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166节

  “大人,你、你说什么?”

  “卸妆!卸甲!卸金簪!凡是能卸的,统统都给我全卸了!”

  悉悉索索。

  片刻后,蒋青云上下打量一番,满意的点点头。

  “一年没见,东莪,你长大了。”

  东莪悲愤的说不出话来。

  此情此景,蒋青云不禁想起了一条著名的东瀛公式:悲愤+不甘+羞耻=愿意。

  ……

  弄的正欢时,外面突然有人呼喊。

  “大人?蒋大人?”

  随即声音就微弱了,估计是被护卫们强制噤声了。

  东莪:

  “大人,军务要紧。”

  “不要紧!圣人教育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吾岂能半途而废?就算是天塌地陷了,也不急这会。”

  正在兴头上,岂能被区区公事打扰?简直胡闹嘛。

  话音未落~

  “大人,西南紧急军报,定南王、镇南王双双战死。”

  这一次是周仓喊的。

  蒋青云心神一动,不禁就失了原神。

  “东莪,你听见了吗?朝廷在西南打败仗了,许多的八旗将士血染沙场,回不来了。”

  “我、我听见了~”

  东莪心神大乱,她压根跟不上这神奇的、荒诞的、抽象的脑回路。

  蒋青云继续:

  “我问你,你爱大清吗?”

  “我爱大清。”

  蒋青云严肃道:

  “本官每天为军机大事殚精竭虑,十分的疲惫。如果你真的爱大清,就不会只顾自己,而不愿给予本官一些小小的快乐。如果下次你还是这般委屈,那将严重的打击一位朝廷重臣的精神状态,从而对大清造成许多的危害。”

  “你听明白了吗?”

第163章 很接近真相了!

  屋里,西洋钟突然报时。

  当~当~当~

  蒋青云指着钟表:

  “军情如火,一刻不能缓,所以,本官最多给你200息的时间,之后,本官就要去宫里商议军机大事。现在,考验你忠诚的时刻到了,以大清的名义,与我敦伦。”

  东莪:“……”

  罕见!

  太踏马罕见了,身为人类,怎么能够同时把“不知廉耻”和“一本正经”结合的如此天衣无缝呢?

  180息后~

  蒋青云神清气爽的走出暖屋,走向战马。

  江北连忙出手扶了一下,防止大人体力不支无法一次顺利爬上马鞍。对于一个年轻男人而言,简直是灾难。

  ……

  乾清宫。

  满洲亲贵、蒙古王公、六部重臣、内三院大学士,济济一堂。

  开会!

  顺治的脸黑的可怕,蒋青云怀疑是否和他近日频繁视察歌舞团有关系。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奴才觉得蹊跷,定南王和镇南王麾下军团都是能征惯战之兵,再加上绿营,至少有4万人。这4万人兵甲齐整,饷银齐整,又有坚城为依仗,怎么会被明军一口吞了?不合理啊。”

  众人纷纷点头。

  孝庄开口了:

  “顺承郡王,你怎么判断?”

  “回太后,奴才揣测这里头肯定有重大失误,甚至有人在里头故意使绊子。待详细的战报呈上来,就能知道了。”

  范文程忍不住看了一眼蒋青云,不知道为何,朝廷一出事,他就觉得和蒋青云有关系。

  ……

  “600里加急,定远大将军急报。”

  一名兵部主事飞奔入殿。

  吴良辅连忙接过,拆开,送到御前。

  顺治一看,脸更黑了,随手就递给了孝庄。

  “~定南王阵亡,博洛畏葸不前,奴才尼堪请旨节制南征大军全部兵力,进剿明军,夺回湖南、广西。”

  孝庄心中一阵后悔。

  当初选尼堪为帅,是觉得此人性格暴戾,对皇权的威胁最小。

  若依据统军才能,勒克德浑曾经担任过平南大将军,独立指挥大兵团转战数省,他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里最有资格担当统帅的。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众人传阅了尼堪的奏折,面面相觑,左右为难。

  支持尼堪的人有之,不支持的有之,总之,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立场。

  从头到尾,蒋青云几乎没有说过话。

  在这种关键时刻,少说就少错,乱说话,战败后要被追究责任的,清廷追责很严厉,不分满汉不分亲疏。

  反正自己是文官,不开口也不算罪过。

  不过,他注意到有人在偷偷注视自己。

  一扭头,恰好和范文程的视线碰撞。

  蒋青云心里嘀咕:“范老儿,你还是不老实啊,找个机会得整整你了。”

  ……

  2日后。

  孔四贞夫妇仓皇回京,随即就被接进了紫禁城,由孝庄、顺治亲自询问前线战事过程以及秘闻。

  孔四贞一身孝服,可怜、弱小、无助。

  孙延龄毕竟是武将,他在御前娓娓而谈,讲述了所经历的战争详细经过。

  “皇上、太后,非天佑军无能,而是明军兵力太多、速度太快,一下子就把分散在各地的弟兄们各个击破,最后才围住了桂林城。”

  “明军有多少人?”

  “回皇上,下官估计超过20万人。明军把压箱底的军队都掏出来了。”

  顺治和孝庄对了下眼神,孙延龄和尼堪报上来的数据出入不算太大。

  “倾巢而出?”

  顺治脱口而出:“如此看来,云贵兵力空虚,让兵部600里加急催促吴三桂出兵,他立功的时候到了。”

  ……

  孔四贞泪眼婆娑:“皇上、太后,父王临死前说,朝中可能有奸细。”

  此话一出,殿内死寂。

  “丫头,别哭,慢慢讲。”

  孝庄匆匆走过去递上手帕,还攥住了孔四贞的小手,既有心疼、呵护、同时也是观察真伪。

  “父王临终遗言,他说这仗打的蹊跷,他怀疑有人在暗中通明。”

  孙延龄扑通跪下:

  “皇上、太后,明军就好像提前知道了咱们的兵力部署一样,分割、包围、歼灭,一气呵成,王爷他死的壮烈啊。”

  孝庄起身,缓缓吐出一口气。

  “兹事体大,暂不声张。”

  “传哀家懿旨,封孔四贞为和硕公主,赐府邸,赐金银,赐奴仆,赐田庄。”

  顺治:

  “传旨,抬孙延龄入镶黄旗汉军。追封定南王、镇南王,他们是为大清战死的,死的壮烈,告诉礼部,要极尽哀荣。令两广地区寻访子嗣延袭王爵。”

  吴良辅低头速记,身为司礼监郎中,这是他的本分。

  只不过如今的司礼监和前明的司礼监实在没啥好类比的,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

  孔四贞暂时被留在宫中,孝庄早赐锦缎,晚赐燕窝,也是做给天下人看,朝廷绝对不会薄待功臣之后。

  人走茶凉这种事,偶尔为之可以,但不能多。

  没有人情味的政治是走不远的。

  ……

  只隔了一日。

  平南王尚可喜的军报也送到了兵部。

  除了为自己擅自放弃梧州城的行为请罪之外,他还附上了定南王孔有德的求援信,里头有一句李定国或已知晓我军兵力布置,兄当速速聚兵,再图救援桂林,届时,你我内外配合,桂林可保。

  庄亲王硕塞兼管着兵部,他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这下,孝庄和顺治想秘不发丧也做不到了,纸包不住火。

  消息传播的速度是指数级的。

  第一天,议政王大臣、六部九卿全知道。

  第二天,司官全知道。

首节上一节166/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