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104节

  几次转回来的时候,车辆都出现了左右摇摆。

  吴轼仅仅只开了两圈W05,并没有完全适应这辆车的动力和牵引力,所以自然需要在中途不断去修正,不断调整。

  同时,托尼也在不断指导他对刹车比例、变速比列进行调整,有时候还会让他更换模式。

  他全部都照做。

  簌簌!

  第二计时段一过,成绩出来,41.754,依然是目前场上最快。

  托尼照例播报了计时成绩。

  吴轼依然没有回复,继续飞驰,整个第三计时段,有非常多直角弯,2023年之后,16-19号四个直角弯全部删除了。

  所以这里对吴轼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地方,他在刚刚前两圈中已经思考过处理方法,这时候立即进行了尝试。

  他能够感受到赛车非常推头,过这些弯的时候非常不稳定,不过这肯定不是车的问题!

  火星车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肯定是他还不够强!

  吴轼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些点位的情况,终于是通过了直线。

  最终成绩出来。

  1分51秒625,目前的全场最快圈。

  啪啪啪!

  维修区里顿时响起了鼓掌声,这个成绩显然距离极限还非常远,但吴轼作为新秀,能有这样的表现,所有人都感觉很不错了。

  就连双臂抱在胸前的托托也微微点头。

  威廉姆斯P房里,威廉姆斯爵士难得再度出现,他女儿扶着他的轮椅,一起看着比赛。

  “第三圈,1分51秒625,他还能压榨出来多少时间?”

  还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吴轼的声音从TR中传出:

  “抱歉,我的失误太多了。”

  同一时间,驾驶着红色战车法拉利的阿隆索冲过终点线,1分51秒631的成绩出现在各支车队的数据屏幕上。

  虽然都知道这位两届世界冠军肯定没有用全力跑,只是在测试车辆,但结合吴轼TR,依然产生了种滑稽感。

  抱歉,今天需要找的数据资料太多了,严重拖慢了速度,3.6k奉上。

第144章 还差四秒

  “不,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接下来进行长距离测试。”托托在TR中说道。

  “COPY.”

  赛车通过方格线,并没有进行散热圈,毕竟1分51秒左右的圈速,还不足以让这辆赛车的部件过热。

  有了第一圈的尝试,吴轼感觉自己已经摸到了这辆赛车弯中的一些特性。

  W05在弯中的稳定很高,这就让车手开得非常舒适,使得车手忽略了对速度的谨慎控制,从而导致过弯的实际速度偏快,因而不得不去修正油门、刹车、方向。

  所以吴轼会说那些失误不是车辆不行,而是他不行。

  如果完全适应了这辆车,能够每个弯都一把到位,那么绝对可以刷出个恐怖的速度。

  可惜,他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此时他不仅听从车队指令,帮助车队测试软胎在长距离中的性能曲线和衰减曲线,还要不断去记忆过弯的细节。

  接下来一连两圈,吴轼都将速度进行了小幅度刷新,第三圈成绩已经来到了1分51秒011,马上就要刷进1分50秒了。

  而在冲入第四圈的时候,吴轼的TR响起:“托尼先生,我想要自己尝试去调整一些赛车设置。”

  托尼本能的要拒绝他,毕竟怎么调整赛车的参数,有数据作为支撑的工程师更有发言权。

  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不过是个刚刚得到驾驶机会的毛头小子罢了。

  然而托托按住了他,在TR中说道:“允许给你三圈时间尝试你的想法。”

