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113节

  整整一个半小时的练习赛,车辆进站四次,经过对尾翼、侧翼、前翼的不同程度的调整,以便更适应赛道。

  同时车组也分别四次取样这套白色中性胎,他们需要和倍耐力那边沟通,共同研判轮胎配方的问题。

  等到33圈跑完,吴轼满头大汗的走下了赛道。

  一回到P房,乔纳森卡特说道:“我的白胎比法拉利的磨损严重太多了。”

  “我感觉还不错,你看到,整整33圈都能扛下来,正赛里我觉得一停就好。”吴轼直接说道。

  “后期的速度衰减看起来有些不妙。”

  吴轼挠了挠头:“速度应该差不了太多吧?虽然衰减快了些,不过进行一停策略还是可以的。”

  乔纳森卡特听后点点头,将这条反馈记录好提供给策略组的工程师罗德里戈巴雷拉,然后说道:“马萨没有参与长距离测试,你的测试数据会直接影响到他的选择的。”

  卡特的意思很明白,别胡乱反馈,不然会影响到整支车队的。

  “嗯,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这是可以保证的事情。”吴轼用手将头发往后薅了下,好让额头露出来更好散热。

  翌日中午,三练开始时,马萨的车辆总算是修好了,完整参与了练习赛。

  汉密尔顿率先将圈速提升至1分27秒867,维特尔紧随其后,却落后了0.696秒,罗斯伯格则落后了0.954秒。

  大家都略微展现了速度,吴轼和马萨两人均跑出1分28秒9几的成绩,占据着四五位。

  从练习赛的情况来看,威队似乎还不错,但相较于去年却没有了那么强的竞争力。

  这主要是因为其余厂商的引擎经过一年追赶,已经能够稍微跟上梅奔引擎的步伐,而去年梅奔主要在解决引擎的稳定性问题。

  “法拉利的车速起来了,也不知道是因为四冠王维特尔的加盟,还是因为什么。”乔纳森跟吴轼嘀咕道。

  “我们的绝对速度确实落伍了。”吴轼说道。

  乔纳森点点头,他们有着最全面的数据,还是能够大致推断出情况的,他开口道:“Kimi没有展现出法拉利的速度,所以我才有这个疑问。”

  “下午的排位赛,看看各家的真功夫吧。”这时候,马萨的工程师戴夫也走了上来。

  “加油。”马萨对吴轼说道,伸出拳头来。

  “加油!”吴轼点点头,和马萨击拳。

  在排位赛开始前的空闲时间,维斯塔潘穿着小红牛的队服前来串门,说道:“你们的车子看起来不错。”

  “max,我现在已经无法和你共享数据了。”吴轼开着玩笑道。

  “哈哈哈,如果你愿意共享数据,我当然是愿意的。”潘子也玩笑着回应。

  “练习赛时,看起来你总是会差赛恩斯一些。”吴轼说道,潘子在空闲时间没去调车,而是过来找他说话,怎么看都不太正常。

  “嗯,我爸说了我一顿。”

  “乔斯叔叔还是老样子,现在你除了没和舒马赫同队过,已经不逊色于他的成就了。”吴轼笑着道。

  “和伟大的车手同个车队不能证明什么。”

  “哦呦。”吴轼看到了维斯塔潘眉宇间自信,这家伙已经渐渐成熟起来了,虽然还是在接受乔斯的教育,但主见已经越来越多了。

  “看来是他说了什么不算正确的话。”

  “嗯。”维斯塔潘点点头,说道:“他认为我应该和赛恩斯一样快速适应赛车,我不应该输给赛恩斯,可是我并没有输给他,我只是还在适应车辆而已。”

  “看来车队里并未完全按照你的思路来调整赛车?”吴轼看出了潘子的小抱怨,红牛二队的重心应该更偏向于赛恩斯。

  不论是从赛恩斯年龄优势和经验程度来说,还是从双方拼爹的角度来说,赛恩斯的优先级都更高。

  维斯塔潘耸耸肩,表示:“这没什么,有了成绩后,车队就会向着你了。”

