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41节

  吴轼很快来到一号弯,几乎和潘子一样的入弯,不对,是潘子和他的入弯几乎一样。

  这个弯道将就慢入快出,而吴轼对其的改良则是让这个慢入也稍微变快,彼此压榨圈速。

  卡丁车在极限状况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吱呀的轮胎声和刹车盘的摩擦声非常刺耳,但与声音的挣扎不同,车体过弯整体丝滑流畅,像是滑移着克服了重心偏向。

  簌!

  47.518。①

  这是阿尔本的成绩,好像拉了坨大的。

  簌簌!

  又是几辆车冲过线。

  44.872。

  58.120。

  45.824。

  几辆车相继过线,有成绩快的,也有慢的。

  但在没有接近44头的圈速。

  “维斯塔潘,乔斯那孩子,确实很会跑车,今年第一年就能跑出这个圈速。”一名车队领队感慨完,发现身边的人没有开口,疑惑看去。

  “还有个家伙比他更快。”

  “怎么会?”

  “上一站你没来吗?”

  “有些事情没来,你的意思是上一站的获胜者会更快?兄弟,一场比赛的胜利不意味着什么,你看了这么多年的卡丁车应该知道,几乎没有卡丁车手能够统治比赛,或许那位胜利者只是上一站失误少些.”

  簌!

  吴轼过线,成绩出现。

  41.081。②

  说话人僵直哑口,张着的嘴好一会儿才闭上,酝酿了会情绪说道:“他的车子有问题吧?”

  “上一站也有人这么认为。”领队想点烟,碍于公共场所只能拿着烟在食指和无名指只是摩挲。

  赛场上出现短暂的安静,而后吵闹声像是爆炸一样炸了出来,场面喧嚣。

  “太强了。”一位带着墨镜的观赛者喃喃道,在他身边站着位米白色头发的女性,正是玛蒂娜。

  “怎么样?如果他保持这个状态下去,能够给他一个16年的席位吗?”玛蒂娜挑眉。

  “你的意思是,在他18岁那年就去让他开F1?这太疯狂了。”墨镜人摇摇头。

  “你们这谈不拢,我会去寻找其余车队,不管是红牛还是梅奔,想必都更乐意将他纳入青训。”

  玛蒂娜笑了笑,越是历史悠久的庞大机构,决策保守惯性越大,要不是她是拉法的人,根本不会这样提前联系车队那边。

  “咳,你知道,这是卡丁车,不是方程式赛事,再天才的卡丁车车手,也不一定能够适应方程式。其次我不是领队,也不是BOSS,我只能将这里的情况如实带回去报告,我无法承诺F1席位,但我可以保证进入拉法赛车学院的机会。”

  “好吧,希望在他进入低级别方程式继续展露天赋的时候,你们能够给出个有吸引力的方案。”玛蒂娜说完,离开了赛场。

  吴轼走下赛场的时候,头还有些发昏,卡丁车这么小个车身进行完全性的感知都如此消耗体力,那么更大型的开轮式赛车呢?他会不会跑不完一圈,就因为脑力衰竭挂了。

  “吴轼!你是怎么做到的?!!!”乔斯一把抓住他双臂。

  “等等先生!他需要先进行称重!”一旁的工作人员喊道。

  “抱歉,是我太激动了。”乔斯道歉,这确实是个很不妥的行为,说不定会直接让吴轼本次成绩无效。

  感谢情歌王子毛家超的点币打赏!谢谢大佬!

  感谢书友20221110093921976、书虫虫丶、SnowAhri、书友20200427100027054、bigear几位大佬的月票!

