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141节

  勘察圈后,车辆停在发车格,机械师们围上来进行最后的测试检查。

  铃声响起,工作人员退场。

  铃声再次响起,三盏绿灯亮,暖胎圈开始。

  汉密尔顿率先驶出,罗斯伯格紧随其后,吴轼跟在后面晃动车辆。

  转播镜头这个时候给到了威队P房里的一位中年人。

  “喔,这是吴轼的父亲。”兵哥毕竟见过吴振林了,很快就高呼道。

  这时候,其余转播的媒体就没那么快反应了,只能进行猜测。

  随后,转播很搞的将镜头给到了露易丝。

  “噢,这是吴轼女朋友。”兵哥又说道。

  飞哥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笑,没绷住,笑了起来。

  趁着暖胎圈,兵哥分析道:

  “你说今天吴轼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我认为能够稳住第三就不错了,从练习赛的情况来看,法拉利的轮胎管理压力比威廉姆斯小太多了。”飞哥觉得不太乐观,

  “这么保守啊?”兵哥惊呼,“我都想他能不能过掉两辆梅奔呢!”

  “不是吧!哈哈,你这是看前两站看出错觉来了。”飞哥笑着反驳。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吴轼前两站那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才从前二车队里咬下了一块肉。

  “这不是在上赛有个冠军魔咒吗?目前还没有车手在这里拿到两连冠呢。”兵哥道。

  “如果这么说,那你要想想怎么才能干掉汉密尔顿了。”

  “进个维修区的事情。”

  “哈哈哈!”

  相声二人组又自顾自捧哏说了起来。

  因为温度比较凉,所以吴轼左右摇摆,尽量让轮胎快速暖起来。

  等到进入发车大直道,罗斯伯格就开始压阵了,让汉密尔顿往前跑。

  吴轼也稍微压阵,等到罗斯伯格加速了,才迅速跟上去。

  嗡嗡!

  十八辆F1,两辆“GP2”停在了发车格上。

  汉密尔顿的车头直接对准右边,看起来就像是要全力阻击队友。

  看来经过这场练习和排位赛,汉密尔顿又意识到,队友才是他争冠的唯一阻碍。

  位于汉密尔顿后面的吴轼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一号弯这两位能不能一起出去啊!

  他内心颇为期待。

  红灯一盏盏亮起,心跳也随之加速。

  灯灭,起跑!

  松开离合后,车辆猛然前窜,然而前方的汉密尔顿窜得更快,这说明对方的起步更好!

  吴轼意识到没有了机会,所以立即余光看向了罗斯伯格,这家伙也起的非常好!

  光是这两眼,发车直道上已经没有了超车的机会。

  而侧后方的维特尔的起步也十分优秀,可以说,这波啊,得亏他也快!不然绝对受不住位置。

  他借助着更前的发车位,整辆赛车疯狂想着右侧挤压,他必须挡住维特尔!

  随着他一动,马萨很快上前补位,这下子维特尔一前一左,都是白色的威廉姆斯。

  此时罗斯伯格已经和吴轼拉开了一个车身的位置。

  1号弯随之而来。

  汉密尔顿靠着绝佳的起步悠然进弯,罗斯伯格从稍微偏右侧的中线位置入弯,这是为了阻拦吴轼所进行的边线。

  吴轼本就在内线,选择了和汉密尔顿一样的入弯路线,维特尔受制于马萨,只能跟在他后面入弯。

  而位于左侧马萨,则因为外线缘故,被拉退了些距离。

  Kimi走了更外侧的路线,更符合入弯角度,所以速度非常之快,一度超越了马萨。

  可惜1号弯是的半圆曲形,弯非常长,越往后开,外线的劣势越大。

  到2号弯前,Kimi就失去了超越马萨的机会,马萨也被彻底拉到了维特尔身后。

  再前方的吴轼,也守住了自己的位置。

  上完坡后,立马就是下坡,难以看到下个APEX点。

  这也是这套组合弯的难点之一,此时车阵密集更是如此。

  好在弯道难,超车的难度也高。

  顺利冲出4号弯,一路加速。

  “汉密尔顿好快。”吴轼说道。

  44梅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开了些许距离。

  “你需要关注罗斯伯格和维特尔,你前后差距都不超过一个车身。”乔纳森提醒道。

  “我知道。”

  吴轼说着,在方向盘上调整了下刹车平衡。

  罗斯伯格走了过中线防守,吴轼不敢托大,也跟着罗斯伯格的路线,维特尔见状,去到了外线。

  前四名陆续通过6号弯,而在后面,Kimi一脚急刹,从内线攻入弯心,直接超越了马萨。

  “你现在身后是两辆法拉利,你和维特尔的差距没有拉开,你需要跑得更快些。”乔纳森说道。

  “我没法更快了。”

  当前设置下,这辆车就是这个水平了。

  吴轼通过后视镜,看到了两辆法拉利。

  在排位赛上能够拉开差距,那是因为引擎全功率输出,再加上肆无忌惮的使用轮胎。

  此时正赛,法拉利的整体性能明显优于威廉姆斯。

  巨大的压力让吴轼意识到,一二名的梦想已经遥不可及,现实中守好第三位的问题却迫在眉睫!

