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31节

  “一硫二硝三木炭,爆炸即是艺术!”

  “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作者NB,火药都弄出来了,等着进局子吧。”

  秦朝。

  嬴政一言不发的盯着天幕,自从黑色粉末出现之后,滚动在天幕上方的文字就开始疯狂增加,看了如此多的天幕,直觉告诉嬴政这个东西肯定不简单,至少不是木炭那么简单。

  嬴政嘀咕道:“一硫二硝三木炭,那是什么?”

  “而且,看样子这么一点儿小小的粉末竟然还是禁物,不知道有何作用。”

  汉朝。

  汉武帝看到弹幕的反应也意识到了这东西的不简单,于是连忙吩咐抄录的官员。

  “快,仔细盯着天幕中滚动的文字,一旦有重要信息务必要一丝不差的记下来,宁可多记也不要放过似是而非的文字!”

  记录者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汉武帝见状连忙加派人手。

  这一次弹幕的数量属实吓到汉武帝了,甚至和之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来的时候不相上下,不过之前袁隆平出现的时候是一片赞美和惋惜,而这个黑色粉末出现的时候,弹幕却是惊讶。

  “看天幕的文字,这一小点儿粉末难道是朝廷管制的物品?”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了盐铁官营为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受到盐铁官营的启发,汉武帝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一小点儿粉末难道还会是朝廷管控的物资不成?

  唐朝。

  李世民见到火药的瞬间眼前一亮。

  之前李世民还在思索火药到底如何制作成后世一般杀人于百步之外甚至千步之外的武器,如今天幕正好讲到火药,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激动。

  李世民激动道:“一硫二硝三木炭,难道这就是火药的制作方法?不过为什么要加白糖,白糖又是什么东西?”

  

第55章 火器雏形,震惊皇帝

  明朝。

  朱棣听到天幕中男子揭晓答案之后微微一笑,不过紧接着看到弹幕的消息之后又皱起了眉头。

  “真的是火药,一硫二硝三木炭朕倒是知道,但是大伊万是什么?为什么要加白糖?”

  糖,朱棣并不陌生,但是白糖朱棣却没见过。

  华夏历史在很早之前的商周时期就有所记载,不过当时的糖并不叫糖,而是叫做饴,准确来说饴并不算现在意义上的糖,而是一种手工麦芽糖。

  很早之前印度便掌握了利用甘蔗制作蔗糖的技术,直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才将蔗糖和蔗糖的制作方法传入华夏。

  不过甘蔗熬制的蔗糖是黄黑色的黑糖,直到明朝嘉靖时期一次意外让华夏掌握了制作白糖的工艺。

  白糖不仅色泽白润如雪,而且甜度比黄褐色的蔗糖更上一筹。

  据传说,嘉靖年间一个制糖作坊里,一名工人意外将一块儿黄泥巴掉进了熬煮的糖浆中,黄色糖浆中的色素和微小的杂质被黄泥巴吸收,最后产生了白糖,这种工业也被不断完善,最后被命名为黄泥水淋脱色法。

  【火药相对于四大发明其他三项发明出现的时间更晚一些,其完善过程也更曲折、漫长】

  【火药源于炼丹术,古代皇帝们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不少皇帝都会养一些炼丹方士,而火药就是古代方士炼丹所得到的意外产物】

  【火药的发明是一个巧合,如果非要定义到某一个人的话,那么在学术界孙思邈勉强算得上是火药的发明人,没错,就是那个药王孙思邈】

  听到视频中男子说火药是孙思邈发明的,所有人都蒙了,弹幕刷的飞起。

  “不是,你等会儿,你说孙思邈发明的火药?”

  “合情合理,银河也是河,火药也是药。”

  “还真别说,火药一开始被称为“着火的药”,那是因为当时研究它的时候,就把它当药物来研究的,古代中医认为人体中有火,那么药物中会不会有火,这样的话就能配置一种补充人体气血,人体火的药,然后火药就诞生了。”

  “我靠,我读书少,楼上别骗我,我怎么记得火药是古代道士炼丹时意外发现的?”

