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12节

  郭贡闻言大惊,这个消息确实大大出乎了郭贡的意料,他有些不信道:“刘玄德不过一边地武夫,陶恭祖死前昏聩,竟将州牧大权绕过朝廷,私相授受。”

  “老夫还不曾上述朝廷,举他私相授受之罪,他倒是贪得无厌,竟想要占据我豫州疆土?”

  程昱断然肯定道:“确是如此,使君可多派细作,观察徐州兵马调动,彼辈若真有狼子野心,必将显露行迹。”

  郭贡心里又惊又怒又怕,他手底下不过万余人马,而且还大多未经战阵。

  那刘备可是一旬之间下琅琊,自己这梁国与琅琊相比,不论是户数还是人口数,其实还没对方三分之二大。

  刘备若是真的来袭,那自己该如何是好?

  郭贡忍不住去看刚才还不为他所重的程昱,求教道:“听荀文若夸奖,仲德才智出众。今日有何教我?”

  程昱自然又是一番谦逊,而郭贡则已病急乱投医,催促着程昱。

  最后,程昱开口道:“使君,梁国与沛国,彼此交融,关联密切,此生死存亡之地也。若失沛国,梁国顿失屏障。若能保住沛国,则梁国安。”

  “因此,梁沛问题在于沛,而不在于梁。”

  郭贡听的连连点头,沛国和梁国不但在地理上犬牙交错,互相深入对方腹地,两国境内还有多条河流共同,使得两国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连接的较为紧密。尤其是一条睢水,甚至直接勾连了梁国的国都睢阳和沛国的国都相县。

  从某种程度上说,程昱讲的都是实话。

  可偏偏这个实话其实并不适用于郭贡。

  “仲德的意思是,让我直接出兵沛国,先行抢占?”

  郭贡试探的询问道。

  “确是如此,当今唯有此策可行。”

  程昱慷慨激昂道:“使君乃是豫州刺史,朝廷所拜,民心所向。使君入沛国,合情合理,以昱之见,使君入沛国,名正言顺,沛国各县可传檄而定。”

  郭贡听了之后,很是意动,但他也知道双方力量差距太大:“我在梁国,不过万人之众,若兴兵沛国,至多只能出动万人。可刘备此时实有兵马五六万之众,我军以一敌五,如何能抵。”

  程昱心里嘲笑着郭贡色厉内荏,但还是给他出主意道:“沛国乃是豫州疆土,刘备兴师动众,乃是侵犯豫州边境。沛国有识之士,必不能与之善罢甘休。此人和也。”

  “况陈国之中尚有陈王刘宠,能征善战,麾下更有十万部众。”

  “使君既不能阻挡刘备,缘何不以州中名义,邀陈王刘宠一并出兵,保州郡之安全?”

  郭贡闻言大喜,向程昱行礼道谢。

  程昱慌忙让开,连连表示不敢。

  郭贡当即宣布设宴,款待程昱。

  程昱推脱不掉,只能留下敷衍一番。

  等次日,推辞还有要事,继续南下直奔袁术的寿春而去。

  郭贡则开始动员部曲,同时派出使者,前往陈国国都陈县求见陈王刘宠和陈国国相骆俊。

  而此时,刘备也将满宠送出郯城三里,依依惜别。

  离别之际,刘备拉着满宠的手道:“伯宁若在孟德手下待的不如意,且记得郯城始终有伯宁的一席之地。”

  满宠感激涕零,刚强如他,也不禁泣泪而去。

  随后几日,陈登、陈群、糜芳等诸人走马上任。

  陈群当得知自己被拜为莒城太守时,其人惊讶莫名。

  因为按照惯例,陈群目前的声望资历,能得一大县为县令,便已经是显擢了。

  现在刘备直接把他给提到了太守的位置上,可谓是越阶提拔,陈群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推拒。

  只是刘备态度坚定,不容陈群退阻。

  这不但是酬劳陈群从豫州一路追随至徐州的苦劳,也是对陈群勤恳做事的奖励,最后还包含了向豫州群贤展示千金市骨的目的。

  有了这么些的考量,刘备当然不会允许陈群推辞。

  陈群也是聪明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但刘备这份恩情,却是实打实的了。

  送走了陈登等人,接下来曹豹就任下邳国相的事情也上了议程。

  有刘备亲口允诺,再加上曹豹征战琅琊的功劳,以及交出部曲的牺牲,怎么都不可能有意外。

  只是刘备和刘封都担心曹豹去了下邳后,会被人利用。

  万一出了大事,到时候对曹豹是处罚还是不处罚?

