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20节

  听见刘晔的喊声后,李章也反应了过来,他赶忙将兄弟李洛拉了回来,然后招呼部曲举盾迎敌,同时让人回去报信,抽调其他部曲火速赶来南门增援。

  门洞打开的阴影中,扑出来许多全副武装的甲士,各个凶狠敢战,甫一接触,李家一方就吃了个大亏。

  这些甲士性情凶悍,战技娴熟,经验极其丰富,显然是经历了多场战斗的老兵。

  李家部曲这边平时最多也就护卫下家族商队,和盗匪厮杀过几场,虽有训练,却根本不是眼前这些战场老兵的对手。

  只一个对冲,李家这边就倒下了对面数倍以上的人手。

  李章也算是聪明人,看见散兵对阵,根本不是对面对手后,大声招呼起来:“列阵,列阵!”

  李家部曲毕竟占据了城门防守的优势,很快就集合了起来,将对面堵在了城门口的一片空旷地带。

  同时,李家部曲中的弓箭手也登上城门,开始向下方射击,想要压制住对方的攻势。

  眼看着局势即将得到控制,却不想门洞里传出一个清朗的青年笑声:“黄叔叔,右边就交给你了,程叔,左边则归你,我自破中路。我们以此为赌,我若是先破阵,两位叔叔输我一匹好马如何?”

  “走了,跟上我!”

  随着青年大喊,门洞中冲出一道惊若游龙的身影,只见这青年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胯下一匹剽黄马,手持一杆玄黑精枪,直冲李家部曲。

  看着战马踏蹄而来,李家部曲这边顿时慌乱起来。

  虽然在军官的呵斥声中,勉强还维持的住阵型,但显然已经暴露了内里的虚弱。

  那青年哈哈大笑,在冲到战线前一拉马蹄,战马前蹄腾空而起,随后重重一踩,直接将面前一个持盾的士卒踢飞了出去。

  同时,那青年弹出身形,手中长枪灵动,或刺或撩,或砸或绕,竟在短短的瞬息之间,撕开了一个口子。

  “诸君,请随我来!今日我孙策为诸君开路!”

  原来这青年竟是孙坚孙文台之子,袁术恨不能收为义子的虎儿孙策孙伯符。

  孙策大声呵斥,再驱动战马,杀进了李家部曲之中。

  在孙策身后,又跟进来几骑骑士,掩护着青年横冲直撞,硬生生冲动的李家军阵开始不稳起来。

  那些先行冲进来的老兵们顿时大喜,纷纷发喊,冲击的更加凶猛。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李家部曲大阵隐隐有崩溃的迹象出现。

  孙策越战越酣,大声战呼,死在他手里的李家部曲已经上了两位数。

  要不是李家部曲的援兵不断从各处赶到战场,加入到阵地中,恐怕大阵早就被孙策给冲破了。

  可即便如此,大阵也已经扭曲变形,并且向后退出许多。

  而孙家军中的强弓劲弩,直接和城墙上的李家部曲弓手对射起来,虽然以下敌上,却竟然不落下风,简直凶悍之极。

  刘晔呆呆的看着孙策来回驰骋,枭勇无匹,在他手下,竟无一合之将。

  “此人就是孙伯符?”

  刘晔想起之前有听说过的风传,孙坚之子孙策,继承其父勇烈,虽年仅二十,却骁勇善战,精进勇猛。

  原先刘晔是不怎么信的,可现在现实却给他上了一课。

  孙策竟仅凭一人之力,压着优势兵力的李家部曲,更可怕的是,现在落入下风的却是人多势众的李家部曲一方,靠着不断赶到的增援苦苦支撑。

  若是情况没有变化的话,那最后先崩溃的还得是李家部曲。

  “世叔,速速派人砸开门板,取可燃之物堆积在大道中央,让我军部曲缓缓后退,等到退到可燃物品后时,点燃放火,以火阻敌,好给我军争取调整的时间。”

  刘晔看出李家部曲这一边虽然人多势众,可好多人却使不上劲,不如抽调一些人手出来制造防御工事,好争取缓冲。

  李章一听,顿时点头赞同,赶忙让手下军校去办。

  广陵郡兵和李家部曲毕竟都是广陵本地兵马,在城中都是地头蛇,很快就敲开百姓家门,取出了柴草,煤炭,木柴,木板之类的可燃之物,堆积到了城门广场的后方。

  这时候李家部曲的阵线已经严重变形。

  两翼的孙家部曲虽然在两位虎将的带领下频频猛冲,但局势尚可控制。

  未有中间,孙伯符其势骁勇无匹,无人可当,眼看着就要破阵而出了。

  无奈,李章明知道一旦下达撤退的命令,很可能就会让整支部曲崩溃,却依然只能硬着头皮命令部曲慢慢后撤。

  “哈哈哈,敌人退了!他们挡不住我们,要跑了!”

  孙策敏锐的察觉到李家部曲的后撤,立刻高声大喊起来。

  在他身边的十几骑护卫也纷纷跟着喊了起来,李家部曲这一边的士气瞬间跌到低谷。开始有士卒脱离队伍,直接往后逃跑。

  眼看着阵型就要彻底崩溃,刘晔突然冲了出来,拔出长剑,直接手起刀落,将几个刚开始逃跑的士卒全部砍翻。

  “敢有逃跑者,斩!”

  “今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胜则生,败则亡。”

  刘晔举着带血的长剑,大声喊道:“将偷袭之敌赶出城去,全军每人赏钱两千文,绢帛各一匹!有功者另赏!”

