中那种近乎两极分化的夸张程度。
而露西亚这种人海架构充分利用了其人口优势,在顺风战时也确实能够维持强大的攻势。
然而一旦战局逆转,特别是当作为核心的主力兵团被歼灭时,周边那些缺乏独立作战能力的“填线宝宝”们就会迅速崩溃。
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出现几万追兵就能撵着数十上百万溃军四散奔逃的荒诞场面。
如今的露西亚共和国虽然不似沙皇时期那般极端,动辄投入上千万的“灰色牲口”填线,但仍保持着庞大的二线部队规模。
前世林恩老家经常被扣上“只会人海冲锋”的帽子,殊不知毛子才是玩人海的行家里手。
而这次接到镇压任务的第三近卫军第二师算是露西亚的主力部队。
虽然还有更靠近高尔加索山区的部队,但那些都属于弗拉基米尔派系掌控的。
图拉索夫议长对弗拉基米尔等军头发牢骚的情况心知肚明,一直在暗中削弱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自然不会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因此他特意派遣了己方派系的02近卫军3师前往镇压。
在图拉索夫看来,对付一群穷山沟里的山民暴动,能有多大难度?
与此同时,林恩对露西亚军队的调动情况也了如指掌,顿时感觉有些无语。
“等他们磨蹭到战场,怕是连春耕都结束了,我是不是切‘战神经济’切的太早了一点?”
第494章 保守防御
林恩的吐槽倒真不是小看露西亚02近卫军3师的战斗力。
该师驻地距离高尔加索山区足有一千三百多公里,虽然沿途地形平坦且有铁路干线可供运输。
但一个师上万人的部队光是集结就需要数天时间。
再加上辎重物资的转运工作,即便部份采用机械化运输节省时间,整个部队完成战备并抵达目的地最快也要到三月下旬。
届时不仅春耕早已结束,林恩更已在山脚下布下天罗地网静候来敌。
从军事角度来看,冬宫议会本应调遣距离高尔加索山区更近的部队。
最近的一支师级部队驻地距根据地不足五百公里,半个月内即可抵达。
然而现实中的决策往往难以达到最优解,尤其是在冬宫议会这样充满政治博弈与内耗的环境中。
图拉索夫不愿给弗拉基米尔派系立功的机会,而弗拉基米尔也乐见对方遭遇军事失利,自然不会主动请缨派兵。
就在露西亚02近卫军3师还在集合部队的时。
林恩与班农、怀尔斯、鲍里斯等根据地高级军官围绕着军事沙盘也在讨论该怎么打。
鲍里斯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沙盘上的地形标记,自信的说道:“若我们采取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术。
完全可以在一个月内歼灭盘踞在库班州、捷列克州和斯塔夫罗波尔州这三个战略要地的敌军四个师。
届时不仅能解放这片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更可将当地群众转化为我们的有生力量。
那里的油田、工厂和矿场一旦被掌控,将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减轻后勤补给线的压力。”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凌厉的进攻路线,仿佛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而班农沉吟了一下,谨慎的说道:“鲍里斯你的计划有些激进了。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这四个师,而是冬宫议会三百万常备军,这还不包括他们后续可能的动员兵力。
若同时攻占三个州,我们将失去赖以周旋的山区地形优势。
更何况这些平原地带不像切尔尼基辅那样种大规模植着利于游击战的高粱作物,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军围剿有点吃亏。
我建议采取折中方案,先集中力量攻取邻近的少数城镇作为支点,稳打稳扎的扩张。
这样既能依托根据地确保后勤补给,又能保持进退自如的战术灵活性打得赢就扩大战果,形势不利时也能迅速撤回山区保存实力。”
其余人听后也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总得来说都分成了两派。
有些激进的军官认为,虽然己方仅有十万兵力,但都是经过三年实战锤炼的精锐之师,而且在火力与机动性上都要强于冬宫议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