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非要让我坐龙椅是吧 第131节

  他说话的同时,他把熙和帝扶着坐在床上,

  右手并作剑指,在熙和帝身体几处重要穴位上快速戳点,

  “砰”一掌打在熙和帝的头顶,

  然后收手。

  这个年代的所谓中风,多半就是脑溢血。

  他这是用近乎暴力的方式,把他脑袋里的血水震开些,同时激活他的大脑皮层。

  不过他的手法极快,

  其他人只看到了他最后那个抚摸,像是在推拿,并没有看清他在陛下头顶拍了一掌。

  不过,身处黑暗中的熙和帝的感受却不同。

  他确实还有意识,但感觉自己的意识被锁在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刚才他似乎看到了一线光明,想要走出那个洞口,可是他走啊走,却永远走不到头。

  直到那“啪”的一掌,仿佛醍醐灌顶,直接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条光明通道……

  熙和帝醒来了。

  他靠着引枕,艰难地转头道:

  “众卿,今日都来了……朕,很好……”

  这是在告诉这些大臣们,他还能干,不要有其他想法。

  “陛下!如今国事艰难,陛下龙体违和,臣等请……指定得当的人,暂时主持小朝会议事。”

  说话的是内阁次辅韩,他跪在地上,说得极为恳切,看着就是为国为民才提出的请求。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

  少顷之后,熙和帝卧房里已经跪倒了一大片的臣子,不仅有内阁重臣、文臣,也有几个武勋,比如史鼎。

  ‘看来那五十万两银子已经发挥钞能力了!’

  楚岩在心中感慨,不过也没耽误他跟着跪下了,不过他没说话。

  熙和帝看着这些人,短暂失神,良久才用嘶哑干涩的声音缓缓道:

  “好!好!很……很好……”

  他在苦笑。

  那时对于手中权力正在流失的无奈。

  “陛下……”

  这时候,甄贵妃拉着熙和帝的手,大声哭起来:

  “陛下终于醒来了,吓死臣妾了,陛下要保重龙体啊……”

  熙和帝没有回应怀里的甄贵妃,许久之后,终于叹气道:

  “朕最近要静养……就让礼忠亲王暂代朕主持议事罢……”

第113章 义忠亲王反了

  “四皇子代朕主持议事!”

  熙和帝的这道口谕一发,卧房响起了一片山呼“万岁”“陛下英明”的声音。

  可是熙和帝只是无奈地靠在床头,像是突然老十岁,眼神也逐渐浑浊。

  ……

  四皇子取得主持议事的资格,并非监国的职权。

  严格来说,这只是代表陛下在大臣议事的时候坐在那里,并没有做任何决策的权利。

  所有的决策最后还要交由熙和帝决定。

  不过在如今夺嫡的关键时刻,一丝细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主键因素。

  更何况是这样明显的倾向性口谕!

  小议事厅里。

  四皇子坐在文武重臣的中间,他并没有坐在熙和帝平日坐的椅子上。

  而是在空着的熙和帝座椅旁边另外设置了一个椅子。

  他表情肃穆、正襟危坐,很有上位者的威仪,平日里那个谦和沉默的皇子形象有很大不同。

  “众卿,今日有哪些需要议的事项?逐一奏报吧!”

  “殿下……义忠亲王领兵北伐,如今,陛下龙体欠安,是否应当召义忠亲王回京伺候陛下?”

  北静王水锟拱手道:“父母不安,子不远游,这是孝道的正理……”

  如今四皇子占了先手,大皇子若能尽快返回,倒也还有翻盘的机会。

  “枢密大人此言差矣!”内阁次辅韩肃然道:

  “义忠亲王殿下北伐,陛下亲自送行,将我大炎数万健儿的身家性命悉数交于殿下之手,岂能如此召回!

  “难道讲出征仪式当做儿戏吗?!”

  双方都知道,这个问题是当前朝中一切问题的关键!

  两边据理力争,僵持不下。

  对于这个问题,四皇子也不好表态。

  “殿下,众位大人……依臣之见,不如去信义忠亲王,由殿下自行决定!”

  突然说话的竟是楚岩。

  他如今作为四皇子的心腹,今日又出手救醒了陛下,大家默许他破格参加议事。

  文武重臣们停止了争议,目光聚集在楚岩身上。

  沉默片刻。

  四皇子肃然道:

  “众卿以为,楚卿的提议如何?”

  文臣们率先表示了支持。

  把这个球扔给义忠亲王去头痛,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法子。

  看似在询问义忠亲王,其实也是在考验他。

  如果他巴巴地跑回来,发现陛下身体还行,四皇子又占了先手,他那边的北伐统帅的差事又丢了,那就真被动了。

  更何况,还需要面对舆论:

  说是要北伐,要荡平鞑子,可听说京城有异动马上就回来了,可见还是把争夺皇位放在地位了。

  武勋们也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也没有办法反驳。

  这是就是在棋局中失去了先手之后的被动,只能见招拆招,无形之中就吃了许多亏。

  ……

  山海关大营。

  “陛下龙体欠安,礼忠亲王代父皇主持议事……众卿以为,本王应该回去吗?”

  两日后,大皇子让人念完了从京城送来的急信,然后询问自己的北伐班底。

  “殿下……如今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刻,臣以为,殿下应当返回!”

  协助主持北伐军务的镇国侯、签书枢密院事、牛力皋皱着眉头道:

  “若是继续北伐,只怕接敌之后……京城掣肘……”

  他似乎想到那种可怕的情况:前面有鞑子的大军,后头有朝廷在捣乱,那这一战几乎是十死无生了。

  四皇子与文臣们搅合在一起,他可不信这帮人能憋出什么好屁!

  其他几个武勋智囊也持同样的意见。

  大皇子看着自己的部下,叹了一口气,这些人目光终究过于短浅!

  他朗声道:

  “父皇将北伐之事亲手交于本王之手,本王岂可假手于人!

  “本王是父皇的儿子,可也是大炎的臣子!

  “其他臣子都知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这个儿子岂有例外!”

  大皇子顿了顿,正声道:

  “给本王回信!告知礼忠亲王,如今父皇龙体欠安,正是需要我们兄弟携手同心的时候。

  “本王愿意与礼忠亲王一道,他在京城负责文事,本王在边关主持武备,我们一内一外,一文一武,一同为陛下分忧!”

  “……哦,另外去一封信,让楚玉锋把他欠本王的火炮配件尽快运来!”

  ……

  陛下重病不能主持议事,四皇子上位代理政务,大皇子在外主持北伐,这种局面看起来并不稳固。

  似乎随时可能出现变故。

  可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权力变动竟然很平静的完成了。

  大皇子的回信送到京城后,四皇子立刻在朝会让公开宣读了。

  京城的文武官员,以及地方各省、州的官员们,都上表问候了陛下的身体,并表示了对礼忠亲王代理政务的认可。

  这依然是50万两银子的钞能力在发挥作用。

  又过了几日,渐渐的,大家都适应了新的政局。

  楚岩却无法安静下来,他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锦衣卫衙门的校场上,楚岩正在检阅手下的武艺。

  这个校场已经荒废了许久,锦衣卫平日里也只是重视个人武艺,绝少这样集体操练。

  他们每一个人出去都能震慑一片人,而现在楚千户竟然拿他们当普通士卒对待!

  不仅如此,楚千户还让他们训练新的操典。

  这种操典是从每日半个时辰的军姿开始的,接着是整齐行进,刺杀。

  每当他们站得头晕眼花的时候,意外发现楚千户竟然也在点将台上和他们一样站着。

  不仅如此,楚千户还会训话:

首节上一节131/1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