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83节

  “仲卿乃吾帐下纵横之才,不料彼之纵横,至汝夫人处竟无用也。”

  赵德秀话语中,流露出对折夫人的赞誉。

  说完后,赵德秀便示意杨业书信一封道明原委。

  当杨业的亲笔书信送达后,折夫人这才不再抗拒继续南下。

  为表彰闾丘仲卿的功劳及体现对杨业的重视,得知闾丘仲卿一行快到城门的消息后,赵德秀便选择出城相迎。

  赵德秀的这一举动,是闾丘仲卿与折夫人都未想到的。

  赵匡胤的封王旨意,早早的就到达上党城内。

  现整个潞州皆知,赵德秀已是大宋的太原郡王。

  郡王位分尊崇,目前仅在皇帝下,与往日的郡侯相比,更是大有提升。

  郡侯亲迎,与郡王亲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赵德秀的看重,不止闾丘仲卿大为感动,就是折夫人亦难免动容不已。

  在闾丘仲卿的带领下,折夫人抱着小延昭连对出城的赵德秀行起了大礼。

  “拜见太原郡王殿下!”

  参拜过后,赵德秀笑着虚扶起二人。

  “微仲卿,吾何有今日乎?”

  当初若无闾丘仲卿自告奋勇,反间一事定会再生许多波折。

  时间一拖的久了,也许泽州的禁军就能直接猛攻下高平,到那时平乱首功哪能落在赵德秀身上。

  赵德秀的这句话,体现出了他对闾丘仲卿功劳的肯定。

  赵德秀的肯定,让闾丘仲卿欣喜不已。

  “郡王,臣所携带北上金银还剩一部分,入城后臣便自归府库中。”

  闾丘仲卿的话,让赵德秀有些不满意了。

  “既已散财,缘何复归?

  大事功成,那些钱财你自行处置,无需再问。”

  赵德秀这话一出,让闾丘仲卿惊异。

  他下意识地想婉拒道:“所剩财物颇丰.”

  不料闾丘仲卿话还未说完,赵德秀便打断道:

  “此事无需再议。”

  赵德秀的打断,让闾丘仲卿脸色从惊异慢慢转为欣喜。

  跟闾丘仲卿说完话后,赵德秀便将目光转向折夫人。

  察觉到赵德秀的目光后,身穿戎装的折夫人施了一礼由衷赞道:

  “太原郡王目光如炬,贵不可言,真吾主也!”

  夫妻一体,折夫人的这番话,亦可当做是在帮杨业说。

  听到折夫人的话后,闾丘仲卿顿时又高看起她几分。

  回想刚出代州后,为避免自身逼迫,折夫人可是直接身穿戎装,手持利刃护卫自身的。

  闾丘仲卿本以为,这般性情刚烈的女子,见到郡王后也许亦会不改强硬姿态。

  真是没想到呀。

  听完折夫人的赞美后,赵德秀笑了起来。

  自封王后,旁人的赞美赵德秀听得太多,都听得几乎免疫了。

  赵德秀此番笑,是在为杨业开心。

  他又怎能看不出,折夫人的服软赞美,是在为杨业套魔法盾呢?

  “杨将军家有贤妻,真是他的福气。

  斥候来报,边境契丹有所异动,我命杨将军北上查探,这段时日他并不在城中。

  金银、府邸、仆人,吾皆已让人准备好。

  汝杨氏举家相投,吾必不会亏待汝等。”

  赵德秀的保证,让折夫人再次躬身行礼:

  “谢郡王恩赏。”

  赵德秀望着拜谢的折夫人,心中泛起了此番亲迎的另一层用意。

  折夫人的父亲折德是大宋坐镇西北的重将。

  折夫人的态度,很容易会影响到折德。

  折氏一族将来对赵德秀可是有大用的。

  西北有党项部族及定难军。

  在闾丘仲卿等人南归的数日后,李继勋率着本部兵马,赶到了上党城外。

  凭借着手中圣旨,李继勋顺利的从赵德秀手中接过了控鹤军的指挥权。

  完成交接后,失去皇命加持的李继勋,连对着赵德秀行了一礼道:

  “太原王,陛下正在高平城外等你,请速速南下。”

  太原郡王,位在众臣上。

  哪怕李继勋已身为一方节帅,寻常面对赵德秀时也得行礼。

  听到李继勋的话后,赵德秀体会到了赵匡胤的急切之心。

  没有过多拖延,赵德秀带着澶州亲军及一众属官驾,当日就驾马朝着高平城奔去。

  来啦来啦!