  【孙思邈《丹经内伏硫磺法》中明确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孙思邈将硫磺、硝石、木炭粉末混合在一起制成药粉,这就是火药的雏形,也是孙思邈成为火药创始人的原因】

  【当然,孙思邈之前也有火药相关的记载,春秋时期《范子计然》记载的“硝石出陇道”,晋朝时期葛洪等等都有火药相关的记载,但是由于其性质和火药有所差距,所以并不能称为火药】

  【火药一开始是被当做药品来使用的,《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唐朝中后期,火药一直被当做迅猛的引燃物使用,直到宋朝时期才出现了热武器的雏形】

  【由于宋朝外敌环伺,火器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据记载宋朝时期曾将火药筒绑在箭矢上,然后点燃火药,通过火药剧烈燃烧产生的反推力推动箭矢飞行更远,这便是火器的雏形】

  【直到北宋末年,类似火炮的霹雳跑、震天雷才被发明出来并应用于战争,现代意义上的热武器才算进入人们的视野】

  秦朝。

  一开始嬴政看到火药并没有怎么在乎,即便有预感火药可能很重要,但是嬴政先入为主的认为火药只是一种药物而已。

  甚至嬴政已经做好了这种药物可以治疗百病的准备,可是嬴政还是小瞧了这个火药了。

  当嬴政看到唐朝军队用火药进行火攻的时候,甚至还有一丝失望,毕竟看这样子不像是什么包治百病的良药,最多在打仗的时候加强一下火攻能力而已。

  可是,当嬴政看到宋朝的霹雳炮和震天雷的时候,眼珠子差点儿瞪出来。

  只见天幕中有人往一个圆形铁壳中填满黑色的粉末,然后在圆球开口处塞入一团东西,点燃之后利用投石车抛出去,圆球落地轰然爆炸,铁壳碎片四散分离,方圆十步之内的敌军全都应声而倒。

  嬴政被震惊的愣愣的坐在原地,过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连忙招呼史官着重记录天幕的一字一句。

  “快,给朕记下这火药!快!”

  记录天幕内容的官员听到嬴政的吩咐,熟练的分配工作,部分人分工记录天幕传出的声音,部分人记录疯狂刷过的弹幕,忙的不亦乐乎。

  嬴政盯着天幕嘀咕道:“一硫二硝三木炭,这就是让后人疯狂的原因吗?不过白糖是什么东西?”

  此刻嬴政才明白,原来弹幕疯狂刷新的一硫二硝三木炭并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文字,而是火药的配方。

  “虽然不知道白糖是什么,但是这火药绝对比我大秦强弩威力更甚,一旦有了火药,我大秦何惧匈奴,何惧四方蛮夷!”

  汉朝。

  汉武帝也被震惊到不自觉的站了起来。

  汉武帝在见到震天雷的一瞬间便想到了一个画面,天幕刚出现时候的画面,被后世之人命名为抗倭战争的画面。

  汉武帝按耐住激动的心情,心想:“这个震天雷,和后世的武器简直太像了!”

  想到后世那百步之外,甚至千步之外一击杀敌的枪械,想到那威力强大的手雷,迫击炮,甚至是轻松灭掉一个城市的核弹。

  汉武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一下,这个火药绝不可能达到后世的效果,至少天幕中男子展示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绝对达不到后世的那种效果,不然也不会成为古代四大发明。”

  汉武帝好不容易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可是一旁的卫青却不冷静了。

  卫青惊呼道:“陛下,这,这简直如同天雷一般,如果我大汉有此武器,何愁匈奴不灭啊!”

  卫青见汉武帝没有反应,于是再次喊道:“陛下?陛下!”

  汉武帝用手搓了搓脸好让自己平静下来。

  “不要再喊了,朕听到了!既然你也知道火药无比重要,那还不仔细观看天幕?”

  听到汉武帝的话,卫青强忍着制造火药的冲动,强迫自己观看天幕。

  卫青心中安慰自己道:“陛下说的没错,天幕还没结束,一定还有更厉害的武器,我不能因小失大!”

