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宣传科干事开始! 第9节

  小雨下的时间并不长,待到雨停,萝卜苗已经有一乍长,生长速度也开始慢下来。

  张沈飞后面又接连种下一亩土豆,一亩玉米,小麦,白菜,菠菜,黄瓜,西红柿,冬瓜,南瓜。

  十种作物种下之后,张沈飞又去北山打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中途还捡了一窝野鸡蛋。

  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他这才心神一动退出去。

  忙碌了一天也是累了,张沈飞打了个蛤蟆刚想酝酿睡意,里屋却传来唐大妞的声音。

  “他爹,都睡下了,快,赶紧的”

  接下来是大哥无可奈何还带着睡腔的声音:“今儿在厂里义务劳动一天,我真累了”

  “累什么累?早上你可是喝了三碗鸡汤!!!”

  “几碗鸡汤也不能这么使啊,我是人不是牲口”

  “你能有牲口猛?甭废话,不生出闺女你就甭想消停!!上来!!”

  一阵不明名状的声音响起。

  张沈飞在外屋听得小脸又是一黄,但听熟人墙角别扭的很。

  没办法,从被子的破洞里掏出两团棉花塞进了耳朵里,同时还在心里思索着赶紧搬家。

  一夜不是很好的眠之后,

  翌日张沈飞起了个大早,洗漱完后,桌子上已经摆了一盘大腌萝卜,一筐死眉瞪眼的窝头,嫂子唐大妞满面春光,哼着小曲儿在厨房里搅合棒子面粥。

  张沈飞看着窝头只觉得自己肯定吃不下去,但等真的吃到嘴里,却发现身体自动就接纳了,想来前身的身体反应还在。

  吃饱喝足,张沈飞出门去寄信,作为一个有节操的撰稿人他并没有一稿多投,而是投给了青年日报。

  市内邮寄,一封信只用了四百块钱。离开邮局,张沈飞重新买了纸笔,还给自己买了一盏台灯,将这些全都扔进系统空间后,他准备回家看书,昨儿刚买的二手书,还有大哥带回来的打字机拓印还没来得及学习呢。

  就这么在家苦读到中午时分,一家人午餐吃的是炝锅杂面条。

  这玩意儿做法简单,一点点油加葱花炝锅后加入开水,水开加入擀好的杂面条,水开两次就算熟。

  这是解放前穷人的吃食,解放后这几年日子好过了,很少有人这么吃的。但老张家穷,一直还在吃。

  唐大妞人穷却倔强,每次吃这种穷人饭的时候都把外屋门关的紧紧的,也决不允许孩子们端着碗去院子里吃。

  张沈飞早上吃了窝头,中午不想再吃杂面条,于是找了个借口去了九十三号院。

  进门直奔跨院,刚走到田小枣家门口,就闻到了香味。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是做的打卤面?”

  灶房里,田小枣刚把一把油菜丢进面条锅里,听到张沈飞的声音不由得冷哼一声:“小子打小嘴就壮,每次我们家一做好吃的,你就指定敲门。”

  蹭饭就要有舔着个B脸的觉悟,张沈飞对田小枣连挖苦带讽刺的话充耳不闻,只是进了屋,拿起大勺在装卤子的盆里搅合着:“五花肉,黑木耳,黄花菜和香菇,还有胡萝卜丝。

  “不对,你这也没有口蘑啊?打卤面没有口蘑,啧啧啧”张沈飞撂下勺子摇着头,就跟多看不起这锅卤子似的。

  田小枣使劲儿瞪了他一眼:“打卤0面0没有口蘑,就跟吃饺子不沾酱油似的,对吗?”

  “没错儿。”张沈飞点点头,“你做饭就是忒能凑合。”

  “我做饭凑合,有本事你甭吃!!”田小枣劈手就要夺走张沈飞手里的勺子。

  张沈飞把勺子高高举起:“小土豆儿,你也不行啊!!”