  吴轼深以为然的点头,冬测时他一次赛道事故都没出过,惊人的稳定性立马得到了车队的赞许。

  现在大家对他的质疑更多是年龄太小、经验不够丰富这方面的了,而不是认为他水平有问题。

  所有车手在车队里的话语权,都是一圈一圈跑出来的。

  嗯,还没进入围场的斯托尔除外。

第157章 是吴轼太快,还是Kimi太慢

  “欢迎大家来到201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揭幕站澳大利亚大奖赛排位赛的直播现场,今年,我们将看到四位新秀登上赛场,他们分别是威廉姆斯车队的华国车手吴轼、索伯车队的巴西车手费利佩纳斯尔”

  大卫克罗夫特开始为观众们介绍今年各支车队的变化情况,不由专门的人来理一下,普通观众还是很迷糊的。

  在人员变动讲完后,他不得不着重提了吴轼和维斯塔潘两人。

  “来自华国的车手吴轼,他的车号是59,他不仅是第一位来到F1正式比赛的华国车手,更是F1历史上最年轻的车手,他现在仅仅16岁零101天,距离他的17周岁生日还有整整264天!

  “很难想象,会有一位如此年轻的车手来到赛场上,即使他以压倒性优势斩获了2014赛季的F3冠军,我们仍然得为他的比赛而担忧,他是否有着足够的经验驾驭F1?他是否能够完好的将车辆带回?

  “他今年的搭档是菲利普马萨,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车手,或许能够给他相当丰富的经验指导,不管如何,接下来就是我们欣赏他比赛的时间了。”

  大卫克罗夫特作为官方这边的解说,并没有提及国际汽联已经因为吴轼和维斯塔潘两人开始针对年轻车手的参赛规则进行调整了。

  两个史上最年轻的车手同时进入F1,也不知道是青年人才辈出,还是车队们在揠苗助长。

  吴轼坐在赛车里,乔纳森就蹲在他的旁边,再度强调:“这是你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你需要记住,能够安全带回车辆比什么都重要!”

  “我明白,我会注意的。”吴轼回应,乔纳森不厌其烦的强调这一点,无非是新秀撞车往往意味着在撞击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石。

  他经过冬测对这辆车的了解已经非常深刻,不是在逼到极限的情况下,不太会出现问题。

  放在驾驶舱前的屏幕上显示着赛道的情况,今天气温29度,赛道温度38度,这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温度,基本上不用担心轮胎过热。

  不过屏幕上的气象图显示,今天侧风显著,达到了2.6米每秒,在九到十号区域非常显著,极容易造成车辆失控。

  在练习赛的时候,各支车队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至于如何避免,这个就真有些看运气了,众所周知,大范围天气预测都十分困难,更何况一小块区域里的横风。

  “我的建议是直接采用软胎登场,保证能够进入Q2最为要紧。”乔纳森说道。

  “中性胎就可以了,相信我,软胎必须要留到Q2晋Q3去用,不然我们将少一套轮胎。”

  吴轼说道,这条赛道刷排位圈速的时候,软胎比中性胎好用的不是一星儿半点。

  “好。”乔纳森点头,下达了指令。

  中性胎换上之后,59号赛车落地,嗡嗤一声,驶离维修区。

  根据三练的情况来看,只需要跑到1分28秒左右的成绩就足以进入Q2,吴轼心里有数的情况下,直接开始了暖胎圈。

  Q1的时间比较充裕,在第一圈暖胎后,吴轼就开始尝试飞驰。

  阿尔伯特公园这条赛道,大部分路肩只能吃一些,因为吃的太多会导致无法及时回到柏油路上,短暂的路肩一过,就是毫无抓地力的草坪,这足以毁掉任何一位车手的比赛。

  十六号弯一过,就是大直道。

  “我开始了。”

  吴轼在TR中说明的时候,DRS已经打开,赛车低阻状态下的加速和极速都要强,引擎轰鸣声中,G力带来的危机感让肾上腺素飙升。

  赛车抵达方格线的时候,速度已经达到303km/h。

  吴轼瞥了眼后,继续加速,到达距离倒数第二个赛道护栏橙色标识约一百米的时候,开始微微松开油门。

  此时的时速为319。

  阻力让没有全油门推进的车辆稍微减速,车辆一过橙色标识,吴轼立即介入刹车,开始循迹减速,直到最后一个橙色标识过完,开始向右打方向,准备入弯。

  1、2号弯是个组合弯,轻微压上弯心路肩后,立即需要回正并往左打,而过完这两弯道就需要调整差速器。

  吴轼在这里的动作慢了些。

  他在TR中说道:“感觉有些转向不足。”

