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的超凡从暴食开始 第405节

  他们主张可以趁势攻占高尔加索西侧三个州共计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在夺取地盘后立即着手建立防线,同时开展群众动员工作。

  而这个看似冒险的计划也不是真的无脑扩张,而是基于己方实力认真考量过的。

  打仗可不像是玩游戏那样的儿戏,所有部队都可以一股脑的堆在某一处地方,完全不需要考虑后勤保障问题。

  现实情况是,冬宫议会的军队分散驻扎在全国各地广袤的疆域中,而且装甲力量不多,大多数都是步兵。

  除去切尔尼基辅与凛冬荒原外,作为人口最多的腹地面积足足有七百一十九万平方公里之巨!

  虽然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丘陵的平坦地势,还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部队的快速跨境机动仍非易事。

  由于冬宫议会的军队分散驻扎在广袤国土各处,一旦某个地区遭到攻击。

  其他地区的援军需要长途跋涉才能赶到,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提出激进方案的军官们私下里都已经根据各种汇总的有关冬宫议会军队的情报资料都计算好了。

  根据地部队若能歼灭三个州的驻守敌军主力,预计将获得两到四个月的战略空窗期。

  这段时间足以让他们在解放该地区群众,并建立初步的组织体系。

  除了能够动员更多当地群众参军,而且还有切尔尼基辅方面可以提供的大量二线部队支援。

  届时即便面对冬宫议会的大军压境,他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与之抗衡,前线将成为消耗冬宫议会有生力量的绞肉磨盘。

  而持谨慎态度的保守派军官顾虑也很简单。

  在他们看来,激进派的想法虽然很好,也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犯不着放弃自身的优势,转而去和敌人打平原会战。

  即便己方部队战斗力占优,但面对露西亚传统的人海战术仍可能付出大量不必要的伤亡代价。

  而且从战略全局考量,高尔加索根据地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持久战为萨尔斯公国、切尔尼基辅和凛冬荒原争取发展时间。

  与其冒险进行平原会战,不如充分发挥山地作战优势,只在高尔加索附近区域作战,以游击战术逐步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待一两年后中央的“五年计划”全面完成。

  届时再集结萨尔斯公国、切尔尼基辅和凛冬荒原三地的优势兵力,对冬宫议会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发动总攻,这才是最为稳妥的战略选择。

  双方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而在讨论了一会儿后,会议室内逐渐安静下来,所有军官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林恩。

  毕竟该怎么打,还是要林恩这个根据地最高指挥官决策后将并上报方案上报中央审议通过,才能正式实施。

  而林恩权衡利弊思考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诸位必须明确,我们的核心战略目标并非领土扩张。

  而是要通过持久战最大限度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同时争取民间舆论支持。

  要时刻牢记,这场战争在国内民间与国际社会眼中是露西亚内部冲突。

  对外宣传要强调高尔加索人民长期遭受当局漠视,正当权益被践踏,而冬宫议会不分青红皂白武力镇压,迫使我们不得不武装反抗暴政。

  因此,不必贸然出山与敌决战,应当依托山地优势,以逸待劳,诱使敌军不断投入兵力进山。

  这样既能以最小代价消耗敌人,又能在道义上赢得民众同情与支持。”

第495章 “希儿”的前车之鉴

  林恩一番话之后,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转而也开始陷入沉思。

  而林恩这时继续说道:“记住,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你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必须兼顾政治层面的考量。

  我们不同于帝国主义的强权军队,绝不能单纯以军事胜利为目标,而要从革命事业的全局高度进行战略思考!”

  在他看来,真正的胜利不仅要击败冬宫议会的军队,更要赢得底层民众的认同与接纳。

  林恩以前世“希儿”的教训为鉴。

  虽然德军部队初期势如破竹。

  而毛子的军队被成建制的歼灭,表现要多拉胯就有多拉胯,首都莫斯科也是一度有直面兵锋的危险。

  但最终战局却彻底逆转苏军不仅成功反攻,更一路推进至柏林取得最终胜利。

  就像林恩前世在网上曾看到过一个有关毛子的段子。

  “俄罗斯就像一个摇摇欲坠、四面透风的破房子,但只需要踹上一脚.......里面的人就会冲出来把你打一顿!”

