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48节

  “算你俩还有点脑子。”

  ……

  慈宁宫内。

  孝庄和顺治这对母子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争执。

  “福临,这件事影响太坏,你必须严肃惩处鳌拜和蒋青云。就算不杀,也要流放。”

  “皇额娘,两黄旗乃朕亲领,这2人都是朕的忠臣!朕若重罚他们,岂不是寒了两黄旗将士的心?”

  “八旗制度是大清的根本,孰重孰轻?你明白吗?”

  “额娘的意思是朕要忍气吞声求团结?”

  “正蓝旗闹事也是事出有因!”

  “不管什么因,冲击六部是什么行为?是谋反啊!”

  望着暴怒的顺治,孝庄深吸一口气。

  缓缓劝说道:

  “福临,皇帝就是要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八旗内部一旦互相攻讦、互相敌视,咱大清就完了!你明白吗?”

  “皇额娘,自打辽东起,咱八旗内部自己人杀自己人的例子还少吗?大清亡了吗?不但没亡,还越活越好。朕其实很想提醒额娘,多尔衮已经死了,他已经死了!”

  “你~”

  孝庄感受到了来自儿子的深深恶意,眼眶微红。

  顺治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

  次日。

  太和殿早朝。

  顺治愤怒的声音响彻大殿。

  “正蓝旗冲击六部,狂悖至极,必须严惩。着三法司接手调查,抓捕该旗幕后策动之主犯。旗主多尼枉顾君恩,大逆不道,剥夺亲王爵位,贬为骁骑校。”

  “领侍卫内大臣鳌拜行事冲动,罚银100两,降为从一品,仍在御前行走。监察御史蒋青云以下克上,大胆妄为,罚银200两,暂卸五城兵马司指挥,但仍保留监察御史官职。”

  一脸晦气的洪承畴自己走了出来,扑通跪下。

  “臣有罪。”

  顺治目光冷冷。

  “你的确有罪,若不是你怎么会引起这场轩然大波。诸位爱卿,该如何处置洪承畴?各抒己见吧。”

  出乎意料。

  众人纷纷替老洪求情,亲王、郡王、尚书、侍郎无一不是~

  就连资格最老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站出来说:“洪大人劳苦功高,偶有失误,稍加惩戒即可。”

  见殿下群情沸腾、满汉一心,顺治也不由得迟疑了。

  “那就降为兵部右侍郎,罚银1000两,继续留任。”

  洪承畴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多么希望被当廷削职为民。

  这帮同僚其心可诛啊,他们都害怕捧烫手山芋,所以不让自己倒下。

  ……

  散朝后~

  大臣们三三俩俩或回衙署,或去大栅栏消遣。

  从午门到正阳门,马车一辆辆驶过,不时有人掀开车帘观察路面,窥见隐隐血色,暗自惊呼蒋御史真四九城第一狠人也。

  光天化日,在帝国中枢镇压国族。

  啧啧~

  汉官们集体酸溜溜,满官们一部分心生钦佩,一部分对其恨之入骨。

  ……

  乾清宫。

  “宣太医院使吴庸进殿。”

  吴庸依旧一副伤员打扮,走路虚弱,一瘸一拐。

  “吾皇万岁、万万岁。”

  “免礼,赐座。朕听说了,你给宫人们种痘合计612颗,2人重症,3人轻症,其余皆无事。你的功劳很大。”

  “皇上过奖,其实也不全是臣的医术。”

  “嗯?”

  “臣自从接了这个任务后,压力很大,生怕对不起皇上信任。蒋御史曾和臣因南城种苗有过几次来往。他就给臣介绍一位在南城崇福寺挂单的云游和尚,为国祈福。这位大师忧国忧民,为了法事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且事后还将酬金全部捐给了南城育婴堂。”

  “看来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呐!朕若有机会,当见一面。”

  正如吴庸所料,顺治很喜欢这个故事。

  ……

  “臣还有一事奏报。”

  “讲。”

  “经太医院医士勘治,昨日闹事的正蓝旗人共计轻伤330人,重伤95人,好在无一人死亡。”

  “五城兵马司下手还挺有分寸。”顺治挥手屏退左右,然后低声问道,“吴院使,其实朕有一事很是不解,同样是集体种痘,首批正蓝旗官佐为何毒翻了一半?”

