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04节

  况且是仪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不仅仅是仅有这么一次。

  在著名的二宫之争中,是仪作为鲁王的太傅,却忠诚于国家,上书三四次,直接说明孙权偏心鲁王的严重后果,请求孙权尊重太子。

  这样一个人,居然会畏惧孔融一句玩笑话,甚至不惜背祖忘宗的改名,这实在是很奇怪。

  不过结合到两个字的含义,刘封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东汉是一个谶纬横行,玄命大行其道的时代。

  而氏字不但民字少一,是为民无上也,而且氏字还有崩的含义在内。

  当时全国能用崩字的还有谁?

  自然是当今皇帝。

  而是字则截然不同,是一个妥妥的美字,不但有刚直不阿的含义在里面,字形更是极好。

  程昱梦见双手捧日,而被曹操认为是自己的心腹,赐改名为昱。

  那是字同样也是日在头顶,以头扶日,所谓“日在头上”是有【事君之相】,那这是字妥妥的也是美字。

  孔融让氏仪改名为是仪,这不就和曹操让程立改名为程昱如出一辙吗?

  也正是这个原因,刚直不阿的是仪才会如此顺从的改换姓氏,因为他明白这是孔融的一番好意,而且孔融也是正确的。

  只不过是仪虽然得到孔融的欣赏,却并不受孔融重用,这其实在孔融这里也不是第一回了。

  是仪旁边的太史慈,不也是现成的例子吗?

  听见太史慈的问话,是仪却是云淡风轻的调侃道:“子义此行,乃是如鸟上青天,当大展雄才,扬名海内。仪却只是中人之才,为政处事也唯忠勤二字,即便留下,也无甚用处。”

  太史慈却是正色答道:“子羽兄何出此言,只要是兄愿意留下,慈定当向明公全力举荐是兄。”

  太史慈这话是出自真心,他和是仪是在孔融那认识的,本来也只是泛泛之交。

  只是他这次南下的途中竟然又遇上了对方,于是便结伴而行。

  两人在路上闲来无事,便谈天说地。

  太史家可不是普通的豪强,人家祖上也有过千石大官的,是真正的官宦之家。

  太史慈自然也熟读经书,研习兵法。

  和是仪的一番交流之后,太史慈察觉到了对方的不凡,就极力想要邀请是仪留在徐州。

  东汉实在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朝代,而乡土情则是不可不尝的特色之一。

  太史慈自觉自己一个青州人,来到徐州之后,必定会受到徐州同僚们的抵触和排挤。

  哪怕是仪是个没才干的,只要品行过得去,太史慈都打算举荐对方,或者干脆自己私下招募。

  可太史慈惊喜的发现,是仪居然很有才干,性情清恪贞素,让人感佩不已。

  于是,太史慈更想要举荐是仪,若是能让是仪也入刘徐州麾下,那自己也就不会那么独木难支了。

  是仪却始终推辞不受,想要继续南下,打算去江东刘繇处看看。

  太史慈明白,是仪应该是和先前的自己一个想法,投奔刘备不如投被刘繇,毕竟他们和刘繇才是乡党。

  眼见劝不动是仪,太史慈只能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等见到了刘备之后,一定力荐是仪。

  只希望刘备能像传闻中那样乐贤下士,心胸宽阔。

  就在太史慈想着如何留下是仪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队骑兵,护卫着两位贵人迎面而来。

  太史慈赶紧勒停了队伍,呆在原地静观其变,却不想那队骑卒竟笔直冲着他们而来。

  “子义!子义!”

  隔着老远,当先那名面阔耳大,双手极长的大汉就喊了起来,他身后跟着数个彪形大汉,无一不是猛将勇士。

  这些大汉,正是关张赵三人,再加一个简雍。

  这些人都是当初在平原国与太史慈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让刘备带了出来,生怕太史慈与自己生分了。

  “竟是刘使君亲至!”

  太史慈有些不敢置信,朝着身边的是仪道:“我曾与刘徐州河北见过,当时唯有刘徐州应了孔北海的求援,带着三千精兵直下都昌,他身后跟随的,必定是关羽、张飞和赵云几位豪杰。”

  是仪淡然的神情中,闪过一丝苦楚。

  别看他一直婉拒着太史慈的邀请,那是他实在不看好刘备对自己的印象。

  是仪是属于那种厚积薄发型人才,刚正不阿,清廉简朴,没有奇谋,却是踏踏实实的稳重厚朴。

  所以是仪根本不奢望刘备的眼睛里能看得到他。

  与其留在郯城指望太史慈,那还不如直接南下去刘繇那。

  太史慈和刘繇都是乡党,可至少刘繇自己是个州牧啊,若是肯使用自己也不用太史慈举荐了。

  于是,是仪冲着太史慈笑着点了点头:“子义,刘徐州出城相迎,实乃是重情厚恩,汝可不能在此等待,当速速远处相迎。”

  是仪的话正合太史慈之意,冲着前者点了点头后,太史慈果断一夹马腹,飞驰而出,迎着刘备而去。

  史记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弓马娴熟。

  可只有当你真正看见太史慈时,才会明白这是一位如何雄武昂扬的伟丈夫,即便和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抢镜达人站在一起,也绝不落半点下风。

  刘备和太史慈在队伍前面相会,一起跳下马来。

  刘备上前几步,直接就握住了太史慈的手掌,唏嘘道:“子义,我等都昌一别,至今已有三年了吧。”

  “明公好记性,确有三年了。”

