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90节

  只要利益一致,是不是张邈来当这兖州刺史,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就如同袁术是汝南人、不能当豫州刺史,但可以举荐孙坚当豫州刺史。

  至于陈王刘宠的豫州牧,本就是董卓故意来恶心袁术的!

  规矩?

  废少帝、杀少帝、睡龙床、占嫔妃的凶悍之徒,会遵循这种规矩?

  但董卓不遵规矩,关东的大臣们不能不遵规矩。

  陈宫点头道:“关羽是刘青州的义弟,既然他开口了,就不可能会食言。否则这就是在败坏刘青州的仁义之名,得不偿失。”

  “更何况,给了人情给孟卓,这兖州今后就会跟青州结好,这对青州而言是有利无害的。”

  “相反,若让刘岱继续当这兖州刺史,恐怕连刘青州也担心刘岱会给青州添乱。”

  “毕竟,原本兖州要援助给青州的钱粮,因为刘岱的原因一直都没有送往青州,刘青州对刘岱肯定是有怨言的。”

  张邈兴奋起来了,离席踱步道:“刘岱小儿,自以为跟袁绍缔结姻亲之约,就可以在兖州耀武扬威了。”

  “杀了乔瑁、郑遂、崔言等人不够,还想杀应劭和我,妄杀之徒,如何有资格执掌兖州?”

  “我有意让广陵臧子源来当这兖州刺史,公台以为如何?”

  陈宫凛然道:“广陵臧子源气节之士,行政教化赏罚都颇为精通,昔日酸枣会盟时,臧子源歃血盟誓,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无不感动振奋。”

  “若让臧子源来当兖州刺史,定然是兖州的幸事!”

  张邈哈哈大笑,语气也随之一冷:“既然如此,那袁术也就没必要让他留在兖州了。我立即遣人通知陈留各处隘口,迎关羽兵马北上。”

  “先破袁术,再灭刘岱!”

  “另外,你南下的这段时间,孟德也自东武阳出兵了。”

  “袁绍举荐了孟德当了东郡太守,令其出兵进攻黑山贼白绕。”

  “你先回濮阳整顿文武,迎孟德入东郡。”

  “破了黑山贼白绕,袁术在封丘城就没有援军了。”

  陈宫吃了一惊:“曹孟德当了东郡太守,他会支持臧子源当兖州刺史吗?”

  张邈沉默片刻,凝声道:“不必担心!我会说服孟德的。这兖州不能再有袁绍安插的人来执掌军政了。”

  “待击退袁术后,山阳郡太守袁遗还有济阴郡太守袁叙,都得驱逐。”

  “否则兖州难以安稳!”

  见张邈有了决意,陈宫也不再相劝。

  张邈、曹操和袁绍本来是旧识故友,但因为张邈和袁绍起了冲突,曹操一直都在尽力斡旋。

  能不能说服曹操支持臧洪当兖州刺史,陈宫唯有相信张邈。

  陈宫让祢衡回陈国通知关羽等人,然后独自返回了濮阳迎接曹操。

  曹操在东武阳厉兵秣马许久了,一直都在等待这个机会。

  在得了袁绍的授命后,曹操尽起东武阳的兵马,连夜行军来到了濮阳城。

  待得陈宫返回时,曹操已经进驻濮阳城两日了。

  一听是东郡郡丞陈宫回来了,曹操连忙驱车来见陈宫,礼数颇为周到。

  看张邈之面,陈宫对曹操也很客气。

  曹操又引荀和戏志才给陈宫认识。

  见颍川荀氏、有王佐之名的荀也加入了曹操麾下,陈宫眼中不由多了三分惊讶。

  以荀的家世、名望和才学,竟然会不选择袁绍而选择曹操!

  而跟荀和戏志才一交谈,陈宫心中的傲气又减了三分。

  本就因为祢衡的到来而惊叹郑平的运筹帷幄,在阳夏城被陈登、张这两位才智之士的谋略震惊、被关羽的权略给惊住。

  如今又遇到了荀和戏志才这两个颍川俊杰,陈宫是想傲也傲不起来啊!

  当陈宫提到陈国的关羽等人会引兵北上跟袁术用兵时,曹操的细眼明显多了惊讶:“袁术明知关羽等人在陈国,怎会不遣人牵制?”

  陈宫道:“袁术本来让麾下大将孙坚统兵进攻陈国的,但因为刘表进犯南阳,孙坚被调回去抵挡刘表了,而关羽麾下的谋士陈登和张也识破了袁术的疑兵之计。”

  曹操吃了一惊:“不知这陈登和张,是何处贤士?”

  陈宫道:“张字子纲,是广陵郡人,跟彭城张昭张子布、琅琊赵昱赵元达,一同响应了刘青州的求贤。”

  “张子布和赵远达善于内政,留在了临淄城,而张子纲善于军谋、也通内政,自跟着刘青州的义弟张飞南下后就兼任行军军师一职。”

  “陈登字元龙,是下邳人,乃是沛相陈之子、徐州的典农校尉,同样善于军谋,这次是以休假之名去陈国助关羽的。”

  曹操又是惊讶又是羡慕:“刘玄德麾下,竟然已经有了如此多的文武俊杰了吗?”

