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远计,我建议姑娘还是尽早离开这是非之地为宜。”
只能给予暗示,多的也无法再说,他相信柳如是不是傻子,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
“好!”柳如是点头:“奴家会尽快安排,近期先去江南避一避。”
楚岩点头,不再多说。
柳如是作为花魁,又有心计,只要有决心,要离开也不是难事,
当然,楚岩也会帮忙给蓝司乐暗示一二。
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楚岩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些冲动了。
可思来想去,这已经是最佳方案。
至于那个周侍郎,只希望他不会知道是自己从中作梗吧。
再回顾今天一天,好像并没有遇到什么实质危险,领导、同事、下级都对自己不错。
敌人到底会怎么设计自己呢?
在神京城里,想要围杀自己这个战力不错的从六品武官,想来只要不是疯子,应该做不出这等事来。
剩下的,最可能的便是那一堆卷宗中隐藏的陷阱。
看来接下来要好好看卷宗了。
第60章 又见裘良,楚岩的猜测
楚岩今夜喝了不少酒,酒意上头后,很快睡着。
不多时,两个小姑娘悄悄摸了进来。
丫鬟圆圆搂着他的头,晴雯帮他整理衣物。
“咦?”
“又有一个荷包?”
“不是荷包,是一跟发簪……不,是半根发簪。”
“又有一个新的太太?”
“闻起来,似乎是哪位柳娘子的。”
“那便与上次那个荷包放到一起罢。”
两个丫头分工明确,相互探讨着,很快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
旋即,晴雯起身,取来一个分层的首饰盒子,
小心的拉开其中一层,
里面有一个翠色荷包,荷包上绣着杨柳图案,
将半截簪子放了进去,合上。
仿佛完成了一个仪式。
次日,楚岩正常上班。
宋通判和几个协理官按照规矩来向他请安,顺便请示报告工作。
大家似乎都约定好了,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全部忘记,
谁也没有提起昨晚宴会的事。
上午,楚岩一直在翻看桌上的卷宗。
同时准备了一个本子和一根木炭笔,权当做硬笔,在上面摘要记录重要信息。
在强大记忆力和预先知道火器发展方向两方面优势加持下,他看得很快。
半天功夫,已经看了厚厚一叠。
按照这样的进度,再有十来天就能全部看完了。
这样的进度,也把在屋里伺候的两个书办惊呆了。
楚岩完全不以为意,在休息的时候,还会主动找两个书办聊天。
用那个世界的话说,这叫:
随时知道属下在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思想工作要及时跟上。
这也是他干侦查情报工作的习惯。
一番聊天下来,他还真发现了一处异常。
那个叫巩睿的书办,自称是山东人,却对山东的几处信息不熟悉,
楚岩故意说错了几处套他的话,他也没有反应。
这有两种可能:
一、他隐藏了真实籍贯来当吏员。
二、他真不知道这些信息。
楚岩当即排除了第二种可能性。
至于他为什么隐瞒真实习惯,这就有很多可能性了。
可能冒名顶替了其他人的身份,可能是在老家犯了案子,还可能因为方便。
比如楚岩自己,对外宣称是扬州人。
可他实际从未去过这个世界的扬州。
不过目前有些神经质的楚岩,心中还有最极端的一种推测
他是间谍。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低。
自此楚岩对他留了一个心眼,办公的时候也更加谨慎起来。
下午的时候,神机营指挥副使、提举火器局、刘震大人来了。
他长得像一个标准的军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声音如雷。
“玉锋啊,昨日朝会上,内阁与枢密院达成了一致,陛下也决意今年出兵辽东!
“义忠亲王即将领兵,最近正在筹备组建亲征事宜,殿下对火炮很重视。
“你要带着火器局的人,尽快把红夷大炮仿制出来!”
他说的朝会是小朝会,楚岩这种官员是不用参加的。
出兵的事终于定下来了。
或许说明,宫变在即了。
一切事项都要提速了。
楚岩心中定计,表情和善道:
“刘指挥放心,属下一定赶在殿下出征前,把仿制火炮拿出来!”
“好,有你这句话,我也好去交差了!”刘震点点头,显得很满意。
他一副来去如风的模样,又交待了几句,就走了。
从下午开始,火器局全力运转起来。
楚岩在刘指挥的建议下,把办公场所搬到了三进院子的案牍库里。
在这里设了一张大桌子,另一侧全是高大的架子。
看起来像是那个世界的公共图书馆。
为了方便办公和讨论,楚岩又让几个协理官和书办也搬到了这里办公。
这种办公方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惯例,确实那个世界的常见做法。
坏处是缺少隐私,好处是便于交流,随时可以探讨。
其他人什么态度不知道,反正毕懋康很高兴。
终于不用再跑来跑去了,坐在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与岩哥儿交流。
搬好办公场所之后,楚岩赶工把红夷大炮的改进版图纸画了出来。
这是他第二次画这张图纸,画得更加熟练。
画好之后,又拿给几个协理官看。
现在楚岩已经在他们心中立起了“火器领域百年不出的天才”人设,他拿出的图纸,自然没有人再提修改意见。
次日一早,楚岩就带着火炮图纸来到神机营衙门。
他先来到神机营指挥副使、提举火器局的刘震大人公事房,把图纸呈了上去。
“玉锋果然是大才,一天功夫,竟然将图纸画好了!”
刘震看了一遍图纸,发现火炮的各个部件都画得很细致,而且改进之处也很合理:
“若能把此炮造出来,北伐辽东定然能如虎添翼啊!”
“刘指挥谬赞了,”楚岩谦虚道:
“这只是初步的制造设计图,应当呈给殿下,若殿下认可,卑职便能设法主持制造。”
原本,按照以往的惯例,并没有送图纸给领导把关的做法。
都是将火器的实物做出来之后,再邀请领导来观摩。
不过官场上都是人精,刘震敏锐地察觉到,如果把图纸送上去,就能得一次认可表彰。
到时候造出了实物,还能再得一次表彰。
这就相当于凭空多了一次获得领导认可的机会。
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也是“多请示,多汇报”产生的原因。
“好!那赶紧把图纸拿去给戚指挥使过目。”刘震兴奋道。
随后,楚岩跟着刘震来到了指挥使戚宇的公事房。
楚岩意外地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故知
在五城兵马司任职的裘良。
他看到楚岩进来,也有些意外,短暂地愣神之后,脸上换做了笑脸,主动拱手道:
“楚兄,那日一别,不想今日又见面了。
“看楚兄的风采更胜当日啊。”
对于这种主动凑上来的笑脸,楚岩也不好再说其他,否则显得自己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