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43节

  说着,刘封将话题引入到了他最为关心的一点上:“那就是我们徐州军,是否要过江。”

  “我们过江?”

  赵云、太史慈等诸将面面相觑,显然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

  刘封却是认真的点了点头:“接下来我要说的话,是我徐州军的紧要机密。在座的诸位都是我徐州重将,我父子的心腹重臣,因此,封才敢如实相告,诸位绝不可有半点泄露。”

  其实事情完全不像刘封所说的那样紧张,刘封其实是在故做虚言,以示心腹之意,爱将之行。

  其实徐州军南下的可能,别说扬州牧刘繇和左将军袁术这对邻居了,就是河北的袁绍,荆州刘表和兖州曹操都是又担心又忌惮。

  恐怕也只有关中的李、郭汜、蜀中的刘璋这会儿才没空关心这个了。

  哪里还轮得到在座的诸位泄露情报。

  只是诸将并不知道这些,当即一个个神色郑重,就差发誓赌咒绝不敢有半点泄露了。

  “诸君不必如此,封与家父若是不信诸君,又如何会倾囊相告,先前警示,不过忧虑诸君大意之下,无心泄露罢了。”

  安抚了诸将一句之后,刘封转入正题:“孙家在江东素有威望,孙文台时,甚至与士族豪强都有改善。只是孙伯符年轻气盛,又急于获得一块地盘,结果把陆家得罪死了。”

  “江东士族大家同气连枝,得罪了陆家,就等于得罪了四大家族,他们必然会对孙家的入主江东很是反感,而孙策的脾气性格,我刚才已经说了。如此一个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的个性,必定会和本土士族大家发生激烈的碰撞。”

  “我与父亲曾经商议,是否放他过江,好让这些士族知道,谁才是真正好说话的人。”

  说到这里,诸将也都哄笑了起来,哪怕就是赵云和太史慈也不例外。

  对于士族大家的德行,大家伙可真是太清楚了。

  可别以为赵云真就是个老古板,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灵活性的。

  有一件事充分证明了赵云并非食古不化的性格。

  赵云乃是常山郡人,当时的常山郡是韩馥治下,袁绍和公孙瓒一起来争夺冀州,韩馥倒台之后,袁绍占了便宜,先入主了冀州,随后毁约,拒绝和公孙瓒平分。

  公孙瓒自然大怒,起兵来攻打袁绍。

  平心而论,袁绍和公孙瓒这两个人,哪个对平民更好一些?

  自然是袁绍,袁绍哪怕装,都要装出一副爱民的样子来。

  那么公孙瓒对世家大族好吗?

  这简直是对公孙瓒最大的侮辱,公孙瓒自己是出身大族,但他平生最看不起大族子弟,谩骂大族子弟就应该当苦吏,这里不是苦役,是指任务繁重而没有前景的岗位。

  因为公孙瓒认为,大族子弟,干的好了,会觉得是自己能力强,干的差了,那就是你给的岗位不行。

  既然如此,那我何必还给你好岗位干?

  既然不论是对平民,还是对世家大族豪强,都是袁绍更好,可赵云却偏偏在这个关键点上,投奔了公孙瓒。

  这可是袁绍和公孙瓒刚刚闹掰,两个人还没真正交战。

  此时的袁绍还没有被公孙瓒当着整个冀州人的面花样吊打,虐到自信都没了的时候,可赵云就是投了公孙瓒。

  当时公孙瓒就问过赵云,在这个冀州都服从袁绍的时候,你为什么会抛弃袁绍投奔我?

  赵云回答说因为您爱民。

  公孙瓒大笑不语。

  刘封想起这段往事,他只想对赵云说一句,子龙叔叔,你说谎了哦。

  刘封心里每每想到此事,如果以后子龙叔叔还来和自己的老爹抬杠,就拿这事臊一臊子龙叔叔。

  此时,虽然刘封话里没有明说,但在场的诸将也都听出来刘封是个什么意思了。

  太史慈斟酌道:“既是如此,那过江确实需早做准备,尤其是江都此城,我军还是得早日收回才行。否则留在袁术军手里,既对广陵城是个危险,又对我们将来的行动造成困扰。”

  赵云也连连点头,赞同道:“子义所言,确是正论。”

  徐盛,潘璋,周泰,蒋钦四人也俱是附和之意。

  “诸君所虑正合吾意。”

  刘封点头肯定了大家的意见,不过画风突然又是一转:“不过,这江都城,或是有可能白捡一座。”

  “白捡?”