  这一幕让车队里不少人侧目,他们意识到,托托还是相当喜欢和信任这位华国小车手的,不然怎么也得说句“将车辆安全带回”的提醒啊。

  得到了许可的吴轼,心中既有对托托的感激一位新秀能够自己掌握在赛道上时的车辆调整,那绝对是车队的信任。

  也有着几分压力,毕竟他现在是真的凭感觉在调整开法,在街道赛上这么做,是很容易撞车的。

  也是从这一圈开始,托尼的话变少了。

  为了发挥赛车的最强性能,在进入不同种类弯道的时候,都需要调整各种参数,其中主要需要调整参数是两个。

  一个是前后刹车比例,这个操作可以改变刹车时前后刹车力度的比重,从而实现对赛车刹车时重心转移的控制。

  除此之外,这个操作还可以选择性牺牲前轮或后轮的刹车性能,来换取前轮或者后轮的抓地力,对于吴轼来说,前轮的抓地力是更为重要的,他需要精准快速的入弯。

  而另外一个则是差速器控制,这里面的门道就比较复杂了。

  众所周知,在转弯过程中,车辆的内侧轮胎走的是小圆,距离更短,外侧轮胎走的是大圆,距离更长。

  如果轮胎固定在同一轴上,那么就会互相矛盾,因为外侧轮胎需要转动更多圈速走过更长的距离,而内侧轮胎又要少转一些走过更短的距离。

  这会导致外侧轮胎出现滑移,内侧轮胎空转,加剧轮胎的磨损,并将宝贵的动力浪费在其中。

  基于此,车辆上出现了差速器,通过齿轮解耦了两侧的轮胎,让双方可以根据各自需要进行不同速率的转动。

  然而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侧的抓地力过低,那么引擎的动力就会被差速器传导到没有抓地力的那一侧,使得有抓地力的轮胎反而无法得到动力输入,最终导致车辆变得难以驾驶甚至于无法驾驶。

  为了应付这种工况,差速器上又会安装一个锁止结构,一旦锁上,两侧轮胎又成了同轴,就不会让动力倾泻在没有抓地力的一侧了。

  很多越野车里说的锁就是差速器带锁止功能的意思。

  F1作为人类车辆制造业上的皇冠,虽然跑的是场地赛,但在快速过弯的时候,重心会偏向一侧,导致一侧轮胎的抓地力大于另一侧。

  所以必须也得上“锁”。

  但F1这种性能车,肯定不能够直接上个全锁,而是限制滑动差速器。

  这种差速器可以通过调整档位,实现完全锁止差速器到完全开放差速器。

  这样一来,当某侧轮胎抓地力更低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调整锁止程度,从而让动力输出到抓地力更高的一侧。

  如此复杂且敏感的操作实际上是通过电子液压系统完成的,这套系统是一开始就写好的程序。

  车手能够调节的旋钮实际上是在调节差速器的程序的回馈程度,从而实现在不同赛道条件、轮胎条件、驾驶风格时有这套系统的不同灵敏度。

  正常来说,车手在练习赛中一大任务就是试探出要如何调整差速器旋钮。

  吴轼在刚刚的几圈中,已经知道了赛道某些地方就是更滑,那么他就需要通过调整差速器旋钮来改变轮上动力。

  簌簌!

  6号银箭飞驰,T架视角可以清楚看到,吴轼驾驶时总在方向盘上选旋钮,甚至于有时候进弯后,立即单手握着方向盘,另外一只手空出来,就是为了去及时调整几个参数。

  原本的赛会的摄像头一直在左看看右看看的,但转播注意到这一幕,所以将吴轼的T架视角单独拉了出来。

  各地的转播解说看到后,震惊立马就爬上了脸。

  “他真的是第一次驾驶F1吗?不说在弯中调整方向盘,他怎么敢在弯中松开一只手的?”

  兵哥非常惊讶,要知道很多老牌车手也只是在入弯前调整一下,然后就双手握着方向盘。

  开高速车过弯的人都知道,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对方向盘的任何微小调整,反馈到车轮上说不定就是剧烈变动。

  更别说F1这种赛车方向的转向比非常小。

  吴轼这样操作就意味着,如果他的入弯角度存在问题,那么他要依靠单手去调整方向,而这,没哪位车手敢说我一向单手开F1的吧。

  那么他能这么做就意味着,他觉得这把方向已经足够精准了,不用再费力进行修正,后面只需要借助前轮倾角带来的回正力度去调整就好了。

  “也许之前开F3留下的习惯吧。”飞哥说道。

  “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F1的转向容不得失误。”兵哥摇摇头。

  两人谈论的时候,吴轼已经完成了第四圈的冲线,这是他开得最累的一圈,双手像是灌了铅水一样。

  托尼TR:“1分50秒366,恭喜你,圈速更进一步,不过我不得不提醒你,这样操作太耗费专注力和体力了。”

