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125节

  顺治八年,大年初一。

  蒋府中门大开,鞭炮齐鸣,摆下了香案。

  总管太监吴良辅手举圣旨,大摇大摆的走进府里,走到香案前,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蒋青云公忠体国、机敏能干,可分朕忧。即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纠劾文武官员,辨别冤枉,弹劾监察,仍需上心。”

  “赏内帑银100两,锦缎10匹,京郊良田1000亩,良马5匹,高丽美女2人,以资鼓励。”

  “钦此。”

  “谢主隆恩。”

  蒋青云心中毫无波澜。

  他知道,自己过关了,成功打消了紫禁城对自己的怀疑。

  一同接旨的老爹蒋忠诚却激动的热烈盈眶,高呼万岁。

  ……

  “蒋御史,恭喜恭喜啊。”

  “吴总管,同喜同喜,一起喝杯热茶?”

  “不了不了,咱家宫里还有许多事情,就不多待了,告辞告辞。”

  “这大冷天的,大总管不喝杯热茶再走,岂不是伤了身子?”

  说着~

  蒋青云不由分说,一把攥住吴良辅的手腕,不管他愿意不愿意,生拉硬扯。

  吴良辅略感尴尬,他在宫里当差就没见过这么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大臣,一时间只能被拖着走。

  屋内~

  蒋青云轻轻推过一张500两的银票。

  吴良辅讪笑两声,没有立即接下。

  “这怎么好意思呢?”

  “公公若是不收,那就是瞧不起我。”

  吴良辅嘿嘿一笑,将银票收入袖中,他知道,肯定不止是银票的事,肯定还有事。

  ……

  果然。

  蒋青云开口了:

  “吴公公知道我还兼着礼仪监郎中一职吧?”

  “知道知道,能者多劳嘛。”

  “皇上日理万机,奈何紫禁城的规矩太多,皇家园林又离得太远,所以,我在东华门外建了一处场馆,又挑了些秀女。”

  “所以呢?”

  “皇上下了朝,奏折批完了,走两步就到了。”

  “咱家有点不明白,您说的这个场馆它是用来干嘛滴?”

  “欣赏歌舞,放松解乏的。”

  “咱家明白了。”

  话,点到为止。

  吴良辅乐呵呵的出门离开,蒋青云将其送到门口,脸色平静。

  “京师歌舞团”是自己的全盘计划里面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宦官专权在唐、明两代比较多,从一千岁到九千岁都出现过。

  纵观整个清朝,太监群体几乎被排除在朝堂之外,但在顺治朝稍微有一点例外,顺治对吴良辅很信任。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自己有必要特意告知吴良辅一声,以示尊重。太监这种生物,心理扭曲的很。

  ……

  老爹蒋忠诚背着手走过来了,他先咳嗽了两声,然后找了个话题切入。

  “今儿日头不高啊。”

  “嗯,有点低。”

  “皇恩浩荡啊。”

  “那是十分的优渥。”

  父子俩明明聊的很尴尬,但是又不得不聊下去。

  “爹,手头银子够用吗?”

  “凑合吧。”

  “晚点,我让晚春拿2000两送过去。”

  “你如今是三品大员,说话就是不一样,硬气啊。”

  “爹,你可是正二品总兵。”

  “绿营总兵算个球,见了八旗佐领也要打千。”

  “爹,你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那我该怎么理解?”

  “品级、官职都是虚的,关键还是看你能调动多少资源。对了,你的通州镇有多少兵丁?”

  “足额3000。”

  “实际上呢?”

  “2200.”

  ……

  “爹,你认识直隶总督张存仁吗?”

  “十几年前,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现在嘛,我是他的下级,能走到他案前汇报。”

  “说说?”

  “我在山海关做军户的时候,这位张总督张大人就已经是宁远副将了,他在军中以不怕死著称,曾经一战身中八箭。后来,跟着祖大寿投过来了。”

  “你俩的关系怎么样?”

  “你也不看看我和人家差着多少级,能有啥关系?不是,你问这个干嘛?”

  “宫宴的时候,我瞅着他瞧我的眼神不对。”

  “你要搞他?”

  “没~就是问问。不过,如果他不听话,说不定我就真要搞下他。”

  蒋青云说的轻描淡写。

  蒋忠诚听得后背发冷,震惊的说不出话了。乖乖,你口气忒大,那可是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啊。

  什么都察院,分明是整人院嘛。

  ……

  仿佛是听到了老爹的心声,蒋青云扭头笑了笑,他不敢对老爹说太多,怕他接受不了。

  这方面,娘就开明多了。

  “老爷、少爷,夫人请你们回去。”

  穿金戴银的晚秋过来了,声音很柔。

  “什么事?”

  “该吃饭了。”

  大年初一的午餐,丰盛至极,难得的家庭满员聚餐,家庭成员之间光是寒暄一轮,就要不少时间。

  升官发财,天使莅临,围坐在饭桌旁的所有人都挂满笑容。

  除了洪涛,她实在快乐不起来,无论是娘家境遇还是自身遭遇,都让她对未来悲观。

  蒋青云只用余光瞥了她一眼,全程便不曾再投去一眼。

  孽缘~

  文氏注意到了,等酒过两巡,她就低声吩咐老妈子把大肚子的洪涛扶下去了。

  ……

  午饭足足吃了2个时辰,无缝衔接上了当天的晚饭。这是古代富贵人家的标配。

  外面鞭炮声声,欢声笑语。

  蒋青云喝得半醉,吩咐绿珠给自己来了碗醒酒汤。

  突然间,他想出去透透气。

  “娘,我去下育婴堂。”

  “让江南陪你去吧。”

  “不必了,天黑路滑,我带几个护卫。”

  前院,周仓、江北也喝得半醉,一听少爷要出门,二话不说丢下酒杯拎着刀就跟上了。

  胡同没有路人,一行五六个人踩着路上的积雪,吱嘎吱嘎。

  ……

  育婴堂冷冷清清的伫立在那。

  敲开门后,主事沈月很诧异。

  “奴家拜见御史大人。”

  “免了,今天伙食吃的什么?”

  “炸酱面,大腌萝卜,每人还有两个白馍,孩子们吃的很满足。”

  清冷的月光下,蒋青云望着墙壁上那首自己亲笔书写的《春江花月夜》,恍如隔世。

  诗、环境、心境,此时此刻终于对上了。

  就是这种感觉!

  蒋青云闭上眼睛,站在原地不动,他真的感觉到了时间、星星、宇宙、真理,以及永恒。

  ……

首节上一节125/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