  田小枣气的吹胡子瞪眼,眼看俩人就要杠上,还是田叔及时叫停,说锅里的面条都要鬻了。

  田小枣虽然是个小辣椒,但干活却是一把好手,她利索的拿长筷子盛了两碗锅挑儿,盖上勾了芡的卤子,端到炕桌上。

  又给自己盛了一碗过水面,抓了一把剥好的大蒜,也端过去。

  田家父女和张沈飞就这么盘腿坐在炕上,一人一碗面条,就着脆辣的蒜瓣一通秃噜。

  张沈飞最爱吃面,尤其爱吃手擀面。田小枣面条擀的好,一指头肚那么宽,四根中指那么长,厚度正好。和卤子搅拌均匀后,一口吃下去,再咬一口大蒜,简直是浑身通泰。

  大海碗吃了两碗打卤面,张沈飞心满意足的摸摸肚子,就手就开始收拾碗筷。

  田叔见状忙阻止:“四九城就没有让客人洗碗的规矩。”

  田小枣却是撇撇嘴:“他张沈飞一星期跑咱们家八趟,他算哪门子客人?”

  “我还是洗碗吧,我这次要是敢不洗,下次田小枣就敢不让我蹭饭。”张沈飞很有觉悟的说。

  迪小芭改成了田小枣,但又跟《胡同》中的不太一样,人设,家境都做了一定修改,请义父们知悉。

第17章 甜!!!

  田叔吃完饭出门继续去摆摊。

  这边厢张沈飞乖乖的把碗筷都给洗了,那边田小枣也没有亏待他,从里屋端了一盘子顶好的小角沙土花生出来。

  张沈飞一颗颗花生磕的美哉,田小枣却是捏着一颗不动,皱着白嫩的小脸唉声叹气。

  张沈飞将一颗花生抛进嘴里,斜眼看她:“呦?我们的街道积极分子,南锣鼓巷小太阳田小枣同志这是怎么了?怎么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是不是又拍马屁拍在马蹄上,吃了红缨姐的瓜落儿??”

  

  他这么说是在揭田小枣伤疤,之前解放妓女的时候,这丫头可是帮了倒忙的。

  “去你的!!你才爱拍马屁呢!!”田小枣噘着嘴凶他,“我只是在发愁扫盲的事情。”

  扫盲??张沈飞歪头看她:“五零年不是扫过一次吗?这事儿你应该有经验的啊。”

  “五零年是小规模的。这次上面给了指示,要大规模,全国性,无遗漏的进行扫盲!!!Z国人民在政治上站起来了,文化上也不能落下!!”田小枣回忆着李红樱的话,一板一眼背诵给张沈飞听。

  张沈飞听得不以为然:“说了半天愣是没说到点子上,现在到底在发愁什么?”

  田枣自个儿大字不识一箩筐,还是五零年扫盲才认识几百个字,横竖区公所不能让她当扫盲老师,张沈飞不懂她现在纠结什么。

  “张沈飞你甭看不起人!!!”田枣知道张沈飞这是在挤兑自己识字少,气的脸颊鼓的跟河豚似的,“我不能当老师我还不能当宣传员吗??”

  她可是跟红缨姐打了包票,要动员街道里的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参加识字班的!!!

  “我现在就是在发愁动员的方式”想起五零年自己动员大家脱盲时候的滑铁卢,田小枣小脸立刻耷拉的更长了。

  张沈飞到这儿也算是听明白了:“所以你这次主要起个宣传扫盲运动作用呗。”

  “嗯嗯嗯。”田小枣点头如捣蒜。

  “我还以为是什么麻烦事儿呢,这多简单。”盘子里花生吃完了,张沈飞把田小枣握在手里一直没吃的那颗花生抢过来。

  简单??这是有戏啊!!田小枣两眼放光隔着桌子一把揪着张沈飞的手:“大飞,你有办法??!!”

  “吓死我了,还以为你抢花生呢!!”张沈飞拍拍胸脯,一副被吓到的样子。

  把最后一颗花生吃进肚子后,他眼珠子一转开始卖关子:“办法当然是有了,但是.”

  “但是什么?”田枣可怜巴巴的看着张沈飞,“大飞,现在咱们胡同里竞争先进的人可不少,我能不能在红缨姐面前露脸,可就指望你了!!”

  “嗯哼,所以?”张沈飞鼻子里挤出一声冷哼,一副甭跟我装可怜,劳资不吃你这一套的姿态。

  田小枣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利诱:“一会儿给你装一兜花生走!!”