  吴轼TR:“yeah,我只是尝试一下,我很快就能够找到舒适的设置。”

  吴轼当然知道第四圈的开法不可取,只有开慢车的时候才需要处处去调整,而开快车,是不需要进行太多调整的。

  毕竟快车就是千篇一律的快,慢车却有千奇百怪的慢,所以才需要车手不断去调整参数以便最大限度的压榨赛车极限。

  第五圈,吴轼调整的动作果然少了很多,他开始渐渐熟悉这辆W05。

  这时候,阿隆索突然在TR里说道:“嘿,这是在干什么?这是练习赛,不是排位赛。”

  和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其余车手,像是卡特汉姆、索伯、莲花车队的车手都直接大无语了。

  他们经过几圈的测试,已经对最快圈速有了个模糊的认知。

  驾驶着卡特汉姆赛车的霓虹选手小林可梦伟都忍不住在TR里吐槽:“他以为他在干什么?开着围场最快的车在练习赛里撒泼?真是愚**!”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吴轼依然在开他的车。

  第十圈时,他的成绩来到了1分49秒201。

  这下子其余车队受不了了,纷纷在TR里预备召回车辆,准备更换超软胎进行测试。

  “喔,十圈,每一圈的速度都在变得更快!这,吴轼不会真的创造出一个奇迹吧!”兵哥自然是知道吴轼和梅奔的协议里的席位前置约定的。

  “他只是在适应赛车,这足以说明他适应能力的恐怖,作为F1车手,没有绝强的适应能力也是不行的。

  “因为给每一位新秀车手的机会可能仅仅一个赛季,甚至于有的时候就几场比赛,不过我对于吴轼能够创造奇迹还是持谨慎态度。”

  飞哥的语气就要缓和很多。

  “去年这条赛道的第三成绩是多少?”兵哥自己问完后,就在手机上查了起来,很快就翻了出来,说道:

  “是格罗斯让驾驶莲花赛车刷出的1分43秒058。”

  “还相差六秒钟。”飞哥道。

  “不,不能这么看,今年的车应该要比去年慢些,至少在排位赛成绩上是这样。”兵哥摇头。

  “那要么对比下摩纳哥的成绩?”飞哥提议,这两站都是街道赛,有相通的地方。

  兵哥立马翻看了起来,说道:“13年摩纳哥杆位成绩1分13秒876,前三名都在1分14秒之内,14年摩纳哥杆位成绩是1分15秒989,里卡多拿到第三,是1分16秒384。”

  “那么根据杆位差距来看,会有差不多两秒的差距。”飞哥说道。

  “是的,也就是说今年新加坡赛道的杆位成绩大概在1分45秒左右,那也就是说还差四秒?”兵哥说道。

  “如果这样类比没错的话,应该就差这么多了。”飞哥点头。

  “那看起来还是非常艰巨的,诶,不过,吴轼还没有用超软胎吧?!”兵哥拍手站起来说道。

第145章 NO POWER!

  不管是现场维修区里的工作人员,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有意识的在猜测新加坡今年的杆位成绩是多少。

  大部分人猜测圈速的方法也和六星体育两位解说一样,他们得出结论后,均是有些吃惊,心里甚至冒出来“这家伙不会真在练习赛跑出杆位成绩来吧?”的想法。

  毕竟吴轼的进步太恐怖了,从第一圈的1分51秒625到第十圈的1分49秒201,2秒4左右的进步,这看起来太不正常了。

  “这家伙真是第一次开F1吗?”梅奔P房里,罗斯伯格忍不住说了句。

首节上一节104/2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