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238节

  不久后每日邮报就透露,迈凯伦董事长已经向东京发函,要求他们更换本田引擎的负责人荒井康久。

  可以说,发展到赛季中后期,大部分车队已经看到了本赛季的成绩。

  当没有了希望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开始解决内部的问题。

  路特斯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他们很晚才离开斯帕。

  因为他们被警察拦住了,据说是有一群债权人问他们讨债。

  还有群债权人已经在伦敦高等法院提出申诉。

  其实路特斯已经濒临破产了,在比赛的时候吴轼都看到过他们向隔壁车队借轮胎毯用。

  维特尔的爆胎,风波还在继续,他在媒体上猛烈批评倍耐力。

  倍耐力则反驳称,维特尔就是因为过度磨损了这套轮胎,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并且倍耐力也希望开放更多的练习赛来开发轮胎,呼吁车手们和他一起来提出意见。

  甚至于表示如果不支持,他们就会在2016年底彻底离开一级方程式,让米其林重回F1。

  F1总裁伯尼埃克莱斯顿起了很大的反应,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是100个不愿意米其林加入F1。

  除了这些谈起来就压力很大的事情,围场里也发生了一些愉快的事情。

  比如说维特尔和罗斯伯格都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

  吴轼也向两位车手发出了祝贺。

  说起罗斯伯格的女儿,吴轼还想起了一些后来发生的趣闻。

  就是罗斯伯格的女儿是汉密尔顿的粉丝,汉密尔顿每年还会给罗斯伯格的女儿送些礼物。

  罗斯伯格采访的时候承认了这个事情,只是依然表示自己和汉密尔顿有些纠葛。

  他们的关系还真是奇妙且复杂!

  当时间来到9月份的第1个比赛周时,各支车队彻底忙碌了起来。

  车队大卡一辆辆驶入蒙扎。

  在开赛前,红牛确定为两位车手更换新的动力装置。

  使得科维亚特罚退30名,里卡多罚退50名。

  只能说,不如迈凯伦两车手合砍的罚退105名。

  迈凯伦这站又又又更换了动力装置,巴顿和阿隆索分别被罚退5次和10次,

  赛前采访中,记者还问了吴轼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吴轼有些难绷的表示:“我2007年还看到迈凯伦在争夺车手和车队总冠军,等我到围场时候,没想到他们已经如此艰难。”

  当然,真要说2007年迈凯伦的事情,那还要扯到“间谍门”的事情去了。

  嗯,有点儿敏感了。

  除此之外,赛恩斯也遭遇了动力部件更换的处罚,罚退35名。

  本赛季,基本上使用了本田和雷诺引擎的,早在赛季初就用掉了正常更换次数。

  所以在下半赛季,只要动力系统出现故障,他们基本就是更换备件,然后接受处罚的路子。

  蒙扎赛道这条赛道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确实不难。

  不难的赛道却总是更加考验车手的细节处理能力。

  因为赛道的高速特性还属于威廉姆斯的舒适区,所以对车队来说,调校也不会有很大问题。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正赛开始后怎么办。

  在上场比赛中,吴轼展现出轻载油下威廉姆斯的性能优势,或许策略上更需要考虑怎么铺垫后半程比赛。

  不过具体要怎么安排,还是得看看练习赛的情况了。

第253章 他没机会了

  蒙扎赛道对车手的调车水平要求非常高,不是谁都能够在高速赛道中跑完后敏锐的反馈数据。

  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够把握住。

  哪怕是吴轼,在一练的时候也在频频进站,寻找赛车调校的方向。

  “你觉得胎压怎么样?”工程师马克问道。

  “为了轮胎着想,我认为正赛应当适当提高些胎压。”

  马克点点头,事实上,倍耐力规定的最低胎压已经非常高了。

  很多车队整场比赛干脆都使用的倍耐力标定的最低胎压。

  胎压越低,接触面越大,发车时轮胎能够提供更多的抓地力,并且也可以更快让轮胎进入工作温度。

  所以如果可以,在排位赛,车队都是更愿意降低胎压的。

  可降低胎压却有着非常高的风险,且不说事后容易面临胎压检测不合格的问题。

  最主要是,胎压过低,会使得轮胎胎壁承受更大的力量,容易导致爆胎。

  特别是当轮胎磨损后,胎壁的脆弱性越发明显。

  马克给出了几组测算的胎压数值。

  这几圈出去,吴轼将尝试找出最佳的正赛胎压。

  另外一边,马萨也在努力进行反馈。

  他作为老将,对于蒙扎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刻,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虽然这些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吴轼。

