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217节

  瞬间,现场鞭炮齐鸣,锣鼓齐鸣,唢呐震天。

  破土动工之前,附近的各路神仙都得拜到,哪怕是神格最渺小的土地公公也不是区区衙门可以忽略的。

  大唐的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曾经说过:衙门再大,也大不过天,也压不住地。风水,得信。

  ……

  两尊汉白玉石狮子静静的伫立在正门两侧,其尺寸是京城所有衙署门口的镇门狮里头的第一名。

  寓意深远~

  今日,所有站岗兵丁手里的刀枪全部裹上了红布条。

  现场,高人云集~

  胖乎乎的大和尚站一排、瘦兮兮的道士站一排,奇形怪状的民间异能人士站一排,大显神通,为新衙门祈福。

  桃木剑、三清铃、榆木鱼、狗血锤、多门法器同时登场。

  主打一个信卯全面~

  九门提督蒋青云站在最前头,后面是按品级站立的属官们,从空中俯瞰,就是一张完整的组织架构图。

  所有人提前七天禁色、吃蔬、戒酒、不得杀生。

  虽无派员监督,但想来不会有人故意犯戒。

  大清官场笃信:

  可以欺人,莫要欺天。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看的懂的事随便糊弄,看不懂的事虔诚有加。

  现场梵音阵阵,道法森严,香烟袅袅。

  “跪~”

  蒋青云带头下跪,双手合十,口中默诵:仕途艰险,宦海诡谲,各路神佛,请保佑信男心想事成,保佑信男一展心中抱负,保佑信男走到最高。

  祈祷完毕,他很虔诚的叩首到底。

  “请提督大人,升~匾~”

  他起身,走到大门底下,揪住绳子轻轻一拉,遮盖在“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牌匾上的红绸缓缓落下。

  众人齐刷刷喊:“高升喽。”

  蒋青云转身,微笑点头,带头鼓掌。

  属官们跟着热烈的鼓掌,掌声经久不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突然~

  有人惊呼:“国师来了。”

  巷子尽头,身披四爪金龙金丝云锦袈裟的天机阔步走来,他手持法杖,宝相庄严,对众人微笑颔首,端的是气度非凡。

  众人连忙让开一条道。

  “阿弥陀佛,贫僧手抄金刚经一卷赠于阁下。”

  “谢法师。”

  蒋青云伸出双手接下,低声道。

  “和尚,留下吃顿斋饭。”

  “好啊,贫僧恰好有些饿了。”

  大门走进去是影壁,影壁后头的大院里,是露天酒席。

  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大鱼大肉,每张桌子上只有两道菜,一道是青菜,一道是豆腐,取其寓意清清白白。

  众人吃的眉开眼笑。

  “香~真香。”

  “不亚于蟠桃宴。”

  “青菜豆腐保平安。”

  “做官,当如这方豆腐。”

  ……

  蒋青云默默夹了一块豆腐放进天机的铜钵里。

  “和尚,宫里的生活还习惯吗?”

  天机埋头扒饭:

  “你在外,我在内,经过我俩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皇上对佛法已经产生了兴趣,并且萌生了以佛法肃清吏治的想法。”

  “正好。最近我想干掉一部分穷凶极恶的旗丁,和尚,助我一臂之力?”

  “贫僧这里没有问题。”

  “你不介意杀生?”

  “我们杀的是魔鬼,不算杀生。”

  天机一笑,生死难料。

  蒋青云无奈的笑笑,于是又给他夹了一筷豆腐。

  ……

  送走了天机和尚,蒋青云开始募捐:

  “诸位,听我讲几句。今日新衙破土,乃是绝大的喜事,经国师提点,为新衙祈福,为大家祈福。所以,本官决定捐银500两。”

  “我400两。

  “我200两。”

  按照品级高低,众人积极认捐。

  一刻钟的工夫就凑齐了4000余两。

  蒋青云嘱咐:

  “所得善银全部换成陈米,每10斤装一个口袋,拉到于京郊各交通要道旁,让有需要的人自行取用,但每人只许取一袋。”

  “本官告诫你们一句,莫要伸手,否则~”

  众人纷纷表态:

  “大人放心,谁也不敢分这个钱。”

  “这种钱谁拿谁倒霉。”

  “大人您就放一百个心吧,人在做天在看。”

  蒋青云望着慷慨激昂的众人,倒是没有怀疑他们的真心,因为这种事吧,官场之人都懂。

  所谓:

  房事无大事!

  法事无小事!

第214章 我大清终于有了蓝缨暖帽缇骑

  深秋,寒风凛冽。

  南城校场整整齐齐的站满了人。

  一名千总跑向高台,单膝下跪。

  “禀军门,训导处全体兵丁集结完毕,请您指示。”

  蒋青云:

  “以后,训导处的兵丁皆称缇骑。”

  “遵命。”

  “记住,身为缇骑,忠诚第一,有进无退,除非死亡。”

  “誓死捍卫大清,誓死保卫皇上,誓死拥护大人。”

  现场的500名少年吼的整整齐齐。

  蒋青云满意的点点头,军心可用嘛。

  他不急不慢的走下高台,走到附近一间屋子里,过了会他再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咱们的蒋大人头戴一顶蓝缨暖帽、身穿红色对襟棉衣,下套黑色马裤、脚蹬黑色马靴,外罩长度过膝的灰色粗布大衣、腰扎宽皮带。

  ……

  蒋青云拍了拍身上的新官服:

  “诸位弟兄,为了彰显训导处的与众不同,缇骑官服将是大清国独一份的存在。以后,甭管什么品级的官,只要见了这身官服都要瑟瑟发抖。”

  “全体听令,换装!”

  这五百年轻人的来源很复杂:五城兵马司、通州绿营兵、南征满洲旗丁、南征汉军旗丁、南征蒙古旗丁、还有随同南征的官学生。

  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很年轻。

  “这不就是咱们原先的暖帽,把红缨染成了蓝缨吗?”

  “不是吧,你没发现这帽子大了一些,还薄了一些。”

  众人叽叽喳喳的议论了一番,罩在外面的灰色粗布大衣模样丑是丑了些,但架不住暖和。

  最不习惯的是扎紧皮带,传统的清装从不束腰。

  “军门到~”

  众人连忙噤声,个个站的笔直。

  蒋青云微微颔首:

  “很好,很有精神!”

  “统一官服,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为了统一立场。统一立场,是为了统一行动。在训导处,不分满洲、蒙古、汉军、绿营,只有光荣的缇骑,只有可以信赖的兄弟。”

  “听明白了吗?”

  “遵命。”

  蒋青云十分严肃:

  “训导处的差事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注意点是什么?想必你们都不清楚。本官将亲自给你们上四节课。”

  “第一节课,训政的意义。”

首节上一节217/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