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91节

  刘封却是摇了摇头,宛如一盆冰水,让刘备冷静了下来。

  “元龙先生之策,收益中等,后患也中等。我们进入青州,势必会得罪袁绍,袁绍此时内部还有公孙伯父,大概率会有所忍让。可一旦等袁绍统一北地,那他就要对我们露出獠牙了。”

第117章 郭辛夜谈

  “袁本初确实势大难制。”

  刘备犹豫了下,有些没弄明白刘封的意思,试探性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放弃元龙之策?”

  刘封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意图解释清楚:“并非放弃,而是放到备用上。”

  “父亲请看,我徐州军自收复琅琊之后,已有五万之众。以徐州目前的粮食和赋税,勉强可以维持住,却终究不能久持,对外扩张,势在必行。”

  “这五万之众中,可堪野战主力者达三万余人。”

  “可以此三万人为野战编练,待六月夏收之时南下广陵,一举将其收复州府。随后以其中一半镇守广陵,其余则北上彭城,攻略鲁沛,正可以广陵夏收之粮为军用。同时,又可在广陵当地征集四千郡卒,进驻堂邑、兴国、江都和海陵四县,以厚广陵之势。”

  刘备豁然开朗,拍手叫好:“我儿此策甚好,以琅琊之粮下广陵,以广陵之粮取鲁沛,以鲁沛之粮入青州。”

  “正是如此!”

  刘封正是看见了这个以快打慢的机会,才会生出那么大的胃口。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

  “父亲,可趁早整编军队,如今已是四月,至迟六月中旬也得出兵,否则就耽误广陵夏收了。”

  刘封的提醒让刘备深以为然,他也是打老了仗了,自然对粮食收获季相当重视。

  “善。”

  随后,刘备和刘封商量起来,该如何整编军队。

  现徐州有丹阳兵两万人,刘备亲军六千人,这里面包括了关张,再加上一万泰山军降兵,这些都是具有野战能力的部队。

  下邳郡卒比之野战部队稍弱一些,但比东海郡卒却要强上许多,数量有六千,再加上五千东海郡卒,三千莒县琅琊郡卒,构成了徐州所有的武装力量。

  本来还有广陵的六千郡卒,只是广陵目前并不受州府控制,那六千郡卒也在袁绥等人的手里,如果真撕破脸了的话,这六千郡卒甚至得算到敌方里去。

  这次琅琊战役,双方总伤亡在三千人左右,如此一来,徐州目前受刘备控制的武力共计四万七千人,其中有野战能力的为三万三千人,剩下的也可辅助作战。

  按照一个军辖两个校部,每个校部两千人的标准,那么三万三千人至少可以组建八个军。

  以刘备的心意,其中大半军制都已经确定了,首先是陈登所部,暂时以两千人镇压琅琊,因为周遭没有敌人,也是绰绰有余了,但后续必然会扩编至满编状态。

  这次南下广陵,刘备打算亲自出征,以州牧之名,传檄广陵诸县,希望能够复刻琅琊之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

