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29节

  周泰吃了一惊,心中若有所思,他越想就越觉得刘封说的还真有可能。

  既然自己这边是大海的岸边,那为何自己这一边不能是尽头?海的另外一头,也可能是起点啊。

  看见周泰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刘封继续说道:“况且在这片大海中,其实有着许多宝藏,需要更大,更好,更重的大船去利用他们。”

  “其他的不讲,若是有大船走海路北上辽东,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天就能到达,而走陆路的话,恐怕翻上几倍都不够。”

  听着刘封不断的叙说,周泰的眼睛渐渐明亮了起来。

  他虽然为人忠诚朴实,却一点儿都不笨。

  相反,他其实相当聪明,只是平时不爱表现,性格低调罢了。

  从刘封的话里能听出对方对水军的期许和重用,而自己不就是徐州军中最擅长水军的人吗?

  刘封现在拉着自己聊这些,难道不正是对自己的期许吗?

  “少主放心,泰已知少主之志,愿为少主奔走。”

  周泰表明决心道:“泰,九江一江贼尔,蒙少主不弃,必为少主效死。”

  “泰经常往来于江上,也常需要修补船只,故而素识船工工匠。此辈沿江而栖,一年也接不了几单生意,只能给豪强做工换口饭吃。”

  周泰越说神情越兴奋:“若是少主肯招揽他们,泰可保证,三月之内,为少主招来四百工匠。”

  刘封点点头,赞赏了周泰几句。

  江东这块地方,其实是有好几家官营船厂的。

  但因为东汉的财政问题,都在末年废黩了。

  这些工匠应该都是来自于这些船厂,离开了船厂之后,除了给豪强工坊做工,也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出路了。

  远的不说,广陵本地原先就有小型船厂,而广陵的隔壁扬州庐江郡,更是拥有足以制造楼船的楼船厂。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在庐江郡设置“楼船官”,这种楼船每一艘都有数百吨,甚至上千吨。

  东吴曾经建造过“飞云”、“盖海”等楼船,船上皆有五层,可载三千士卒水手。

  这就算减半,也是相当规模的大船了。

  “好!”

  刘封拍了拍周泰的肩膀:“幼平你能认识到工匠的重要性,我真的很高兴。你可尽量多多招募,收复广陵之后,州府的粮食日益增多,就算多养上千人也不在话下了。”

  广陵一下,只剩下堂邑、江都、海陵、舆县四个县城,其他都已经在徐州的掌控之下了。

  而且海陵县又相对孤悬于外,有可以争取的机会。

  真正可能会遭遇恶战的,就是江都,其次是舆县,堂邑虽受扬州影响,但位置太偏,大概率还是不会卷入到这次战争中来。

  刘封对于拿下江都,还是很有信心的。

第145章 意外变故

  就在今天早上,钱春居然找了过来。

  这个机灵的小子来到江都发现水门处的暗道还在之后,立刻就打算北返。

  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听说刘封已经带兵进攻广陵了,于是又回过头来广陵找人。

  最后在广陵城中,和刘封遇上了。

  据钱春禀报,那处水下暗道依然存在,而且并不为人所知,他夜间曾冒险进入,发现出口处依旧隐蔽,可以容纳数十人之众。

  刘封大喜,依言重赏了钱春,同时还给钱春记功一级。

  钱春大喜过望,连连叩首感激。

  这个杀手锏,就是刘封手里的一张王牌。

  不过具体怎么用,刘封还在思考,反正刘备和徐州军主力还没到,时间还很充裕。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封整顿城防,派出斥候侦查敌情,同时修缮被毁坏的东城门,取出财货补偿房屋被拆毁的广陵县县民。

  徐州军秋毫无犯,刘晔处政得当,初步赢得了广陵县城的民心,使士、民安定。

  刘封还派人前往铁官营,将储存在铁官营的铁甲和铁甲叶片以及铁锭全部运回广陵县城,同时还随行了全部的工匠。

  铁官营一时之间只剩下了炼铁工匠和苦工,他们的生活待遇也被刘封提升了一级,每日多发一成口粮,还特地调拨了一些药物过来,并立下规章,受伤者可安心养伤,等痊愈之后重新上工,期间粮食由官府拨给。

  这一系列的举动,再加上新来的官吏严格执行到位,使得铁官营众人惊喜莫名,工作效率竟然都提升了许多。

  一切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刘封却没想到,最大的意外却来自于自己的老爹。

  这一日,他正在同赵云,太史慈,徐盛,潘璋,周泰等将领开会。

  商议从赵云、太史慈、徐盛部抽调精锐敢战士卒,补充扩充如山营,使其达到三百人,然后再从广陵郡卒中抽调精锐补充给徐州军。

  广陵郡卒此时完好的尚有三四百人,不过这些人都比较忠诚精锐,算是李家的铁杆,否则也坚持不到最后。

  同时,刘封还在广陵县城中征召了两百善射的轻兵,配属给如山营作为辅兵,同时司职弓手,待遇较为优厚,每月给钱一百,粟米半石,麻布半匹。

  因为有固定的俸禄,而且还有如今的硬通货粮食和麻布,竟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后应选轻兵的素质远超刘封预期。

  这更坚定了刘封将来要走职业化军队的想法。

  不过步子不能跨的太大,否则不但跑不起来,还容易扯到蛋。

  在大规模职业化军队之前,必须要先解决财政和粮食问题。

  就在一切事务都相当顺利的时候,有近侍来报,说刘备派人来了。

  刘封有些诧异,算算日子,自己老爹应该已经到高邮了,再过个七八天怎么都能到广陵城下了。

  这时候派人来,也不知是什么事情。

  “请他进来。”