  陈宫又将关羽麾下的太史慈、麴义、田豫也一一介绍。

  听闻刘备仅仅在陈国就有关羽、张飞、太史慈、麴义、田豫、张、陈登七个文武俊杰相助,曹操心中的羡慕之意更甚了。

  虽然,曹操已经有荀和戏志才相助,以及夏侯渊夏侯曹仁曹洪乐进韩浩李典等人为爪牙,但这丝毫不影响曹操对刘备麾下人才的羡慕。

  “得尽快击溃黑山贼白绕,然后去封丘城了。”

  “虽然关羽张飞太史慈等人,现在是跟着刘备的,但只要我施以恩义,他日也未必不能让这些文武俊杰,择主而事!”

  曹操暗暗琢磨。

  对于求贤之心,曹操自认为不会逊色任何人,连王佐之才荀都肯放弃袁绍投效自己,让几个刘备的麾下文武放弃刘备也不是不可能的。

  “志才,立即制定击溃白绕的战术!”曹操忽然豪情迸发:“袁术兵多将广,关将军独木难支,我等还得击溃白绕后前往相助!”

  戏志才跟曹操相处的时间长,已经猜到了曹操的想法,不假思索道:“黑山贼凶悍,善于群战,白绕此人也是深通兵法的,不可大意轻敌。”

  “但黑山贼跟昔日黄巾贼的弱点也是一样的,即便是出征也不忘带上家眷,这些贼兵家眷遇到奇袭就容易混乱!”

  “欲破黑山贼,可效仿昔日孙膑诛杀庞涓之计,先袭扰黑山贼家眷,然后在白绕回兵的险要处以逸待劳,如此,贼兵可破!”

  倘若戏志才在刘备麾下,这种袭扰黑山贼家属的计策是绝对不会用的。

  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家眷能活下去,只要黑山贼拿起了刀,那就是贼人,是敌人。

  你死我活,各凭本事。

  可黑山贼的家眷,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这些人本就是活不下去穷苦流民,也不具备提刀杀人的能力。

  让刘备驱兵去杀一群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刘备是下不了手的。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荀陈宫,对于戏志才的这个计策都颇为赞赏。

  在三人眼中,黑山贼不论是家属还是贼兵都是贼人,没什么不同。

  既然能通过袭扰黑山贼家属的方式来击败白绕,为什么不选择呢?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先乱,后治,才是至理。

  只要能破贼,方式不重用,结果才是唯一要考虑的。

  “志才妙计啊!”曹操抚掌大笑:“就依此计而行,立即遣人打探黑山贼家属营位置。”

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

  长安。

  自从董卓拜卢植为尚书后,对天下大势的走向也豁然开朗了。

  在人事调配上,卢植以“司徒王允跟吕布皆是并州人”为由,将王允的司徒位罢免,让弘农人杨彪出任司徒。

  而卢植也因此被王允等人暗中谩骂,将卢植跟蔡邕都归为董卓一党。

  同时,卢植又跟皇甫坚寿一道游说了皇甫嵩,让皇甫嵩和董卓达成了协议。

  只要董卓不再玷污皇家女眷、聘请名仕出任太傅教导刘协,皇甫嵩就同意替董卓效力。

  董卓采纳卢植提议,提拔凉州名仕贾诩出任太傅。

  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名仕阎忠断言贾诩有良、平之谋,而贾诩的祖上贾谊师从荀况学生张苍,凉州贾氏亦是传承数百年。

  皇甫嵩亦知贾诩的才名,于是同意了替董卓效力。

  而贾诩为求自保,不知用了什么方式,竟然让刘协替董卓驾车!

  刘协甚至还杀了直言劝诫的臣子,以示跟董卓君臣不疑。

  若不是董卓有自知之明,换个人估计都要替刘协效死了。

  自此。

  长安势力逐渐趋向于正轨。

  在卢植、皇甫嵩、杨彪、贾诩、蔡邕等人的努力下,又有刘协的支持,董卓跟公卿大臣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公卿大臣需要享有汉室公卿的权力和地位,而董卓也需要公卿大臣来治理关中。

  一定程度上,关中的民生经济也有了恢复。

  在军事上,依旧是以西凉军为主。

  董卓虽然放宽了政务,但对于兵权是抓得很紧的。

  “子干的乱关东之计,如今已有成效了。”

  “袁绍袁术等人,如今在黄河一带用兵。”

  “反贼就是反贼,打着勤王的旗号,却行土匪之事。”

  主位上,大腹便便的董卓,左搂右抱,手握金樽,一脸的横肉。

  一咧嘴,就是一阵刺鼻的酒味,熏得怀中的侍女紧闭眼睛,但不敢发出半点怨言。

  在这长安,刘协是皇帝,但却是一人之下;董卓是臣子,但却是万人之上。

  而在次席。

  卢植正襟危坐,虽然满头白发但却梳理得十分精致。

  轻摇手中玉樽,卢植眼神睿智,亦有对俗世洪流的冷漠。

  “关东群贼,大抵都是狼心狗肺之辈,袁氏一族,亦不过是沽名钓誉。”

  “但不论袁术胜还是袁术败,关东局势都会因此而变化,若是有人趁机势大,也会给太师增添烦恼。”

  “太师不如遣能将入虎牢关,若袁术胜则袭扰袁术后方;若袁术败,则遣兵相救。”

  “将关东局势,维持在一个可以掌控的平衡之中,太师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

  卢植的策略,让董卓不由抚掌大笑:“子干之能,犹胜昔日留侯啊!”

  “袁术若败,袁绍趁机势大;袁术若胜,同样会趁机势大,这的确有损本太师的威严。”

  “子干以为,应当委派何人去虎牢关?”

  卢植徐徐举荐道:“皇甫义真!也唯有皇甫义真,能精准的把握时机,而且绝对不会跟关东群贼联手。”

首节上一节19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