  诸将都觉得自家少主是不是异想天开了,这种重镇还能白捡?

  别看丹徒也好,江都也好,都不大,而且城防简陋,那是因为过去和平年代,这些地方都不重要,大家往来方便。

  现在是战争时期了,这些城市的价值自然就变了。

  袁术只要能拥有江都,就能阻挡徐州军南下扬州,还能随时反攻广陵,怎么会舍得放弃?

  刘封能这么猜,是有根据的。

  第一,他知道被打残了的桥蕤部已经撤走了,留在江都的只有孙策部。

  第二,孙策的根基在江东,小霸王野心大着呢,他哪里肯心甘情愿的给袁术当门板,还是挤在江都这么个弹丸小城。

  第三,孙策虽然狂傲,但却是个战术高手。他不会看不到既守江都,又袭丹徒,会同时招惹徐州军和扬州军两方的结果。

  对于孙策来说,最好的方案正是把江都城送回给徐州军,以此来换取徐州军不再干涉。哪怕只是暂时的不干涉,孙策也有自信可以在江东打下一片基业了。

  刘封将这些分析托盘而出,所以他主张先别着急去攻打江都,再观望观望。

  如果半个月内,江都的孙策军还没撤走,那刘封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吃掉他们,给孙策好好上一课。

  赵云、太史慈等人听完,也都觉得没问题。

  反正时间在徐州军一边,最近又忙着夏收,想要将之前因为广陵之战而耽误的夏收收成给抢回来,徐州军直接动员了五千战力较弱的部曲出城帮助民众收粮。

  在行动之前,刘封就一再强调要注意军纪,但凡敢有烧杀掳掠行径的,不论之前立下过多大的功劳,一律立斩不赦。

  刘封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像后世那支军队那样,做到秋毫无犯,视百姓为父母,真正做到军民鱼水情。

  但他至少不希望自己的军队还会去洗劫凌虐无辜的百姓。

  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广陵附近的夏收进行的很快,眼看着耽误的进度也抢了回来。

  现在如果跑去打江都,也确实耽误事情。

  随后,众人兴致勃勃的在刘封这卷简陋的绢帛地图上推演起来。

  一会推演如果自己是孙策,该如何进攻发展,一会又推演自己是刘繇方,应该如何反击限制孙策。

  刘封看见这一幕,顿时来了兴趣:“子龙叔,老师,文向,你们若是真有兴趣,不妨分为两组,一方扮演孙策,一方扮演刘繇,推演一二,我还可以提供兵力情报给你们。”

