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的超凡从暴食开始 第403节

  这种抽象的搞法在其他国家可能行不通,但露西亚却是非常的有市场。

  这个自古以来都有些抽象的国家里。

  民众可以忍受统治者的暴虐与贪婪,却绝不会原谅战场上的失败者。

  正如罗曼诺夫王朝时代,即便沙皇对农民实施残酷压榨,只要他能带来军事胜利,依然会被视为“仁慈又威严的父亲”而受到拥戴。

  然而一旦战事失利,这个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者就会立即沦为全民唾弃的废物,被军队、贵族、资本家乃至底层民众一致抛弃。

  这种奇特的政治传统形成了露西亚特有的权力更迭模式。

  每当重大军事失败发生,等待统治者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以死谢罪,要么被愤怒的民众赶下台。

  而继任者无论对前任进行怎样彻底的清算,都必须背负着前任留下的战争烂摊子继续打仗。

  唯有取得新的军事胜利,才能洗刷前任的耻辱,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打赢了,继任者才能真正坐稳领袖的位置。

  打不赢,那就滚下台换能打赢的上台继续打!

  塔利娅指尖轻叩桌面,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即便计划成功,你们如何确保能真正平定高尔加索?”

  她的声音里带着不容敷衍的质询。

  弗拉基米尔闻言轻笑出声,嘴角勾起不屑的弧度。

  “不过是一群山野刁民,难道您认为共和国的洪流还碾不平几座土丘?”

第491章 备战

  塔利娅唇角也勾起了一抹微笑:“失礼了,职业习惯让我本能的质疑一切,还望将军海涵。”

  她优雅的欠了欠身,眼底却闪过一丝了然。

  此刻塔利娅已然确定,弗拉基米尔这群人对切尔尼基辅和高尔加索的真实情况是一无所知。

  否则绝不会表现得如此成竹在胸。

  弗拉基米尔爽朗一笑道:“塔利亚局长言重了,您的谨慎细致正是可贵之处。”

  塔利娅顺势追问:“那么将军可曾考虑过,若图拉索夫行动失败,该如何处置高尔加索那支神秘势力?”

  弗拉基米尔面色一肃,语气中透着冷厉。

  “无论对方什么来头,最终是剿灭还是招安,其他人都可以网开一面,但为首者必须处决。

  毕竟图拉索夫一旦失利,若我们不能拿出像样的结果平息民愤,恐怕又会给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制造更大的动荡。”

  他的话语间透露出绝对的自信,似乎从未考虑过失败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区区穷乡僻壤短短几年内就能发展出一支精锐之师,简直荒谬至极。

  与其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倒不如相信对方是司辰的私生子来得实在。

  塔利娅不动声色地点头附和,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弗拉基米尔随即话锋一转,语气稍缓道。

  “塔利娅局长,关于具体行动细节,不如留待今晚在“星辰歌剧院”的沙龙宴会上详谈,届时其他同僚也会出席。”

  塔利娅闻言,唇角微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万分的期待。”

  然而这场秘密谈话都还未结束,高尔加索山区的林恩就收到了安娜斯塔西亚发来的一封电报。

  他盯着手中的电文,神情说不出的古怪,低声自语道:“这是露西亚的军头对利益分配不满,准备闹出点大动静了?”

  只是粗略扫过塔利娅的情报,林恩便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在全面战争后期,露西亚国内民怨沸腾,社会各阶层都对沙皇罗曼诺夫七世怨声载道。

  而在这场风暴中,最先举起反旗的正是图拉索夫。

  这个原本只是地方小贵族的人物,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前线战事稍显颓势时就果断揭竿而起。

  作为第一个反抗沙皇统治的“首义者”,图拉索夫迅速在反对派中积累了巨大的声望和号召力。

  尽管沙皇政府曾派兵镇压,但随着战局持续恶化,仅仅一年时间。

  不仅民间反抗情绪高涨,就连奉命围剿的军队也消极怠战开始出工不出力,甚至还有不少军队直接成建制的归顺到图拉索夫旗下。

  最终,当全国各地纷纷通电宣告脱离沙皇统治,各路势力联合攻入冬宫,彻底清算皇室和大贵族时。

  凭借“首义之功”积累的政治资本,图拉索夫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新成立的冬宫议会议长。

  但新政权的建立不仅仅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新政权建立后,图拉索夫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国内局势并重新分配各方利益。

  而图拉索夫倒是很务实,捞钱归捞钱,但正事也确实做了不少。

  他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振兴经济,同时着手军事体系改革。

  沙皇地带那套动辄驱使数百万“灰色牲口”奔赴前线的臃肿军事体系。

  不仅战斗力存疑,其庞大的后勤压力更是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的重负,肯定是要改革的。

  但图拉索夫推行的裁军政策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军方利益,但他通过授与商业特权、下放地方行政权力等方式,暂时安抚了弗拉基米尔等军事将领。

  然而随着军队正规化进程的深入,这些军头们逐渐意识到,议长正在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削弱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