  

第56章 现代火药与古代火药

  【火药的配方比例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唐朝的火药配方硫磺和硝石的比例大概是1:1;到了宋朝硫磺和硝石的比例改良为1:2,接近1:3的比例,直到元朝和明朝时期才确定到如今的比例,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硫二硝三木炭】

  【火药的应用和发展在明代时期达到了最高潮,不仅有形似现代步枪的火铳,更有多种多样更加方便,杀伤力更强的火器】

  【据记载,明朝发明了多种依托火药为喷射载体的火器,例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一次性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以及能同时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

  【不仅如此,根据战场形势的不同,还有5支、7支、20支、30支、49支等等不同规格的火箭,堪称现代多管火箭的开山鼻祖】

  【明朝的火器不仅限于火箭,还有诸如最早的二级推进火箭,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喷火武器;现代飞弹雏形,与运载火箭原理相同的飞行爆炸武器“神火飞鸦”】

  此刻,除了明清两朝,其他朝代的皇帝和大臣都死死的盯着天幕,犹如看到了绝世美女一般不敢移开一点儿目光。

  除了之前天幕解说的让皇帝们惊掉下巴的粮食产量外,这是第二次让这些皇帝们的呼吸如此急促。

  秦朝。

  观看完天幕,嬴政对火药和火器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也正是对火药有了基本概念,嬴政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如此,只需要将1份硫磺、2份硝石和3份木炭混合即可做成天幕中所说的火药。”

  “没想到这个火药的制作方法竟然如此简单,却比纸张和印刷术更重要。”

  嬴政当然明白纸张和印刷术对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那些都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但是火药不同,只要知道了火药的配方和火器的样子,强大的秦国很快就能造出杀伤力极强的火器。

  唐朝。

  李世民见识到明清时期的火器之后非常眼热。

  “如果朕征战四方的时候能有如此威力的杀气,朕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攻下突厥和吐蕃。”

  李世民对众臣说道:“你们谁愿意替朕研制火药和火器?”

  听到这话,许多文臣武将纷纷上前表示可以接受此项任务,尤其是一直沉默不语的武将也纷纷上前。

  李靖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愿意为我大唐制造火药和火器,扬我大唐军威!”

  尉迟恭挡在秦琼面前说道:“陛下,把这件事交给我,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天幕中展示的火器。”

  接着秦琼,长孙无忌等一众武将纷纷上前,看的李靖一愣一愣的。

  李靖心中吐槽:“平时你们一个个不吱声,现在有功劳了,倒是站出来的一个比一个快!”

  李世民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开口道:“朕打算效仿天幕中所说的明朝,建立一个专管火器的神机营,既然是军械,那理应交由兵部负责。”

  皇帝都这么说了,所有人都明白,军事相关,还是军事武器,归兵部管辖合情合理,于是众人便不再争议。

  听到这话,一直没动静的兵部尚书侯君集有些惊讶的抬起头,然后才反应过来,连忙站出来。

  “陛下,臣定当全力营建神机营,将天幕中的火器现于我大唐,提升我大唐军威。”

  此刻,宋朝和元朝也都在筹备各自的神机营。

  哪怕是朝堂混乱的元朝,蒙古族的统治高层也不得不承认天幕中展现的火药武器实在太强大了。

  元朝。

  元文宗图帖睦尔,作为元朝中期的皇帝,元朝此刻国家趋于稳定,元文宗深受前几任皇帝的影响,不仅大力推广儒家文化,以儒治国,而且任用汉人,重整朝纲,效仿汉人朝廷,纂修《经世大典》等等。

  因此,当元文宗见到火器的威力后,立刻下令,必须任用汉人,研制火器。

  “诸位不必多言,如今既然朕当了皇帝,天下子民便要一视同仁,此次神机营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建造出来,而且必须任用汉人。”

  听到元文宗的吩咐,瞬间响起不少反对的声音。

  “万万不可,汉人狡诈,如果入了朝堂,那这朝廷到底是我蒙古族说了算,还是汉人说了算!”

  “神机营可以建造,但是汉人不可入朝堂!”

  “我蒙古铁骑所向无敌,那笨重的火器根本伤不到我们的快马飞弓!”

首节上一节31/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