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58节

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忙。

耿思承传回了南洋方向的奏报,地图上标注的大小琉球、吕宋群岛,已经被耿思承的第三舰队收入囊中。

刘仁轨也被从波斯湾的兴隆岛召回。

这个时候,南洋大部分岛屿上,还是一些原始部落,也只在马六甲海峡周边有一些很小的邦国。

因此,耿思承这一路都比较顺畅。

随同奏报一起回来的还有十多船香料,以及一些热带硬质木材。

香料自然不必说的,那就是黄金一样珍贵,在这个缺乏调味品的时代,香料就是美食方面的最高追求了。

另外就是热带硬质木材,硬度高,防蛀、防腐,无论是造船还是建房,这类木材都是极品。

南洋地区不仅产这些物资,还有无尽的金矿、铜矿、锡矿。

不过,李恪最在意的是南洋这一地理位置。

这一地理位置,交通优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气候优势。这里适大面积合种植甘蔗、橡胶树、烟叶、棉花。

白糖、橡胶、烟草、棉布,这些大宗商品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当然了,这个时代,橡胶和烟叶还没有流传到这里,如今,他们还在大洋岸的美洲大陆。

那么,这就需要一直对航海耿耿于怀的刘仁轨了。

刘仁轨一直在经营兴隆岛,如今的兴隆岛,已经成为波斯湾周边最大的商贸中心。另外,刘仁轨还在岛上建造了铁桶般的防御。

从波斯湾归来后,刘仁轨一直在学习李恪交给他的一沓厚厚的资料。

有关洋流、季风,有关海洋气候,有关海洋救捞,有关海战,等等等。

另外,最最重要的是李恪亲自画出了一些小册子。

“怎么样,记住多少了?”李恪来到了选拔出的远洋航行的兵营,刘仁轨正在和兵士们一起抱着画册学习。

见李恪来了,众将士纷纷行礼。

“王上,果真有如此大的谷穗?”一 名将领指着画册上的玉米,一脸惊呆。

“这就要靠你们自己去一一证实了,反正上面都标有尺寸,牢牢记住他们的样子,将来你们就有机会验证。”

李恪一次性制作了二十多本小册子,每一本就是一种作物,总共是二十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比如:玉米、土豆、红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南瓜、菜豆、西葫芦、橡胶树、剑麻、可可、烟草、金鸡纳树……

每一种作物,都画了种子时期的样子,幼苗时期、……成熟时期,等不同时期的画像。

要求所有选拔出的远洋船员,都牢记这着些作物不同士气的样子。

“若真是这么大的谷穗,那种一亩地就比以前种好几亩打的粮还要多!这个好,这个好啊!”

“还有这个豆子,居然长这么大!而且还是长在土里的,稀奇、稀奇,真是稀奇啊!”

“土里的豆子算什么,你看这个瓜,这一个瓜就够十人吃了!”

……

在讨论中,船员们逐渐加深了对所有作物的记忆。

“正则呀,准备的怎么样了?觉得还缺什么物品不缺?”李恪与刘仁轨走到一旁。

“王上提供的各方面支持已经很充分了,要说准备的怎么样,其他的都没什么,就是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

“若这天下,真的像王上说的需要航行两三万里才能到达彼岸,那得是多大的世界呀,臣忍不住想尽快出发了,想尽早领略那完全不同的世界!”

刘仁轨满面潮红,目光深邃且充满渴望,鼻头急剧扩张。

“哈哈哈哈!正则有这个勇气,那就成功了一半!既然已经准备充分了,那就定在三日后启航!”

“臣定不辱命!”刘仁轨难掩激动。

“正则,此次领略异域的奇幻倒在其次,重中之重是要把那些作物的种子带回来,有了那些种子,宁国就能再次腾飞!”

李恪看着刘仁轨,十分郑重的说道。

“王上放心,有如此周全的准备,臣必定不负王上所托!”刘仁轨也庄重回道。

“其实,正则,你知道吗?本王还挺羡慕你的。刚才说了,这些作物的种子都可让宁国再次腾飞,但又何止是宁国的腾飞!”

“你若能把这些作物种子都带回来,可以让我们炎黄子孙走在整个世界的最前面!若干年后,本王只是历史上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帝王之一。”

“而你正则,却是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粮食,甚至能让炎黄子孙肆意繁衍!你将是唯一!”

不是李恪非得给刘仁轨戴高帽子。

首先来说,如果刘仁轨真的带着那些作物种子回来,还真就是这么大的功劳。

其次,如今的刘仁轨既善于航海,本身又有相国之才。

李恪费劲巴拉的打造、装备一支远洋船队,结果被刘仁轨带去美州独立建国不回来了,找谁说理去?