  可两辆车分别进行不同的测试是在最大化利用练习赛时间。

  马萨现在正在寻找外倾角最佳调教参数。

  外倾角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过弯时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合适的外倾角还会在过弯时分散平台面的压力,以此延长轮胎的寿命。

  马萨又和工程师团队在P房里讨论了十来分钟,才上车。

  一练结束,吴轼对于胎压这块已经有了判断,Q2、Q3以及正赛,都将采用不同的胎压。

  马萨整场测试下来,实际上也就是让工程师在前轮刹车管道中加入了几个垫片,增大了外倾角。

  这个数据在二练的时候,将由吴轼进一步去测试,寻求最好的过弯性能。

  整个一练中,梅奔依然傲视群雄。

  汉密尔顿以1分24秒670位居第一,罗斯伯格1分25秒133居于第二。

  第三是维特尔,1分26秒258,落后汉密尔顿足足1.588秒!

  练习赛结束后,负责快报的记者都直接在文中描述:

  “这是一支和其余车队不在一个星球的队伍。”

  这引来了托托的不满,托托现在非常厌恶围场夸赞梅奔赛车的性能。

  二练时,维特尔一度占据第二,可是最终还是难以从梅奔手里啃下一块肉来。

  威廉姆斯两人都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速度,困顿于六、七名。

  实际上这个时候两人都在继续测试车辆的调校,圈速并没有实际意义。

  正如吴轼在之前的采访中所说,为了保持住积分榜的领先地位,威廉姆斯车队所要做的工作远比其余车队更多。

  梅奔的调教只要达到一个舒适区间就可以开上去了,毕竟他们本来就车快。

  法拉利目前还没有迈入争冠的行列,车队里的氛围跟威廉姆斯有很大区别。

  不过哪怕迈入了争冠的行列,法拉利内部的管理问题恐怕也会让他们没有办法去发挥出更多的实力出来。

  为了追求哪怕每圈零点零几秒的进步,威廉姆斯车队都需要进行数次尝试。

  这极大增加了吴轼的负担。

  毕竟那每圈零点零几秒的进步,只有吴轼能够测试出来。

  马萨更多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他会发现一个大方向上的优化方向。

  然后再不断去细化,给出一个更小的区间值,由吴轼来完成最后一步的测试工作。

  红牛这边也运气不佳,里卡多换上的变速箱液压系统故障,没完成二练。

  反倒是印度力量的佩雷兹和霍肯伯格分列四、五名,显示出了不错的竞争力。

  只是在赛后的采访过程中,印度力量车队领队表示仍旧需要调整平衡。

  结合上一站的表现来看,印度力量在夏休后确实有明显进步,领队的说辞被大家看作他们在谦虚。

  威廉姆斯因为成绩不佳,有不少媒体在采访的过程中都透露了对他们这站表现的担忧。

  对于媒体的担心,威廉姆斯副领队克莱尔表示:

  “我们遇到了些问题,正在进行调整,我们相信在明天的三练能够拿出适合的解决方法。”

  就这样,次日到来。

  周六,上午,三练开始。

  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都进行了较长距离的测试,分别跑了18和19圈。

  汉密尔顿依然以1分24秒544的成绩高居榜首。

  罗斯伯格慢了0.3秒,以1分24秒844的成绩排在了第三。

  反而是法拉利的维特尔,跑出1分24秒808的成绩,排在第二。

  吴轼比罗斯伯格再慢0.1秒整,排在了第四。

  好消息是,马萨这场也不错,仅仅慢了吴轼0.1秒,排在第五。

  印度力量似乎正如他们领队在二练结束后采访说的那样遇到了些问题,佩雷兹只排在第八。

  霍肯伯格未进入前十。

  但问题最大的还是Kimi,三场练习赛都没有进入前五。

  按照法拉利所说,是调校上遇到了问题。

  练习赛刚刚结束,梅奔就召开了排位赛前会议。

  “吴轼三场练习赛都没有展露过多速度,他的排位赛成绩推测是多少?”托托直接对着数据组那边问道。

  “三练里,吴轼1分24秒934,马萨1分25秒101,这是他们跑出的最快速度。

  “我们结合他们两人各计时段最快速度,组合起来推测,马萨的最终排位成绩应该在1分24秒整上下浮动0.1秒。

  “而吴轼,我们按照之前的经验来判断,1分23秒5左右。”

  工程师将数据念出来后,房间里短暂的安静了下。

首节上一节238/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