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80节

  “太原郡侯,能带他们赢!”

  回忆着这道身影时,这一想法亦深深映入了他们的心中。

  楚昭辅将刚洗好的衣物,挂在了帐外以长枪充当的晾衣杆上。

  等完成这一步后,他才不紧不慢的走进了帐内。

  帐内,王仁瞻早在等着他。

  王仁瞻见楚昭辅进来后,忍不住说道:

  “拱辰,你今身居要位,总不至于连几位贴身奴仆都请不起吧。”

  王仁瞻性情狂放,言语间有着对楚昭辅吝啬的揶揄。

  回到帐内后,楚昭辅就坐下继续练起书法。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遇大事要有静气,是他的人生准则。

  而锻炼个人静气的最佳方式,便是习练名家书法。

  楚昭辅深知王仁瞻性情,面对王仁瞻的揶揄他头都没抬说道:

  “睦州时有书信予我,为万全计,贴身衣物岂可交予旁人?”

  “况你因公干来军中,虽说你与我有旧,帐中相会旁人不会相疑。

  然今时不同往日,郡侯已渐渐长成,军中难保会没有他的耳目。

  我当众晾晒衣物,方不会让他心生疑窦。”

  楚昭辅的话,让王仁瞻的脸上流露出慎重之色。

  楚昭辅为人吝啬,是昔日诸潜邸之臣都知道的事,王仁瞻倒是没想到,楚昭辅吝啬的背后,有时还带着一番远虑。

  楚昭辅的想法是对的,毕竟哪有人密谋要事的时候,还先抽空晒下衣服的。

  相会时日常举动做的越多,越不会引人注意。

  楚昭辅话中提及的睦州,指的就是赵光义。

  赵光义先前因拥立之功,被赵匡胤拜为睦州防御使。

  不过他这一睦州防御使,并未有开府建军之权,只是一个虚名。

  见楚昭辅提起赵光义,王仁瞻便开口问道:

  “睦州提及的让王全斌主攻一事,拱辰谋划的如何?”

  赵光义虽身在开封,然他的目光并未从前线移开。

  前段时日赵光义便有密信给楚昭辅,让他若有机会可谋划让王全斌负责主攻高平城。

  王全斌,是赵光义在军中悄然发展的一位亲信。

  若高平城能在王全斌的主攻下被夺下,王全斌立首功的同时,赵光义在军中的势力亦会悄然间壮大几分。

  这一事攸关未来,王仁瞻自然关心的很。

  在王仁瞻的询问下,楚昭辅一边继续习练书法,一边说道:

  “想来这两日,王全斌就能负责主攻。”

  楚昭辅的话,让王仁瞻大喜。

  王仁瞻并未问楚昭辅是如何做到的,他知道以楚昭辅的性格,若无七八分把握是不会这么说的。

  在问完最关心的事后,王仁瞻与楚昭辅谈起了近来在开封发生的一些事。

  谈着谈着,王仁瞻就听到帐外传来了一些嘈杂声。

  这一片营帐区,皆是大宋重臣所在。

  是何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附近喧哗。

  王仁瞻冷着眼神站起身来,直接来到门口掀开了帐帘。

  当厚重的帐门被掀开后,帐外的滚烫热风顷刻间倾泻而入,吹起了楚昭辅笔下的宣纸。

  宣纸的浮动偏移了毛笔,导致了一个失败的字,出现在了楚昭辅笔下。

  这让一向谋而后动的楚昭辅,自然的蹙起了眉头。

  他不太喜欢,事态超出掌握的感觉。

  背对楚昭辅的王仁瞻,自是没看见楚昭辅的皱眉。

  他的眼神,正被帐外营道上由远及近的两道身影给死死抓住,再也移不开分毫。

  有这表现,除却王仁瞻看出跑在前方的那人是石守信外,还在于他耳中听到了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郡侯火烧伏牛山,数万汉军灰飞烟灭!”

  “李守节已降,上党城已复!”