  这个黑色幽默生动体现了毛子抽象的民族特性。

  在顺境时可能表现平平,但一旦陷入绝境,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韧性。

  如今的露西亚也是一样,不能以常理看待这个国家。

  这个在寒带恶劣环境中磨砺出的民族,虽然表面看起来迟缓、僵硬甚至有些一根筋的莽撞。

  但其对战争与灾难的耐受能力绝对远超常人想象。

  无论是国家机器还是普通民众,在战争陷入颓势时都会展现出令人震撼的韧性。

  在外人看来就是,这个国家在战争初期的表现拉胯至极。

  防线接连崩溃,战略要地相继失守,仿佛只需敌人再施加些许压力便会土崩瓦解。

  然而看似摇摇欲坠,每一次都像是快要嗝屁的样子,实际上却是怎么打都打不死。

  最后凭借庞大的人口与惊人的战争耐受力,硬生生的承受住恐怖的伤亡数字,用血肉之躯将战争拖入消耗战的泥潭,直至将对手活活耗死。

  再加上广袤的国土纵深,更使任何速胜幻想沦为泡影。

  正如林恩所警惕的,这种“破房子效应”下潜藏的民族特质。

  速胜论不可取,但持久战也会演变成一场异常残酷的耐力比拼。

  双方陷入同一泥潭,如同熬鹰般相互折磨,最终胜负取决于谁能以更狠绝的姿态去承受那令人窒息的伤亡数字与损失。

  而值得庆幸的是,林恩他们不用去面对这种残酷的情况。

  不论高尔加索、凛冬荒原还是切尔尼基辅都不算是外来入侵者,本土民众的抵触反抗情绪不至于达到拼死抵抗的程度。

  而在萨尔斯公国方面,安娜斯塔西亚作为全世界都公认的罗曼诺夫王朝末裔公主。

  其存在本身就为成为新的统治者提供了合法性背书,能极大的消解民众的抵触情绪。

  这使得他们对露西亚的军事行动具备了一定的正当性。

  当前最关键的,是如何在进行军事行动同时,通过争取道义支持来赢得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即便“直取莫尔斯科冬宫”的速胜方案看起来再诱人、再有可行性,林恩也宁愿初期蹲在山沟里进行保守防御,通过防守反击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待时机成熟,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东西两线协同攻势。

  在冬宫议会尚未完成全面战争动员之际,一举攻占莫尔斯科冬宫,彻底瓦解其统治根基。

  这种战略部署,既避免了冒进可能带来的风险,又能确保在关键战役中给与敌人致命一击,从而避免战争被拖入相互消耗的泥潭深渊。

  看到一众军官都陷入沉思后,林恩进一步向他们解释道。

  “另外,我之所以否决班农等同志提出的折中方案,关键在于冬宫议会的政治博弈规律。

  若在平原地区作战,我军真实实力和组织结构将彻底暴露,这反而会刺激议会各派系暂时放下内斗一致对外。

  甚至可能以政治妥协的方式消解我们的革命立场,将这道选择题甩给我们。

  若我们同意对方的妥协条件,将被迫陷入他们制定的政治游戏规则,丧失战略主动权。

  可若拒绝其中一些合理的条件,又会在民众眼中沦为贪得无厌的暴民形象,很有可能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之中。

  这种两难处境正是我们必须避免的。

  因此我们的初期防御战略必须配合弗拉基米尔军事集团的计划节奏。

  待其取代图拉索夫政权后,为巩固统治合法性就必然要对我们用兵,这才是打破现有政治格局的关键契机。”

  林恩看着所有人的表情,严肃的说道。

  “所以,整个战略分三步走。

  首战阶段,要精准控制打击力度,既不能真让敌军全覆没,但也要让敌军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狼狈逃出山中。

  这样就能削弱图拉索夫的声望,迫使其不得不增派兵力进行二次镇压,又不会过度刺激冬宫议会使其团结对外。

  第二战,以雷霆万钧之势全歼来犯之敌。

  这一重大军事胜利将在冬宫议会产生双重政治效应。

  既使图拉索夫集团的政治声望彻底崩塌,又迫使弗拉基米尔军事集团不得不重新评估我军实力。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政治动荡期恰恰成为弗拉基米尔集团最佳的夺权时机。

  那些军头们即便清醒认识到我军才是最大威胁,但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仍会不顾一切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政变机会。

  待弗拉基米尔上台后,无论其主观意愿如何,在沸腾的民意压力下,新政权都不得不继续和我们继续打下去。

  而这场他们被迫进行的第三战,正是我们等待多时的战略机遇正式开启全线战争!”

  在听完林恩的战略部署后,军官们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即展开了讨论补充。

  会议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与会者就战术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包括是否要提前疏散战区周边村落以避免平民伤亡,以及首战阶段需要给敌军造成何种程度的打击才能达成战略目标等关键问题。

  充分讨论完善后,一份代号为‘刺猬’的作战方案被发到了萨尔斯。

  安娜斯塔西亚在收到林恩的方案后迅速召集军政要员进行审议,很快予以批准。

  与此同时,萨尔斯公国防军03集团军的十五万精锐部队已接到命令,正全速向露西亚边境集结待命。

  而此时,距离高尔加索山区一千三百多公里的02近卫军3师仍在紧张备战中。

  由于部队分散驻扎在各处驻地,即便以最快速度集结,预计也需要至少三天时间才能完成战前准备并开始向战区进发。

  这支隶属于冬宫议会的主力部队尚未意识到,当他们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战前动员时,已经在山中布置好了天罗地网。

  等到这支镇压部队在第三天下午终于开拨时,冬宫议会的注意力却被萨尔斯公国十五万兵力陈边的异常军事调动所吸引。

  图拉索夫对此嗤之以鼻,轻蔑地评价道:“看来我们那位小公主仍未放弃复国的痴心妄想。

  不过,指望一群乌合之众的山民能掀起什么风浪,未免太过天真了。”

第496章 《小村子》

  而塔利娅则是冷静分析道:“但她这一手确实牵制了切尔尼基辅的兵力,导致我无法抽调足够力量配合近卫二军三师实施两线夹击。”

  图拉索夫却不以为然地回应:“不过是一群山村刁民,派一个主力师就足够轻松摆平了!”

  冬宫议会只是对边境局势进行了短暂关注便不再深究。

  在他们眼中,安娜斯塔西亚的军事调动不过是看到高尔加索山区暴动后随手为之的策应。

  充其量只是指望这群暴民能给露西亚制造些小麻烦罢了。

  这些掌权者根本不信萨尔斯公国真敢对露西亚发动实质性的军事进攻。

  02近卫军3师在起程后采取了交替行军的策略,时而搭乘铁路运输,时而进行徒步行军,每行进一段距离便要在当地军事基地休整一日。

  这种走走停停的进军方式,正如林恩所预料的那样,即便是在全程平坦地形且无需绕路的情况下。

  这支军队也耗费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抵达高尔加索山脉以东的库班州境内。

  这让林恩对露西亚共和国的军队素质有些失望加无语。

首节上一节405/4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