  随后赛车压上左侧的路肩,这时候就可以稍微释放方向,往右到右侧路肩。

  然而在出弯时,随着油门完全踩下,后轮出现了轻微的空转。

  吴轼感受着赛车的轻微偏转,油门一点儿没松,通过快速调整方向稳住了赛车,当速度拉上来的时候,后轮转速终于与速度匹配,恢复上了抓地力。

  在外侧视角里,他刚刚就是差点儿失控甩尾,十分惊险。

  只不过此时转播关注的是法拉利的Kimi,在大家都使用白色中性胎的时候,他直接使用了黄色的软胎。

  根据练习赛的情况来看,软胎的圈速要快不少,所以大伙们都在关注Kimi的圈速如何。

  经历过惊险的救车后,吴轼完全没有为此而惊慌或者被吓到。

  二号弯后是一条直道,DRS全开再加上迅速升档,尾速足以接近310km/h。

  只不过这速度维持不了一会儿,就必须立马减速并且记得关闭DRS,三号弯陡峭且连接的四号弯是个大弧度弯,如何保证快速经过三号弯又能在四号弯里抓取到速度异常重要。

  越过三号弯加速的时候,吴轼就能够感觉到中性胎的抓地力还是不够,所以四号弯里他无法更快的加速左转,不然就有甩尾的风险。

  五号弯一过,一段直道冲完,第一计时段结束。

  29秒001。

  紧接着刹车摆过6、7号弯,8号弯是大弧度弯,带着方向踩油门,而后是9号直角弯,紧接着10号大弧度弯。

  这条赛布置了非常多这种慢速弯接快速弯的组合,毕竟街道赛只能因地制宜,没法像是专门设计的赛道那样去保证弯道的多样性。

  赛车疾驰,在接近11号弯的时候,通过第二个计时段终点。

  28秒678。

  乔纳森看到后努了努嘴,十分不错的成绩,看起来和使用软胎的Kimi成绩不相上下,那么问题来了,是吴轼太快,还是Kimi太慢呢?

第158章 Q1蓄势

  冬测后,吴轼和马萨都认为车辆不能为了平衡性而丢失大量速度,所以此时的FW37在某种程度上追回了些尾速。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车辆的后轮抓地力降低,导致车辆入弯时非常容易甩尾。

  因此当吴轼在第二计时段取得个好成绩后,第三计时段又因为几个慢弯将优势还了回去,最后冲线的时候仅仅取得了1分30秒366的成绩。

  而Kimi竟然也没好到哪里去,最终的成绩是1分30秒188,这就不知道是因为软胎不适合今天的赛道,还是因为Kimi失误了,亦或者是窝法乙烷。

  这让想要换上软胎争取Q2的中游车队有些犹豫,至于吊车尾的车队,他们压根没考虑过要进入Q2,要么早早在练习赛用多了轮胎,要么准备将轮胎留到正赛,唯独不会留在排位赛使用。

  等了片刻,马萨的成绩也出来了,1分30秒246。

  车组立即对两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参考法拉利的成绩来研判。

  乔纳森和马萨的赛道工程师戴夫交流了下情况,看出两人都是在一二计时段处于劣势,而在第二计时段会快很多。

  得出结论后,乔纳森立即在TR中说道:“中性胎比较难进入工作状态,需要多跑几圈,等待飞驰指令,注意一二计时段的处理。”

  “收到。”

  吴轼开始在赛道上巡航。

  每节排位赛通常会有两个最佳刷圈窗口期,分别是出场暖胎圈后的一圈,还有就是剩下两三分钟时卡点过线的一圈,也就是一头一尾的时间。

  就在他巡航期间,维特尔驾驶着法拉利冲过终点线。

  1分29秒307。

  登顶后,维特尔做了个散热圈就回到了P房。

  这个成绩足以进入Q2,所以后面都没必要再跑了,而他这套中性胎也仅用了三圈。

首节上一节113/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