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22节

  一名侍卫见状,上前接过他手里铜壶,示意他离开。

  此时的茶棚内除了顺治再无一人坐着。

  “皇上,南城兵马司指挥蒋青云求见,这是他的官印。”

  “他怎么会知道?”

  “真龙天子在此,紫气笼罩,他能发现倒也不稀奇。”侍卫不露声色的拍马屁。

  “让他过来吧。”

  “。”

  没一会,蒋青云快步走进茶棚。

  沉默,下跪,磕头。

  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眼前是皇帝。

  此时,他的脑中闪现一句“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巡视后宫,大丈夫当如是也。”

  ……

  “抬起头来。”

  “赐座。”

  “谢皇上。”

  蒋青云敏锐的捕捉到了小皇帝对自己观感不错,虽不知缘由,但自己的直觉是不会错的。

  “你在南城干的不错,不愧是两黄旗子弟。”

  “食君禄,分君忧。为南城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微臣的本分,不值得褒奖。”

  “有人弹劾你为官跋扈、蓄养私兵。你要辩解吗?”

  “微臣问心无愧,在四九城只要做点实事就会得罪人,若是从不做事倒是可以一团和气。”

  顺治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挥手示意侍卫站远些。

  原本茶棚内有4名侍卫,2人分立皇帝身后,2人分立蒋青云身后,此时默默避退。

  ……

  顺治招手,示意蒋青云再靠近些。俩人只隔着一张简陋的茶桌,可谓是咫尺之遥。

  “朕问你,京城有危险否?”

  “有。”

  “说。”

  “两白旗、正蓝旗内多有摄政王党羽,他们不会忠于皇上,他们不会甘心失败~”

  “你说怎么办?”

  “杀之。”

  “朕是大清的皇帝,八旗乃国朝根本,杀三旗,只剩五旗,岂不是自掘坟墓?”

  “微臣的意思是,只杀这三旗的官佐即可。”

  “你也觉得即使多尔衮死了,他的党羽也不会忠于朕?”

  “皇上圣明。微臣打个比方,信任就像是女人的贞洁,要么一开始就有,要么永远都不会有。”

  顺治若有所思,这个比喻粗俗但有趣。

  “皇上是圣主,应乾纲独断。微臣愿为皇上冲锋陷阵,清除障碍。”

  顺治呼吸明显加快,但随即他又控制住了情绪,只是温柔的盯着蒋青云。

  “朕口头准许你从直隶地区解甲归田的汉军中募精兵二三百,必要时亦可染指大兴、宛平两县,确保南城忠诚。但你得遵从朝廷法度,不可高调。朕绝不会亏待忠诚之人。朕,先走了~”

  顺治说的极其轻声,但内容很大胆。

  ……

  蒋青云坐在空无一人的茶摊上许久。此刻,最应景的诗句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他一边喝着高碎,一边琢磨顺治话里的意味。

  表面上看小皇帝是提防多尔衮,可暗地里,何尝没有提防孝庄太后之含义呢。

  “乾纲独断”这4个字看来是戳中了小皇帝内心最深处。

  当初,小万历对李太后无可奈何、爱恨交加。

  顺治又何尝不是呢~

  今日谈话内容无第三人在场,并且无任何书面旨意或是物件赏赐。说明顺治还是有所忌惮。

  “大人?”

  茶摊掌柜回来了,心惊胆战。

  蒋青云丢下一小块碎银,和颜悦色道:“今日之事,你要忘掉,莫要想,莫要说,好好做生意。”

  “草民明白。”

  “还有,以后若是发现了周边有什么不对劲的人、事,尽可去兵马司禀报,错了无妨,对了有赏。”

  “草民明白,一定一定。”

  ……

  蒋青云走出茶棚后,脸色一切如常。

  他放慢马速沿着天桥一路巡视,拐进珠市口大街,最后来到崇福寺(乾隆年间改名法源寺)附近的史家胡同。

  工地火热,200多名工匠在忙碌着。

  “不关你们的事,继续干活。”兵马司吏目连忙跑来,“大人,您怎么来了?”

  “本官不放心。”

  “大人请看,依次是普济堂、育婴堂、栖流所。匠人们严格按照大人的设计施工,清水红砖,一砖到顶,崇福寺的和尚说大人您是菩萨心肠、罗汉手段。”

  蒋青云皱眉,问道:

  “哪个和尚?”

  “不认识。不过他个子特别高,站在那就像是一棵青松。宝相庄严,一看就是道行深厚、大慈大悲的好和尚。”

第22章 六界之辩

  如此描述,蒋青云心中瞬间猜到了几分,一定是那个天机和尚,一定是他。

  直觉告诉自己:

  天机和尚很危险,但又忍不住接触。

  大约是好奇心过盛吧!

  工地依旧繁忙。

  一摞摞清水红砖堆积如山,这会的人见惯了青砖,没见过红砖,路人啧啧称奇。

  蒋青云个人不喜样式繁复的青砖四合院,他想在四九城逐步推广色彩明快的红砖小楼。

  烧制红砖并无技术难度,点拨一下,令匠人稍加试验就弄出来了。

  穿越前,红砖房屋总是被人诟病寿命短、时间久了就胀裂、粉碎。

  实际上是粗制滥造的锅!

  只要瓦工工艺跟上,砖和砖之间的砂浆黏合填充到位,不留缝隙,雨水进不去,红砖是不会膨胀碎裂的。

  百年建筑完全没问题。

  ……

  从史家胡同过去崇福寺没有几步路,骑马更快。

  山门庄严肃穆。

  知客僧立马迎上来,牵走马匹。

  蒋青云拦住他,问道:“寺内近日,可有挂单僧人?”

  “有,有一位从五台山来的天机师傅。”

  “他是久住还是短暂停留啊?”

  “这就不知了。住持时常与其辩经。天机师傅聪慧能辩,就连住持也偶有落败。”

  “你去吧。”

  一名监寺闻讯而来,笑语盈盈。

  蒋青云识趣的捐了1两香火钱,不多,再多真舍不得了。

  在四九城这种贵人如云的地界,这点香火钱算不得什么。如果不是南城兵马司指挥是现管,需留几分脸面,监寺大约是懒得搭理的。

  ……

  “阿弥陀佛,施主,我们又见面了。”天机和尚站在天王殿前。

  “大师,近日安好?”蒋青云也双手合十。

  “认识?那你俩聊,小僧还有点事,先走一步。”

  监寺匆匆离开。

  崇福寺环境好,面积也不小。

  当走到一处小屋时,天机和尚突然说道:“徽钦二帝,北狩之时曾在此驻跸。”

  “是吗?”

  蒋青云确实不知,且这个话题太敏感,所以敷衍过去。

  “施主来寻贫僧,可是有事?”

  “啊,倒也没事。我忝任南城兵马司指挥,近日在史家胡同督造善堂,收容流民、弃婴,顺路,顺路来看看~”

  天机和尚突然转身,高诵佛号。

  “阿弥陀佛,施主乃是罗汉转世,见不得这人间疾苦,待功德完美,自会上天,位列仙班。”

  “大师,你是见了每个人都这般话术吗?你不觉得尴尬吗?”

  “能劝一个是一个。”

  ……

  走到一处松林,蒋青云突然很想试试这和尚的成色。

  “大师,你说这人间好吗?”

  “不好。”

首节上一节22/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