  上下那么多人的眼睛看着,不处罚,那就是方伯徇私舞弊。

  处罚了,那就是方伯卸磨杀驴,不但是许耽、章诳这些人看着,就是臧霸的泰山军头们,不也一样。

  刘备是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且没有正确答案。

  既然如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点醒曹豹,让他多生几个心眼,不要踏进陷阱里去。

  于是,刘备特地让刘封上门拜访,暗地里是来提醒曹豹如何长几个心眼的。

  得到刘封上门的消息,曹豹大喜过望,立刻吩咐安排宴席,款待未来的贤婿。

  这一次出战,曹豹自然是清楚自己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

  别的不说,开阳城下他差点被臧霸给捅穿了,就是大过一件。

  虽然后来陈登帮他圆了过去,曹如意那个犬入的东西也被他扒了皮赶回了家里去。

  可曹豹心里还是清楚,刘备肯定是清楚整件事情的原委。

  陈登能帮他打掩护,却不可能帮着他去骗刘备的。

  他一度以为自己梦寐以求的下邳相又飞走了。

  可没想到,刘备竟然没有食言,还是以下邳相酬功。

  这让曹豹很是感恩戴德。

  今日,刘封再度上门,之前许诺的诸事已然都已成真。

  曹豹如何能不激动万分,要设宴款待刘封。

  很快,刘封就轻车简从的来到了曹府,就像是第一次来时那样,随侍左右的依然是已经官拜别部司马了的潘璋。

  一方感激涕零,一方有事而来。

  可谓是情投意合,自然气氛融洽之极。

  等到宴后,曹豹与刘封坐在堂中喝茶。

  刘封突然开口道:“叔父,你这次前往下邳,可未必是福啊。”

  曹豹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赶忙追问:“贤侄可出此言?”

  “徐州上下,想要看我父与您出丑的人可是不少啊。”

  刘封意味深长道:“叔父这次前往下邳,说不好就会有人跳出帮叔父做点不方便出面的事情。”

  “这?”

  曹豹有点愣神,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叔父,您已经是下邳国相,两千石的显宦,家中财货众多,雪盐的销售已经铺开,下半年应该就有第一次分红,您那一成股份,最少也能有数百万钱的分润。”

  “数百万钱?”

  曹豹倒抽了口凉气,这已经比他全部财货加一块还要多了。

  想到过雪盐很挣钱,可还是没想到雪盐居然能挣钱到这等地步。

  曹豹喃喃自语道:“若真有这么许多,那确实如清儿所说的那般,没有必要为财货所动了啊。”

  “清儿所言?”

  刘封的耳朵可是相当敏锐的,瞬间捕捉到了曹豹话里的信息。

  莫非自己这个没过门的侧室,还有这等见解?

  曹豹尴尬一笑,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家闺女迟早是要嫁给刘封的,既然如此,不如早些让刘封见识见识自家闺女秀外慧中的能力,也免得女儿藏拙被人轻视。

  于是,曹豹索性将先前曹清对他的提醒托盘而出,全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刘封。

  刘封听后,小吃了一惊,随后又生出了强烈的好奇心。

  没想到自己这位侧室,竟然还有如此智慧,堪称女中诸葛啊。

  可惜双方婚前不能见面,否则刘封倒是很有兴趣和对方聊聊。

  随即刘封想到,即便不能见面,也可以书信往来,回头可以试写一封书信,看看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叔父,清儿所言,俱是金玉良言,叔父可尽数从之。”

  刘封暂时放下对曹清的好奇心,重回正题道:“叔父可从清儿之言,在下邳无为而治。”

  “只要叔父不犯大错,不沾贪腐,就是真出了什么情况,侄儿也能保证至多就是让叔父异地为官而已。”

  得了刘封的口头承诺,曹豹顿时大喜。

  提前跟大大们沟通一下,本书女主主要是负责一些医学开发啊,经商之类的事情,某种意义上算是取代宦官的地位,这也是原先早就设计好的,应该有不少读者看到过泄露的章纲,不是临时加戏。另外,女主们不会参与战争的,感谢各位大大的支持

第133章 琅琊诸葛

  琅琊阳都城内,诸葛家。

  诸葛氏传承自西汉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的诸葛丰。

  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长成之后性情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后虽开罪了元帝宠臣导致被诬陷罢官,但诸葛氏名声已传扬天下。

  后诸葛氏一直定居在琅琊,先在诸县,后至阳都,已经历数百年之久。

  此间,诸葛氏也历出秩比千石高官,传承门第,是徐州有名的士族大家。

  诸葛亮之父诸葛,就曾任兖州泰山郡郡丞,秩比六百石,是郡国级别的高官,可惜病死的早,没能留下太多的政治遗产。

  那一年,诸葛瑾十五岁,诸葛亮八岁。

  按照两汉的传统,诸葛瑾已经成年,则独立门户,赡养继母。

  而诸葛亮、诸葛均则因为未有成年,因此和两个姐妹一起被从父诸葛玄收养,养在膝下,视如己出。

  诸葛玄出身琅琊诸葛氏,乃是徐州名士,很有声望,与刘表、袁术、等活动在京城的世家大族子弟素有交往。

  而诸葛玄这个人相当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诸葛兄弟的从父,将他们带到荆州,有着养育之恩。

  更重要的是,诸葛玄这个人代表了袁术和刘表两大集团达成和睦。

  在历史上,关于诸葛玄的记载是有分歧的。

  三国志中记载,诸葛玄是为刘表所举荐,任豫章太守,治南昌。而裴松之补充的资料,则显示诸葛玄是被袁术所表奏,署豫章太守。

  结局也迥然不同,三国志中记载是被朱皓赶走之后病死,而裴松之记载则是为豫章人杀死,献投于刘繇。

  其实仔细梳理一下,有没有可能这两个记载都是真的,只是时间顺序不一样,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诸葛玄因为徐州之变,带着诸葛亮等小辈南下投靠旧友刘表,在路过扬州的时候,被袁术发现,外交手段极为灵活的袁术在诸葛玄的身上看到了可利用价值。

首节上一节112/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