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 第963节

  他们再也不信奉梵教那套“以罪为德”的说法。

  “因果轮回”中所阐述的善有善报,和梵教教义截然不同。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比起血腥恐怖的梵教教义还是好太多了,

  得益于此,很多祭司也都开始暗中研习佛法。

  甚至于有祭司公开对抗教义,在信众面前销毁《七重罪典》。

  因为祭司们的主动叛变,也就使得梵教统治的地盘开始大幅缩水。

  而由于上次辛饶在空性寺的败退,使得佛门宣扬教义的时候越发的大胆,

  他们不再止于传教私下,而是光明正大的在梵教辖区内建立诸多的“禅院”。

  这些禅院最大的作用,也是收容逃离梵教的信众和祭司。

  祭司们褪下黑袍,披上僧衣,成为宣扬佛教的行僧。

  信众们从辛饶的信仰之下脱离,转而投入佛陀的怀抱,

  也有很多的信众,直接选择出家成为僧人。

  他们渴望能够通过修行佛法,为自己的过去“恕罪”,

  做这些,也只是希望自己来世有个好的投胎。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逃离梵教,投奔佛门,梵教的根基开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也就导致,梵教所需的罪业供养大幅减少。

  祭司们看着自己逐渐开始衰弱的力量,心中已然满是焦虑不安。

  昔日梵教的圣地罪业碑林,也开始因无人维护逐渐荒废。

  曾经,这里是梵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地方,

  如今却因为罪业的减少,无人再愿意前来维护。

  曾经被视为不可动摇的权威,如今在佛门的影响下开始摇摇欲坠。

  很快,代表着“暴食”之罪的那位使徒神亦是公开背叛,

  其宣扬梵教教义之错误,主动投入到了佛门怀抱。

  并且有佛陀现世,当场宣言,封作其为护法金刚。

  信众看到曾经令人恐惧的神灵,如今竟然成为了佛门的护法金刚,

  都感到无比震惊,亦是感觉到了梵教的衰退。

  这一幕,使得佛门开始吸引大量信徒皈依。

  与此同时,佛教开始推行“三皈五戒”。

  “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则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门宣扬只需要做这些,信徒就可以通过持戒修行,逐步洗刷过去罪业。

  可以说,佛门的教义是完全和现在的梵教相反的。

  信徒们遵循着“三皈五戒”的教诲,他们不再像在梵教统治下那样,被罪恶和欲望所驱使,

  而是通过持戒和修行,开始不断行善,积累佛门宣扬的“功德”。

  佛教的这种修行方式,与梵教的暴力掠夺形成了鲜明对比。

  梵教通过强制信徒犯罪,来获取美好生活,

  而佛教则倡导人们通过自我约束,来获得美好的来世。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佛门在民间的口碑迅速蔓延开来。

  曾经对佛门持怀疑态度的人们,也开始对佛门产生了信任。

  甚至于在梵教最核心之处,也有不少祭司开始暗中信奉佛门。

  这些信徒们白日看似信奉辛饶,但却在夜间集会诵念佛经。

  他们并非是因为认识到了二教之间的差别,

  只是因为梵教昔日能够给与他们的力量,

  佛门似乎也能够给他们,并且还给的更多!

  毕竟长期以来,梵教内部的混乱,使得他们的力量逐渐衰弱。

  罪业资源的减少,信徒的流失,都让他们自顾不暇。

  与此同时,佛教的“苦行僧”们也开始行走在梵教的大地,

  这些“苦行僧”们宣扬着佛门的教义,也拥有着不下于梵教祭司的力量,

  这一幕幕,被众多祭司们看在眼里。

  这看似简单,却也使得佛门动摇了祭司们对辛饶的敬畏。

  曾经,祭司们对辛饶无比狂热,

  毕竟辛饶能够给与他们无比强大的力量!