第190章 我的赛车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好在,6号弯后很长一段距离都没有进攻机会。

  在7、8两弯组成的超大“S”弯,吴轼牢牢占据着自己的位置。

  他频频通过后视镜观察维特尔的动向,这位四届卫冕冠军此时依然雄心壮志,绝不可能愿意屈居他的身后。

  维特尔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在发车时没有抓到机会,他便更改了策略,选择暂时蛰伏。

  所有看过吴轼和罗斯伯格、汉密尔顿轮对轮攻防回放的车手都不会认为这个还未成年的新秀车手是好欺负的对象。

  并且在排位赛里,吴轼取得的优异成绩足以证明他和威廉姆斯搭配在一起有着足够的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家伙可不会随意抛弃自己的位置,他只会不顾胎耗死拼。

  维特尔可不想因此浪费轮胎,毕竟队友还在身后呢!

  吴轼不知道他立下的赛道人设已经帮助他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他只知道维特尔没有选择进攻,那么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胎!

  加速、刹车、转弯,在感知和绝对控制的加持下,一切都恰到好处,达到了远超理论值的轮胎管理。

  乔纳森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吴轼那种诡异的,能够对抗理论数值的驾驶能力又展现了出来。

  他进行了记录,今天的比赛结束后,收集的数据应该就能得出吴轼超常驾驶时的理论数值了。

  ‘也不知道吴轼这种超常发挥的驾驶能力,是他主动控制的,还是进入状态后才能够复现。’

  乔纳森想着,因为吴轼并不总是能够展现出这样的能力。

  但无疑,一旦展现了这种能力,所有计算理论值的公式参数都需要进行更改。

  他突然想到,如果吴轼去参与轮胎测试,会不会让倍耐力误测轮胎性能,最后导致次年的轮胎整个围场只有吴轼他自己能够开了?

  他摇了摇头,想太多了。

  前排的位置完全稳定住了,显然,在DRS启用前,都不会有太多的反应。

  进入第2圈,赛恩斯在形同“蜗牛”的1-4号弯直接打滑,驶出赛道后跌落队尾。

  除此之外,这一圈基本无事发生,大家基本都稳固了自己的位置,想要超越恐怕还需要再寻找机会了。

  第3圈,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罗斯伯格做出最快圈,1分44秒518。”乔纳森在TR里告知吴轼情况。

  “我和维特尔的距离是多少?”吴轼问道。

  “0.73秒。”

  “前方呢?”

  “汉密尔顿保持领先,罗斯伯格慢他1.1秒,你慢罗斯伯格1.3秒,一点三秒。”

  乔纳森最后重复报了遍和罗斯伯格的差距。

  吴轼听到后,又恢复了专心驾驶的状态。

  前排的位置稳定,后排斗争却很激烈,博塔斯和埃里克森就9、10位激烈争夺。

  维斯塔潘在积分区外虎视眈眈,他距离第十的埃里克森也就0.9秒的差距。

  更往后,从13位的科维亚特一直到16的里卡多,拢共差距不超1秒,却挤着四辆车。

  转播镜头也一直对准他们,准备随时捕捉超车。

  第3圈末段,梅奔对罗斯伯格说道:

  “注意你的前轮,前轮的损耗在加剧,请减少前轮的压力,并控制住温度,随着轮胎磨损,转向不足会更为严重。”

  梅奔这话,是很多车队都想要和车手说的,如果说有谁不是想那么说,那就是乔纳森了。

  相较于其余赛道,吴轼的胎耗确实要大,但是比起队友,那简直是节省到不能再节省了!

  出现这种情况也很简单,59号威廉姆斯在赛道中几乎没有任何微调,这意味着轮胎是一步到位的。

  其次,他转弯转的非常柔和,这确实会影响到圈速,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毕竟维特尔此时的速度也不算快,两者的差距还保持在0.8秒的样子。

  最后,吴轼除了需要大力转动方向盘的时候无法分出手去调整赛车参数,其余时候他无时无刻不在调整。

  乔纳森看得是目瞪口呆,在正常的比赛中,调整赛车参数一般都是工程师去建议车手的,哪儿有车手这么主动自己调来调去。

首节上一节141/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