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摩诃倒也并非毫无收获。
在对“山宝”的不断研究中,他倒是在这山宝中洞察到了一些信息。
那是一门功法,亦或者说是一则神通,名为“鸿蒙寄生诀”!
而且自己昔日用以汲取生机,乃至罪业的“血络”来源,便是这鸿蒙寄生诀。
血络,也只是这神通的一小部分。
对于此神通的其他信息,摩诃便是一概不知了。
不过摩诃也能隐隐感觉得到,这门神通不仅仅是以生机为食,
天地万物,但凡有无形之物质,似乎都可以为此所吞食。
所吞食之物,尽数化作自身资粮。
而后自身可化血河、血海,乃至于血界。
这是鸿蒙寄生诀的三重境界,
摩诃自觉在化身为“辛饶”后,历经了数万年吞噬,也不过停留在血海境界。
至于血界,他简直是有些无法想象了。
不过摩诃也并不打算,行鸿蒙寄生诀中的“灭界”之旅,
在除却被罪业头骨控制的那段时间,他本身秉性并无太大改变,
只是为了复仇,方才灭了精元神庙。
如今的他,却也只想好好活着。
想到这里,摩诃也便是化作了一介普通人,开始在这世间行走起来。
现在的世界,和摩诃那时已经是有很大的差别了。
昔日的部落制度,已经全然不见,
取而代之的,便是由昔日梵教时期的祭司贵族演变而来的制度。
虽说人和人之间依旧存在三六九等,但是也不像梵教时那般苛刻,
加上佛门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也就造就了人和人之间区别不大。
……
三年之后,摩诃已是走过不少地方,
他见过不少事情,也见过不少的人,对于世间的一切充满了新奇之感。
毕竟昔日部落时期,除却打猎之外,他便再无其他的乐趣了。
他身着粗布衣衫,和一个普通人无异。
而且这些年来,他也从未动用过任何超越普通人的力量。
这些年来,让摩诃感受最深的,也是和那些僧人相关。
原本他以为佛门,不过是披了一层良善之皮的梵教,
没想到佛门却是真真实实地履行了教义。
摩诃尚且还记得,去年冬日,
自己在天寒地冻之际的大山深处,遇见那个和尚时,天正在下雪。
一个行僧被一头大虫啃断半条腿骨,但这行僧面容之上却无半点苦痛。
摩诃射箭赶走了这大老虎,将这和尚背出了大山。
当时的他很疑惑,为什么这和尚并不苦痛,也不憎恨那大虫。
当摩诃问出疑惑,那和尚亦是言道:
“饿了三冬的畜生,何尝不是众生。“
摩诃听闻此言,风雪突然转向,
裹着血腥味的风扑在脸上,像某种未完成的灌顶。
再后来,一次暴雨,
摩诃在山野之间,也只是找到了一处寺庙作为避雨之所。
寺庙内的僧人都非常的热心肠,而且还给摩诃拿了干净的衣服替换。
此时的摩诃,也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他虽说是不会饥饿,但在这些年来,也依旧是保持了凡人正常餐食的习惯。
他看到供桌上摆放着一些供果,心中也顿时涌起了一股欲望,
摩诃不由分说地走到供桌前,伸手拿了一个供果,开始吃了起来。
他虽说觉得佛门的教义不错,但也从未对神佛有过敬畏之心,
因为曾经,他就是这世间最为伟大的神!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施主,你在做什么?”
摩诃转过头,只见住持正站在他的身后。
他虽说是不敬畏神佛,但也会有些尴尬。
不过让摩诃没有想到是,寺庙的住持并没有责怪他。
那主持反而是走到摩诃的面前,微笑着说:“饿鬼食供,菩萨亦悯。”
然后他去往膳房,取出来了一个馒头,递给了摩诃:“施主,你一定饿了,吃点馒头吧。”
此时的摩诃,突然间便生出了出家为僧的想法。
第794章 契此和尚
此时的摩诃,身着一袭布衣。
主持走到摩诃的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好奇:
“施主,老衲看你气度非凡,举止之间自有一股非凡之气。”
“施主应当不是这尘世中的凡人,不知施主因何原故,想要出家为僧呢?”
摩诃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回答道:“只为寻得内心安宁。”
主持点头,接着问道:“施主眼中,佛在何处?”
“雪落无痕。“摩诃望着佛龛前飘动的香雾,
他不由得出神地想到了割肉饲虎的和尚:“佛在众生饥寒处。”
主持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摩诃竟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他微微皱起眉头,继续追问:“若众生皆苦,佛为何不救?”
摩诃合掌说道:“佛已救过了。”
主持问道:“施主此话何解?”
摩诃继而言道:“雪覆山野,虎饱三日不伤人。”
主持听到这句话,微微一怔,随即长叹一声:
“施主非池中物,此心如镜,照见众生颠倒。”
“只是这出家之事,并非儿戏,施主可曾想清楚了?”
摩诃毫不犹豫地跪于佛前他抬起头,望着佛像:
“大师,在下心意已决。愿从此青灯古佛相伴,潜心修行,普度众生。”
主持点了点头,点燃了铜盆内的火,
转身拿起一旁的剃刀,缓缓地走到摩诃的身后。
忽然间,主持手中的刀锋在耳畔停滞住。
老僧手腕微沉,刀锋割断了摩诃的第一绺黑发:
“施主既是三千烦恼丝尽断,可能斩断心中牵挂?”
摩诃垂眸合十:“烦恼丝既断,恰似镜湖破冰,月影虽碎,清光自澄。”
此时,佛堂中的烛火在寒风中摇曳不定,发出微弱的光芒,
“老衲渡不了你。“主持长叹一声:“施主的佛不在这里。”
摩诃伸手接住飘落的断发,只是言道:“方外无佛,故而我佛慈悲。”
主持只是默然,继续为摩诃剃度起来。
缓缓地,摩诃的黑发不断落下,掉在铜盆之中,被火舌吞噬,又燃烧成灰。
最后的一刀,贴着摩诃颅顶走过。
主持将剃刀放在了摩诃的头上,说道:
“施主,从今日起,你便与这尘世斩断一切因果,潜心向佛。”
“望你能坚守本心,不被尘世的纷扰所迷惑。”
摩诃点了点头,有开口问道:“贫僧见我等沙门中人,皆有法号。”
“还请主持赐下法号,贫僧也好秉法行事。”
主持只是摇头言道:“施主灵性颇重,慧根深厚,老衲怕是没有这个资格为施主取法号。”
“不知施主应当如何称呼?”
摩诃言道:“摩诃。”
“摩诃”二字,对于摩诃而言,并无太多的实意。
在他们那个远古部族时代,就连文字也只是出现端倪,
且象形显意,每个字都是有明确的指代物品。
“摩诃”二字在那个时代,单纯只是“大”的意思罢了。
主持当即一愣,开口言说道:“摩诃?”
“施主竟是佛陀下的凡尘来么?”
摩诃当即笑着摇了摇头:“虽说是音同,但并非是那个意思。”
主持再度说道:“施主就算不是佛陀临尘,也当是天上来的大人物罢。”
摩诃笑而不言。
毕竟谁又能够想得到,站在面前之人,竟是昔日旧时世上最伟大的神灵呢?
雨夜过后,摩诃在寺庙中的日子也日渐趋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