  更令他们不满的是,与政商寡头集团获得的丰厚利益相比,军方所得明显相形见绌。

  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公直接戳中了军方的痛处,冬宫议会内因此爆发激烈争论。

  不过尽管矛盾不断升级,弗拉基米尔等人仍保持着基本克制,仅止于言辞交锋,尚未逾越政治博弈的底线。

  但随时推移,随着时间推移,弗拉基米尔等军方将领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

  当他们发现高尔加索地区出现的异常情况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这些军头们暗中谋划,企图通过刻意制造一场针对高尔加索势力的军事失利,将责任归咎于图拉索夫的领导无方。

  他们计划借此机会在议会发起弹劾,迫使现任议长下台,从而为弗拉基米尔夺取最高权力铺平道路。

  这时就需要拉拢塔利娅这个情报头子了。

  在他看来,塔利娅与图拉索夫所代表的新贵资本集团立场相左,绝不可能是一路人。

  通过观察塔利娅在切尔尼基辅的一系列行动,弗拉基米尔认定她不仅野心勃勃,更具备长远的政治眼光,是个值得争取的关键人物。

  他们计划借助国土安全局,一方面向图拉索夫提供虚假情报以诱导其决策失误。

  另一方面则暗中向高尔加索山区内部传递消息,为对方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也需要国土安全局去探查高尔加索山区的真实情况,为后续行动提供关键情报支持。

  林恩凝视着手中的电报,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这是把高尔加索山当做是自己权力博弈的棋盘了?

  可惜啊,战端一开,局势的发展就再也不会被少数人掌控了。”

  五分钟后,高尔加索根据地的主要干部都接到了紧急会议的通知。

  仅仅二十四小时后,全面备战的号角就在根据地各处吹响。

  正规军部队立即调整训练计划,减少常规体能训练转入战前休整状态,而地方民兵的训练强度则骤然提升。

  而高加索市工业区与各村镇手工作坊也立即调整生产结构,仅保留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其余产能全部转向军工制造。

  整个根据地犹如一台被唤醒的战争机器,每个齿轮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冲突高速运转。

第492章 《战神经济》

  收到情报后,林恩毫不犹豫让根据地切换成“战神经济”。

  山村中那些曾经生产小商品的简易木床作坊,如今正昼夜不停地赶制着手榴弹和107火箭弹的简易零部件。

  或是缝制着单兵胸挂携行具、鞋袜手套等军需品。

  与此同时,高加索市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三班倒轮番作业,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一颗颗锃亮的子弹。

  乡镇民兵队的训练强度骤然提升,重点强化了长途行军和防空防炮火训练

  根据地的群众们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尽管心中难免忐忑,却依然默默地为战备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当命令发送到切尔尼基辅地区时,根据地三个师的部队正在这里进行摹拟实战演练。

  切尔尼基辅那广袤的平原上,高粱组成的青纱帐掩映间,交战双方构筑了绵延两百多公里的复杂防御体系。

  锯齿形的战壕纵横交错,雷区与铁丝网密布,反坦克壕与地下坑道系统相互勾连。

  演习中还刻意设置了极端不对等的条件。

  一方不仅装备简陋、弹药匮乏,连基本的粮秣饮水都供应紧张。

  而另一方则配备全套摩托化装备,后勤保障充足到前线官兵能享用现做的热食,各类机炮、野战炮、重炮、火箭弹和迫击炮等火力充沛,更有战机在天空肆意盘旋。

  这种“土豪对阵乞丐”的演习模式,萨尔斯国防军在三年前高尔加索方面军第一次实战演练后便开始实行了。

  旨在通过模拟最恶劣的战场环境来锤炼部队的实战能力。

  事实证明,只有将部队置于最严苛的战场环境中锤炼,才能真正激发出他们的战斗潜能。

  毕竟,人不被逼到极限,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究竟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国防军与高尔加索方面军都在快速成长。

  如今根据地部队早已褪去初次实战演练时的青涩,战士们面对枪林弹雨时已然能够镇定自若。

  更重要的是,这三年的实战演练,为高尔加索军官团积累了宝贵的大兵团作战指挥经验。

  历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

  许多在师级指挥岗位上战功赫赫的将领,一旦晋升去指挥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军队作战,就会表现得如同战场新手,频频犯下低级错误,指挥作战更是一塌糊涂。

  这种巨大的反差,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冒名顶替了这些曾经的常胜将军。

  事实上,指挥一个师与统领一个集团军作战完全是两码事。

  前者只需专注于完成既定战术目标,后者则要统筹全局,考虑战场的方方面面。

  这种层级的指挥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对脑力的消耗极其惊人。

  正如林恩老家那些开国元帅们的经历,一场大规模战役指挥下来,往往能让指挥官因殚精竭虑而消瘦数斤,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这种巨大的身心消耗,正是区分将才与帅才最直观的体现。

  在进攻方总指挥部内,总指挥班农因长期高强度用脑,发际线已明显比三年前后退了许多。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作战地图沉默不语,大脑却始终保持着高速运转状态。

  整个指挥部气氛紧张而有序,所有人员都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这场演习中,高尔加索的三个师加上国防军的一个集团军总计十九万官兵扮演装备精良的“土豪”进攻方。

  而国防军其他部队与利沃夫根据地部队派出一个军总计六十万官兵则组成“乞丐”防守方。

  尽管进攻方在装备和制空权上占据绝对优势,班农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要突破占据地利优势、兵源精锐且人数占优的游击部队防线绝非易事。

首节上一节403/4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