  ①阿尔本计时圈的实际记录。

  ②KF3在这个赛道的圈速普遍在44秒中的样子,43秒的都没有找到过,但却看到普利司通杯欧洲决赛有个哥们跑到了38秒,别人都是44、45,感觉是数据异常。

第59章 我真傻,真的

  赛会工作人员没有为难吴轼,对人、车、配重块分别称重后,将一切正常上报到赛会统计处。

  如此,这压倒所有人的一圈,将成为正式的记录,并永远记录在本赛道的KF3圈速历史上。

  “现在可以跟我说说,你是如何做到的吗?”乔斯神情激动。

  “我认为,这是价值连城的知识。”吴轼看着这位白脸泛着粉红的荷兰人。

  乔斯仅仅是犹豫一下,就立即说道:“只要你保持成绩,我会利用人脉,支持你提前参与开轮式赛车的测试,能给到max的资源,我都会给到你。”

  “没问题,这个可以去和希德好好谈谈。”吴轼笑道。

  “你小子!”乔斯气着笑了,摇摇头,同意了这事。

  维斯塔潘左看看右看看,最后看了看自己的成绩,冠绝群雄,但却被吴轼压着。

  绝顶的圈速让众人兴奋,以至于接下来的比赛众人都在想还有什么好看的。

  飞驰圈能够快上几秒,这意味着耐力赛时,稳定圈速也将比其余人快得多,因此冠军已然没有了悬念,就和上一站一样。

  分组循环赛后,决定了34位决赛人员。

  预决赛中,吴轼遥遥领先,但后方的争斗相当精彩。

  阿尔本在循环赛中夺回了名次,预决赛仅次于维斯塔潘发车,在后续缠斗阿尔本钻了个空子,直接带过维斯塔潘,拿到了第二名。

  预决赛结束的时候,乔斯骂得很难听,疯狂说维斯塔潘的防守出现了大问题,从而导致整场比赛的失利。

  “我当时认为我可以拿到更快的出弯速度,会在交叉线后夺回位置。”维斯塔潘辩解道。

  “不!你不能将他放过去,这是卡丁车!卡丁车小巧灵敏,放过去后他完全可以阻拦你的线路,以此断绝你的反超!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的!你错了,这场比赛你的节奏完全跑错了!”乔斯大声道。

  “我没法采用练习赛时的开法。”维斯塔潘嘟哝。

  “是,你是没法保持!所以我才告诉你,防守,你要如何去防守!如果你不会防守,就不要再开卡丁车了!不会防守的车手,没有资格登上赛道!”乔斯说完几句,看向吴轼。

  他想起来,好像就没看过吴轼怎么进行攻防,于是问道:“比赛结束后那个合同,可以包含你的攻防思路吗?”

  “呃,乔斯叔叔,你知道的,攻防是个车手核心.”

  “我加钱。”

  “当然!我和max可是好朋友,这点事情我不会拒绝的。”吴轼笑着摆手。

  乔斯每年拿着荷兰那边给的赞助,同时自己也经营着卡丁车配件买卖,再加上本就是前F1车手,资金还算宽裕。

  决赛时,吴轼其实挺想去观战的,被乔斯压力后的潘子,肯定会找阿尔本一雪前耻,所以他们之间的争斗,会远比他的领跑更好看。

  可惜决赛将给第一名赋予45分,他可不会自大到不要这个积分。

  跑得再快,也怕意外。

  不管怎么领先,也要保持将能拿的积分都拿到手,不然就没有抗风险能力。

  最终,极端压力下的潘子在二十圈的比赛中超越了阿尔本,夺回了属于他的胜利。

  而吴轼,依然是稳稳领先,登上了领奖台。

  “吴轼,你好,你再度拿到胜利,我想如今在同组别的比赛中,应该没有人能够撼动你的地位了。”记者按照惯例采访。

  “取得胜利是自然十分高兴的,后面的比赛场次还很多,也有我不熟悉的赛道,比如西班牙那边。”

  简短的采访后,吴轼的名头再次在意塔利卡丁车圈子里疯传,各种媒体报纸都在报道他绝对优势的胜利。

  而接下来的比赛,几乎场场都是如此,哪怕吴轼不完全感知车辆,依然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夺得冠军。

  这种理所当然已经影响到了非常多的人,以至于后期报社的报纸都开始取一些奇怪的标题了。

  “这是吴轼第四场胜利,他依然游刃有余,像是高组别的车手来低组别炫耀。”

  “KF3级别的赛事看点在于第二名的争夺,因为第一名早就已经确定了。”

  “恐怖的华国人继续统治着KF3的比赛。”

  “吴轼:我掌握着华国古代的气功,能够激发车辆的速度。”

  “吴轼秘闻:一位华国小孩缘何来到意塔利?追梦?爱情?还是什么?”

