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138节

  吴轼点点头,最后看了眼屏幕上的数据,脑中是Q1时场景。

  上赛需要频繁调整刹车平衡,滑轮要滑几下,都必须记得清清楚楚。

  深吸一口气,心跳加速,等待着车队的发车指令。

  末流车队先行放车,等他们完成第一个飞驰圈后,赛道的条件会进一步改善。

  还剩下五分钟掐表,吴轼被放了出去。

  车队就只给了他一圈飞驰的机会。

  出维修区的时候,他看到了正对面的赛场上有面巨大的红旗被撑起,人群似乎在呐喊,但戴着头盔,塞着耳机,他并不能听到这些。

  暖胎圈开始,这套软胎的性能早被摸透了。

  一圈下来,拐过16号弯即是大直道,冲入发车格中,挡位已经上升至8挡,上赛第1弯非常大的一个半圆弧,紧连着2、3、4号弯宛如扭曲蕨菜。

  从一开始五挡吃到弯心,到慢慢不断被甩出去,并继续降挡,速度一步步减慢,直到2号弯的弯心出现,方向加大,车头拧了过去,轻微压上路肩。

  而后下坡衔接的3号弯,这里的挡位依然难以上,仅仅维持在三挡左右。

  等到见到4号弯弯心,才开始加速冲刺。

  Q2的晋级成绩是多少?车队给的数字是1分37秒。

  这不算太难,难就难在于如何控制稳入1分37秒中,完全稳进Q3。

  引擎功率全开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但这说不定会影响到等会的Q3,所以吴轼并没有这么做。

  嗡!

  快速升挡的同时,吴轼迅速调整旋钮,将刹车平衡拉高到58,此时挡位来到7,速度一路走快。

  在5号弯后冲过第一计时段的检测点,乔纳森短暂松了口气,水准还在,并没有因为压力而操作变形。

  接下来吴轼的跑法和练习赛时训练的基本一致,最终冲过终点线,1分37秒555,这个成绩足以优秀,基本不可能被甩出前十名,可以就此鸣金收兵了。

  散热一圈后,场上情况也基本明朗。

  12分钟的Q2结束,最终被淘汰的是索伯的埃里克森;红牛的科维亚特;小红牛的维斯塔潘、赛恩斯;印度力量的佩大师。

  进入Q3的车手都回到了维修区,十分钟后,他们最后一搏,争夺杆位!

第188章 清醒的认知

  下午三点四十八分,Q3起表。

  最先出站的是索伯的纳斯尔,索伯能够Q3已经实属幸运,因此车队也没有让他去冲刺更高排名的想法,只期望飞驰一圈,安全带回就行。

  威队P房里,吴轼坐在单体壳里,身前摆着三块屏幕。

  中间一块是上赛地图和各个弯道的注意点标注,两边的屏幕上是其余信息,包括赛道情况、天气情况等。

  他注意到索伯已经放车,心里不禁感慨,今年麦克拉伦是真拉啊,索伯都进Q3了,俩迈凯伦还能Q1淘汰。

  事实证明,赛车这项运动,首先赛的是车,其次才是人,毕竟能够进入围场的车手,前十位的水平差距不会大到离谱,致胜的关键往往在车上。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七冠王,老汉的七冠王就总是被质疑,而舒马赫就没那么多人质疑了梅奔在2014年到2021年,都具备着至少冠军车的水准,甚至中间几年,那就是火星车!

  如果说把汉密尔顿换成维特尔、阿隆索等等人,大家认为他们照样可以夺冠。

  这样一来,冠军的含金量就降低了。

  而舒马赫呢?铁三角扛着法拉利建立王朝,换其余车手过去还真不行。

  历史会告诉所有儿法梦的天才,只有车手强大是无法振兴法拉利的。

  当然,随着舒马赫时代的过去,后来人看他也会带上滤镜,这也是质疑舒马赫七冠的人少于质疑老汉的原因之一。

  只能说头哥和巴顿今年实在是倒霉,碰到了本田引擎最糟糕的一年,纵使有天大的实力,也难以发挥一二。

  嘭嘭~

  机械师敲击了一下蒙皮,提醒道:“吴,准备,马上就要开到放车窗口了。”

  吴轼回过神来,伸手比了个“OK”的手势。

  正在关注赛场情况的乔纳森,发现了放车时机后,立即下达了放车指令。

  嗡唔!

  重油一脚,后轮烧胎甩进了快速车道,驶向维修区出口。

  “和之前一样,我们只准备了两圈全力Push和四圈巡航的油量,所以后一次尝试的机会更好,我们会实时告知你情况。”

  “明白。”

  吴轼驶入赛道,赛场上的欢呼声瞬间响起,热烈的浪潮奔涌不歇。

  “目前前方有三位车手在进行暖胎,他们和你距离足够远,飞驰圈时并不会阻拦到你。”

  乔纳森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标准的英音听起来令人感到舒适。

  过了约摸半分钟,乔纳森又在TR里说道:

  “格罗斯让和博塔斯完成了第一个飞驰圈,他们的圈速是1分38秒121和一分38秒201,他们需要散热和充电两圈,目前行驶在赛道上。”

  吴轼脑海里印出了两人大概位置,Q3对场上赛车的速度是有限制的,不允许过慢。

  “汉密尔顿已经开始飞驰。”

  听到这句话后半分钟,吴轼也快抵达14号弯。

  在入弯前他扭动了下车身,看了眼方向盘上的各个旋钮,Push模式,软胎状态,刹车平衡53,一切都是刚刚好。

  他抬起头,向右扭动方向,压过弯心。

  引擎轰鸣,赛车瞬间加速冲刺!