虽然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最起码的牵绊,还要给对方安排上的,这是作为帝王的常规操作。

这牵绊,一是其家人,二就是刚刚提到的万世盛名。

若想要青史留名,想被万世传诵,那就只能回到宁国。不然,只能落个万世恶名。

“臣只求完成王上所托,不辜负王上的信任。另外,去领略更大的世界,满足内心对新奇世界的向往,盛名不盛名的,臣都我所谓!”

李恪一听,

啥?

对名声无所谓?你,你,你可别吓我!

第235章 废除贱藉

锦州港,李恪送走了刘仁轨的远洋船队。

船队将在海东道做最后的物资补充,而后,就要驶入茫茫大洋,驶向所有船队成员的未知世界。

回到宁城,李恪看到了多日以来收到的军报。

王玄策等将领,在河北道继续消灭各豪强、地方武装。

崔家被土匪、村民联合灭屠戮的事,其他大小世家都收到消息,不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宁国占了河北也不敢怎么样。

宁国军队怎么样还不好说,但土匪很凶残啊,还是提前跑路吧!

于是,河北道大大小小的名门望族,全都把方便携带的财产装车,由大批部曲、家兵护送,前往长安。

一时间,从河北前往关中的官道上,车马喧嚣,摩肩接踵。

结果无一例外的,全都遇到了“土匪”。

不过,盗亦有道,“土匪”只是搜刮了他们所有财产,强行带走了他们随行的部曲、家兵。却给他们留下一部分干粮,至于能不能吃到长安,或许吧。

至于从世家手中夺来的部曲、奴仆、婢女,这些人在大唐,世世代代都将是贱籍的身份。

如今,他们的命运迎来了转变。

每个县都有数万的贱藉的部曲、奴仆婢女。

天宁军每到一处,就会把他们汇拢到一起,造册登记。

“把我们集中到一起,这是要做什么?”

“会不会是送去挖矿啊?”

“估计是了。听说,在宁国,最苦最累的活,都是由贱籍的人做的。”

“我也听说了,长年累月钻进深山老林里伐木,钻到地下十多丈深的矿井里挖矿,唉!”

“那你还想怎么样?身为奴藉,主人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你还挑挑拣拣啊?”

“就是嘛,以前不都是这样过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换了个主人而已。”

……

这些人被集中到一起后,七嘴八舌的谈论着,等待着自己的命运被再次宣判。

“都静一静!某乃宁国天宁军果毅都尉陈宏阔。如今,把你们汇聚于此,是要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一个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奉宁王令,凡有奴婢衷心归入宁国,从此忠诚于宁王,忠诚于宁国,而你们将会被废除贱籍,成为宁国良人。”

“之后,将与宁国普通百姓一样,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分得土地;此后按你分得土地的多寡缴税。”

“也可以到国营农场、工厂做工;也可以到其他私营工厂、商铺应聘;每年所得酬金的收入都远高于种地。”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誓死不做宁国人,继续维持你的贱藉!”

轰……

这一消息,一下子就让现场的部曲、奴婢们炸开了锅。

“有这种好事?”

“废除我们的贱籍?”

“我没听错吧?”

“能分地?”

“做工还给钱!?”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卢家的奴婢,已经不知道多少代了,要废除了?”

“我的孩子们,以后都不再为奴、为婢了?这是真的吗?”

……

这些人,有的是刚被卖为奴婢,有的已经为奴为婢无数代了。

在这个时代,律法中明确写着:“奴婢、部曲、身系于主”;“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产,即合由主处分”……

奴婢们像主人的其他资产一样,可以任由主人处理。是买是卖,或转借、或赠送,都全听凭主人。

奴婢的婚配也由主人决定,奴婢生育的后代,自然也是主人的资产。只要主人不主动把这些不必放良,那么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将是奴婢,都是贱藉。

而贱藉与良藉,贱人与良人,是完全隔绝开来的两个阶层。

就算要放良,从奴婢到平民也不是一蹴而就,要一级一级放,还有时间限制。

如今,宁王直接把他们放良为平民良人,他们一时间有点难以相信。

待得到陈宏阔的再次确认以后,这些人或掩面哭泣,或嚎啕大哭,或相拥而泣。

如果可以挺直腰杆做良人,谁愿意低眉顺眼做为奴为婢!

当然要选效忠宁王、效忠宁国了!

“都停止喧哗!愿意效忠宁王、效忠宁国的,现在可以到台下登记了,你们将被编入宁国户籍册,成为正式的宁国人!”

这时,部曲、奴婢们才注意到,台下早就摆开了一长溜书案,

还犹豫啥!登记!

这下可把这些人高兴坏了。

要知道,宁国也是有奴仆、婢女的。不过,所有宁国的奴仆、婢女,都是来自于战败国,那些战败国,就连公主都在宁王宫中为婢,除非特赦。

首节上一节158/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