  刘封一声令下,那名候在门口的传骑走了进来,从胸口取出一封书信,恭敬的放到刘封跟前。

  “辛苦了。”

  刘封点点头,前生的习惯使得他在这一世里,俨然将平易近人,待人亲和演绎到了顶峰。

  不论是谁,在和刘封交往之后,都会感叹少主为人虚怀若谷,对任何人的态度都如春风拂面,和蔼可亲之极。

  那传骑明显有些吃惊,又有些喜色,显然刘封的一句感谢,让他很是受用。

  刘封打开书信仔细的阅读了起来,脸上神情不变,可心里却是有了很大的波动。

  信中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告诉刘封情况出现了变化。

  鲁国国相陈逸派来特使求援,备叙郭贡无端攻打鲁国,侵占沛国北部。

  陈逸此人虽然无能,而且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他的声望却是相当的高,盖因为他的父亲叫陈藩。

  天下士人皆以陈藩为楷模,自然也会以结交陈逸为荣耀。

  虽然袁绍后来居上,但不意味着陈逸就彻底过气了。

  郭贡这次举兵攻打鲁国,简直是给了刘备干预豫州的天赐良机。

  可问题就在于,刘备同时还要面对另外一个收复广陵郡,一统徐州州境的天赐良机。

  这两个天赐良机同时摆到了刘备的面前,而刘备大概率只能挑选一个。

  两个全要不是不可以,但难度系数相当高,而且还需要冒上很大的风险,甚至大概率会被直接撑死。

  第二件事就是刘备明显是动心了,因此特地停在高邮,不再继续南下,同时派传骑急召刘封和刘晔过去面谈。

  刘封看完之后,打开地图琢磨起来。

  从刘备招他前去高邮可以看出,刘备是想要全要,而且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明显是因为受到了拿下广陵县城的激励。

  在刘备看来,有广陵这座坚城作为倚靠,城内已经有八千精锐,一两千仆从军,还有大几千的精壮,财帛粮食十分充足,怎么都能守个一年半载的。

  而刘备亲率主力西进,不论是兵力的数量还是质量,都碾压郭贡,而且还能轻而易举的切断郭贡和梁国之间的联系,断了对方的后勤,最多不过数月,就能全歼郭贡。

  然后再回兵南下,击退袁术,便可熊掌与鱼俱得了。

  不过在刘封看来,刘备是有些飘了,膨胀了,想的过于美好了。

  “赵四叔,老师,子扬先生,广陵城就暂且交给你们了,父亲召我,要我速去高邮一次。”

  刘封觉得时间紧张,况且广陵的工作已经理顺,按部就班即可,没什么可担心的。

  于是,他简单的交代两句,确认了一下移交权力之后,请来刘晔,就准备带着周泰离开了。

  潘璋此时也跳出来要护送刘封,却被刘封留了下来。

  如山营刚刚扩充,潘璋作为别部司马,如何能在这时候离开。

  潘璋被刘封一顿训斥,心里却是不敢有半点怨恨,只能老老实实的留在了广陵,将压力发泄到了训练士卒的头上。

  在周泰的护送下,刘封和刘晔先坐小船到达邗沟,然后再换大船,朝着高邮疾驰而去。

  在路上,刘封将书信取出,交给刘晔观看。

  刘晔一看之下,大为震惊,闭目深思起来。

  过了许久之后,刘晔重新睁开眼睛,脱口第一句话就是:“少主,郭贡不能抓。”

  刘封也是赞同的点点头:“确实不能抓。”

  “哎,真是可惜了。”

  刘晔摇头叹息:“若不是我徐州军兵力已经用到了极致,否则当真是一天赐良机。”

  “也并非是多好的机会。”

  刘封笑道:“我们若是拿下豫州大半,到时候别说袁术和曹操了,就是袁绍、刘繇、刘表,都要把我们当潜在敌人了。”

  实在是豫州和徐州联合起来,力量太过强大了。

  豫州乃是天下第一州,虽然人口比起益州来,少了二三十万。可豫州地处平原,四通八达,人口密度却是益州的数倍。

  虽然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依次给豫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豫州人口骤降,已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

  可即便如此,如此一个土地丰饶的大州如果被刘备完整的掌控,至少可以有民户三、四十万户,可维持三到五万职业军队。

  这里的职业军队是以东汉末年为标准的,并非后世唐代那种职业军队。

  这可不是瞎说的。

  官渡之战后,曹操花了七年之久,才拿下了冀州,结果发现冀州竟还能得三十万众,简直乐疯了。

  这个三十万众是什么意思。

  首先,肯定不是三十万兵,哪怕以东汉末年这种只管饭,不发饷的征兵模式,区区一个豫州也不可能养得起三十万名士兵。

  其次,肯定不仅仅是人,这里是得,并不是有,这两个字的区别还是有的。

  那么最可能的就是男丁,这里意思是拿下冀州之后,获得了三十万可以缴纳赋税,为曹操打仗的男丁。

  按照差不多十二人出三丁的汉代比例,三十万男丁,差不多就意味着是一百二十万人口。

  这样再加上冀州当地豪强士族所隐匿的人口,差不多还能存有个两百万人左右。

  从比例上来推断,这个答案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东汉末年,冀州是河北经济和人口第一大州,治所在常山国高邑,但袁绍常驻邺城。

首节上一节129/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