  体育界的报道还好,依然还在根据赛事进度报道,而娱乐花边新闻,则开始展现新闻学的魅力了。

  其实本来他也不至于这么出名,毕竟仅仅只是位卡丁车界的常胜小孩。

  但他的圈速太快了,快到次次破记录,再加上他是个华国人,因此报道的噱头就充足了起来。

  对此,吴轼、玛蒂娜、希德都乐见其成,名气对于加入大车队也非常重要

  在连续的胜利中,2010年即将走入尾声。

  这一年,吴轼夺得了WSK欧罗巴KF3系列赛冠军,世界KF3、欧洲KF3锦标赛冠军。

  因为年龄实在是太小,2011年吴轼只能继续跑KF3,于是就将WSK世界KF3系列赛赢了个遍,并去参加了世界锦标赛和年度Junior Monaco Kart Cup(摩纳哥中级卡丁车杯)两个重要赛事。

  凡是他参与的比赛,就没有不夺冠的,甚至于机械故障导致的退赛也为零,这着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CRG车队则直接对外表示,这是一支老牌厂队的底蕴,这样的回应遭受了不少质疑,因为维斯塔潘并没有维持零退赛的记录。

  而作为吴轼的工程师,罗莎最清楚事情原委,说到底,就是吴轼对车辆非常敏感,经常性在零部件出现问题前就通知了车队。

  这虽然增加了吴轼使用卡丁车的成本,比如他每场比赛结束都一定要求更换新的半轴,而底盘、制动盘也换得非常勤快。

  这使罗莎都感觉非常意外,有时候二十圈比赛,你要换部件。

  好,给你换了,拆下来检验发现损耗确实非常高,说明吴轼的驾驶习惯确实对钱包很不友好资金匮乏的车手甚至于会尽量不去吃路肩,以免过快损伤半轴和底盘。

  但跑完十圈比赛,吴轼也要求更换部件。

  根据前面的经验来看,这套配件至少能够再跑十圈,但罗莎将部件拆下来看过后,发现虽然没有消耗到无法使用,但继续用下去非常容易出现机械故障,或者直接影响卡丁车的稳定性导致圈速下降。

  于是她将这件事情告知了总部工程师,经过研究,他们得出了个很恐怖的事实,那就是吴轼这家伙每场比赛都会尽量将零部件用到极致!

  而更加恐怖的是,这家伙能够有意识去控制这些部件的损耗,以此将赛车在每场比赛都发挥到极致!

  得到这个结果,罗莎失神摇头,对着总部工程们说道:“我真傻,真的,在他控制轮胎损耗时就应该看出他对车辆的感知有多敏感了。”

第60章 隐患

  当被罗莎问到这个问题时,吴轼也想不到怎么解释,只能说是种感觉。

  跑圈数多的赛道他会温和些,以此保证能够跑完;跑圈速少时他会用得更狠,以此拿出极其逆天且亮眼的成绩。

  而这里面的度,说到底是绝对车感带来的精准反馈,让他能够自主计算出耗量。

  维斯塔潘在赛前练习时还需要借助仪器来测算胎耗,以此估计正赛时如何驱动赛车。

  吴轼就完全不用参考这些了,他估计等到未来开F1时,TR里技师报给他轮胎损耗情况和是否过热,他会直接让对方保持安静,他需要集中注意力自己计算胎耗。

  一想到这事,他就觉得画面有些美妙。

  不过在2011年的赛事中,他也发现了一个正在被逐渐放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他职业生涯的发展。

  那就是绝对车感。

首节上一节41/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