  石守信越喊越兴奋,而他的喊声就像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春雨般,落进了营道左右两侧的营帐中。

  随着春雨的落入,每道营帐中的主人都下意识亮起惊叹的神色,随后陡然从座上起身。

  一位位大宋重臣的身影,如春笋般接连冒了出来。

  他们望着快速跑过的石守信,脸上的担忧之色,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五代之世,朝代交替,必生大战。

  大战获胜,这一朝代才算在乱世中,真正站稳了脚跟。

  战局焦灼,身为大宋的既得利益者,重臣们近来又岂会不忧心忡忡呢?

  正因忧心忡忡,楚昭辅才有办法暗中推动,让他们有了换将之议。

  每一位重臣,都知道石守信口中的捷报,会给当下焦灼的战局,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在以往的日子里,高平城就像一座庞大的冰川般,沉甸甸压在众多大臣的心头。

  而现在那一座冰川,被赵德秀在伏牛山放的一把火,给彻底融化了。

  冰川融化,冰水将化作春雨,滋润着大宋的根基!

  大胜,大喜呀!

  五代之臣,多有汉唐遗风,情绪奔放的多的是。

  一位位宋臣相视一眼后,纷纷仰头大笑起来。

  这一胜不止稳固了大宋国祚,更保住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如何能不让他们欣喜万分?

  真如陛下上次所言:

  “有太原郡侯,当为大宋贺!”

  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王仁瞻的脸色却显得阴沉。

  王仁瞻不是不愿意见大宋获胜,他是不愿意见到这场胜利,是由赵德秀给予大宋。

  望着帐外众多欢呼的朝臣,王仁瞻岂能猜不出他们的心思?

  而这一战之后,赵德秀会在朝野上下获得多大声望,几乎是一件可以预见的事。

  他成长的太快了!

  快到让人招架不住,快到让人心生寒意。

  寒意渐生,王仁瞻立时回头看去。

  楚昭辅一向足智多谋,又颇有静气,王仁瞻想看看楚昭辅对这一事的应对。

  而在王仁瞻的目光中,他发现了楚昭辅的额头上,正不断地冒出着汗水。

  报捷的话音,尚在帐外飘荡着。

  帐外的欢呼声,如滚烫的热风般,正一阵阵冲击着楚昭辅的内心。

  “好热呀!”

  楚昭辅下意识地说道。

  这闷热的感受,配合上赵德秀火烧伏牛山的举动,让楚昭辅产生了一种错觉。

  这一刻他好似成为了,身处伏牛山中的一员。

  当一错觉产生后,一向有静气的楚昭辅,又怒又惧的将手中毛笔硬生生折断。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让他还怎么有静气!

  跑着跑着,石守信拉着吕端离御帐已越来越近。

  一路上跑来,石守信竟丝毫不觉得累。

  这得益于他本身强悍的身体素质外,还得益于石守信这一刻的内心想法。

  他脚下的这条路,通向的仅仅是御帐吗?

  不,他脚下的这条路,还有可能通向的是太庙呀!

  若能入太庙,子孙后代享益无穷,这哪一位臣子能忍得住?

  在不知跑了多久后,石守信终于来到了御帐外。

  御帐他是不敢闯的。

  面对着迎上来的殿前班直,停下脚步的石守信先是大口喘气了好一会。

  见御帐近在眼前,石守信鼓起最后一口中气高声大喊道:

  “潞州大捷呀陛下!”

  虽不敢硬闯御帐,然他汇报捷报时大声点,这总不能算罪过。

  喊完这一句话后,石守信就彻底腌了。

  石守信的声音早已沙哑,可帐内的赵匡胤,还是认出了他兄弟的声音。

  一听是关于潞州的捷报,赵匡胤先是震惊,然后哪里还能坐得住。

  一道伟岸的身影,很快在诸班直的拱卫下走出帐内,来到了石守信身前。

  “潞州大捷?

  太原郡侯收复上党了吗?

  你别喘了,快说!”

  赵匡胤来到身前后,见石守信还在努力的回着气,忍不住不满地催促道。

  在赵匡胤的催促下,石守信无奈之下将手中的军报直接呈给了他。

第97章 再献奇计,桐叶封王

  赵匡胤从石守信手中,快速的接过了潞州军报。

  当打开军报后,赵匡胤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80/134下一节尾节目录