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1节

  历史上周家最后重仓孙家,那也是看好孙策的武力,北伐的战略,以及对庐江郡的控制。

第85章 周瑜的犹豫

  没错,孙策时代,庐江一大部分都是孙家的,孙策就是打算从这里出发,偷袭许昌的。

  可谁知道孙策死那么轻松,上位之后的孙权整合势力,坐稳位置,拒绝被病死就很艰难了。

  到那时候,周家都已经全部压上了,也只能继续支持孙家了。

  可现在,周瑜别说孙权了,连孙策的船都没上,完全可以两边一起下注。

  鲁肃的能力,周瑜是非常了解的。

  刘家父子能够折服鲁肃,那就绝非普通军阀所能办到。

  看鲁肃信里的介绍,仿佛鱼如大海,鸟上青天,往日胸中的愤懑已经不翼而飞,只有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对功业将立的憧憬。

  周瑜真的非常聪明,聪明到能从一封信中看出如此之多的东西。

  可也因为这份聪明,让周瑜真的犹豫了。

  此时,周瑜已经说动了家族的族老,才有资格来到丹阳劝说从父周尚。

  虽然周尚现在还在犹豫,并没有做出决断。

  毕竟家族是家族,周尚个人也有个人的想法和追求。

  刘繇目前对他很是倚重,由始至终没有调动他离开过宛陵,可谓是相当有诚意了。

  一旦刘繇真的坐稳了扬州牧,那他周尚的地位必然会水涨船高。

  而要是听了周瑜的建议,先不说反水的难度和风险,就是真的得手成功了,那又如何保证他个人的地位?

  袁术之前时还气量大一些,可经历了几次背叛后,已经变得只肯重用自己家的门生故吏和孙家门徒了。

  他周尚和周家既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又不姓孙,投降过去之后可真的是没底。

  因此,不论周瑜如何劝说,如何以家族利益游说,周尚到现在为止,也就不肯点头。

  周瑜早就已经做好了计划,只待周尚被其说动后,便与孙策约定日期,然后自宛陵出兵,直插牛渚,里应外合。

  可现在周尚的态度迟迟不肯转变,而鲁肃的这封信又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而且,在鲁肃的书信中,还捎带了一封刘封的书信。

  如果鲁肃的书信只是让周瑜生出少许动摇,那刘封的书信可就是地震了,让他本已经下定的决心彻底崩坏了。

  刘封在书信里写的非常清楚。

  袁术不可信,孙策不可投,刘繇不可叛,牛渚不可袭。

  并且断言,周家如果投孙策,那孙策必定横扫江东,可一旦孙策得势,周尚的丹阳郡守之位必被袁术所夺,换以袁家门生故吏,又或者是孙家将领。

  袁术这个人非常吊诡,他和孙坚真的是真爱。

  袁术唯一庇护过的军阀,就是孙坚,其他人不被他给吞并了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当然孙坚对袁术也是真爱,为了袁术,一路上杀了多少名士重臣,光两千石的太守、刺史就有三位之多,更别说为袁术南征北战,打下大片的疆土了。

  也正是因此,袁术任用官员只看两种,第一,是不是自己的门生故吏,第二,是不是孙家出身。

  196年袁术最强大的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军阀,压过了北方的袁绍。

  此时的袁术坐拥地跨豫、徐、扬三州,共计八个郡国,还有吕布、张济、张燕等位同藩属的盟友。

  这八个郡国里,有四个郡国的太守是袁术的门生故吏,另外四个,分别是孙策的舅舅吴景,孙策的哥哥孙贲,孙坚的故吏加门生朱治,以及孙策本人。

  哪怕就是现在,孙家在袁术地盘上的郡守比例也很高,足以证明刘封所言不虚。

  周瑜是个聪明人,被刘封一点就破,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和自我怀疑。

  至于后面两句刘繇不可叛,牛渚不可袭,那就更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直接就告诉周瑜,我已经让我爹写信给刘繇,让他提防你游说你叔叔了,别的不说,就冲刘繇和陈家的关系,对方就算信不过刘备,也总得给下邳陈家一个面子。

  牛渚这边肯定会加强戒备,你们别想轻易袭击得手了。

  只要牛渚不失,哪怕周尚跳反也没用,孙伯符依旧只能望江兴叹。

  就着烛火,周瑜把鲁肃和刘封的两封信反复看了几遍,彻夜难眠。

  刘封如果知道自己出的主意竟然真让周瑜犹豫起来了,估计能笑出声来。

  他其实根本没什么信心能够征辟得了周瑜,先不提双方之间的门第差距,就是周家在庐江的财产基业,就注定了周家目前是不可能投向刘备的。

  刘封的目的不过是先跟周家搭点交情,熟悉熟悉,如果能更好的话,就是动摇一下周瑜投资孙策的想法,哪怕只是拖慢一点进度也是好的。

  否则以刘繇历史上江防崩溃的时间来看,刘备就算仓促进驻广陵,时间也是未必足够的,甚至可能会被袁术打一个以逸待劳。

  现在来看,刘封的如意算盘竟然全部达成了。

  周瑜这边难以成眠,刘繇那边也不好过。

  刘封做人诚实可靠,童叟无欺。

  说了写信给刘繇了,就真的写信给刘繇了。

  甚至信里的内容,都是刘封亲自操刀,然后让老爹用印的。

  然后夹在陈堂弟,陈登的叔叔,原扬州牧陈的信中送到的。

  陈的信里还好,就是狠狠夸赞了刘家父子一通,然后力劝刘繇和刘备结盟,这样一来,徐扬联盟,互为犄角,再不惧外敌入侵了。

  而刘备的信里则主要提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重点陈述了周瑜和孙策的发小关系,两人从小定交,情同手足。