  因此,他亲领的部曲要进行扩编,本部扩至四千人,关羽、张飞两部是亲信中的亲信,又在琅琊立下战功,自然也要扩编,也以一军四千人为基准。

  这三部需要六千五百人,可调四千丹阳军,两千五百泰山军,整编之后为三军一万两千人。

  赵云、田豫这次也有不小的功劳,前者生擒吴敦,后者拿下即丘,皆是擒将夺城之功,虽然功勋还略有不足,可州内也没有其他将领争抢,也可一并扩容。

  再加上臧霸五兄弟,可以给他们一个军四千人的编制,如此一来,光是这些就有七个军,两万六千人。

  这样一来,还剩下的七千人,最少还可编制两个满军,不足的部分可抽调下邳、东海郡兵补充。

  或可组建三到四个半满编制的军,以做别部。

  刘封一直惦记着太史子义,如果他来了的话,当可独领一军。

  但如此一来,或可请许耽中郎将转任地方。

  目前来看,可许其彭城相。

  虽然彭城国此时还是白地一片,但毕竟也是两千石的高位,况且彭城历来就是徐州腹心地带,土地肥沃,只需要迁徙难民进入,相信很快就能恢复生机。

  若是其不肯,那也可缩编其部曲,料想对方也无反抗之力了。

  对于最后一个军,刘封自己是蠢蠢欲动的,就是不知道刘备肯不肯高抬贵手了,不过再怎么样,刘封至少也想扩军一倍,也就是达到一校两千人的标准。

  况且还有个麻烦事情,就是牵招现在也借着招降臧霸而获得了功劳,再加上和刘备的刎颈之交的感情,未必不能担任一军校尉。

  果然,前面的部分都与刘封想的一样,只到了最后七千人时,刘备却是笑嘻嘻的看着刘封,也不说话。

  刘封无奈,只能上前扮演孝子,让大耳哥好好的享受了一番捶背敲腿。

  刘备这才满意,给了刘封一句准话:“先给你千人,可扩充至一校,至于其他的,以观后效吧。”

  刘封气的牙痒痒,在心里大喊我未壮。

  没办法,最后还未壮的刘封只能提了个特别的要求。

  他指明了要昌冲击枪阵的那两个司马部的残余兵力,这些人见识过枪阵的威力,必然会成为枪阵的坚定簇拥。用这样的兵来练枪阵,自然事半功倍,因为他们会坚定的信任自己手里的长枪。

  对于刘封的这个要求,刘备只是略一思考,就答应了下来。

  “倒是有些可惜了。”

  刘封突然开口道:“南下征辟周泰、蒋钦的人,居然到现在都没回来。莫非是没找到人?”

  也难怪刘封会突然这么问,因为这一批人已经南下许久了,连刘晔都已经来了,可偏偏周泰、蒋钦、陈矫等人毫无消息。

  这些人能够拒绝刘备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周泰、蒋钦都已经落魄到去当江贼了,也是在今年年底,下定决心带了心腹骨干去江东投奔了孙权。

  可见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江贼居无定所,又或是居所隐秘,担心被围剿,使得征辟他们的使节迟迟没能找到他们。

  如果真要是因为这原因错过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刘备听了之后,也连连点头,想出了一个办法:“听闻子扬乃是九江大族,既如此,何不请他出面,打听周泰、蒋钦的消息?”

  刘封一听,顿时连连点头:“父亲此策甚好。”

  确实,比起找人的话,本地的世家大族,豪强商贾,确实要比刘备他们可靠的多。

  说到这里,刘备忍不住询问起刘封来:“封儿,你可还有什么贤才可以举荐?为父已经收回了琅琊,又将收复广陵,人才着实不够用啊。”

  刘封心中无语,以为贤才是那么好得的吗?

  郭嘉和荀攸都还没个信,又想要贤才了。

  说起来,荆州那边的贤才倒是真的很多,而且还不得刘表所用。

  只是那些人里好多人根本不缺官做,要不然日后一跑回北方,立刻就有美职就任了。

  刘封其实是很想去荆州一次,不过暂时看来是没戏的。

  刘封不知道的是,此时郭嘉正在邺城和人闲聊,话题竟然正是他的父亲刘备。

  “姐夫,听说您前几日领了差事,要去徐州面见刘玄德?”

  郭嘉跨坐在席位上,双脚外八摊开,这是一种非常失礼的举动,不但无礼,而且还轻蔑同席者。

  郭嘉的族兄郭图就屡次训斥于他,却毫无效果,郭嘉依然我行我素。

  不过对于辛评,郭嘉的态度要好上许多,毕竟辛评是真的能包容他。

  每次郭图训斥郭嘉时,都是辛评出来回护,郭嘉的日用开销,辛评也多有补贴。

  辛评、郭图这些颍川士人在河北其实过的相当不快,因为他们来的太晚,好位置都早已经被河北人所占据,不把河北人干翻,根本没有美职会空缺出来。

  再来就是,这批颍川士人说是投奔明主,其实更多的是逃难过来的。

  比如郭图,家乡的田宅细软,早就被董卓军给抢光了,田地也烧成了白地,再没有了钱粮产出,这使得习惯了锦衣玉食的郭公则一下子成了靠俸禄吃饭的长吏,这落差如何能受得了?