  大宋建隆元年七月初,赵德秀领着众人来到了高平城外。

  当一支举着王旗的队伍,出现在宋军大营外时,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或为公卿,或为禁军将领,很多人隐在旁处观察着赵德秀。

  大军四月下旬出征,及至今日,时间还未三个月。

  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赵德秀从一小有德名的太原郡侯,却摇身一变为名震数州的太原郡王。

  这一番影响力的巨大提升,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然惊讶归惊讶,大多数人看向赵德秀的目光中,是饱含赞赏的。

  在营外跳下马后,早就等候在营外的王继恩就迎上前来。

  赵德秀封王,王继恩绝对是众臣中那最高兴的几人之一。

  一迎上赵德秀,王继恩就开口说道:“陛下知太原王今日会到,早早就让某守在营外。

  陛下近日,正在为潞州改制一事烦忧。”

  在微微提及自身的辛劳后,王继恩就开始发挥出他的作用。

  听到王继恩的提点后,赵德秀点了点头。

  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与王继恩的关系亦变得不一般起来。

  两人关系,因救命之恩而有所牵绊。

  而随着赵德秀地位的水涨船高,借着往日的那一层救命之恩,权力欲极强的王继恩,政治立场就愈发朝着赵德秀靠拢。

  因两人一人身处内廷,一人身处外朝,很多事无法明说,然都心照不宣就好。

  在赵德秀思索的时候,王继恩又接着说道:

  “前几日陛下念某侍奉周到,特赐某认祖归宗,某现已改名回王继恩。”

  这本是王继恩的一个简单告知。

  不曾想这句话落入赵德秀耳中后,却让他心中掀起了巨浪。

  原来你就是王继恩!

  身为赵光义后期在宫内的头号政治盟友,赵德秀自是知道这一名字的。

  在宫内的早期时候,赵德秀亦暗中探查过王继恩的存在。

  然赵德秀一无所获。

  原本赵德秀还认为,那时是他在宫内的势力不够,才无法探查到王继恩。

  没想到的是,张德钧就是王继恩。

  好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管心中思绪如何,表面上赵德秀都表现出一副为王继恩欣喜的模样。

  “王继恩此名,大善。”

  哪怕身为阉人,能够认祖归宗对王继恩来说,亦是一件大喜事。

  王继恩并未听出赵德秀的意有所指,他只以为赵德秀是真心为他高兴。

  一路上,王继恩又悄然间向赵德秀透露出不少宫内隐秘。

  身为赵匡胤愈发器重的内侍,王继恩在宫内的势力,正暗中迅速发展着。

  “有人近来在宫内,四处散布流言,言殿前诸班直指挥使张琼有贪污行为。”

  听到这一则消息后,赵德秀重视了起来。

  这段时日,想来他的叔父在开封城,亦一直没闲着。

  想着想着,赵德秀已来到了御帐外。

  在将赵德秀带到御帐外后,王继恩就止住了脚步。

  “陛下就在帐内等着太原王。”

  身为内侍,这一刻却不敢入帐,想来是赵匡胤事先有令,只要见他一人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赵德秀没有犹豫的直接掀开帐帘走了进来。

  明媚的阳光透过御帐窗户,尽情的洒在帐内,让赵德秀一入内就清晰见到了正伏案批阅奏本的赵匡胤。

  “儿臣,拜见父皇。”

  这一声儿臣,将赵匡胤的目光将繁重的政务中给吸引了出来。

  当将目光放在好大儿身上后,赵匡胤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你最近长高了一些,人也黑了一些。”

  赵德秀本以为初见赵匡胤时,赵匡胤会先问他许多关于政务或军务上的事。

首节上一节83/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