  众人顿时兴趣更为浓厚,于是刘封便将他预估的两军兵力告诉了对方。

  刘封记得江东地区,牛渚防线有精兵一万三千至一万五千人。薛礼有一万五千人,笮融有一万八千人,只是他们的战斗力就要差上不少,比不过牛渚防线的精锐。

  丹阳和吴郡支持刘繇的豪强联盟,历史上在牛渚防线被突破了之后,又凑了近两万人给刘繇,只是这两万人不论是质量还是装备军械,都远远不如之前了。

  这一世,孙策从丹徒突破,虽然成功过江,但对刘繇的核心武力牛渚军团没有任何伤害,而且有目可见的会受到江东豪强们部曲的狙击。

  所以形势是肯定要比历史上更艰难的。

  所以刘封他们徐州军用来考虑和斟酌的时间会更多,暂时观望不失为上策。

  刘封心里的如意算盘,自然是希望孙策能够先帮他清理一遍江东士族,然后他再带着徐、豫的士人过去摘果子,如此一来,调和刘备集团的派系问题,就要容易许多了。

  因为地盘大了,就容易拆散士族抱团了。

  比如江东士族,你如果只有扬州,那你不论怎么调遣人家都还在一家亲。

  可如果把江东士族砸成三瓣儿,一瓣去徐州,一瓣去豫州,那他们能抱团的难度就几何式增加了。

  当美官的和当苦官的,肯定说不到一块去。

  路远的和本土的,肯定也联系不上了。

  当官的和当不上官,那又是天壤之别。

  更别说还有伯符为刘家在江东先清洗一遍脖子硬的勇士了。

  众人正聊的热火朝天,太史慈扮演孙策军,他竟然只留下五百人守丹徒,集中主力三千五百人继续奔袭曲阳,不求贡献,但求将刘繇堵在城中,结果还真让他给成功了。

  这样一来,江东军顿时失去了大脑,牛渚军团、薛礼、笮融三部互相抵防,谁都不敢快速回援,深怕会遭到其他两部的暗算。

  刘繇军拖沓而迟缓的回援,给孙策军顿时争取了大量的时间,等到了大江上的增援,不但稳固了丹徒的守备,更拥有足够的兵力攻克曲阿,活捉了刘繇。

  刘繇一旦被抓,江东联军彻底丧失共主,直接分崩离析。

  薛礼和笮融好歹只是自立,牛渚军则内部也起了相当大的问题,樊能、张英、于麋等主将都想要争夺牛渚军的领导权,虽不至于到达内讧的地步,但彼此之间已经隐有对立,无法参战。

  推演出这个局面之后,太史慈、赵云等主将都有些惊疑不定。

  要是如此的话,那孙策将有可能在短时间里占住吴郡和丹阳郡,同袁术的江北两郡连成一体,这可就直接倒逼过来两面威胁广陵徐州了。

  到那时候,可就不是徐州去江东摘桃子了,而是袁术、孙策要反过来再次北上广陵,打第二次广陵保卫战了。

  不过刘封却是半点都不着急,这让赵云、太史慈等人很是奇怪。

  莫非少主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刘封这时候才笑着解释道:“子龙叔,老师,你们的推演要带入的是孙策和刘繇的性格,视角,这样的结果才需要我们重视。如果说老师所做的决定,和现实里孙伯符可能比较相似,那老师死守曲阿就显得太过违背现实了。”

  “刘繇如何敢守曲阿?就算他有这胆子,他身边的谋士亲近们也绝对不会同意的。这些人可是很有能量的,各个都是望族名士,所以除非孙策先打的曲阿,直接把刘繇给堵死了,否则现在刘繇可能已经离开曲阿,往西而去了。”

  刘封的分析是有根据的,历史上的刘繇极其惜命,纵然以孙策的轻兵冒进,也从来没有堵到过刘繇一次。

  对方不但跑的快,而且还跑的早,在许劭的建议下,走位精妙,屡屡让孙策扑空,成功转进豫章,堪称江东第一神走位。

  赵云、太史慈脸上还有些不信,徐盛、潘璋倒是一脸淡然,他们已经信任刘封到盲从的地步了。

第156章 诸葛南下

  周泰、蒋钦两人犹豫不决,既觉得刘封说的有些太夸张了,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他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消息,派去侦查江都的侦骑们回来了。

  刘封等人倒也是顾不上继续讨论推演了,直接把侦骑们喊了进来。

  几个骑卒风尘仆仆,好在身上并无创伤,显然不曾遇到过敌人。

  这几个骑卒脸上满是欣喜,一看见刘封、赵云、太史慈等人,就立刻拜倒道:“禀报将军,我等已经探明情况,孙策在昨夜就已经扔下了城池,带着所有袁术军趁夜过江了。”

  “此时江都,已经是空城一座,江都父老派人通知卑职,让卑职恳请将军调派州军,进驻江都。”

  这几个骑卒的话,顿时使得赵云、太史慈等人失声,不约而同的转头去看刘封。

  刘封也是心中咋舌,这孙伯符当真是个狠人,丝毫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不、不对,孙伯符也是个聪明人,他打的就是时间差。

  如果偷袭丹徒得手,那江都自然是不需要了,扔给徐州军也要脱身攻略江东。

  如果偷袭失败,那他再渡江回来,等徐州军收到消息了,他也早就已经回到江都了,也不用担心城池易手。

  不愧是孙伯符,当真是智略险峻啊。

  刘封突然想起一事,追问道:“城中孙家家眷可还在?”

  “不知。”

  骑卒老实的摇了摇头:“我等并未进城,乃是直接赶回广陵回禀消息。”

  “汝等做的很好。”

首节上一节143/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