  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河南士人一来就立刻和河北士人爆发了极其激烈的冲突,双方剑拔弩张,真不能怪袁绍调和的太烂,而是根本利益冲突太激烈,没有袁绍调和的余地。

  辛评并不在乎郭嘉的失礼,反而是先回答了对方的问题:“不错,这次南下徐州,主要是为明公去看看玄德公到底是怎么想的,对青州有多大的企图。”

  没想到郭嘉突然冒出了一句:“姐夫,那我随你一块去吧。”

  “你?”

  辛评笑了起来:“你去徐州做什么?我是去公干,你去是为何?”

  郭嘉神秘一笑:“我去却是赴约。”

  “赴约?”

  辛评愣了下,失笑摇头:“有谁请你去了?”

  郭嘉竖起三根手指,面色认真的一字一顿道:“刘玄德。”

  “刘玄德?”

  辛评愣住了,片刻后眉头皱了起来:“你说刘备请你去徐州?什么时候的事?”

  辛评似乎没有半点怀疑,直接就相信了郭嘉的话。

  “就在月前,我收到此信时,也很是吃惊。”

  郭嘉脸上的认真又消失不见,懒洋洋道:“可见刘玄德虽名声不彰,却要比袁本初有眼光多了。”

  “不要胡说。”

  辛评淡淡的制止了一声,思绪却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里。

  过了好一会,他才看向郭嘉,认真的询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过去看看,正好可以跟姐夫你一起走。”

  郭嘉的答案脱口而出,可见早就已经想好了。

  辛评点点头,他和郭图现在也不过是个从事,还是非常敷衍的儒林从事,算是从事里的大路货色,类似批量从事的存在。

  别说拿来和别驾从事、治中从事比了,就是连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郡国从事都远有不如。

  连河南士族中的大佬辛评都如此之惨,郭嘉就更没有什么好位置了,真就是安排了个吏员的位置,混个俸禄罢了。

  之前,郭嘉就当着辛评和郭图的面说了一番袁绍的大黑话。

  从刘封的后世观点来看,郭嘉这番话是有水分的,应该夹杂了许多私货,主要还是发泄自己不受重用的郁闷和愤懑。

  恰好袁绍最后也败了,使得郭嘉有了先见之明。

  可实际上如果输的人是曹操,郭嘉这些话根本就流传不下来了。

  不过即便如此,郭嘉也算是难得一见的战术参谋型优秀人才,是现在刘备阵营相当稀缺的人才,刘封父子自然不吝啬于抛出橄榄枝,给与郭嘉超乎他名声的礼遇。

  郭嘉其实在一周前就已经收到了刘备的信件,刚收到时,他的内心是相当震惊的。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刘使君竟也知颍川郭奉孝乎?

  就郭嘉的本心来说,他是想立刻就南下徐州的。

  既然袁绍并不重视自己,那自己去徐州又有什么错?

  可郭嘉也有自己的担心,一来徐州的情况太过错综复杂,即便是郭嘉也很忧虑。

  毕竟他只是战术型人才,并不特别擅长政治斗争,尤其是经历了袁绍这一遭。在郭嘉来看,徐州的浑水比袁绍处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是不是真的要掺和进去,这让他很是犹豫。

  可随着刘备突袭臧霸,旬日之间大获全胜,不到半月,全取琅琊,兵锋直抵青州。

  这不但震惊了袁绍和一众谋士,就连郭嘉也一样惊呆了。

  以郭嘉的所学来看,刘备这次北伐无异于自寻死路。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首节上一节91/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