  太史慈还有些拘束,毕竟他可还记得,自己当时可是直截了当的婉拒了刘备隐晦的招揽。

  当时的刘备不过是个连一个平原县都管不到的平原国国相,兵马也不过三千,还是问田楷借的,这如何能让他同意。

  哪怕对刘备再有好感,相处的十分投契。

  可他太史慈却是有家有业的,而且还是家族希望,不能随便抛掷的。

  因此,太史慈很理所当然的选择返回东莱,继续等待时机。

  只是太史慈自己也想不到,世事变化竟然会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这才不过三年,实打实计算的话,仅仅只有两年,刘备竟已成了徐州州牧,再一次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

  这一次,对方是以徐州州牧的身份,正式发出的征辟。

  太史慈在母亲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刘备,可心里还是很虚的。

  可当他现在看见刘备竟然出城相迎,这心里的块垒瞬间就崩塌了。

  “慈何德何能,竟劳动明公出城相迎。”

第127章 买一送一

  “慈何德何能,竟劳动明公出城相迎。”

  太史慈翻身下马,朝着刘备的来处纳头便拜。

  这一拜里,有忐忑,有惭愧,有希冀,有渴望。

  飘零半生,太史慈今岁已三十也。

  而立之年,却寸功未立,名不过东莱,望不出青州,至今仍是白身,且无人重用。

  亡父和老母的殷殷期待,让太史慈很是自责,夜深人静时,也偶尔会回想起昔日刀截毁章之事,问自己是否后悔。

  可每次的结果都是,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对于自恃才能卓著,弓马娴熟的太史慈,他心中也有一个楷模。

  此人便是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中,名列第七的大树将军冯异。

  在太史慈看来,如果寇恂为光武帝之萧何,那冯异即便在将星云集的东汉初年,那也是妥妥的光武韩信,也比韩信更为谦逊爱民。

  刘秀拿下河北之后,称帝所面临的最大两团敌人,便是更始军三十万洛阳驻防军和数十万关中赤眉军。

  而这两大重兵集团,都是被冯异所破,也俱是以弱胜强,大获全胜,受降降兵数十万。

  光武帝更是以七尺长剑赐予冯异,以壮其声势,辖制诸将。

  太史慈的梦想,当属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了却君王事。

  “子义,你可是等的我好苦啊。”

  刘备也翻身下马,甩开马缰,上前一把拖住太史慈,将其扶起。

  “你我之间,何须此等俗礼。”

  刘备抓着太史慈的肩膀,上下打量,只觉得对方依旧如三年前那般耀眼,猿臂蜂腰,气质渊岳峙,让人一见,便心生喜爱。

  若不是如此,昔日以刘备的人情世故,又如何会冒昧相邀?

  太史慈双拳一抱,礼拜道:“慈来迟也,恳请明公降罪。”

  “子义此话何解?”

  刘备满脸笑容,拉住对方的手道:“子义,昔日平原一见,备当时就已倾心,只恨当时声微名低,更无显职相待,只能忍痛放走子义。”

  其实刘备当时的官职,是足够征辟太史慈了,可遗憾的是,刘备的平原相国只是个虚职,并没有真正的辖制平原郡国。就连刘备带来救援孔融的三千精兵都不是他自己的。

  否则,太史慈别说婉拒刘备了,甚至还会主动表现自己,以期赢得刘备的青睐。

  要知道太史慈之前为了郡国太守,甚至不惜干了毁坏奏章这等要命的事情,可知太史慈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是刘备当时拥有的太少了,连要求不高的太史慈都无法满足。

  听闻刘备的话,太史慈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慈肉眼凡胎,不识英雄,不意明公如潜龙在渊,一朝起飞,威名加于东海,方知自己乃是潜水游虾尔。”

  刘备哈哈大笑起来,用力拍打太史慈的后背:“昔日不知子义竟如此风趣,备不过一北地健儿,如何算得上在渊潜龙。此番不过是秉持人间正道,蒙陶公不弃,委以重任尔。”

  刘备其实是故意点出旧事,刚才只一接触,他就发现了太史慈心中的芥蒂。

  虽然这芥蒂是对他自己的埋怨,可只要不化解这芥蒂,就会像是一根刺一样,一直扎在刘备和太史慈的心里,甚至越扎越深。

  那刘备索性就替太史慈拔了这根刺。

  “别说是子义你了,就是云长,翼德、宪和、子龙、国让他们,也是万万想不到有今日啊。”

  刘备叹息一声:“其实就是备自己,也如坠梦中,深恐辜负陶公厚爱,不能安定徐州百姓。”

  太史慈闻言,赶忙安慰道:“明公北伐琅琊,收复臧霸,又在东海安民屯田,美名已至青州,慈在东莱,也颇有耳闻,当地士、民都对明公很是钦佩,只恨不能生在明公治下。”

  “谬赞了,子义谬赞了。”

  刘备笑道:“如今幸得子义来投,有你襄助,备更有信心保境安民,让徐州士、民能得享太平了。”

  张飞窜了出来,朝着太史慈大声喊道:“俺大哥说的没错,子义你就跟着俺大哥一块儿干吧!”

  关羽也在一旁捋须点头:“子义,羽兄长当真是候你日久了。”

  三爷和二爷也俱是开口,表达了对太史慈的欢迎之情。

  刘备三兄弟的热切欢迎,化解了太史慈心中最后的一点纠结,当即纳头便拜,愿为刘备效犬马之劳。

  可怜刘封这时候才跟着马车赶到,看见自己父亲得意洋洋的搀扶起太史慈。

  其实刘封也是会骑马的,毕竟北地豪强,家里但凡不是穷的吃不上饭了,都多少会点骑术。

  刘备在曹操口中都是织席贩履之辈了,不照样精擅马术?

首节上一节104/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