  嗡吼!

  15号假弯飞过,小直道尽情加速,进入刹车区后猛然刹车,循迹压上16号弯的弯心,出弯时油门仅仅0.5秒就达到了最大开度。

  大直道上,吴轼在嘈杂的大声呼喊中冲过,白色战车冲破空气,直达1号弯前。

  吴轼的刹车远比别人要晚,这是他的风格,或许是长期和潘子在一起,他们两个的风格十分相似。

  和Q2时一样,1-4号弯是套需要在进弯前、出弯过后调整刹车平衡的弯道。

  然而吴轼却和其余车手不一样,入弯前他提前调整了参数,但是第二次调整,他却放在了弯中!

  这非比寻常,几乎没有车手会这么做,因为出弯中完美控制好方向已然不易,分心去完成赛车设置极容易出现方向幅度失误。

  只见T架摄像头中,吴轼的右手非常繁忙。

  他既要控制档位,又要拉开手去调整按下刹车比列调整按钮,在+1上连按四下,并转动旋钮调整前束角。

  在出弯的过程中他同步完成了这些过程,让赛车的参数变动和弯道完美契合。

  在出弯的那一刻,赛车设置就已经调整回了直道!

  嗡!吼!

  引擎怒吼,从无数细节中争取来的机会让白色威廉姆斯发挥出了更加极致的性能!

  直线加速的过程中,乔纳森的声音响起:“汉密尔顿S1(第一计时段)25秒681;S2是29秒207!”

  因为时间短促,乔纳森没有报两遍,这只是一个提醒,顶尖车手对于速度、时间是非常敏感的。

  等到吴轼通过计时段后的成绩报出来,他自己就能够知道大致跑得如何。

  飞速冲过5号假弯,6号弯刹车区,汉密尔顿是在没到100米标志就开始刹车降挡,吴轼则要等到过了标志牌后才开始刹车。

  相较而言,汉密尔顿能够保持更多的弯中速度,吴轼则能求取到维持高尾速更多时间带来的些许优势。

  这是两种风格的开法,并非判定车手优劣的方式。

  6号弯后是段直道连接大“S”型的7、8号弯,这两个弯道的控制精准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因此乔纳森再次说明排位情况:

  “很好,刚刚的S1你的速度非常不错,是25秒778,25秒778。”

  虽然比汉密尔顿慢了千分之97秒,却要知道第一计时段里那个组合弯本就不是威廉姆斯的强项!

  转播镜头给到吴轼,浮现出S1的计时成绩,其中有着和汉密尔顿、罗斯伯格、维特尔的对比,吴轼竟然仅次于老汉。

  兵哥和飞哥有些紧张的不敢大声说话。

  “从第一计时段的情况来看,吴轼这圈或许有机会。”

  “还是要看第二个计时段的。”

  两人没有了以前那种活跃的开着玩笑的解说方式,毕竟自己国家的车手在场上争夺杆位,

  那种感觉简直是有几分窒息,仿佛场上的不是吴轼,而是他们两人。

  吴轼维持着7挡经过7号弯,这里对手臂力量要求很大,开着非常累,并且理应要松脚油门,而吴轼没有松的很轻微。

  这让整辆车都有种推头的冲动,他咬着牙,努力精准控制住自己的双手,方向的角度要绝对精准!

  但凡有偏差,就是推头!就要松油甚至带上刹车!

  那么这圈就基本作废了!

  “哇喔!他这速度太高了吧!”

  “呀!太惊险了,我刚刚以为要打滑了!”

  赛车在赛道上的动态,被转播镜头精准捕捉。

  所幸,他完美通过了7号弯,而后进入更加急的8号弯,车辆不得不降挡到四,就这样一路来到9、10弯组成的“几”字型双弯心弯道。

  在进入9号弯时降至三挡,一出弯就带着油门冲向外线,准确压在外线的弯心上,右轮几乎越过了路肩,快压在最外侧的淡淡白线。

  更加大圈的跑法能够在接下来获得更好的加速空间。

  嗡嗡~!

  随着吴轼左打进入10号弯,车辆的速度同步上升,在弯心前就升到了4档。

  乔纳森注意到这个细节,吴轼在这里要比汉密尔顿升挡更快。

  并且出弯时整辆车甩向右侧路肩的时候更为自然,没有多余的反打动作。

  10号弯后是段笔直笔直的小直道,是进入13号弯后超长大直道前留给车手的最后时间,所以大部分车手会在这里调整好车辆设置。

  乔纳森也适时提醒:“引擎模式1,引擎模式1,刹车平衡58.5,继续旋转前束角旋钮。”

  吴轼的动作远没有这么跟着乔纳森的节奏进行,直到弯道前他进行了第一次调整。

  11至13号弯又是个复杂的组合弯,车辆的设置和即将到来的大直道完全不一样,因此必须急切进行调整。

  嗡咔咔咔!

  挡位飞速下降,进入11号弯后右拐,绕着大圈经过12号弯,在13号弯里维持着右转,这期间弯道渐渐变缓。

  这时候,吴轼进行了第二次调整。

  “29秒337,呀!还是慢了。”兵哥看到第二计时段的成绩以拳击掌,感到可惜。

  “0.13秒,这可不好追了,而且大直道上,威廉姆斯顶多和梅奔打个旗鼓相当。”

  吴轼进入大直道,引擎功率全开,升到8挡,赛车疾驰的过程中,乔纳森的声音响起:

首节上一节138/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