  刘晔一边行军法,一边又后赏。

  严酷的军法加上丰厚的悬赏,终于重新振作起士气。

  眼看着李家部曲军阵渐渐稳定住了,却不想突然一阵慌乱,随后一匹剽黄马竟透阵而出。

  刘晔仔细一看,此人竟然正是孙策孙伯符。

  “你是敌将?”

  孙策破阵而出之后,竟然没有急于回撤,而是奇怪的看着面前这个身着文士服的敌酋。

  刘晔紧张的握住手中长剑,全身警惕的紧盯着对方。

  可别以为刘晔真就是个文弱书生,其实他擅剑技,有勇力,否则也做不到十三岁就将父亲的亲信仆人给杀了。

  孙策看出了刘晔的紧张,脸上露出了笑容,玄黑精枪抬起,遥遥点了点刘晔。

  “好生小心点,别死在乱军之中,待我生擒了你,便来为我做事吧!”

  原来孙策刚才将刘晔不顾危险,上前鼓励士气的行为看在了眼里,对刘晔很是欣赏,生出了爱才之心,想要招揽刘晔,才会出有此一说。

  说罢,孙策重新打马返身,又杀了回去。

  一来一去,竟然无人能挡。

  这一次李家部曲再也撑不住了,哪里还经得住孙策如此反复突袭,开始崩溃起来。

  大量的士卒也不畏惧军法了,掉头就跑。

  少数胆子大的还知道拉着身边的士卒抱团后撤,最前面跑不了的,干脆直接跪地乞降。

  刘晔眼看不行,赶忙往后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喊道:“点火,立刻点火!”

  幸好这里的护卫是刘晔带来的,被李章下了死命令务必要护住刘晔,所以还在犹豫要不要跑。

  现在刘晔逃了回来,那自然还是得听从刘晔的命令。

  于是,这几个甲士直接上前放火。

  因为都是易燃物的关系,火势很快就被点燃了起来,慢慢变大。

  刘晔一边喊着,让溃逃的士卒从两侧绕过火障,然后在后面集结,一边紧张的看着尾随而来的孙家军。

  孙策重新出现在阵前,看见追击的路线竟然被火障给阻挡,神情有些惊讶。

  他看了看对面的刘晔,高声喊道:“我观你并非武夫,乃是士人,可知先生尊姓大名?”

  刘晔看了孙策一眼,只觉对方英姿勃发,勇武刚猛,当真是一员虎将。

  在这广陵城中,是找不出人能和他匹敌的了。

  不,别说匹敌了,就是能坚持几个回合的都没有。

  李家部曲中也不是没有勇士,先前就有两个屯长想要带人阻止孙策,结果被他一人一枪,直接结果了性命,差点引得军阵直接崩溃了。

  “先生,在下孙策,乃是昔日大汉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孙文台之子,愿求先生姓名。”

  刘晔的表现越来越引起孙策的好奇,此时的他身边并没有得力的谋士,常有困惑却无人可解。

  要知道这时候就连江东二张都没追随他,更别说日后的诸多文臣武将了。

  此时的孙策,身边最得力的还是黄盖、程普等老将,以及袁术刚刚还给他的一千多父亲的亲随部曲。

  这些部曲战力强悍,忠诚可靠,武力这一端是暂时够用了。

  可文事的参赞谋划,却始终无人能够胜任。

  今日一见刘晔,看此士人年纪尚轻,却敢于阵前鼓舞士气,又想出引火烧障,阻挠孙军追杀的计谋。

  可谓是有勇有谋,又忠诚敢战,与酸儒文士截然不同,让孙策大生好感。

  孙策于是见猎心喜,想要生擒对方,让刘晔为他效力。

  感受到孙策强大的压迫力,刘晔心中有些惶恐。

  他现在想的已经不是立功了,而是能不能安然脱身。

  刘晔忍不住想起来袁绥今晚刚刚跟他说的话。

  行事好险,自恃才能卓著,总以为能化险为夷。

  可现在他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天道无常。

  谁能想得到上一刻还稳操胜券,稳如泰山,下一刻却已经一败涂地,一筹莫展了。

  眼看着现在只有逃跑一条路可走了,对方的孙策还如猫戏耗子一般,询问自己的名讳。

  岂不闻士可杀不可辱吗!?

  刘晔只觉得气炸了,他并不知道孙策是想招揽他,只觉得孙策是在羞辱他。

  嘲笑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任何用处,挽回不了败局。

  “孙伯符,汝且莫要嚣张,我刘子扬必报此仇!”

  孙策闻言,先是不解,随后反应过来,定然是这刘子扬误会了自己的一片真心。

  不过战场之中也没法解释,只能等将对方抓获后,再好生安抚解释了。

  “传我令,对面白袍文士,诸君切不可伤他性命,若有生擒者,重赏。伤人者有功不赏,杀其人者,与其共死。”

  无奈之下,孙策只能先下令保证自己看中人才的性命,他有预感,这必然是一位大才,孙策势在必得。

  他催促亲卫四散下达命令,保证刘晔的安全,否则在这战乱之中,刘晔若是被人给砍了,那自己岂不是要哭死。

  刘晔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正努力整合着李家部曲,朝着南门退去,想要依托城门城防继续做抵抗,期盼着能够坚持到徐州先锋抵达。

  元龙不出,伯符何惧

  希望小霸王的初登场,能让各位老爷们满意,谢谢

第139章 太史来援

  孙策此次前来,恰好是与刘封存了一样的心思。

  他也是担心夜长梦多,想要先入广陵。

  自数日前,袁术和刘繇在暗地里达成休战协议之后。

  孙策秘密从厉阳城内离开,顺江而下,进入已经占领了的江都,休整不过短短一日,就带着孙家军日夜兼程,赶赴广陵。

首节上一节120/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