  因此,祭司们心中对辛饶的敬畏之情逐渐动摇,

  对佛门的信仰,却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他们开始思考,获取力量的办法或许并非只有信仰辛饶一种。

  败退的辛饶也同样知晓,梵教如今已然是到了强弩之末,

  他为对抗佛教,也是做出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

  他决定强行融合七尊化身,去对抗佛门的那位“佛陀”。

  但由于其中罪业太甚,引发了辛饶神魂内一系列混乱,

  而这一系列的混乱,也是让辛饶本体难以承受。

  辛饶本体因罪业的混乱,开始陷入癫狂。

  也不知晓过去了多久,辛饶逐渐消失在了诸多信众和祭司的眼中,

  他们求神而不得,即便是犯下罪业也无法得到恩赐。

  就算是十八使徒神,也因辛饶的消失而失去了力量源泉。

  这些使徒神们由于力量的衰退,心知自己并非是佛门对手,纷纷退隐或是消失不见。

  而在民间,也开始流传起了一个新的传说。

  那就是“辛饶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被诸多佛经引用。

  人们口口相传,讲述着辛饶如何从一个复仇者,变成了一个被罪业吞噬的恶魔。

  曾经的辛饶,只是一个普通良善的猎人。

  随后的辛饶,便凭借着智慧和力量,迅速凝聚起一批追随者,建立起了梵教。

  在他的领导下,梵教的势力不断壮大,信徒们对他顶礼膜拜,视他为神明的化身。

  随着权力的巩固,辛饶的内心逐渐被欲望所腐蚀。

  自从他设立“七罪殿”,开始推行扭曲的教义,让信徒们在罪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在这样的教义影响下,整个世间都变得动荡不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辛饶因追求罪业而逐渐失控。

  最终,其被佛门所取代。

  这个传说在民间迅速传播,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佛门教义的薰陶下,大多数信众们皆是认为,

  辛饶和梵教的消亡,是因为辛饶及其统治下的梵教犯下了太多罪行,

  最终,他们遭到了罪业的反噬,走向了覆灭的结局。

  佛门信众们坚信佛门的因果理论,

  在他们心中,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他们也认为辛饶所做的一切恶行,都在最后得到了恶有恶报的结果。

  辛饶强制信徒犯罪,让无数原本善良的人在他扭曲教义的蛊惑下,做出种种伤天害理之事。

  同时,他建立起罪恶的统治体系,

  这些恶行无一不在积累着他的罪孽,如同不断堆积的干柴,只待那报应的烈火将其点燃。

  而辛饶的结局,也恰恰印证了佛教教义中恶有恶报的观点,让信众们更加坚信佛教教义的正确。

  也因此,佛教的教义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佛门的高僧们在讲经说法时,也会引用这个传说,来向信徒们阐述因果报应的道理。

  在辛饶彻底消失之后,世间也迎来了短暂的平静。

  此刻正值佛门鼎盛之际,燃灯佛执掌佛门,

  天下信众何止万千,加上其教义比起昔日梵教柔和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也就使得如今的佛门势力,比起昔日的梵教还要昌盛许多。

  但也正是由于梵教的信仰力量衰弱到了极致,作为“父神”的辛饶再也无法汲取足够维持的罪业。

  罪业头骨陷入到了沉眠,摩诃也终于从“辛饶”的身份中摆脱而出。

  被罪业控制了千万年的他,终于得以恢复自我!

  借助着山宝,摩诃开始隐匿于一处大山内。

  现在的他倒是对佛门并无太多的憎恨,毕竟自己昔日所行一切事迹,

  皆是在罪业头骨的控制下,不由自主发生的。

  对于曾经的梵教,在摩诃眼中都如同过眼云烟。

  这些过去的事情,摩诃也并不在意。

  如今的他已然是彻底摆脱了“辛饶”的身份,回归到了自我。

  他不再是那个被罪业头骨所束缚的傀儡,也不再不择手段。

  现在的他,只是行走在这世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

  然在他的内心中,却始终存在着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那就是“山宝”,摩诃却是依旧疑惑。

  以摩诃如今的实力境界,对于罪业头骨的本质,尚且都可以洞彻。

  但是对于这“山宝”,他却是根本没办法知晓其来历。

首节上一节963/10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