  孙伯符现在隔江使不上力气,难以突破刘繇江防,此时说不定会改武攻为阴招,通过周瑜来说反周尚,请刘繇不能不防。

  第二件事,就是慰问许子将和刘繇两人的身体。

  信中备述江南气候酷热,毒虫肆虐,疫情横生,担心刘繇和许子将轻视小疾,讳疾忌医,自称徐州有神医华佗办学,若是刘繇和许子将有所不适,可立刻前往徐州诊治调养。

  第三件事,则是陈的信中已经提前打过埋伏的事了,那就是双刘联盟。

第86章 刘繇的忧愁

  徐州在巩固自身安全之后,愿意支援刘繇,抗击袁术。

  刘繇看到信后,眉头紧皱。

  因为这信里确实提到了让他寝食难安的事情,而且还是每言必中。

  不论是许子将的身体,还是对周尚的担忧,刘繇此时都束手无策。

  许劭许子将在刘繇身边的地位那是极其之高,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天下名士,更重要的是,许子将还是刘繇的谋主。

  许多人只以为许子将有相人之术,却不知道许子将治政和军略也都不差。

  刘繇能够在曲阿县异军突起,短短数十天内,拉拢了十多家豪强,聚兵万人,突袭宛陵,靠的就是许子将。

  许子将在这次行动中,不仅提前为刘繇发掘出了樊能、于麋、张英三将,更左右合纵,说动屯兵秣陵的原彭城相薛礼、陶谦的左膀右臂大和尚笮融,同侍刘繇,出兵出粮。

  此后,许子将还亲自布置了三道防线,逐次抵抗,相互支援,以至于吴景等人怎么都打不过长江,而孙策来了之后,也只能望江兴叹。

  可以说,刘繇能够逆袭袁术,占领丹阳郡和吴郡,完全是靠了许子将一人之力。

  可自月前开始,许子将就患上了小病,此病虽不要紧,却一直迟迟没能痊愈。

  或许这也和许子将事务繁杂有关,他现在是刘繇的左膀右臂,既要处理各县的政事,运转州府。同时又要征集粮秣军械,输送往前方一线。

  最可怕的是,他还要经常关心军事,调整布置,补员前线。

  许劭一人,几乎把刘繇的州府一肩挑了。

  也幸亏是刘繇和许子将相交莫逆,丝毫不担心对方造反,否则早就要将相失和,争权夺利了。

  前日里,许子将还抽空提醒刘繇,让他当心周尚。

  可现在刘繇知道现在自己最担心的该是什么,那就是他许子将的身体。

  如果许子将在,哪怕周尚反水,刘繇一样有信心应对。

  可许子将若是不在了,刘繇一想到这局面,就不寒而栗。

  慢慢的,刘繇的视线落在刘备的书信上。

  要不,就听刘玄德的,先让子将去郯城治病疗养一下?

  ****************************

  次日,刘备将所有核心人员召集起来,包括关张赵田、陈登、糜竺、鲁肃、曹豹等,将刘封所拟定的作战计划正式介绍给他们。

  看着介绍清晰,任务明确的作战计划,在场所有人都大受鼓舞,就好像任务变得简单了似的。

  尤其是任务后面,还详细的预备了几种可能性比较大的突发情况,以及该种情况的应对预案,更是获得了一线将领的赞叹。

  曹豹看着手里的帛书,心里是又惊喜又自得。

  惊喜自然是他越发觉得这次行动成功可能越来越大,自得当然是他押注在少主刘封身上的那一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赚了。

  甚至在曹豹的内心深处,不免都生出了一丝后悔,悔恨当初自己为什么不全部押上,用手头的所有部曲,给自家闺女换一个正妻的名分。

  曹豹也知道,刘封根本不可能答应,或者说刘封是没有权力答应的,只有刘备才有资格。

  但他还是忍不住幻想一下,刘封如果当时经受不住一万部曲的诱惑,松了口,那刘备会不会没法下台,只能咬牙接受现实。

  那现在自己可就是刘封的正牌岳丈了啊。

  末了,曹豹心中叹息:哎,还是胆小了,太谨慎了。

  刘封的作战计划不论是计划内容,还是整体框架形势,都受到了众人的极度好评,大方向上根本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倒是在一些行动的细微细节上,众人都提出了一些更好的改进,完善了整个计划。

  最后,刘备严令所有人不许泄露该次作战,包括家人也不许提及。

  计划书也被重新收了上去,等到行动开始前会分派各部任务到负责人手里。

  接下来,刘备正式任命赵云、田豫为承县、兰陵的县令,让他们带领各自刚刚接收的士卒,护送着招募好了的民户以及准备好了的物资,前往各自县城进行屯田。

  赵云和田豫欣喜过望,拜谢而出,前往校场准备领兵出发。

  另外,糜家和鲁家这边原本要筹措的资金,原本是用不上了。

  因为臧霸那边要求糜家提供更便于运输隐藏的冰糖和雪盐。

  可不论是糜家还是鲁家,都对刘备的命令非常重视,抓紧时间筹集资金。

  虽然时间不久,可资金已经筹集到了四百万钱。

  于是,刘封劝说刘备干脆以州府的名义借贷下来,年利息为一成,也就是百分之十。

  这利息在后世简直可以算是高利贷了,但在东汉时期,却是非常低廉的利息了。

  不过考虑到借贷方是州府,拥有极其可靠的还款能力,以及各种税收粮赋的抵押,这个利息又不算低了。

  糜家和鲁家也乐意,现在兵荒马乱的,商路被损毁的厉害,路上漂没的成本要远比和平年代厉害的多。

  以一成利息的年利息借贷给州府,倒算得上是极其稳健的好生意了。

首节上一节51/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