  “这也正是臣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同样的方子,南城百姓无事,宫人也没事,为啥正蓝旗人就有事?”

  “会不会是洪承畴没学到精髓?”

  “绝无可能。臣的方子简单、明确、好懂。皇上可能不知,蒋御史找了一群卖大力丸的江湖游医都能吃透臣的方子。”

  “你的意思,有人在搞鬼?”

  “臣没有调查,不敢乱说。但,想来是有些蹊跷的。”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

  吴庸一瘸一拐地离开了乾清宫,看背影,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御医不大正经。

第49章 结拜!

  西城,范府。

  书房内。

  范文程长叹一口气,将刚刚写完的弹劾奏章丢进了火盆。

  “父亲,儿子错了。”

  “老夫不怪你,那日蒋青云在午门外当着鳌拜的面逼着你就镇压正蓝旗一事表态,说明他那会就已经在防着老夫弹劾!一想到这,老夫就觉得脊背发冷。”

  “父亲,假如我当时旗帜鲜明的表达反对意见呢?”

  “蒋青云和鳌拜会联手打你,打的你筋断骨折,之后照样镇压正蓝旗。你白挨一顿毒打不说,仕途也会就此终结。知道为什么吗?”

  “立场?”

  “对。立场大于一切,你反对镇压正蓝旗,你就站到了和皇上相反的立场。蒋青云用心歹毒啊~”

  ……

  父子俩相视无言。

  范文程将眼神聚焦在桌面的一方砚台上。

  自言自语道:

  “老夫本想上折弹劾蒋青云镇压正蓝旗的行为是破坏大清根基,必须严惩。想来,太后会支持的,其他大臣也会有人支持,若是运作得当,逐步发酵,就形成了朝堂舆论。再发掘一些其他劣迹,纵然是皇上也难护他。”

  “可现在,这份奏折一旦到达御前,他蒋某人就会把你当作盾牌,让我们父子搏杀。此人将来必是李林甫。”

  “父亲多虑了吧,他不过一小小御史,又是个汉人,距离宰辅差着十万八千里。”

  “只要圣眷一日不失,他都是安全的。”

  “所以,关键还在于皇上?”

  “谟儿你记着,朝政看似千丝万缕、盘根错节,可实际上只有一条线,那就是皇权。你能办成的事不过是皇权想让你办成。反之,也是一样。”

  “儿子明白了。”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太后的背后站着蒙古八旗,她老人家才是我大清的定海神针。关键时刻,太后会出手。”

  ……

  正阳门外,大栅栏。

  商业兴旺、来往人流如织。

  俩鸿胪寺的官员边走边聊。

  “我也就一月没来,怎么感觉哪儿哪儿都不一样了嘿。”

  “路修过了,门脸整过了,地扫过了。”

  “你发现没,所有店铺到街道之间的距离都差不多,地面也用砖垫高了几寸。”

  到了饭馆,俩人拉来掌柜的这么一问,立马明白了。

  “二位爷容禀,门口这段叫退界,南城兵马司要求,退界不得短于1丈,也不得长于3丈,还要比路高出5寸。”

  “工钱谁出?”

  “大栅栏所有商家出钱,统一施工。砖头是指定的,匠人也是指定的,据说掌柜的是蒋御史小妾娘家人。”

  “原来如此,蒋御史生财有道啊。”

  俩人笑得很暧昧。

  饭馆掌柜的想了想,又补充道:“说句良心话,价格还算公道。而且门口这么一整,生意确实更好了。”

  ……

  隔着一条街,有家新开业的私房菜馆!

  独门独院,门口不挂店招,环境清净优雅,菜式精致,一日只接待一桌,客人必须提前预约,否则恕不接待。

  “在私寓里开饭馆,头一次见,挺新奇。”

  “这叫私房菜馆,方便谈事情,隐私保密,南城还有好几家。”

  蒋青云主动给吴庸和周绍斟酒。

首节上一节48/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