  张沈飞不吱声。

  “再饶你二两干黄花。”

  “别,我要这个干嘛啊?我们家又不趁打卤面。”张沈飞双手抱胸。

  “那你说要什么??”田小枣为了先进也是豁出去了。

  张沈飞见抻的差不多了,这才说道:“我不是正装修房子吗?赶明儿房子弄好,你帮我把旧褥子改成棉门帘。”

  这活儿其实不难,但琐碎。再加上天冷,张沈飞不想让自家老太太弄,就想指派给年轻力壮,跟一头小母牛似的田小枣。

  见田小枣满口答应后,张沈飞这才告诉她,古往今来宣传不外乎编故事,编小曲儿这几个办法。

  “你知道《探清水河》吗?那就是大家看不过眼宋老三夫妻的所作所为,故意编了小曲儿给他们宣传的!!!”

  “那你的意思是,我也编小曲儿?”田小枣皱眉,“红缨姐倒是提过这个办法但我也不会啊。”

  张沈飞拍拍胸脯:“我会啊!!你甭忘了,我可是初中毕业!!”

  “你???”田小枣狐疑的看着张沈飞,突然又猛的一拍桌子,“对啊!!我还记得小时候你编的挤兑张大妈的小曲儿呢!!!当时把贾东旭埋汰的都哭了.”

  啊,这个,张沈飞想起小时候自个儿编的“你妈的头,像皮球.”,和贾东旭虽然生气,想打架又打不过自己。最终一怒之下怒了一下的事情,眼中闪过一抹尴尬。

  “好汉不提当年勇,总之,如果你愿意再请我吃一顿便宜坊的烤鸭,我就把小曲儿给你编出来。”

  “一言为定!!”田小枣解决了心腹大患,高兴的又从屋子里拿了个蜡纸包裹的东西出来。

  “这可是红缨姐给我的义利食品厂出的乳白面包,义利你知道不?就去年刚从沪市搬到四九城那个做洋糕点的厂子。”

  把面包递给张沈飞的时候,又有些不舍,重申道:“我自个儿都没舍得吃呢,给你了!!”

  张沈飞接过面包,打开包装毫不客气的撕了一大块攮进嘴里。

  而后把剩下的放在炕桌上,一边下炕一边穿鞋,一边跟田小枣说让她等三天。

  “甭说三天,就是三天半也成啊!大飞你放心,要是你的小曲儿真写出来,我报上去时候一准儿说是你写的,不会冒领你的功劳。”

  张沈飞摆摆手:“都自己人,分什么你我啊。都一样。”

  自己人???田小枣突然就红了脸。

  原来,这小子其实对自己有意思吗?

  “那啥,我还有事儿先走了。”张沈飞提好鞋抬头,诧异的看着田小枣:“枣儿?你做亏心事了?脸怎么红跟猴屁股似的?真滑稽,哈哈。”

  田小枣脸立刻冷下来,抄起扫炕刷子:“你丫才做亏心事了!!!赶紧走!”

  

  再不走我抽死你!!

  见田小枣变脸这么快,张沈飞嘟囔了一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跑了。

  出了门又探头回来,喊道:“那乳白面包,你自个儿留着吃吧!!!”

  刚自己才拧一口,田小枣心疼的眼珠子都红了!!要是给吃完了,那丫头还不得躲被窝里哭去???

  张沈飞又缩回头走了,田小枣看着桌上的面包,嘴角泛起一丝甜笑。

  

  奇怪,面包还没吃呢,怎么心里就觉得的慌呢?

第18章 送温暖!!

  离开田小枣家,张沈飞晃晃悠悠的到了老东安菜市场。

  老东安是东四区最大的菜市场,这地方不仅有固定摊位,外围的地方还有临时摊位。

  那些偶尔从乡下倒腾来鲜货的小商贩,或者是山里的猎户打来野味,就会拿来在临时摊位卖掉。

  相比固定摊位来说,临时摊位没有水泥台子也没有木头架子,练摊儿的就是拿个麻袋铺在地上,或者是把货物直接放在篮子里卖。

  因为没有固定摊位,他们的货要比市场里头的便宜一点。

  张沈飞在这里瞅来瞅去,问清楚了常见菜的价格后,又跑到菜市场里头看贵菜和反季节菜的价格。

首节上一节9/2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