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居内统筹全局,宗室居外征伐天下,共同稳固住大宋天下。
既知这一心意,明知赵匡胤是走流程问问,谁人会主动去争那主帅之位?
让众臣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还是有人的。
正当众臣默然,赵匡胤要直接点帅时,一直沉默的赵光义突然来到殿中:
“臣愿领兵前往!”
赵光义这话一出,先不提众臣反应如何,赵德秀是瞬间直接扭头看向了他。
车神,别闹。
在众臣惊讶的同时,赵匡胤的眉头亦皱了起来。
然到底是自小疼爱到大的弟弟,赵匡胤并未直接否定赵光义。
“今日议事,先到这处。
东海郡侯留下。”
赵匡胤此话一出,众臣都纷纷退散去。
赵德秀在离去前,则是深深的看了赵光义一眼。
待殿内只剩下兄弟二人后,一道不解的声音从御座上传出:
“为何突然想领兵出征?
新政将始,朕需要你留京协助。”
赵匡胤自幼看着赵光义长大,他对赵光义的感情是深厚的。
加之赵光义素有才干,在赵匡胤心中,当下赵光义的重要程度仅次于赵德秀。
面对赵匡胤的询问,赵光义并未紧张。
早在想着要出征淮南时,赵光义就想到赵匡胤会有这一问。
而对于如何完美回答这一问,赵光义心中早有腹稿。
“臣是为大宋社稷考虑,亦是为太原王考虑。”
赵光义这话一出,成功引起了赵匡胤的重视。
“何解?”
问出这句话时,赵匡胤已走到赵光义的身前。
象征无上权力的黄袍就在眼前,这为赵光义带来压力的同时,更让他心中的野望不断滋生着。
同为赵氏血脉,凭什么这身黄袍只能他继承?
心中虽这么想,赵光义的口上却说道:
“臣知陛下长略,欲固大宋基业,则必先壮宗室。
而乱世之中,宗室需文武双全,方能为陛下辖制四方。
如唐初之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等。”
将这一点指出,足以让自身的自荐,套上“为大宋社稷考虑着想”的帽子。
赵光义的第一层解释,让赵匡胤点头。
赵匡胤很高兴,赵光义能有这一番觉悟。
“臣亦知陛下有立太原王为储之意。”
说到这一句话时,赵匡胤的脸色微变,但并未出言否决。
当赵德秀成为宗室首王后,他的这一层心意,很多人都能看的出,这当中自然包括赵光义。
“太原王天资英岐,确为储君佳选。”
赵光义语气“诚恳”的表示支持赵匡胤的选择。
而赵光义的支持,让赵匡胤面露笑意。
宗室同心同德,是每一位帝王都想看到的。
“然太原王在武功上已有建树,文治方面却无有声名在外。
况且太原王婚事将近,一国储副,开枝散叶,怎可拖延?
淮南之乱,难伤国家根本,何须太原王亲自出马!
今国家新政初始,正是百废俱兴之际,陛下当留太原王在身边悉心教导。
待日后灭国之战时,再让太原王出征便是。
陛下如周武王,臣愿为周公,护卫大宋千秋基业。”
说到最后,似乎是触及到内心最“真切”的渴望,赵光义的语气中已带上些许哽咽。
而这一番哽咽,让赵匡胤动容不已。
赵匡胤伸出手,高兴地抚着赵光义的背道:
“你能有周公之志,朕很是欣慰。
然战事凶险,你又从无征战经历,朕不能不抱有担忧。”
待说到这一步,赵光义知道成功就在眼前。
“臣自幼熟读兵书,酷爱兵法,陛下是知道的。
臣虽从未上过战场,非臣不愿,在于以往年幼,如太原王一般托于陛下羽翼下。
为国征战,乃臣宿志。
另陛下可派良将辅佐,臣纵一时智漏,必听从良将所言,不致兵事有变。”
赵光义知道在军略上,赵匡胤对他的能力是有担忧的。
赵光义的话让赵匡胤沉思起来。
以往他觉得赵光义军略有缺,主要是主观判断,在潞州之战前,他亦不觉得赵德秀具备将才。
赵光义不是没可能如赵德秀般,是一颗蒙尘明珠。
再加上赵光义的保证,让赵匡胤渐渐下定决心:
“好,这一仗就由你去。”
“然你要切记一点,李重进是宿将,万万不可轻视。”
见赵匡胤终被说动,赵光义不由大喜。
抑制住心中喜悦,赵光义面露冷静的一拜道:
“陛下嘱咐,臣定谨记!”
离开皇宫后没多久,宫中就有一道旨意传出:
“平叛淮南,由东海郡侯挂帅。”
当得知这一件事后,赵德秀的众僚属都有些意外。
原本他们以为,赵德秀出征淮南一事,应当是水到渠成的。
唯有赵德秀对这一点,心中早有预料。
潞州一战他大放异彩,不全都是好处,例如会让某只车神蹭到他的光环。
再加上赵光义很擅长打感情牌,这一点正是赵匡胤的软肋。
然不管心中怎么想,在众僚属面前,赵德秀则面露欣喜道:
“叔父愿为国分忧,实乃大宋之福!”
正因赵匡胤重情义,所以在任何人面前,赵德秀都要表现出对赵光义的敬重之情。
“仁孝”的人设,在赵匡胤心中是很重要的。
不然今日你不能容亲叔父,那来日呢?
在座的魏仁浦是知道赵光义狼子野心的,他一下子就看出赵光义谋取兵权一事,意在何为。
有心提醒赵德秀的魏仁浦,起身对赵德秀言道:
“东海郡侯公忠体国,是值得世人学习。
然淮南一地甚为紧要,太原王不如面授一些将率机宜,以防万一。”
魏仁浦话语中流露出,对赵光义才能的不信任。
而魏仁浦的这一建议,正合赵德秀心意。
赵光义出征后漂移与否,那是他的个人爱好管不了。
可身为大宋的太原王,他不能坐视赵光义败坏大宋的国力。
在魏仁浦的提醒下,赵德秀起身来到城内的禁军官署中。
回京后作为首功的赵德秀,得到的不止是爵位上的跃升。
升澶州节度使,领殿前都虞侯,是赵德秀的另外两个封赏。
身为殿前都虞候,值掌监督诸将之责,赵德秀借职务之便,命人去寻田重进谈话。
在封赏诸将时,田重进被称为潞州之战中战功前五的战将。
领州刺史,升任侍卫步军都虞侯
田重进得到的封赏,可是羡煞了许多人。
而田重进知道,这一战他基本属于躺赢,全仰仗赵德秀的光。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田重进听是赵德秀有召,就满脸喜意的来到赵德秀身前。
“拜见太原王!”
田重进恭敬的对着赵德秀行礼。
“田将军,一段时日未见,风采依旧呀。”
说出这句话后,赵德秀笑着起身握住田重进的手,来到座上坐下。
坐下后,赵德秀便对着田重进问道:
“淮南这一战吾听闻是将军与王全斌,共同担任东海郡侯的副将。”
听赵德秀提起这事,田重进点头道:
“诏书已下达,想来数日后就要出征。”
提起这事后,因与赵德秀有了生死交情,田重进吐出了心中的看法:
“全军封赏,还未大部完成,东海郡侯就想着出征。
未免太急了些。”
一听这话,赵德秀直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